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二十一 宋隐 王憲 屈遵 張蒲 谷渾 公孫表 張濟 李
關燈
小
中
大
宋隐,字處默,西河介休人也。
曾祖奭,晉昌黎太守。
後為慕容廆長史。
祖活,中書監。
父恭,尚書,徐州刺史。
慕容俊徙鄴,恭始家于廣平列人焉。
隐一性一至孝,年十三,便有成一人之志,專一精一好學,不以兵難易一操一。
仕慕容垂,曆尚書郎、太子中舍人、本州别駕。
太祖平中山,拜隐尚書吏部郎。
車駕還北,诏隐以本官輔衛王儀鎮中山。
尋轉行台右丞,領選如故。
拜以老病乞骸鼻,太祖不許。
尋以母喪歸列人。
既葬,被徵,固辭以病,而州郡切以期會,隐乃棄妻子,間行避焉。
後匿于長樂之經縣,數年而卒。
臨終謂其子侄等曰:“苟能入順父兄,出悌鄉一黨一,仕郡幸而至功曹史,以忠清奉之,則足矣,不勞遠詣台閣。
恐汝不能富貴,而徒延門戶之累耳。
若忘吾言,是為無若父也,使鬼而有知,吾不歸食矣。
”有五子。
第三子溫,世祖時徵拜中書博士。
卒,追贈建威将軍、豫州刺史,列人定侯。
溫弟演,顯祖初從征彭城有功,拜明威将軍、濟北太守。
演子鲋,字伯魚。
州别駕。
隐弟輔,字處仁。
少慷慨有大一操一,博覽群書。
州辟别駕。
早卒。
隐叔父洽,為慕容垂尚書。
太祖之圍中山也,洽率所領專守北圍。
當洽所統,官軍多被傷殺,太祖特深忿恨。
及城平,遂殺之。
子順、訓并下腐刑。
洽第四子宣,字道茂,時年數歲,親人竊逃以免。
後與範一陽一廬玄、勃海高允及從子愔俱被徵,拜中書博士。
尋兼散騎常侍,使劉義隆。
加冠軍将軍,賜爵中都侯,領中書侍郎,行司隸校尉。
真君七年卒,贈司隸,谥簡侯。
子谟,字乾仁,襲爵。
卒于遼西太守。
子鸾,字珍和,襲爵。
東莞太守。
鸾弟瓊,字普賢。
少以孝行稱,母曾病,季秋之月,思瓜不已。
瓊夢想見之,求而遂獲。
時人稱異。
母終,州郡屢辟,皆不就。
卒于家。
子仲美,武定末,尚書水部郎。
王憲,字顯則,北海劇人也。
祖猛,苻堅丞相。
父休,河東太守。
憲幼孤,随伯父永在鄴。
苻丕稱尊号,複以永為丞相。
永為慕容永所殺,憲奔清河,匿于民家。
皇始中,輿駕次趙郡之高邑,憲乃歸誠。
太祖見之,曰:“此王猛孫也。
”厚禮待之,以為本州中正,領選曹事,兼掌門下。
世祖即位,行廷尉卿。
出為上谷太守,加中壘将軍,賜爵高唐子。
清身率下,風化大行。
尋拜外都大官,後為中都。
曆任二曹,斷獄稱旨,進爵劇縣侯,加龍骧将軍。
出為并州刺史,加安南将軍,進爵北海公,境内清肅。
及還京師,以憲元老,特賜錦繡、布帛、綿彩、珍羞、禮膳。
天安初卒,年八十九。
贈鎮南将軍、青州刺史,谥曰康。
子崇,襲。
早卒。
子仲智襲。
曆中山侍郎、安西将軍、纓州刺史。
有清平之稱。
崇弟嶷,字道長。
少以父任為中書學生,稍遷南部大夫。
高祖初,出使巡察青、徐、兗、豫,撫一慰新附,觀省風俗。
還,遷南部尚書,在任十四年。
時南州多事,文奏盈幾,訟者填門。
嶷一性一儒緩,委随不斷,終日在坐,昏睡而已。
李訴、鄧宗慶等号為明察,勤理時務,而二人終見誅戮,餘十數人或黜或免,唯嶷卒得自保。
時人為之語曰:“實癡實昏,終得保存。
”加散騎常侍,右将軍,賜爵東平侯。
未幾,拜安東将軍,進爵樂安公。
出為持節、鎮西将軍、秦州刺史。
改為華山公,散騎常侍如故。
後入為内都大官。
卒。
子祖念,襲爵。
官至東平太守。
例降爵為侯。
卒,贈甯朔将軍、光州刺史。
子慶鐘,襲爵。
給事中。
食穢無行,坐事爵除。
祖念弟雲,字羅漢,頗有風尚。
自尚書郎入為中書舍人。
轉司州别駕、光祿少卿,改授衛尉少卿。
出為冠軍将軍、尚書、兗州刺史,尋進号征虜将軍。
在州坐受所部荊山戍主杜虞财貨,又取辟絹,因染割易,禦史糾劾,付廷尉。
遇赦免。
熙平二年卒官。
贈平南将軍、豫州刺史,谥曰文昭。
有九子。
長子昕,字元景。
武定末,太子詹事。
昕弟晖,字元旭。
早稱機悟。
曆尚書儀曹郎、中書舍人。
贈散騎常侍、鎮軍将軍、兗州刺史。
晖弟旰,字仲明。
秘書郎、司徒主簿。
天平中,為盜所害。
屈遵,字子皮,昌黎徒河人也。
博學多藝,名著當時。
為慕容永尚書仆射、武垣公。
永滅,垂以為博陵令。
太祖南伐,車駕幸魯口,博陵太守申永南奔河外,高一陽一太守崔玄伯東走海濱,屬城長吏率多逃竄。
遵獨告其吏民曰:“往年寶師大敗,今茲垂征不還,天之棄燕,人弗支也。
魏帝神武命世,寬仁善納,禦衆百萬,号令若一,此湯武之師。
吾欲歸命,爾等勉之,勿遇嘉運而為禍先。
”遂歸太祖。
太祖素聞其名,厚加禮焉。
拜中書令,出納王言,兼總文诰。
中原既平,賜爵下蔡子。
從駕還京師,卒,時年七十。
子須,襲。
除長樂太守,加鎮遠将軍,進爵信都侯。
卒,贈甯北将軍、昌黎公,谥曰恭。
少子處珍,襲爵。
處珍卒,子車渠襲爵。
高祖初,出為東一陽一鎮将。
卒,贈青州刺史,谥曰莊。
須長子垣,字長生。
沉深有局量。
少纂家業,尤善書計。
太祖初,給事諸曹。
太宗世,遷将作監,統京師諸署。
世祖即位,稍遷尚書右仆射,加侍中。
以破平涼功,賜爵濟北公,加平南将軍。
後轉中領軍。
恭宗在東宮,垣領太子少傅。
後督諸軍東伐,進号鎮東大将軍。
師次和龍,馮文通緻牛酒以犒軍,獻甲三千。
垣責其不送侍子,數之以王命,遂掠男一女六千口而還。
垣在宮公正,内外稱其平當。
世祖信任之,委以大政,車駕出征,常居中留鎮。
與襄城公廬魯元俱賜甲第,世祖數臨幸,賞賜隆厚。
真君四年,墜馬卒,時年五十五。
時世祖幸一陰一山,恭宗遣使乘傳奏狀,世祖甚悼惜之。
謂使
曾祖奭,晉昌黎太守。
後為慕容廆長史。
祖活,中書監。
父恭,
慕容俊徙鄴,恭始家于廣平列人焉。
隐一性一至孝,年十三,便有成一人之志,專一精一好學,不以兵難易一操一。
仕慕容垂,曆尚書郎、太子中舍人、本州别駕。
太祖平中山,拜隐尚書吏部郎。
車駕還北,诏隐以本官輔衛王儀鎮中山。
尋轉行台右丞,領選如故。
拜以老病乞骸鼻,太祖不許。
尋以母喪歸列人。
既葬,被徵,固辭以病,而州郡切以期會,隐乃棄妻子,間行避焉。
後匿于長樂之經縣,數年而卒。
臨終謂其子侄等曰:“苟能入順父兄,出悌鄉一黨一,仕郡幸而至功曹史,以忠清奉之,則足矣,不勞遠詣台閣。
恐汝不能富貴,而徒延門戶之累耳。
若忘吾言,是為無若父也,使鬼而有知,吾不歸食矣。
”有五子。
第三子溫,世祖時徵拜中書博士。
卒,追贈建威将軍、豫州刺史,列人定侯。
溫弟演,顯祖初從征彭城有功,拜明威将軍、濟北太守。
演子鲋,字伯魚。
州别駕。
隐弟輔,字處仁。
少慷慨有大一操一,博覽群書。
州辟别駕。
早卒。
隐叔父洽,為慕容垂尚書。
太祖之圍中山也,洽率所領專守北圍。
當洽所統,官軍多被傷殺,太祖特深忿恨。
及城平,遂殺之。
子順、訓并下腐刑。
洽第四子宣,字道茂,時年數歲,親人竊逃以免。
後與範一陽一廬玄、勃海高允及從子愔俱被徵,拜中書博士。
尋兼散騎常侍,使劉義隆。
加冠軍将軍,賜爵中都侯,領中書侍郎,行司隸校尉。
真君七年卒,贈司隸,谥簡侯。
子谟,字乾仁,襲爵。
卒于遼西太守。
子鸾,字珍和,襲爵。
東莞太守。
鸾弟瓊,字普賢。
少以孝行稱,母曾病,季秋之月,思瓜不已。
瓊夢想見之,求而遂獲。
時人稱異。
母終,州郡屢辟,皆不就。
卒于家。
子仲美,武定末,尚書水部郎。
王憲,字顯則,北海劇人也。
祖猛,苻堅丞相。
父休,河東太守。
憲幼孤,随伯父永在鄴。
苻丕稱尊号,複以永為丞相。
永為慕容永所殺,憲奔清河,匿于民家。
皇始中,輿駕次趙郡之高邑,憲乃歸誠。
太祖見之,曰:“此王猛孫也。
”厚禮待之,以為本州中正,領選曹事,兼掌門下。
世祖即位,行廷尉卿。
出為上谷太守,加中壘将軍,賜爵高唐子。
清身率下,風化大行。
尋拜外都大官,後為中都。
曆任二曹,斷獄稱旨,進爵劇縣侯,加龍骧将軍。
出為并州刺史,加安南将軍,進爵北海公,境内清肅。
及還京師,以憲元老,特賜錦繡、布帛、綿彩、珍羞、禮膳。
天安初卒,年八十九。
贈鎮南将軍、青州刺史,谥曰康。
子崇,襲。
早卒。
子仲智襲。
曆中山侍郎、安西将軍、纓州刺史。
有清平之稱。
崇弟嶷,字道長。
少以父任為中書學生,稍遷南部大夫。
高祖初,出使巡察青、徐、兗、豫,撫一慰新附,觀省風俗。
還,遷南部尚書,在任十四年。
時南州多事,文奏盈幾,訟者填門。
嶷一性一儒緩,委随不斷,終日在坐,昏睡而已。
李訴、鄧宗慶等号為明察,勤理時務,而二人終見誅戮,餘十數人或黜或免,唯嶷卒得自保。
時人為之語曰:“實癡實昏,終得保存。
”加散騎常侍,右将軍,賜爵東平侯。
未幾,拜安東将軍,進爵樂安公。
出為持節、鎮西将軍、秦州刺史。
改為華山公,散騎常侍如故。
後入為内都大官。
卒。
子祖念,襲爵。
官至東平太守。
例降爵為侯。
卒,贈甯朔将軍、光州刺史。
子慶鐘,襲爵。
給事中。
食穢無行,坐事爵除。
祖念弟雲,字羅漢,頗有風尚。
自尚書郎入為中書舍人。
轉司州别駕、光祿少卿,改授衛尉少卿。
出為冠軍将軍、尚書、兗州刺史,尋進号征虜将軍。
在州坐受所部荊山戍主杜虞财貨,又取辟絹,因染割易,禦史糾劾,付廷尉。
遇赦免。
熙平二年卒官。
贈平南将軍、豫州刺史,谥曰文昭。
有九子。
長子昕,字元景。
武定末,太子詹事。
昕弟晖,字元旭。
早稱機悟。
曆尚書儀曹郎、中書舍人。
贈散騎常侍、鎮軍将軍、兗州刺史。
晖弟旰,字仲明。
秘書郎、司徒主簿。
天平中,為盜所害。
屈遵,字子皮,昌黎徒河人也。
博學多藝,名著當時。
為慕容永尚書仆射、武垣公。
永滅,垂以為博陵令。
太祖南伐,車駕幸魯口,博陵太守申永南奔河外,高一陽一太守崔玄伯東走海濱,屬城長吏率多逃竄。
遵獨告其吏民曰:“往年寶師大敗,今茲垂征不還,天之棄燕,人弗支也。
魏帝神武命世,寬仁善納,禦衆百萬,号令若一,此湯武之師。
吾欲歸命,爾等勉之,勿遇嘉運而為禍先。
”遂歸太祖。
太祖素聞其名,厚加禮焉。
拜中書令,出納王言,兼總文诰。
中原既平,賜爵下蔡子。
從駕還京師,卒,時年七十。
子須,襲。
除長樂太守,加鎮遠将軍,進爵信都侯。
卒,贈甯北将軍、昌黎公,谥曰恭。
少子處珍,襲爵。
處珍卒,子車渠襲爵。
高祖初,出為東一陽一鎮将。
卒,贈青州刺史,谥曰莊。
須長子垣,字長生。
沉深有局量。
少纂家業,尤善書計。
太祖初,給事諸曹。
太宗世,遷将作監,統京師諸署。
世祖即位,稍遷尚書右仆射,加侍中。
以破平涼功,賜爵濟北公,加平南将軍。
後轉中領軍。
恭宗在東宮,垣領太子少傅。
後督諸軍東伐,進号鎮東大将軍。
師次和龍,馮文通緻牛酒以犒軍,獻甲三千。
垣責其不送侍子,數之以王命,遂掠男一女六千口而還。
垣在宮公正,内外稱其平當。
世祖信任之,委以大政,車駕出征,常居中留鎮。
與襄城公廬魯元俱賜甲第,世祖數臨幸,賞賜隆厚。
真君四年,墜馬卒,時年五十五。
時世祖幸一陰一山,恭宗遣使乘傳奏狀,世祖甚悼惜之。
謂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