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二十四 李順
關燈
小
中
大
子之《登閣》也。
廁鄭璞于周寶,編魚目于随珠,未敢自同作者,蓋亦各言爾志雲。
荷峻極之層構,導積石之洪流。
有馬形而谟舜,亦龍德而史周。
爰相趙之鴻烈,逮籓魏之優遊。
為衢樽于上葉,号木铎于前修。
若豢龍之不隕,似窮葉之世濟。
故抱玉而懷珠,且滋蘭而樹蕙。
或舟楫以匡時,或栖遲以卒歲。
尚無忝于先人,諒贻厥于來裔。
書金冊以葳蕤,布銀繩而昭哳。
清風忽其緬邈,啟皇祖于庚寅。
李伯仁《上東門銘》曰:“上東少一陽一,厥位在寅。
條風動物,月值孟春。
”王武子詩曰:“于顯我王,緝乘斯民。
俊明有德,嚴恭惟寅。
” 逢軒教之方洽,遇周命之惟新。
譬龍一虎其有合,信山川而降神。
若勝庭之五傑,似不速之三人。
協嗜欲于将至,豈物色而方臻。
荷天一寵一以來儀,步康衢而騁力。
如乾元之利貞,若坤四之方直。
内弼諧于本朝,外辟土于殊域。
乘紫氛以厲羽,負青天而鼓翼。
既公侯之必複,亦慶緒之所融。
績并樹于八凱,道俱升于二宮。
遂遵流以至海,且因嶽而為嵩。
同羽儀于班氏,均載德于楊公。
何日月之逾邁,引寒暑而相終。
委晉會于弱齒,遺堂構于微躬。
嗟蒙昧之無取,故告舍而不及。
已濩落而少成,又擁腫而無立,愧一精一堅于百煉,慚忠信于十邑。
非圭璋之特達,讵芳菲之易襲。
末砥砺以自進,甯琢磨而成章。
乘宋子之萬字,異應生之五行。
不請觀于石室,豈借書于晉皇。
求班莊而不遂,況蔡文之可望?參四科其末獲,入三選而誰許。
本無聲于梁魏,故末聞于陳汝。
居玉石以多迷,宅顯晦而乘所。
既無懷于四至,安有情于再舉?雖衣冠之末胄,而世祿之緒餘。
等渤澥之乘雁,類九罭之逃魚。
處江淮而不變,對朝市而閑居。
空阖門以靖軌,非論道而修書。
少賓客于季彥,謝朋交于太初。
在正光之禦曆,實明皇之拱已。
曾問政于上學,著為君而我齒。
叫阍人以望予,遂陟降于庭止。
同崔驷之谒帝,若謝兼之來仕。
逮孝莊之入統,乃道喪而時昏。
水群飛于溟海,火載燎于中原。
延膠船而越水,若朽索而乘奔。
玉羊失而無禦,金雞亡而不存。
天步忽其多難,橫流且其雲始。
既雲擾而海沸,亦嶽立而棋峙。
睇三綱之日紊,見四維之不理。
顧茂草以傷懷,視匪車而思起。
雖風雨之如晦,亮膠喈而不已。
自牽役于宰朝,實有懷于胥恥。
在下僚而栖屑,願奮迅于泥滓。
眷故鄉以臨睨,怅有動于思歸。
越來流以鼓枻,朔北風而結騑。
入成都之舊宅,反觀津之故扉。
乃曲肱而不悶,信抱甕而無機。
且耕而食,且蠶而衣。
恆一日以自省,亦三月而無違。
遊仁義之肴覈,采墳素之一精一微。
誠因閑而養拙,亦有樂于嘉肥。
及勾芒禦節,姑洗之首,散遲遲于麗日,發依依于弱柳。
鳥間關以呼庭,花芬披而落牖。
聽乃越于笙簧,望有逾于新婦。
襲成服以逍遙,願良辰而聊厚。
乃席垅而踞石,遂嘯俦而命偶。
同浴沂之五六,似禊洛之八九。
或促膝以持肩,或援笙而鼓缶。
賓奉萬年之觞,主報千金之壽。
各笑語而卒獲,傳禮義于不朽。
斯蓋先民之所樂,而餘心之所守也。
至于少昊為帝,庚辛處躔,視墟裡之蕭蕭,過寒夜之綿綿。
積霜霭于近援,起泬寥于遠天。
思多端以類長,若臨水而登山。
幸出遊之或寫。
冀觀濤之可蠲。
遂杖策緩步,或漁或田。
弋凫雁于清溪,釣鲂鯉于深泉。
張廣幕,布長筵。
酌濁酒,割芳鮮。
起《白雪》于促柱,奉《綠水》于危弦。
賦《湛露》而不已。
歌《骊駒》而未旋。
跌蕩世俗之外,疏散造化之間。
人生行樂,聊用永年。
悟柱下之稱工,聞首一陽一之為拙。
既有惜于菰懸,且自悲于井渫。
訪鄭詹之格言,求季主之高說。
去衡門以策驷,望象魏而投轍。
服毳衣以從務,乘大車而就列。
比汗海而無紀,喻江河而有缺。
眷重地而懼深,念索米而慚結 運有折于玉鬥,時忽亡于金鏡。
始蒙塵以播蕩,卒流彘而居鄭。
彼上天之降鑒,實下民之請命。
因艱難以隆基,據殷憂而啟聖,調南風以負扆,居北辰而為政,創彜倫于九疇,班平章于百姓。
喻繩契以論蹤,援成昭而比盛。
酌徙鎬之故典,究遷毫之遺令。
奄四海以為家,開七百而增慶。
睹禮樂之方隆,信光華之始映。
百揆郁以時序,四門穆其惟清。
如得人于漢世,比多士于周庭。
有一匡以作相,或十亂而為桢。
各秉文而經武,故天平而地成。
伊餘身之忝穢,得再入于承明。
執綸言之猶绋,戴會弁之如星。
非巡潰以窺井,信夕惕而懷驚。
承周任之有言,攬老子之知足。
奉炯誡以周旋,抱徽猷而與屬。
每有偃于唯塵,恆興言于一寵一辱。
思散發以一抽一簪,願全真而守樸。
眷疏傅以徘徊,望申公而踯躅。
冀鄙志之獲展,庶微願之逢時。
歌緻命而可蔔,詠歸田而有期。
揖帝城以高逝,與人事而長辭。
擊壤而頌,結草而嬉。
援巢父以戲颍,追許子而升箕。
供暮餐于沆瀣,給朝餌于瓊芝。
同糟離而無别,混名實而不治。
放言肆欲,無慮無思。
何鹪鹩之可賦,鴻鹄之為詩哉! 尋加散騎常侍,殷州大中正、鎮南将軍、尚書左丞,仍以本官兼散騎常侍使蕭衍。
後坐事免,論者以為非罪。
骞嘗贈親友盧元明、魏收詩曰:“幽樓多暇日,纟駕萃荒坰。
南瞻帶宮雉,北睇拒畦瀛。
流火時将末,懸炭漸雲輕。
寒風率已厲,秋水寂無聲。
層一陰一蔽長野,凍雨暗窮汀。
侶浴啊還沒,孤飛息且驚。
三褫俄終歲,一丸曾未營。
閑居同洛涘,歸身款武城。
稍旅原思藋,坐蘿尹勤荊。
監河一愛一鬥水,蘇子惜餘明。
益州達友趣,廷尉辯交情。
豈若忻蓬荜,收志偶沉冥
廁鄭璞于周寶,編魚目于随珠,未敢自同作者,蓋亦各言爾志雲。
荷峻極之層構,導積石之洪流。
有馬形而谟舜,亦龍德而史周。
爰相趙之鴻烈,逮籓魏之優遊。
為衢樽于上葉,号木铎于前修。
若豢龍之不隕,似窮葉之世濟。
故抱玉而懷珠,且滋蘭而樹蕙。
或舟楫以匡時,或栖遲以卒歲。
尚無忝于先人,諒贻厥于來裔。
書金冊以葳蕤,布銀繩而昭哳。
清風忽其緬邈,啟皇祖于庚寅。
李伯仁《上東門銘》曰:“上東少一陽一,厥位在寅。
條風動物,月值孟春。
”王武子詩曰:“于顯我王,緝乘斯民。
俊明有德,嚴恭惟寅。
” 逢軒教之方洽,遇周命之惟新。
譬龍一虎其有合,信山川而降神。
若勝庭之五傑,似不速之三人。
協嗜欲于将至,豈物色而方臻。
荷天一寵一以來儀,步康衢而騁力。
如乾元之利貞,若坤四之方直。
内弼諧于本朝,外辟土于殊域。
乘紫氛以厲羽,負青天而鼓翼。
既公侯之必複,亦慶緒之所融。
績并樹于八凱,道俱升于二宮。
遂遵流以至海,且因嶽而為嵩。
同羽儀于班氏,均載德于楊公。
何日月之逾邁,引寒暑而相終。
委晉會于弱齒,遺堂構于微躬。
嗟蒙昧之無取,故告舍而不及。
已濩落而少成,又擁腫而無立,愧一精一堅于百煉,慚忠信于十邑。
非圭璋之特達,讵芳菲之易襲。
末砥砺以自進,甯琢磨而成章。
乘宋子之萬字,異應生之五行。
不請觀于石室,豈借書于晉皇。
求班莊而不遂,況蔡文之可望?參四科其末獲,入三選而誰許。
本無聲于梁魏,故末聞于陳汝。
居玉石以多迷,宅顯晦而乘所。
既無懷于四至,安有情于再舉?雖衣冠之末胄,而世祿之緒餘。
等渤澥之乘雁,類九罭之逃魚。
處江淮而不變,對朝市而閑居。
空阖門以靖軌,非論道而修書。
少賓客于季彥,謝朋交于太初。
在正光之禦曆,實明皇之拱已。
曾問政于上學,著為君而我齒。
叫阍人以望予,遂陟降于庭止。
同崔驷之谒帝,若謝兼之來仕。
逮孝莊之入統,乃道喪而時昏。
水群飛于溟海,火載燎于中原。
延膠船而越水,若朽索而乘奔。
玉羊失而無禦,金雞亡而不存。
天步忽其多難,橫流且其雲始。
既雲擾而海沸,亦嶽立而棋峙。
睇三綱之日紊,見四維之不理。
顧茂草以傷懷,視匪車而思起。
雖風雨之如晦,亮膠喈而不已。
自牽役于宰朝,實有懷于胥恥。
在下僚而栖屑,願奮迅于泥滓。
眷故鄉以臨睨,怅有動于思歸。
越來流以鼓枻,朔北風而結騑。
入成都之舊宅,反觀津之故扉。
乃曲肱而不悶,信抱甕而無機。
且耕而食,且蠶而衣。
恆一日以自省,亦三月而無違。
遊仁義之肴覈,采墳素之一精一微。
誠因閑而養拙,亦有樂于嘉肥。
及勾芒禦節,姑洗之首,散遲遲于麗日,發依依于弱柳。
鳥間關以呼庭,花芬披而落牖。
聽乃越于笙簧,望有逾于新婦。
襲成服以逍遙,願良辰而聊厚。
乃席垅而踞石,遂嘯俦而命偶。
同浴沂之五六,似禊洛之八九。
或促膝以持肩,或援笙而鼓缶。
賓奉萬年之觞,主報千金之壽。
各笑語而卒獲,傳禮義于不朽。
斯蓋先民之所樂,而餘心之所守也。
至于少昊為帝,庚辛處躔,視墟裡之蕭蕭,過寒夜之綿綿。
積霜霭于近援,起泬寥于遠天。
思多端以類長,若臨水而登山。
幸出遊之或寫。
冀觀濤之可蠲。
遂杖策緩步,或漁或田。
弋凫雁于清溪,釣鲂鯉于深泉。
張廣幕,布長筵。
酌濁酒,割芳鮮。
起《白雪》于促柱,奉《綠水》于危弦。
賦《湛露》而不已。
歌《骊駒》而未旋。
跌蕩世俗之外,疏散造化之間。
人生行樂,聊用永年。
悟柱下之稱工,聞首一陽一之為拙。
既有惜于菰懸,且自悲于井渫。
訪鄭詹之格言,求季主之高說。
去衡門以策驷,望象魏而投轍。
服毳衣以從務,乘大車而就列。
比汗海而無紀,喻江河而有缺。
眷重地而懼深,念索米而慚結 運有折于玉鬥,時忽亡于金鏡。
始蒙塵以播蕩,卒流彘而居鄭。
彼上天之降鑒,實下民之請命。
因艱難以隆基,據殷憂而啟聖,調南風以負扆,居北辰而為政,創彜倫于九疇,班平章于百姓。
喻繩契以論蹤,援成昭而比盛。
酌徙鎬之故典,究遷毫之遺令。
奄四海以為家,開七百而增慶。
睹禮樂之方隆,信光華之始映。
百揆郁以時序,四門穆其惟清。
如得人于漢世,比多士于周庭。
有一匡以作相,或十亂而為桢。
各秉文而經武,故天平而地成。
伊餘身之忝穢,得再入于承明。
執綸言之猶绋,戴會弁之如星。
非巡潰以窺井,信夕惕而懷驚。
承周任之有言,攬老子之知足。
奉炯誡以周旋,抱徽猷而與屬。
每有偃于唯塵,恆興言于一寵一辱。
思散發以一抽一簪,願全真而守樸。
眷疏傅以徘徊,望申公而踯躅。
冀鄙志之獲展,庶微願之逢時。
歌緻命而可蔔,詠歸田而有期。
揖帝城以高逝,與人事而長辭。
擊壤而頌,結草而嬉。
援巢父以戲颍,追許子而升箕。
供暮餐于沆瀣,給朝餌于瓊芝。
同糟離而無别,混名實而不治。
放言肆欲,無慮無思。
何鹪鹩之可賦,鴻鹄之為詩哉! 尋加散騎常侍,殷州大中正、鎮南将軍、尚書左丞,仍以本官兼散騎常侍使蕭衍。
後坐事免,論者以為非罪。
骞嘗贈親友盧元明、魏收詩曰:“幽樓多暇日,纟駕萃荒坰。
南瞻帶宮雉,北睇拒畦瀛。
流火時将末,懸炭漸雲輕。
寒風率已厲,秋水寂無聲。
層一陰一蔽長野,凍雨暗窮汀。
侶浴啊還沒,孤飛息且驚。
三褫俄終歲,一丸曾未營。
閑居同洛涘,歸身款武城。
稍旅原思藋,坐蘿尹勤荊。
監河一愛一鬥水,蘇子惜餘明。
益州達友趣,廷尉辯交情。
豈若忻蓬荜,收志偶沉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