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二十 高湖 崔逞 封懿
關燈
小
中
大
守。
自逞之死至叡之誅,三世積五十餘年而在北一門盡矣。
初,三齊平,祎孫相如入國,以才學知名。
舉冀州秀才,早卒。
相如弟彧,在《術藝傳》。
逞兄适,字甯祖,亦有名于時。
慕容垂尚書左丞,範一陽一、昌黎二郡太守。
适曾孫延壽,冀州主薄。
輕财好施,甚收鄉曲之譽。
延壽子隆宗,簡率一愛一友,居喪以孝聞。
曆位冀州别駕,蘭陵、燕郡二郡太守,司空谘議參軍,冀州中正,中軍大将軍府長史。
仁信待物,出于至誠,故見重于世。
卒,贈前将軍、齊州刺史,谥曰孝。
子敬保,員外散騎侍郎、冀州儀同府從事中郎。
卒,贈冀州刺史。
子子恆,官至征虜将軍、魯郡太守。
早卒。
子恆弟子安,冠軍将軍、西兗州司馬。
子安弟子升,開府參軍。
武定中,坐連元瑾事,兄弟并伏法。
封懿,字處德,勃海蓚人也。
曾祖釋,晉東夷校尉。
父放,慕容暐吏部尚書。
兄孚,慕容超太尉。
懿俊偉有才氣,能屬文,與孚雖器行有長短,然名位略齊。
仕慕容寶,位至中書令、民部尚書。
寶敗,歸阙,除給事黃門侍郎、都坐大官、甯朔将軍、章安子。
太祖數引見,問以慕容舊事。
懿應對疏慢,廢還家。
太宗初,複徵拜都坐大官,進爵為侯。
泰常二年卒。
懿撰《燕書》,頗行于世。
子玄之,坐與司馬國璠、溫楷等謀亂,伏誅。
臨刑,太宗謂之曰:“終不令絕汝種也,将宥爾一子。
”玄之請曰:“弟虔之子磨奴,字君明,早孤,乞全其命。
”乃殺玄之四子,而赦磨奴。
磨奴被刑為宦人。
崔浩之誅也,世祖謂磨奴曰:“汝本應全,所以至刑者,事由浩之故。
”後為中曹監,西使張掖,賜爵富城子,加建威将軍、給事中。
久之,出為冠軍将軍、懷州刺史。
太和七年卒。
贈平東将軍、冀州刺史、勃海公,谥曰定。
以族子叔念為後,高祖賜名回。
回父鑒,即慕容暐太尉弈之後也。
回,皇興初為中書學生。
襲爵富城子,累遷太子家令。
世宗即位,以回行華州事。
回在州鞭中散大夫一黨一智孫,為尚書左丞韋績糾奏,免。
尋除鎮遠将軍、安州刺史。
山民願樸,父子賓旅,同寝一室。
回下車,勒令别處,其俗遂改。
徵為太尉長史,頻行定州、徐州事。
尋除後将軍、汾州刺史。
肅宗初,轉涼州刺史,加右将軍,固辭不拜,仍授平北将軍、瀛州刺史。
時大乘寇亂之後,加以水潦,百姓困乏。
回表求赈恤,免其兵調,州内甚賴之。
又為度支尚書。
尋轉都官尚書、冀州大中正。
荥一陽一鄭雲谄事長秋卿劉騰,貨騰紫缬四百匹,得為安州刺史。
除書旦出,暮往詣回,坐未定,謂回曰:“我為安州,卿知之否?彼土治生,何事為便?”回答之曰:“卿荷國一寵一靈,位至方伯,雖不能拔園葵,去織婦,宜思方略以濟百姓,如何見造而問治生乎?封回不為商賈,何以相示?”雲慚愧失色。
靈太後臨朝,召百官問得失,群臣莫敢言。
回對曰:“昔孔丘為司寇,十日而誅少正卯,魯國肅然,欺巧自息。
姬旦行戮,不避兄弟,周道用隆。
徐偃專行仁義,其國乃滅。
自古及今,未有不厲威刑而能治者。
頃來頗由長吏寬怠,侵剝百姓,盜賊群起。
請肅刑書,以懲未犯。
”太後意納之,而不能用。
轉為七兵尚書,領禦史中尉。
尚書右仆射元欽與從父兄麗妻崔氏一奸一通,回乃劾奏,時人稱之。
除鎮東将軍、冀州刺史。
肅宗末,徵為殿中尚書,頻表遜職,以為右光祿大夫。
莊帝初,遇害于河一陰一,時年七十七。
贈侍中、車騎大将軍、司空公、定州刺史,谥曰孝宣。
長子隆之,武定中,開府儀同三司,齊州刺史,安德郡開國公。
子子繪,武定中,勃海太守。
隆之弟興之,字祖胄。
經明行修,恬素清靜。
起家太學博士,員外郎。
出為瀛冀二州平北府長史,所曆有當官之譽。
孝昌中卒。
天平中,追贈散騎常侍、撫軍将軍、雍州刺史。
尋重贈殿中尚書,谥曰文。
子孝琬,字子倩。
武定末,開府中郎。
孝琬弟孝琰,秘書郎。
興之弟延之,字祖業。
天平中,骠騎大将軍、青州刺史,剡縣開國子。
磨奴既以回為後,請于顯祖,贈鑒甯遠将軍、滄水太守。
鑒長子琳,字彥寶。
顯祖末,本州表貢,拜中書博士。
高祖初,大軍南讨,琳參鎮南軍事。
後為河南七州大使。
還,拜中書侍郎,與侍中、南平王馮誕等議定律令,賜布帛六百匹,栗六百石,馬牛各一。
遷太尉長史,轉司宗下大夫,有長者之稱。
行東兗州事。
及改定百官,除司空長史。
出為立忠将軍、南青州刺史、兼散騎常侍、持節,西道大使。
還為長兼太中大夫,轉廣平内史,又為光祿大夫。
世宗末,除後将軍、夏州刺史。
徵為安東将軍、光祿大夫。
神龜二年卒。
贈使持節、撫軍将軍、相州刺史。
子元稱,元稱弟子盛,并早卒。
子盛弟子施,武定末,沛郡太守。
琳子肅,在《文苑傳》。
懿從兄子恺,字思悌,弈之孫也。
父勸,慕容垂侍中、太常卿。
恺,給事黃門侍郎、散騎常侍。
後入代都,名出懿子玄之右,俱坐司馬氏事死。
恺妻,廬玄姊也。
恺子伯達棄母及妻李氏南奔河表,改婚房氏。
顯
自逞之死至叡之誅,三世積五十餘年而在北一門盡矣。
初,三齊平,祎孫相如入國,以才學知名。
舉冀州秀才,早卒。
相如弟彧,在《術藝傳》。
逞兄适,字甯祖,亦有名于時。
慕容垂尚書左丞,範一陽一、昌黎二郡太守。
适曾孫延壽,冀州主薄。
輕财好施,甚收鄉曲之譽。
延壽子隆宗,簡率一愛一友,居喪以孝聞。
曆位冀州别駕,蘭陵、燕郡二郡太守,司空谘議參軍,冀州中正,中軍大将軍府長史。
仁信待物,出于至誠,故見重于世。
卒,贈前将軍、齊州刺史,谥曰孝。
子敬保,員外散騎侍郎、冀州儀同府從事中郎。
卒,贈冀州刺史。
子子恆,官至征虜将軍、魯郡太守。
早卒。
子恆弟子安,冠軍将軍、西兗州司馬。
子安弟子升,開府參軍。
武定中,坐連元瑾事,兄弟并伏法。
封懿,字處德,勃海蓚人也。
曾祖釋,晉東夷校尉。
父放,慕容暐吏部尚書。
兄孚,慕容超太尉。
懿俊偉有才氣,能屬文,與孚雖器行有長短,然名位略齊。
仕慕容寶,位至中書令、民部尚書。
寶敗,歸阙,除給事黃門侍郎、都坐大官、甯朔将軍、章安子。
太祖數引見,問以慕容舊事。
懿應對疏慢,廢還家。
太宗初,複徵拜都坐大官,進爵為侯。
泰常二年卒。
懿撰《燕書》,頗行于世。
子玄之,坐與司馬國璠、溫楷等謀亂,伏誅。
臨刑,太宗謂之曰:“終不令絕汝種也,将宥爾一子。
”玄之請曰:“弟虔之子磨奴,字君明,早孤,乞全其命。
”乃殺玄之四子,而赦磨奴。
磨奴被刑為宦人。
崔浩之誅也,世祖謂磨奴曰:“汝本應全,所以至刑者,事由浩之故。
”後為中曹監,西使張掖,賜爵富城子,加建威将軍、給事中。
久之,出為冠軍将軍、懷州刺史。
太和七年卒。
贈平東将軍、冀州刺史、勃海公,谥曰定。
以族子叔念為後,高祖賜名回。
回父鑒,即慕容暐太尉弈之後也。
回,皇興初為中書學生。
襲爵富城子,累遷太子家令。
世宗即位,以回行華州事。
回在州鞭中散大夫一黨一智孫,為尚書左丞韋績糾奏,免。
尋除鎮遠将軍、安州刺史。
山民願樸,父子賓旅,同寝一室。
回下車,勒令别處,其俗遂改。
徵為太尉長史,頻行定州、徐州事。
尋除後将軍、汾州刺史。
肅宗初,轉涼州刺史,加右将軍,固辭不拜,仍授平北将軍、瀛州刺史。
時大乘寇亂之後,加以水潦,百姓困乏。
回表求赈恤,免其兵調,州内甚賴之。
又為度支尚書。
尋轉都官尚書、冀州大中正。
荥一陽一鄭雲谄事長秋卿劉騰,貨騰紫缬四百匹,得為安州刺史。
除書旦出,暮往詣回,坐未定,謂回曰:“我為安州,卿知之否?彼土治生,何事為便?”回答之曰:“卿荷國一寵一靈,位至方伯,雖不能拔園葵,去織婦,宜思方略以濟百姓,如何見造而問治生乎?封回不為商賈,何以相示?”雲慚愧失色。
靈太後臨朝,召百官問得失,群臣莫敢言。
回對曰:“昔孔丘為司寇,十日而誅少正卯,魯國肅然,欺巧自息。
姬旦行戮,不避兄弟,周道用隆。
徐偃專行仁義,其國乃滅。
自古及今,未有不厲威刑而能治者。
頃來頗由長吏寬怠,侵剝百姓,盜賊群起。
請肅刑書,以懲未犯。
”太後意納之,而不能用。
轉為七兵尚書,領禦史中尉。
尚書右仆射元欽與從父兄麗妻崔氏一奸一通,回乃劾奏,時人稱之。
除鎮東将軍、冀州刺史。
肅宗末,徵為殿中尚書,頻表遜職,以為右光祿大夫。
莊帝初,遇害于河一陰一,時年七十七。
贈侍中、車騎大将軍、司空公、定州刺史,谥曰孝宣。
長子隆之,武定中,開府儀同三司,齊州刺史,安德郡開國公。
子子繪,武定中,勃海太守。
隆之弟興之,字祖胄。
經明行修,恬素清靜。
起家太學博士,員外郎。
出為瀛冀二州平北府長史,所曆有當官之譽。
孝昌中卒。
天平中,追贈散騎常侍、撫軍将軍、雍州刺史。
尋重贈殿中尚書,谥曰文。
子孝琬,字子倩。
武定末,開府中郎。
孝琬弟孝琰,秘書郎。
興之弟延之,字祖業。
天平中,骠騎大将軍、青州刺史,剡縣開國子。
磨奴既以回為後,請于顯祖,贈鑒甯遠将軍、滄水太守。
鑒長子琳,字彥寶。
顯祖末,本州表貢,拜中書博士。
高祖初,大軍南讨,琳參鎮南軍事。
後為河南七州大使。
還,拜中書侍郎,與侍中、南平王馮誕等議定律令,賜布帛六百匹,栗六百石,馬牛各一。
遷太尉長史,轉司宗下大夫,有長者之稱。
行東兗州事。
及改定百官,除司空長史。
出為立忠将軍、南青州刺史、兼散騎常侍、持節,西道大使。
還為長兼太中大夫,轉廣平内史,又為光祿大夫。
世宗末,除後将軍、夏州刺史。
徵為安東将軍、光祿大夫。
神龜二年卒。
贈使持節、撫軍将軍、相州刺史。
子元稱,元稱弟子盛,并早卒。
子盛弟子施,武定末,沛郡太守。
琳子肅,在《文苑傳》。
懿從兄子恺,字思悌,弈之孫也。
父勸,慕容垂侍中、太常卿。
恺,給事黃門侍郎、散騎常侍。
後入代都,名出懿子玄之右,俱坐司馬氏事死。
恺妻,廬玄姊也。
恺子伯達棄母及妻李氏南奔河表,改婚房氏。
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