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二十四 李順

關燈
銜順。

    後謂浩曰:“卿昔所言,今果驗矣。

    ”浩曰:“臣之所言,虛實皆如此類。

    ”初,蒙遜有西域沙門昙無谶,微有方術。

    世祖召順令蒙遜送之京邑。

    順受蒙遜金,聽其殺之。

    世祖克涼州後,聞而嫌順。

    涼土既平,诏順差次群臣,賜以爵位。

    順頗受納,品第不平。

    涼州人徐桀發其事。

    浩又毀之,雲:“順昔受牧犍父子重賂,每言涼州無水草,不可行師。

    及陛下至姑臧,水草豐足。

    其詐如此,幾誤國事。

    不忠若是,反言臣讒之于陛下。

    ”世祖大怒,真君三年遂刑順于城西。

     順死後數年,其從父弟孝伯為世祖知重,居中用事。

    及浩之誅,世祖怒甚,謂孝伯曰:”卿從兄往雖誤國,朕意亦未便至此。

    由浩谮毀,朕忿遂盛。

    殺卿從兄者,浩也。

    ”皇興初,順子敷等貴一寵一,顯祖追贈順侍中、鎮西大将軍、太尉公、高平王、谥曰宣王,妻邢氏曰孝妃。

    順四子。

     長子敷,字景文。

    真君二年,選入中書教學。

    以忠謹給侍東宮。

    又為中散,與李、盧遐、度世等并以聰敏内參機密,出入诏命。

    敷一性一謙恭,加有文學,高宗一寵一遇之。

    遷秘書下大夫,典掌要切,加前軍将軍,賜爵平棘子。

    後兼錄南部,遷散騎常侍、南部尚書、中書監,領内外秘書。

    襲爵高平公。

    朝政大議,事無不關。

    及劉彧徐州刺史薛安都、司州刺史常珍奇以彭城,懸瓠降附,于時朝議,謂彼誠僞未可信保,敷乃固執必然,曰:“劉氏喪亂,釁起蕭牆,骨肉内離,籓屏外叛。

    今以皇朝之靈,兵馬之力,兼并之會,宜在于今。

    況安都,珍奇識機歸命,奉誠萬裡,小民元元,企仰皇化。

    今之事機,安可複失?”于是衆議乃同,遣師接援。

    淮海甯輯,敷有力焉。

     敷既見待二世,兄弟親戚在朝者十有餘人。

    弟弈又有一寵一于文明太後。

    李列其隐罪二十餘條,顯祖大怒,皇興四年冬,誅敷兄弟,削順位号為庶人。

    敷從弟顯德、妹夫廣平宋叔珍等,皆坐關亂公私,同時伏法。

    敷兄弟敦崇孝義,家門有禮。

    至于居喪法度,吉兇書記,皆合典則,為北州所稱美。

    既緻斯禍,時人歎惜之。

     敷長子伯和。

    次仲良,與父俱死。

    伯和走竄歲餘,為人執法,殺之。

    伯和有庶子孝祖,年小藏免。

    後敷妻崔氏得出宮,養之。

    至平涼太守。

     敷弟式,字景則。

    學業知名。

    曆散騎常侍、平東将軍、西兗州刺史,濮一陽一侯。

    式自以家據權要,心慮危禍,常敕津吏:台有使者,必先啟告,然後渡之。

    既而使人平曉卒至,津吏欲先告式,使者绐雲:“我須南過,不停此州,不煩令刺史知也。

    ”津人信之,與使俱渡。

    使者既濟,突入執式赴都,與兄俱死。

     式子憲,字仲軌。

    清粹,善風儀,好學,有器度。

    太和初,襲爵,又降為伯。

    拜秘書中散,雅為高祖所賞。

    稍遷散騎侍郎,接對蕭衍使蕭探、範雲。

    以母老乞歸養,拜趙郡太守。

    趙修與其州裡。

    修歸葬父母也,牧守以下畏之累迹,惟憲不為之屈,時人高之。

    轉授骁騎将軍、尚書左丞、長兼吏部郎中。

    遷長兼司徒左長史、定州大中正。

    尋遷河南尹。

    參議新令于尚書上省。

    永平三年,出為左将軍、兗州刺史。

    四年,坐事除名。

    後以一黨一附高肇,為禦史所劾。

    事具《高聰傳》。

    正光二年二月,肅宗講于國子堂,召憲預聽,又以子骞為國子生。

    四年,拜光祿大夫,複本爵濮一陽一伯。

    五年,除持節、安四将軍、行雍州刺史。

    尋除七兵尚書,加撫軍将軍。

     孝昌初,元法僧據徐州反叛。

    诏憲為使持節,假鎮東将軍,徐州督都,與安豐王延明,臨淮王丐等讨之。

    會蕭衍遣其豫章王綜據彭城,俄而綜降。

    徐州既平,诏遣兼黃門侍郎常景詣軍慰勞,賜憲骅馬一匹,仍除征東将軍、揚州刺史、淮南大都督。

    二年,蕭衍遣其平北将軍元樹,右衛将軍胡龍牙,護軍将軍夏侯亶等來寇壽一陽一。

    樹等從下蔡軍于城之東北,亶從黎漿而屯于城南。

    憲謂不先破元樹等,則夏侯亶無由可克,乃遣子長鈞率衆逆戰。

    軍敗,長鈞見執。

    樹等乘之,憲力屈,以城降。

    因求還國,衍聽歸。

    既至,敕付延尉。

    三年秋,憲女婿安樂王鑒據相州反。

    靈太後謂鑒心懷劫脅,遂诏賜憲死,時年五十八。

    永熙中,贈使持節、侍中、都督定冀相殷四州諸軍事、骠騎大将軍、儀同三司、尚書令、定州刺史,谥曰文靜。

     子希遠,字景沖。

    早卒。

     子祖悛,襲祖爵。

    齊受禅,例降。

     希遠兄長鈞,興和中,梁州骠騎府長史。

     希遠第二弟希宗,字景玄。

    出後憲兄。

    一性一寬和,儀貌雅麗,涉獵書傳,有文才。

    起家太尉參軍事,轉直後,領侍禦史,遷通直散騎常侍。

    尋為東南道行台邸珍右丞,與諸軍讨賊于彭沛,克之,轉齊獻武王大行台郎中。

    遷散騎常侍、中軍大将軍、金紫光祿大夫。

    獻武王擢為中外府長史,為齊王納其第二女。

    希宗以人望兼美,深見禮遇。

    出行上一黨一太守。

    尋而遘疾,興和二年四月卒于郡,年四十。

    贈使持節、都督定冀滄瀛殷五州諸軍事、骠騎大将軍、司空公、殷州刺史、谥曰文簡。

     長子祖升,武定末,太子洗馬。

     希宗弟希仁,字景山。

    武定末,國子祭酒、兼給事黃門侍郎。

     希仁弟骞,字希義。

    博涉經史,文藻富盛。

    年十四,國子學生。

    以聰達見知。

    曆大将軍府法曹參軍、太宰府主簿,轉中散大夫,遷中書舍人,加通直散騎常侍。

    曾為《釋情賦》曰: 單阏之年,無射之月,餘承乏攝官,直于本省。

    對九重之清切,望八襲之峥嵘,感代序以長懷,觀爽氣而轸慮。

    籠樊之念既多,寥廓之想彌切。

    含毫有思,斐然成賦。

    猶潘生之《秋興》,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