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二十九 源賀
關燈
小
中
大
源賀,自署河西王秃發傉檀之子也。
傉檀為乞伏熾磐所滅,賀自樂都來奔。
賀偉容貌,善風儀。
世祖素聞其名,及見,器其機辯,賜爵西平侯,加龍骧将軍。
謂賀曰:“卿與朕源同,因事分姓,今可為源氏。
”從擊叛胡白龍,又讨吐京胡,皆先登陷陳。
進号平西将軍。
世祖征涼州,以賀為鄉導。
诏問攻戰之計。
賀對曰:“姑臧城外有四部鮮卑,各為之援。
然皆是臣祖父舊民,臣願軍前宣國威信,示其福禍,必相率歸降。
外援既服,然後攻其孤城,拔之如反掌耳。
”世祖曰:“善。
”于是遣賀率一精一騎曆諸部招慰,下三萬馀落,獲雜畜十馀萬頭。
及圍姑臧,由是無外慮,故得專力攻之。
涼州平,遷征西将軍,進号西平公。
又從征蠕蠕,擊五城、吐京胡,讨蓋吳諸賊,皆有功。
拜散騎常侍。
從駕臨江,為前鋒大将。
賀為人雄果,每遇強寇,辄自奮擊。
世祖戒之曰:“兵兇戰危,不宜輕犯;卿可運籌處分,勿恃身力也。
”賀本名破羌,是役也,世祖曰;“人之立名,宜其得實,何可濫也?”賜名賀焉。
拜殿中尚書。
南安王餘為宗一愛一所殺也,賀部勒禁兵,靜遏外内,與南部尚書陸麗決議定策,翼戴高宗。
令麗與劉尼馳詣苑中,奉迎高宗,賀守禁中為之内應。
俄而麗抱高宗單騎而至,賀乃開門。
高宗即位,社稷大安,賀有力焉。
轉征北将軍,加給事中,以定策之勳,進爵西平王。
高宗即位,班賜百僚,謂賀曰:“朕大赍善人,卿其任意取之,勿謙退也。
”賀辭,固使取之,賀唯取戎馬一匹而已。
是時,斷獄多濫,賀上書曰:“案律:謀反之家,其子孫雖養他族,追還就戮,所以絕罪人之類,彰大逆之辜;其為劫賊應誅者,兄弟子姪在大遠,道隔關津,皆不坐。
竊惟先朝制律之意,以不同謀,非絕類之罪,故特垂不死之诏。
若年十三已下,家人首惡,計謀所不及,愚以為可原其命,沒入縣官。
”高宗納之。
出為征南将軍、冀州刺史,改封隴西王。
賀上書曰:“臣聞:人之所寶,莫寶于生全;德之厚者,莫厚于宥死。
然犯死之罪,難以盡恕,權其輕重,有可矜恤。
今勁寇遊魂于北,狡賊負險于南,其在疆場,猶須防戍。
臣愚以為自非大逆、赤手殺人之罪,其坐贓及盜與過誤之愆應入死者,皆可原命,谪守邊境。
是則已斷之體,更受全生之恩;徭役之家,漸蒙休息之惠。
刑措之化,庶幾在茲。
《虞書》曰‘流宥五刑’,此其義也。
臣受恩深重,無以仰答,将違阙庭,豫增系戀,敢上瞽言,唯加裁察!”高宗納之。
已後入死者,皆恕死徙邊。
久之,高宗謂群臣曰:“源賀勸朕宥諸死刑,徙棄北番諸戍,自爾至今,一歲所活殊為不少,生濟之理既多,邊戍之兵有益。
卿等事朕,緻何善意也?苟人人如賀,朕治天下複何憂哉!彼憶誠言,利實廣矣。
”群臣鹹曰:“非忠臣不能進此計,非聖明不能納此言。
” 賀之臨州,鞫獄以情,徭役簡省。
武邑郡一奸一人石華告沙門道可與賀謀反,有司有聞。
高宗謂群臣曰;“賀誠心事國,朕為卿等保之,無此明矣。
”乃一精一加訊檢,華果引誣。
于是遣使者诏賀曰“卿以忠誠款至,著自先朝,以丹青之潔而受蒼蠅之汙。
朕登時研檢,已加極法,故遣宣意。
其善綏所莅,勿以嚣謗之言緻損慮也。
”賀上書謝。
書奏,高宗顧謂左右曰:“以賀之忠誠,尚緻其誣,不若是者,可無慎乎!”時考殿最,賀治為第一,賜衣馬器物,班宣天下。
賀上表請代,朝議以賀得民情,不許。
在州七年,乃徵拜太尉。
蠕蠕寇邊,賀從駕追讨,破之。
顯祖将傳位于京兆王子推,時賀都督諸軍屯漠南,乃馳傳徵賀。
賀既至,乃命公卿議之。
賀正色固執不可。
即诏賀持節奉皇帝玺绶以授高祖。
是歲,河西敕勒叛,遣賀率衆讨之,降二千馀落。
倍道兼行,追賊一黨一郁朱于等至枹罕,大破之,斬首五千馀級,虜男一女萬馀口、雜畜三萬馀頭。
複追統萬、高平、上邽三鎮叛敕勒至于金城,斬首三千級。
賀依古今法及先儒耆舊之說,略采至要,為十二陳圖以上之。
顯祖覽而嘉焉。
賀以年老辭位,诏不許。
又诏都督三道諸軍,屯于漠南。
是時,每歲秋冬,遣軍三道并出,以備北寇,至春中乃班師。
賀以勞役京都,又非禦邊長計,乃上言:“請募諸州鎮有武健者三萬人,複其徭賦,厚加赈恤,分為三部。
二鎮之間築城,城置萬人,給強一弩一十二一床一,武衛三百乘。
一弩一一一床一,給牛六頭。
武衛一乘,給牛二頭。
多造馬一槍一及諸器械,使武略大将二人以鎮撫之。
冬則講武,春則種殖,并戍并耕,則兵未勞而有盈畜矣。
又于白道南三處立倉,運近州鎮租粟以充之,足食足兵,以備不虞,于宜為便。
不可歲常舉衆,連動京師,令朝庭恆有北顧之慮也。
”事寝不報。
又上書稱病笃,乞骸鼻,至于再三,乃許之。
朝有大議皆就詢訪,又給衣藥珍羞。
太和元年二月,療疾于溫湯,高祖、文明太後遣使者屢問消息,太醫視疾。
患笃,還京師。
賀乃遣令敕諸子曰:“吾頃以老患辭事,不悟天慈降恩,爵逮于汝。
汝其毋傲吝,毋荒怠,毋奢越,毋嫉妒;疑思問,言思審,行思恭,服思度;遏惡揚善,親賢遠佞;目觀必真,耳屬必正;誠勤以事君,清約以行己。
吾終之後,所葬時服單椟
傉檀為乞伏熾磐所滅,賀自樂都來奔。
賀偉容貌,善風儀。
世祖素聞其名,及見,器其機辯,賜爵西平侯,加龍骧将軍。
謂賀曰:“卿與朕源同,因事分姓,今可為源氏。
”從擊叛胡白龍,又讨吐京胡,皆先登陷陳。
進号平西将軍。
世祖征涼州,以賀為鄉導。
诏問攻戰之計。
賀對曰:“姑臧城外有四部鮮卑,各為之援。
然皆是臣祖父舊民,臣願軍前宣國威信,示其福禍,必相率歸降。
外援既服,然後攻其孤城,拔之如反掌耳。
”世祖曰:“善。
”于是遣賀率一精一騎曆諸部招慰,下三萬馀落,獲雜畜十馀萬頭。
及圍姑臧,由是無外慮,故得專力攻之。
涼州平,遷征西将軍,進号西平公。
又從征蠕蠕,擊五城、吐京胡,讨蓋吳諸賊,皆有功。
拜散騎常侍。
從駕臨江,為前鋒大将。
賀為人雄果,每遇強寇,辄自奮擊。
世祖戒之曰:“兵兇戰危,不宜輕犯;卿可運籌處分,勿恃身力也。
”賀本名破羌,是役也,世祖曰;“人之立名,宜其得實,何可濫也?”賜名賀焉。
拜殿中
南安王餘為宗一愛一所殺也,賀部勒禁兵,靜遏外内,與南部尚書陸麗決議定策,翼戴高宗。
令麗與劉尼馳詣苑中,奉迎高宗,賀守禁中為之内應。
俄而麗抱高宗單騎而至,賀乃開門。
高宗即位,社稷大安,賀有力焉。
轉征北将軍,加給事中,以定策之勳,進爵西平王。
高宗即位,班賜百僚,謂賀曰:“朕大赍善人,卿其任意取之,勿謙退也。
”賀辭,固使取之,賀唯取戎馬一匹而已。
是時,斷獄多濫,賀上書曰:“案律:謀反之家,其子孫雖養他族,追還就戮,所以絕罪人之類,彰大逆之辜;其為劫賊應誅者,兄弟子姪在大遠,道隔關津,皆不坐。
竊惟先朝制律之意,以不同謀,非絕類之罪,故特垂不死之诏。
若年十三已下,家人首惡,計謀所不及,愚以為可原其命,沒入縣官。
”高宗納之。
出為征南将軍、冀州刺史,改封隴西王。
賀上書曰:“臣聞:人之所寶,莫寶于生全;德之厚者,莫厚于宥死。
然犯死之罪,難以盡恕,權其輕重,有可矜恤。
今勁寇遊魂于北,狡賊負險于南,其在疆場,猶須防戍。
臣愚以為自非大逆、赤手殺人之罪,其坐贓及盜與過誤之愆應入死者,皆可原命,谪守邊境。
是則已斷之體,更受全生之恩;徭役之家,漸蒙休息之惠。
刑措之化,庶幾在茲。
《虞書》曰‘流宥五刑’,此其義也。
臣受恩深重,無以仰答,将違阙庭,豫增系戀,敢上瞽言,唯加裁察!”高宗納之。
已後入死者,皆恕死徙邊。
久之,高宗謂群臣曰:“源賀勸朕宥諸死刑,徙棄北番諸戍,自爾至今,一歲所活殊為不少,生濟之理既多,邊戍之兵有益。
卿等事朕,緻何善意也?苟人人如賀,朕治天下複何憂哉!彼憶誠言,利實廣矣。
”群臣鹹曰:“非忠臣不能進此計,非聖明不能納此言。
” 賀之臨州,鞫獄以情,徭役簡省。
武邑郡一奸一人石華告沙門道可與賀謀反,有司有聞。
高宗謂群臣曰;“賀誠心事國,朕為卿等保之,無此明矣。
”乃一精一加訊檢,華果引誣。
于是遣使者诏賀曰“卿以忠誠款至,著自先朝,以丹青之潔而受蒼蠅之汙。
朕登時研檢,已加極法,故遣宣意。
其善綏所莅,勿以嚣謗之言緻損慮也。
”賀上書謝。
書奏,高宗顧謂左右曰:“以賀之忠誠,尚緻其誣,不若是者,可無慎乎!”時考殿最,賀治為第一,賜衣馬器物,班宣天下。
賀上表請代,朝議以賀得民情,不許。
在州七年,乃徵拜太尉。
蠕蠕寇邊,賀從駕追讨,破之。
顯祖将傳位于京兆王子推,時賀都督諸軍屯漠南,乃馳傳徵賀。
賀既至,乃命公卿議之。
賀正色固執不可。
即诏賀持節奉皇帝玺绶以授高祖。
是歲,河西敕勒叛,遣賀率衆讨之,降二千馀落。
倍道兼行,追賊一黨一郁朱于等至枹罕,大破之,斬首五千馀級,虜男一女萬馀口、雜畜三萬馀頭。
複追統萬、高平、上邽三鎮叛敕勒至于金城,斬首三千級。
賀依古今法及先儒耆舊之說,略采至要,為十二陳圖以上之。
顯祖覽而嘉焉。
賀以年老辭位,诏不許。
又诏都督三道諸軍,屯于漠南。
是時,每歲秋冬,遣軍三道并出,以備北寇,至春中乃班師。
賀以勞役京都,又非禦邊長計,乃上言:“請募諸州鎮有武健者三萬人,複其徭賦,厚加赈恤,分為三部。
二鎮之間築城,城置萬人,給強一弩一十二一床一,武衛三百乘。
一弩一一一床一,給牛六頭。
武衛一乘,給牛二頭。
多造馬一槍一及諸器械,使武略大将二人以鎮撫之。
冬則講武,春則種殖,并戍并耕,則兵未勞而有盈畜矣。
又于白道南三處立倉,運近州鎮租粟以充之,足食足兵,以備不虞,于宜為便。
不可歲常舉衆,連動京師,令朝庭恆有北顧之慮也。
”事寝不報。
又上書稱病笃,乞骸鼻,至于再三,乃許之。
朝有大議皆就詢訪,又給衣藥珍羞。
太和元年二月,療疾于溫湯,高祖、文明太後遣使者屢問消息,太醫視疾。
患笃,還京師。
賀乃遣令敕諸子曰:“吾頃以老患辭事,不悟天慈降恩,爵逮于汝。
汝其毋傲吝,毋荒怠,毋奢越,毋嫉妒;疑思問,言思審,行思恭,服思度;遏惡揚善,親賢遠佞;目觀必真,耳屬必正;誠勤以事君,清約以行己。
吾終之後,所葬時服單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