列傳第三十三 韋阆 杜铨 裴駿 辛紹先 柳崇

關燈
韋阆,字友觀,京兆杜陵人。

    世為三輔冠族。

    祖楷,晉建威将軍、長樂清河二郡太守。

    父逵,慕容垂吏部郎、大長秋卿。

    阆少有器望,值慕容氏政亂,避地于薊城。

    世祖征拜鹹一陽一太守,轉武都太守。

    屬杏城鎮将郝溫及蓋吳反,關中據亂,阆盡心撫納,所部獨全。

    在郡十六年,卒。

     子範,曆鎮西大将軍府司馬,試守華山郡。

    高宗時,賜爵興平男。

    卒。

     子俊,字穎超,早有學識。

    少孤,事祖母以孝聞。

    一性一溫和廉讓,為州裡所稱。

    太和中,襲爵。

    除荊州治中,轉梁州甯朔府長史。

    還,為太尉外兵參軍、本州中正,遷都水使者。

    所在有聲。

    世宗崩,領軍于忠矯擅威刑,與左仆射郭祚、尚書裴植同時遇害,語在《植傳》。

    時年五十七。

    俊與祚婚家,為忠所惡,故及于難。

    臨終,俊訴枉于尚書元欽,欽知而不敢申理。

    俊歎曰:“吾一生為善,未蒙善報;常不為惡,今為惡終。

    悠悠蒼天,抱直無訴!”時人鹹怨傷焉。

    熙平元年,追贈中壘将軍、洛州刺史,谥曰貞。

    有子十三人。

     長子榮緒,字子光,頗涉文史。

    襲爵,除員外散騎侍郎、齊王蕭寶夤儀同開府屬,因戰敗殁。

     榮緒弟榮茂,字子晔。

    以幹局知名。

    曆侍禦史、尚書考功郎中。

    出為征虜将軍、東秦州刺史。

    永熙末,兄弟并殁關西。

     榮茂弟子粲,為寶炬南汾州刺史。

     子粲少弟道諧,為南汾州鎮城都督。

    齊獻武王命将出讨,陷城克之。

    武定末,子粲官至南兗州刺史。

     阆兄子真喜,起家中書博士,遷中書侍郎、馮翊太守。

     子祉,卒于太府少卿。

     祉子義遠,出帝時,為岐州刺史,沒關西。

     祉弟祯,有識幹。

    起家奉朝請,尚書郎中、司徒主簿、太子中舍人、廷尉少卿、給事黃門侍郎、光祿大夫。

    卒,贈安西将軍、秦州刺史。

     子文殊,員外散騎侍郎,早卒。

     阆從叔道福。

    父罴,為苻堅丞相王猛所器重,以女妻焉。

    為堅東海太守。

    堅滅,奔江左,仕劉裕為輔國将軍、秦州刺史。

    道福有志略,曆劉駿盱眙、南沛二郡太守,領鎮北府錄事參軍。

    時徐州刺史薛安都謀欲擁州内附,道福參贊其事。

    以功除安遠将軍,賜爵高密侯,因此仍家于彭城。

    卒,贈征虜将軍、兗州刺史,谥曰簡。

     子欣宗,以歸國勳,别賜爵杜縣侯。

    高祖初,拜彭城内史,遷大将軍、宋王國劉昶谘議參軍。

    廣陵侯元衍為徐州刺史,又請為長史,帶彭城内史。

    撫綏内外,甚得民和。

    世宗初,除通直散騎常侍,出為河北太守,不行。

    尋轉太中大夫、行幽州事。

    卒,贈龍骧将軍、南兗州刺史,谥曰簡。

     子元叡,武定中,颍州骠騎府長史。

     欣宗從父弟合宗,卒于東海太守。

     子元恢,有氣幹。

    孝昌初,值刺史元法僧據州外叛,元恢招聚同志,潛規克複,事洩,為法僧所害。

    時人傷惜之。

    阆從子崇,字洪基。

    父肅,字道壽。

    劉義真鎮關中,辟為主簿,仍随義真度江,曆魏郡弋一陽一二郡太守、豫州刺史。

    崇年十歲,父卒,母鄭氏以入國,因寓居河洛。

    少為舅兗州刺史鄭羲所器賞。

    解褐中書博士,轉司徒從事中郎。

    高祖納其女為充華嫔。

    除南颍川太守,不好發摘細事,常雲:“何用小察,以傷大道。

    ”吏民感之,郡中大治。

    高祖聞而嘉賞,賜帛二百匹。

    遷洛,以崇為司州中正,尋除右将軍,鹹一陽一王禧開府從事中郎,複為河南邑中正。

    崇頻居衡品,以平直見稱。

    出為鄉郡太守,更滿應代,吏民詣阙乞留,複延三年。

    在郡九年,轉司徒谘議。

    久之,除華山太守,卒。

     子猷之,釋褐奉朝請,轉給事中、步兵校尉,稍遷前将軍、大中大夫。

    卒。

     猷之弟休之,起家安州左将軍府城局參軍,轉給事中、河南邑中正,稍遷安西将軍、光祿大夫。

    休之貞和自守,未嘗以言行忤物。

    卒。

     子道建,武定末,定州儀同開府長史,帶中山太守。

     道建弟道儒,齊文襄王大将軍府東閤祭酒。

     阆族弟珍,字靈智,高祖賜名焉。

    父尚,字文叔,樂安王良安西府從事中郎。

    卒,贈安遠将軍、雍州刺史。

    珍少有志一操一。

    解褐京兆王子推常侍,轉尚書南部郎。

     高祖初,蠻首桓誕歸款,朝廷思安邊之略,以誕為東荊州刺史。

    令珍為使,與誕招慰蠻左。

    珍自懸瓠西入三百餘裡,至桐栢山,窮淮源,宣揚恩澤,莫不降附。

    淮源舊有祠堂,蠻俗恆用人祭之。

    珍乃曉告曰:“天地明靈,即是民之父母,豈有父母甘子肉味!自今已後,悉宜以酒脯代用。

    ”群蠻從約,至今行之。

    凡所招降七萬餘戶,置郡縣而還。

    以奉使稱旨,除左将軍、樂陵鎮将,賜爵霸城子。

     蕭道成司州民謝天蓋自署司州刺史,規欲以州内附。

    事洩,為道成将崔慧景攻圍。

    诏珍率在鎮士馬渡淮援接。

    時道成聞珍将至,遣将苟元賓據淮逆拒。

    珍乃分遣鐵馬,于上流潛渡,親率步士與賊對接。

    旗鼓始交,甲騎奄至,腹背奮擊,破之。

    天蓋尋為左右所殺,降于慧景。

    珍乘勝馳進,又破慧景,擁降民七千餘戶内徙,表置城一陽一、剛陵、義一陽一三郡以處之。

    高祖诏珍移鎮比一陽一,蕭赜遣其雍州刺史陳顯達率衆來寇。

    城中将士鹹欲出戰,珍曰:“彼初至氣銳,未可便挫,且共堅守,待其攻我疲弊,擊之未晚。

    ”于是憑城拒戰,殺傷甚衆。

    相持旬有二日,夜開城門掩擊之,賊遂奔潰。

    以功進爵為侯。

     車駕南讨,珍上便宜,并自陳在邊歲久,悉其要害,願為前驅。

    诏珍為隴西公源懷衛大将軍府長史,轉太保、齊郡王長史。

    遷顯武将軍、郢州刺史,在州有聲績,朝庭嘉之。

    遷龍骧将軍,賜骅骝二匹、帛五十匹、谷三百斛。

    珍乃召集州内孤貧者,謂曰:“天子以我能綏撫卿等,故賜以谷帛,吾何敢獨當?”遂以所賜悉分與之。

    尋加平南将軍、荊州刺史,與尚書盧淵征赭一陽一,為蕭鸾将垣曆生、蔡道貴所敗,免歸鄉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