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十八 王建 安同 樓伏連 丘堆 娥清 劉尼 奚眷 車伊
關燈
小
中
大
。
轉高平鎮将。
觀善撫士卒,号有威名。
真君初,诏觀統五軍西讨秃發保周于張掖。
徙其民數百家,将置于京師,至武威,辄與諸将私分之。
世祖大怒,黜觀為金城侯,改授内都大官。
出除平南将軍,秦州刺史,複爵金城公。
撫馭失和,民薜永宗聚衆于汾曲以叛,觀讨永宗,為流矢所中。
世祖幸蒲坂,觀聞帝至,驚怖而起,瘡重遂卒。
世祖怒,絕其爵。
子豆,初為三郎,遷軍将。
卒于長樂太守。
闾大肥,蠕蠕人也。
太祖時,與其弟大泥倍頤率宗族歸國。
太祖善之,尚華一陰一公主,賜爵其思子。
與其弟并為上賓,入八議。
太宗即位,進大肥為内都大官,增爵為侯。
神瑞中,為都将,讨越勒部于跋那山,大破之。
泰常初,複為都将,領禁兵讨蠕蠕,獲其大将莫孤渾。
宜城王奚斤之攻虎牢也,大肥與娥清領十二軍出中道,略地高平、金鄉,東至泰山。
假大肥使持節,安一陽一公,鎮撫陳汝。
世祖初,複與奚斤出雲中白道讨大檀,破之。
還為内都大官。
出除使持節,冀青二州刺史,假荥一陽一公。
尋徵還,位特進。
複出為冀青二州刺史。
尋入為内都大官。
從讨赫連昌,以功授荥一陽一公。
公主薨,複尚濩澤公主。
又為都将,擊大檀,大破之。
還至渴侯山,遂讨東部高車于巳尼陂。
又征平涼,并有功。
世祖将拜大肥為王,遇疾卒。
追贈中山王。
子賀,早卒。
大肥弟驎襲爵。
出為仇池鎮将。
卒,無子。
弟鳳,襲爵。
高宗時為内都大官,出為鎮南将軍。
肆州刺史。
卒,無子,爵除。
尉撥,代人也。
父那,濮一陽一太守。
撥為太學生,募從兗州刺史羅忸擊賊于陳汝,有功,賜爵介休男。
從讨和龍,遷虎贲帥,轉千人軍将。
又從樂平王丕讨和龍。
除涼州軍将,擊吐谷渾,獲其人一千餘落。
後吐谷渾小将率三百餘落來降,尋複亡叛,撥率騎追之,盡獲而還。
以功進爵為子。
遷晉昌鎮将,綏懷邊民,甚著稱績。
入為知臣監。
出為杏城鎮将。
在任九年,大收民和,山民一千餘家,上郡徙各廬水胡八百餘落,盡敖為民。
高宗以撥清平有惠績,賜以衣服。
顯祖即位,為北征都将。
複為都将,南攻懸瓠,破劉彧将朱湛之水軍三千人,拜懸瓠鎮将,加員外散騎常侍,進爵安城侯。
顯祖嘉其聲效,複賜衣服。
轉平南将軍,北豫州刺史。
後洛州民田智度聚一黨一謀逆。
诏撥乘傳發豫州兵與洛州刺史丘頓擊之,獲智度,送京師。
撥卒,贈冠軍将軍,谥敬侯。
陸真,代人也。
父洛侯,秦州長史。
真少善騎射。
世祖初,以真膂力過人,拜内三郎。
數從征伐,所在摧鋒陷陣,前後以功屢受賞賜。
真君中,從讨蠕蠕,以功賜爵關内侯。
後攻懸瓠,登樓臨射城中,弦不虛發。
劉義隆将王玄谟衆數萬人寇滑台,真從世祖讨之。
夜與數人乘小船突玄谟軍,入城撫一慰,登城巡行賊營中,乃還渡河。
至明,玄谟敗走。
從駕至江,真再破賊軍,拜建武将軍,石城子。
還攻盱眙,真功居多。
遷給事中,典太倉事。
高宗即位,拜冠軍将軍,進爵都昌侯。
遷散騎常侍,選部尚書。
時丁零數千家寇竊并定,真與并州刺史乞伏成龍自樂平東入,與定州刺史許崇之并力讨滅。
從駕巡東海,以真為甯西将軍。
尋遷安西将軍,長安鎮将,假建平公。
胡賊帥賀略孫聚衆千餘人叛于石樓。
真擊破之,殺五百餘人。
是時,初置長蛇鎮,真率衆築城,未訖,而氐豪仇傉檀等反叛,氐民鹹應,其衆甚盛。
真擊平之,殺四千餘人,卒城長蛇而還。
東平王道符反于長安,殺雍州刺史魚玄明,關中草草。
以真為長安鎮将,賜爵河南公。
長安兵民,素伏威信,真到,撫一慰之,皆怡然安靜。
鹹一陽一民趙昌受劉彧署龍骧将軍,扇動鄠、盭厔二縣,聚一黨一數百人據赤谷以叛。
真與雍州刺史劉邈讨平之,昌單騎走免。
後鄠縣民王稚兄弟,聚二千餘人,招引趙昌。
始平、石安、池一陽一、靈武四縣人皆應之,衆至五千,據治谷堡。
時诏南郡王李惠等領步騎六千讨昌。
真以大軍未至,慮昌滋蔓,與雍州刺史劉邈讨昌。
昌出營拒戰,真擊破之,斬昌及賊首三千餘級,傳首京師,并誅其一黨一與七百餘人,獲男一女一千餘口。
雍州民夷,莫不震伏。
在鎮數年,甚著威稱。
延興二年卒。
歸葬京師,谥曰烈。
子延,字契胡提,頗有氣幹,襲爵河南公。
累遷曆長安鎮将,拜安南将軍,濟州刺史。
例降,改封汝一陽一侯。
京兆王愉為徐州刺史,以延為愉府司馬,帶彭城内史。
正始初,除武川鎮将。
入除太仆卿。
都督沃野、武川、懷朔三鎮諸軍事,安北将軍,懷朔鎮大将,加散騎常侍。
正光初,拜金紫光祿大夫,複除太仆卿。
受使綏慰秀容,為牧子所害。
弟什夤,太府卿,平東将軍,光祿大夫。
建義初,拜都官尚書。
卒于平南将軍,光祿大夫。
呂洛拔,代人也。
曾祖渴侯,昭成時率戶五千歸國。
祖肥,濮一陽一太守。
父匹知,世祖時為西部長,荥一陽一公。
洛拔以壯勇知名,高宗末為平原鎮都将。
劉彧徐州刺史薜安都歸誠,請援。
诏遣尉元率衆救之,洛拔随元入彭城。
彧将張永遣将王茂之領兵五千向武原,援其運車。
元遣洛拔率騎詣武原擊之。
格戰二日,手殺九人,奪賊運車二百餘乘,牛二百五十頭。
仍共擊張永,大敗之。
賜爵成武侯,加建義将軍。
年五十六,卒。
長子文祖,顯祖以其勳臣子,補龍牧曹奏事中散。
以牧産不滋,坐徙于武川鎮。
後文祖以舊語譯注皇诰,辭義通辯,超授一陽一平太守。
未拜,轉為外都曹奏事中散。
後坐事伏法。
史臣曰:仁人之言,必有博利。
參合之役,威罰實行,蓋王建之罪欤?安同異類之人,智識入用,任等時俊,當有由哉!颉擒赫連昌,摧義隆衆,遂為名将,未易輕也。
樓伏連,丘堆,娥清,俱以壯勇,征伐四克。
劉尼忠國翼主,豈徒骁猛之用乎?奚眷将略緻位,不能以功名自終。
車伊洛自遠宅心,異凡戎矣。
宿石等并忠勤勇略,有将帥之才,自緻青雲,豈徒然也?
轉高平鎮将。
觀善撫士卒,号有威名。
真君初,诏觀統五軍西讨秃發保周于張掖。
徙其民數百家,将置于京師,至武威,辄與諸将私分之。
世祖大怒,黜觀為金城侯,改授内都大官。
出除平南将軍,秦州刺史,複爵金城公。
撫馭失和,民薜永宗聚衆于汾曲以叛,觀讨永宗,為流矢所中。
世祖幸蒲坂,觀聞帝至,驚怖而起,瘡重遂卒。
世祖怒,絕其爵。
子豆,初為三郎,遷軍将。
卒于長樂太守。
闾大肥,蠕蠕人也。
太祖時,與其弟大泥倍頤率宗族歸國。
太祖善之,尚華一陰一公主,賜爵其思子。
與其弟并為上賓,入八議。
太宗即位,進大肥為内都大官,增爵為侯。
神瑞中,為都将,讨越勒部于跋那山,大破之。
泰常初,複為都将,領禁兵讨蠕蠕,獲其大将莫孤渾。
宜城王奚斤之攻虎牢也,大肥與娥清領十二軍出中道,略地高平、金鄉,東至泰山。
假大肥使持節,安一陽一公,鎮撫陳汝。
世祖初,複與奚斤出雲中白道讨大檀,破之。
還為内都大官。
出除使持節,冀青二州刺史,假荥一陽一公。
尋徵還,位特進。
複出為冀青二州刺史。
尋入為内都大官。
從讨赫連昌,以功授荥一陽一公。
公主薨,複尚濩澤公主。
又為都将,擊大檀,大破之。
還至渴侯山,遂讨東部高車于巳尼陂。
又征平涼,并有功。
世祖将拜大肥為王,遇疾卒。
追贈中山王。
子賀,早卒。
大肥弟驎襲爵。
出為仇池鎮将。
卒,無子。
弟鳳,襲爵。
高宗時為内都大官,出為鎮南将軍。
肆州刺史。
卒,無子,爵除。
尉撥,代人也。
父那,濮一陽一太守。
撥為太學生,募從兗州刺史羅忸擊賊于陳汝,有功,賜爵介休男。
從讨和龍,遷虎贲帥,轉千人軍将。
又從樂平王丕讨和龍。
除涼州軍将,擊吐谷渾,獲其人一千餘落。
後吐谷渾小将率三百餘落來降,尋複亡叛,撥率騎追之,盡獲而還。
以功進爵為子。
遷晉昌鎮将,綏懷邊民,甚著稱績。
入為知臣監。
出為杏城鎮将。
在任九年,大收民和,山民一千餘家,上郡徙各廬水胡八百餘落,盡敖為民。
高宗以撥清平有惠績,賜以衣服。
顯祖即位,為北征都将。
複為都将,南攻懸瓠,破劉彧将朱湛之水軍三千人,拜懸瓠鎮将,加員外散騎常侍,進爵安城侯。
顯祖嘉其聲效,複賜衣服。
轉平南将軍,北豫州刺史。
後洛州民田智度聚一黨一謀逆。
诏撥乘傳發豫州兵與洛州刺史丘頓擊之,獲智度,送京師。
撥卒,贈冠軍将軍,谥敬侯。
陸真,代人也。
父洛侯,秦州長史。
真少善騎射。
世祖初,以真膂力過人,拜内三郎。
數從征伐,所在摧鋒陷陣,前後以功屢受賞賜。
真君中,從讨蠕蠕,以功賜爵關内侯。
後攻懸瓠,登樓臨射城中,弦不虛發。
劉義隆将王玄谟衆數萬人寇滑台,真從世祖讨之。
夜與數人乘小船突玄谟軍,入城撫一慰,登城巡行賊營中,乃還渡河。
至明,玄谟敗走。
從駕至江,真再破賊軍,拜建武将軍,石城子。
還攻盱眙,真功居多。
遷給事中,典太倉事。
高宗即位,拜冠軍将軍,進爵都昌侯。
遷散騎常侍,選部尚書。
時丁零數千家寇竊并定,真與并州刺史乞伏成龍自樂平東入,與定州刺史許崇之并力讨滅。
從駕巡東海,以真為甯西将軍。
尋遷安西将軍,長安鎮将,假建平公。
胡賊帥賀略孫聚衆千餘人叛于石樓。
真擊破之,殺五百餘人。
是時,初置長蛇鎮,真率衆築城,未訖,而氐豪仇傉檀等反叛,氐民鹹應,其衆甚盛。
真擊平之,殺四千餘人,卒城長蛇而還。
東平王道符反于長安,殺雍州刺史魚玄明,關中草草。
以真為長安鎮将,賜爵河南公。
長安兵民,素伏威信,真到,撫一慰之,皆怡然安靜。
鹹一陽一民趙昌受劉彧署龍骧将軍,扇動鄠、盭厔二縣,聚一黨一數百人據赤谷以叛。
真與雍州刺史劉邈讨平之,昌單騎走免。
後鄠縣民王稚兄弟,聚二千餘人,招引趙昌。
始平、石安、池一陽一、靈武四縣人皆應之,衆至五千,據治谷堡。
時诏南郡王李惠等領步騎六千讨昌。
真以大軍未至,慮昌滋蔓,與雍州刺史劉邈讨昌。
昌出營拒戰,真擊破之,斬昌及賊首三千餘級,傳首京師,并誅其一黨一與七百餘人,獲男一女一千餘口。
雍州民夷,莫不震伏。
在鎮數年,甚著威稱。
延興二年卒。
歸葬京師,谥曰烈。
子延,字契胡提,頗有氣幹,襲爵河南公。
累遷曆長安鎮将,拜安南将軍,濟州刺史。
例降,改封汝一陽一侯。
京兆王愉為徐州刺史,以延為愉府司馬,帶彭城内史。
正始初,除武川鎮将。
入除太仆卿。
都督沃野、武川、懷朔三鎮諸軍事,安北将軍,懷朔鎮大将,加散騎常侍。
正光初,拜金紫光祿大夫,複除太仆卿。
受使綏慰秀容,為牧子所害。
弟什夤,太府卿,平東将軍,光祿大夫。
建義初,拜都官尚書。
卒于平南将軍,光祿大夫。
呂洛拔,代人也。
曾祖渴侯,昭成時率戶五千歸國。
祖肥,濮一陽一太守。
父匹知,世祖時為西部長,荥一陽一公。
洛拔以壯勇知名,高宗末為平原鎮都将。
劉彧徐州刺史薜安都歸誠,請援。
诏遣尉元率衆救之,洛拔随元入彭城。
彧将張永遣将王茂之領兵五千向武原,援其運車。
元遣洛拔率騎詣武原擊之。
格戰二日,手殺九人,奪賊運車二百餘乘,牛二百五十頭。
仍共擊張永,大敗之。
賜爵成武侯,加建義将軍。
年五十六,卒。
長子文祖,顯祖以其勳臣子,補龍牧曹奏事中散。
以牧産不滋,坐徙于武川鎮。
後文祖以舊語譯注皇诰,辭義通辯,超授一陽一平太守。
未拜,轉為外都曹奏事中散。
後坐事伏法。
史臣曰:仁人之言,必有博利。
參合之役,威罰實行,蓋王建之罪欤?安同異類之人,智識入用,任等時俊,當有由哉!颉擒赫連昌,摧義隆衆,遂為名将,未易輕也。
樓伏連,丘堆,娥清,俱以壯勇,征伐四克。
劉尼忠國翼主,豈徒骁猛之用乎?奚眷将略緻位,不能以功名自終。
車伊洛自遠宅心,異凡戎矣。
宿石等并忠勤勇略,有将帥之才,自緻青雲,豈徒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