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二十四 李順

關燈
李順,字德正,趙郡平棘人也。

    父系,慕容垂散騎侍郎,東武城令,治有能名。

    太祖定中原,以系為平棘令。

    年老,卒于家。

    贈甯朔将軍、趙郡太守、平棘男。

    順博涉經史,有才策,知名于世。

    神瑞中,中書博士,轉中書侍郎。

    始光初,從征蠕蠕。

    以籌略之功,拜後軍将軍,仍賜爵平棘子,加奮威将軍。

     世祖将讨赫連昌,謂崔浩曰:“朕前北征,李順獻策數事,實合經略大謀。

    今欲使總攝前驅之事,卿以為何如?”浩對曰:“順智足周務,實如聖旨。

    但臣與之婚姻,深知其行,然一性一果于去就,不可專委。

    ”世祖乃止。

    初浩弟娶順妹,又以弟子娶順女,雖二門婚媾,而浩頗輕順,順又弗之伏也。

    由是潛相猜忌,故浩毀之。

    至統萬,大破昌軍,順謀功居右,轉拜左軍将軍。

    後征統萬,遷前将軍,授之以兵。

    昌出逆戰,順督勒士衆,破其左軍。

    及克統萬,世祖賜諸将珍寶雜物,順固辭,唯取書數千卷。

    世祖善之。

    至京論功,以順為給事黃門侍郎,賜奴婢十五戶,帛千匹。

    又從擊赫連定于平涼。

    三秦平,遷散騎常侍,進爵為侯,加征虜将軍,遷四部尚書,甚見一寵一待。

     沮渠蒙遜以河西内附,世祖欲一精一簡行人。

    崔浩曰:“蒙遜稱蕃,款著河右,若俾遐域流通,殊荒畢至,宜令清德重臣奉诏褒慰,尚書李順即其人也。

    ”世祖曰:“順納言大臣,固不宜先為此使。

    若蒙遜身執玉帛而朝于朕,複何以加之?”浩曰:“邢貞使吳,亦魏之太常。

    苟事是宜,無嫌于重。

    爾日之行,豈吳王入觀也。

    ”世祖從之,以順為太常,策拜蒙遜為太傅、涼王。

    使還,拜使持節、都督秦雍梁益四州諸軍事、甯西将軍、開府、長安鎮都大将,進爵高平公。

    未幾,複徵為四部尚書,加散騎常侍。

     延和初,複使涼州,蒙遜遣中兵校郎楊定歸白順曰:“年衰多疹,舊患發動,腰腳不随,不堪伏拜。

    比三五日,消息小差,當相見。

    ”順曰:“王之年老,朝廷所知。

    以王祗執臣禮,别有诏旨,豈得自安不見上使也。

    ”蒙遜翌日延順入,至庭中,而蒙遜箕坐隐幾,無動起之狀。

    順正色大言曰:“不謂此叟無禮乃至于是!今則覆亡之不恤,而敢陵侮天地。

    魂神逝矣,何用見之?”将握節而出。

    蒙遜使定歸追于庭曰:“太常既雅恕衰疾,傳雲朝廷有不拜之诏,是以敢自安耳。

    若太常曰:‘爾拜爾跽,而不祗命。

    ’斯乃小臣之罪矣。

    ”順益怒曰:“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周王賜胙,命曰:伯舅無下拜。

    而桓公奉遵臣節,降而拜受。

    今君雖功高勳厚,未若小白之勤朝廷,雖相崇重,未有不拜之诏。

    如便偃蹇自大,此乃速禍之道,非圖久安之計。

    若朝廷震怒,遂相吞滅,悔何及哉!”蒙遜曰:“太常規之以古烈,懼之以天威,敢不翹悚,敬聽休命。

    ”遂拜伏盡禮。

    禮畢,蒙遜曰:“夫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朝廷頃來征伐屢克,境宇已博,但當循理此民,亦足興治。

    然專務讨擊,恐不可常勝。

    ”順曰:“昔太祖廓定洪基,造有區夏。

    太宗承統,王業惟新。

    自聖上臨禦,志甯四海。

    是以戎車屢駕,親冒風霜,滅赫連于三秦,走蠕蠕于漠北。

    辟土開邊,隸首不紀僵一屍一截馘,所在成觀。

    除蕩暴虐,存飖黎庶,威震八荒,聲被九域。

    自古以來,用兵之美,未有今日之盛。

    是以遐方荒俗之氓,莫不翹足抗手,斂衽屈膝。

    天兵四臨,昭德罰罪,何雲恃力?夫聖王之用兵也,征南蠻則北狄怨,讨西戎則東夷恨,天子安得己哉?”蒙遜曰:“誠如來言,則涼土之民,亦願魏帝遠至,何為複遽驿告警,不舍晝夜?意君之所言,殆為虛事。

    ”順曰:“苗民叛帝舜而親暴君,有扈違後啟而從逆主。

    鹹懾一逼一于近地,牽制于兇威,自古而然,豈獨涼民也?” 順既使還,世祖問與蒙遜往複之辭,及蒙遜政教得失。

    順曰:“蒙遜專威河右三十許年,經涉艱難,粗識機變,又綏集荒陬,遠人頗亦畏服。

    雖不能贻厥孫謀,猶足以終其一世。

    前歲表許十月送昙無忏,及臣往迎,便乖本意。

    不忠不信,于是而甚。

    禮者身之輿,敬者行之本。

    未有無禮不敬而能久享福祿。

    以臣觀之,不複周矣。

    ”世祖曰:“若如卿言,則效在無遠,其子必複襲世,襲世之後,早晚當滅?”順對曰:“臣略見其子,并非才俊,能保一隅。

    如聞敦煌太守牧犍,器一性一粗立,若繼蒙遜者必此人也。

    然比之于父,佥雲不逮。

    殆天所用資聖明也。

    ”世祖曰:“朕今方事于東,末暇營西,如卿所言,三五年間不足為晚。

    且停前計,以為後圖。

    ”既而蒙遜死問至,世祖謂順曰:“卿言蒙遜死,今則驗矣。

    又言牧犍立,何其妙哉!朕克涼州,亦當不遠。

    ”于是賜絹千匹,廊馬一乘,進号安西将軍。

    一寵一待彌厚,政之巨細無所不參。

    崔浩惡之。

     順凡使涼州十有二返,世祖稱其能。

    而蒙遜數與順遊宴,頗有悖慢之言,恐順東還洩之朝廷,尋以金寶納順懷中,故蒙遜罪釁得不聞徹。

    浩知之,密言于世祖,世祖未之信。

    太延三年,順複使涼州,及還,世祖曰:“昔與卿密圖,期之無遠。

    但以頃年東伐,末遑西顧,荏苒之間,遂及于此。

    今和龍既平,三方無事,比繕甲治兵,指營河右,掃蕩萬裡,今其時也。

    卿往複積歲,洞鑒廢興,若朕此年行師,當克以不?”順對曰:“臣疇日所啟,私謂如然。

    但民勞既久,未獲甯息,不可頻動,以增勞悴。

    願待他年。

    ”世祖從之。

    五年,議征涼州,順議以涼州乏水草,不宜遠征。

    與崔浩庭诤。

    浩固執為宜征。

    世祖從浩議。

    及至姑臧,甚豐水草。

    世祖與恭宗書以言其事,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