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十八 王建 安同 樓伏連 丘堆 娥清 劉尼 奚眷 車伊

關燈


    然同雲仍結,霏雪驟零,将由寡昧,末能仰答天心,此之不德,咎竟焉在?卿等宜各陳所懷,以匡不逮。

    ”毅稽首對曰:“雪霜風雨,天地之常夏霖冬霰,四時恆節。

    今隆冬雪降,固是其時。

    又《禮》雲:‘雨沾服失容,則廢’,禮自古而然,不足為異。

    ”高祖曰:“昔劉秀将濟,呼沱為之冰合。

    但朕德謝古人,不能仰感天意故也。

    ”後轉都督涼河二州、鄯善鎮諸軍事、涼州刺史。

    車駕南伐,毅表谏曰:“伏承六軍雲動,問罪荊揚,吊民淮表,一同瓯越。

    但臣愚見,私竊末安。

    何者?京邑新遷,百姓易業,公私草創,生途索然。

    兼往歲弗稔,民多饑馑,二三之際,嗟惋易興。

    天道悠長,宜遵養時晦,願抑赫斯,以待後日。

    ”诏曰:“時不自來,因人則合。

    今年人事,殊非昔歲。

    守株之唱,便可停也。

    一陽一九利涉,豈卿所知也?” 太和二十一年卒。

    賜錢二十萬,布二百匹。

     丘堆,代人也。

    美容儀,以忠謹親侍。

    太宗即位,拾遺左右,稍遷散騎常侍。

    與叔孫建等讨滅山胡。

    劉裕溯河西伐,诏堆與建自河内次枋頭以備寇盜。

    姚泓既滅,堆留鎮并州。

    赫連屈孑遣三千騎寇河西,堆自并州與遊擊将軍王洛生擊走之。

    以功賜爵為侯。

    世祖監國臨朝,堆與太尉穆觀等為右弼。

    世祖即位,進爵臨淮公,加鎮西将軍。

    徙為太仆。

     世祖征赫連昌,堆與常山王素督步兵三萬人為後繼。

    昌戰敗南奔,世祖遣堆與宗正娥清率五千騎略地關右。

    昌貳城守将堅守不下,堆與清攻拔之。

    诏堆班師,宜城王奚斤表留堆等進平昌,許之。

    堆、斤合軍與昌相拒擊。

    士馬乏糧,堆與義兵将軍封禮督租于民間,士卒暴掠,為昌所襲,敗績。

    堆将數百騎還城。

    斤追擊赫連定,留堆守辎重。

    斤為定所擒,堆聞而棄甲走長安,複将高涼王禮棄守東走蒲坂。

    世祖大怒,遣西平公安颉斬堆。

    延和初,诏曰:“堆,國之肺腑,勳著先朝,西征喪師,遂從軍法。

    國除祀絕,朕甚愍之。

    可賜其子跋爵淮陵侯,加安遠将軍。

    ”後征蓋吳,戰沒。

     子麟,襲爵。

    曆位駕部令。

    出為瑕丘鎮将,假平南将軍,東海公。

    遷東兗州刺史,卒官。

     娥清,代人也。

    少有将略,累著戰功。

    稍遷振威将軍。

    劉裕遣将朱超石寇平原,至畔城遁還。

    清與長孫道生追之,至河,獲其将楊豐。

    還,拜給事黃門侍郎。

    先是,徒河民散居三州,頗為民害。

    诏清徙之平城。

    清善綏撫,徙者如歸。

    太宗南巡幸鄴,以清為中領軍将軍,與宋兵将軍周幾等渡河略地。

    至湖陸,高平民屯聚林薮,拒射官軍,清等誅數千家,虜獲萬餘口。

    賜爵須昌侯。

    清與幾等遂鎮枋頭。

    世祖初,清自枋頭還京師,假征南将軍,進為東平公。

    蠕蠕大檀徙居漠南,清與平一陽一王長孫翰從東道出長川讨之,大獲而還。

    轉宗正卿。

    尋從征蠕蠕。

    又從平統萬,遂與奚斤追赫連昌至安定,與昌相持。

    及安颉擒昌,昌弟定西走,斤追之。

    清欲尋水而還,斤不從,遂與斤俱為定所擒。

    世祖克平涼,乃得還。

    後诏清鎮并州,讨山胡白龍于西河,斬白龍父及其将帥,遂屠其城。

    遷平東将軍,與古弼等東讨馮文通。

    以不急戰,文通奔高麗,檻車徵,黜為門卒。

    遂卒于家。

     子延,官至員外散騎常侍,賜爵南平公。

     劉尼,代人也。

    本姓獨孤氏。

    曾祖敦,有功于太祖,為方面大人。

    父婁,冠軍将軍,卒贈并州刺史。

    尼少壯健,有膂力,勇果善射,世祖見而善之,拜羽林中郎,賜爵昌國子,加振威将軍。

     宗一愛一既殺南安王餘于東廟,秘之,惟尼知狀。

    尼勸一愛一立高宗。

    一愛一自以負罪于景穆,聞而驚曰:“君大癡人,皇孫若立,豈忘正平時事乎?”尼曰:“若爾,今欲立誰?”一愛一曰:“待還宮,擢諸王子賢者而立之。

    ”尼懼其有變,密以狀告殿中尚書源賀,賀時與尼俱典兵宿衛。

    仍共南部尚書陸麗謀曰:“宗一愛一既立南安,還複殺之。

    今不能奉戴皇孫,以順民望,社稷危矣。

    将欲如何?”麗曰:“唯有密奉皇孫耳。

    ”于是賀與尚書長孫渴侯嚴兵守衛,尼與麗迎高宗于苑中。

    麗抱高宗于馬上,入京城。

    尼馳還東廟,大呼曰:“宗一愛一殺南安王,大逆不道。

    皇孫已登大位,有诏,宿衛之士皆可還宮。

    ”衆鹹唱萬歲。

    賀及渴侯登執宗一愛一、賈周等,勒兵而入,奉高宗于宮門外,入登永安殿。

    以尼為内行長,進爵建昌侯。

    遷散騎常侍、安南将軍。

    又進爵東安公。

    尋遷尚書右仆射,加侍中,進封為王。

     出為征南将軍、定州刺史。

    在州清慎,然率多酒醉,治日甚少。

    徵為殿中尚書,加侍中,特進。

    高宗末,遷司徒。

    顯祖即位,以尼有大功于先朝,彌加尊重,賜别戶三十。

    皇興四年,車駕北征,帝親誓衆,而尼昏醉,兵陳不整。

    顯祖以其功重,特恕之,免官而已。

    延興四年薨。

     子杜生,襲爵。

    世宗時,甯朔将軍、步兵校尉。

    熙平初卒。

    贈龍骧将軍,朔州刺史,谥曰克。

     奚眷,代人也。

    少有将略。

    太祖時有戰功。

    太宗時為尚書、假安南将軍、虎牢鎮将,為寇所憚。

    世祖初,為中軍、都曹尚書,複鎮虎牢,賜爵南一陽一公,加使持節、侍中、都督豫洛二州河内諸軍事、鎮南将軍,開府。

    尋徙鎮長安。

    世祖幸美稷,眷受诏督諸軍,共讨山胡白龍于西河,破之,屠其城,斬首數千級,虜其妻子而還。

    世祖平姑臧,遣眷讨沮渠牧犍弟私署張掖太守宜得。

    宜得奔酒泉,酒泉太守無諱與宜得奔高昌。

    獲其二城。

    後沮渠天周複據酒泉,眷讨平之,虜男一女四千餘人。

    世祖征蠕蠕,以眷為尚書,督偏将出别道,诏會鹿渾海。

    眷與中山王辰等諸大将俱後期,斬于都南。

    爵除。

     車伊洛,焉耆胡也。

    世為東境部落帥,恆修職貢。

    世祖錄其誠款,延和中,授伊洛平西将軍,封前部王,賜絹一百匹,綿一百斤,繡衣一具,金帶靴帽。

    伊洛大悅,規欲歸阙。

    沮渠無諱斷路,伊洛與無諱連戰,破之。

    時無諱卒,其弟安周奪無諱子乾壽兵,規領部曲。

    伊洛前後遣史招喻,乾壽等率戶五百餘家來奔,伊洛送之京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