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十七 奚斤 叔孫建
關燈
小
中
大
奚斤,代人也,世典馬牧。
父箪,有一寵一于昭成皇帝。
時國有良馬曰“騧骝”,一一夜忽失,求之不得。
後知南部大人劉庫仁所盜,養于窟室。
箪聞而馳往取馬,庫仁以國甥恃一寵一,慚而逆擊箪。
箪捽其發落,傷其一一乳一。
及苻堅使庫仁與衛辰分領國部,箪懼,将家竄于民間。
庫仁求之急,箪遂西奔衛辰。
及太祖滅衛辰,箪晚乃得歸,故名位後于舊臣。
斤機敏,有識度。
登國初,與長孫肥等俱統禁兵。
後以斤為侍郎,親近左右。
從破慕容寶于參合。
皇始初,從征中原,以斤為征東長史,拜越騎校尉,典宿衛禁旅。
車駕還京師,博陵、勃海、章武諸郡,群盜并起,所在屯聚,拒害長吏。
斤與略一陽一公元遵等率山東諸軍讨平之。
從征高車諸部,大破之。
又破庫狄、宥連部,徙其别部諸落于塞南。
又進擊侯莫陳部,俘虜獲雜畜十餘萬,至大峨谷,置戍而還。
遷都水使者,出為晉兵将軍,幽州刺史,賜爵山一陽一侯。
太宗即位,為鄭兵将軍,循行州郡,問民疾苦。
章武民劉牙聚一黨一為亂,斤讨平之。
诏以斤世忠孝,贈其父箪為長甯子。
太宗幸雲中,斤留守京師。
昌黎王慕容伯兒收合輕俠失志之徒李沈等三百餘人謀反,斤聞而召伯兒入天文殿東庑下,窮問款引,悉收其一黨一誅之。
诏與南平公長孫嵩等俱坐朝堂,錄決囚徒。
太宗大閱于東郊,治兵講武,以斤行左丞相,大搜于石會山。
車駕西巡,诏斤為先驅,讨越勒部于鹿那山,大破之,獲馬五萬匹,牛羊二十萬頭,徙二萬餘家而還。
又诏斤與長孫嵩等八人,坐止車門右,聽理萬機。
蠕蠕犯塞,令斤等追之。
事具《蠕蠕傳》。
拜天部大人,進爵為公,命斤出入乘召軒,備威儀導從。
世祖之為皇太子,臨朝聽政,以斤為左輔。
劉義符立,其大臣不附,國内離阻。
乃遣斤收劉裕前侵河南地,假斤節,都督前鋒諸軍事、司空公、晉兵大将軍、行揚州刺史,率吳兵将軍公孫表等南征。
用表計攻滑台,不拔,求濟師。
太宗怒其不先略地,切責之。
乃親南巡,次中山。
義符東郡太守王景度捐城遁走,司馬楚之等并遣使詣斤降。
斤自滑台趣洛一陽一,義符虎牢守将一毛一德祖遣其司馬翟廣、将軍姚勇錯、窦霸等率五千人據土樓以拒斤,斤進擊,破之。
廣等單馬走免,盡殪其衆。
斤長驅至虎牢,軍于汜東。
留表守辎重,自率輕兵徇下河南、颍川、陳郡以南,百姓無不歸附。
義符陳留太守嚴棱以郡降。
斤遂平兗豫諸郡,還圍虎牢。
德祖拒守不下。
及虎牢潰,斤置守宰以撫之。
自魏初,大将行師,唯長孫嵩拒劉裕,斤征河南,獨給漏刻及十二牙旗。
太宗崩,斤乃班師。
世祖即位,進爵宜城王,仍為司空。
世祖征赫連昌,遣斤率義兵将軍封禮等督四萬五千人襲蒲坂。
昌守将赫連乙升聞斤将至,遣使告昌。
使至統萬,見大軍已圍其城,還告乙升曰:“昌已敗矣。
”乙升懼,棄蒲坂西走。
斤追敗之,乙升遂奔長安。
斤入蒲坂,收其資器,百姓安業。
昌弟助興,先守長安,乙升至,複與助興棄長安,西走安定,斤又西據長安。
于是秦雍氐羌皆來歸附。
與赫連定相持,累戰破定。
定聞昌敗,遂走上邽,斤追之,至雍,不及而還。
诏斤班師,斤上疏曰:“赫連昌亡保上邽,鸠合餘燼,未有盤據之資。
今因其危,滅之為易。
請益铠馬,平昌而還。
”世祖曰:“昌亡國叛夫,擊之勞傷将士,且可息兵,取之不晚。
”斤抗表固執,乃許之。
給斤萬人,遣将軍劉拔送馬三千匹與斤。
斤進讨安定,昌退保平涼。
斤屯軍安定,以糧竭馬死,遂深壘自固。
監軍侍禦史安颉擊昌,擒之。
語在《颉傳》。
昌衆複立昌弟定為主,守平涼。
斤自以元帥,而擒昌之功,更不在己,深恥之。
乃舍辎重,輕赍三日糧,追定于平涼。
娥清欲尋水而往,斤不從,自北道邀其走路。
定衆将出,會一小将有罪亡入賊,具告其實。
定知斤軍無糧乏水,乃邀斤前後。
斤衆大潰,斤及娥清、劉拔為定所擒,士卒死者六七千人。
後世祖克平涼,斤等得歸。
免為宰人,使負酒食從駕還京師以辱之。
尋拜安東将軍,降爵為公。
車駕将讨馮文通,诏斤發幽州民及密雲丁零萬餘人,運攻具出南道。
太延初,為衛尉,改為弘農王,加征南大将軍。
後為萬騎大将軍。
世祖大集群臣于西堂,議伐涼州平。
斤等三十餘人議曰:“河
父箪,有一寵一于昭成皇帝。
時國有良馬曰“騧骝”,一一夜忽失,求之不得。
後知南部大人劉庫仁所盜,養于窟室。
箪聞而馳往取馬,庫仁以國甥恃一寵一,慚而逆擊箪。
箪捽其發落,傷其一一乳一。
及苻堅使庫仁與衛辰分領國部,箪懼,将家竄于民間。
庫仁求之急,箪遂西奔衛辰。
及太祖滅衛辰,箪晚乃得歸,故名位後于舊臣。
斤機敏,有識度。
登國初,與長孫肥等俱統禁兵。
後以斤為侍郎,親近左右。
從破慕容寶于參合。
皇始初,從征中原,以斤為征東長史,拜越騎校尉,典宿衛禁旅。
車駕還京師,博陵、勃海、章武諸郡,群盜并起,所在屯聚,拒害長吏。
斤與略一陽一公元遵等率山東諸軍讨平之。
從征高車諸部,大破之。
又破庫狄、宥連部,徙其别部諸落于塞南。
又進擊侯莫陳部,俘虜獲雜畜十餘萬,至大峨谷,置戍而還。
遷都水使者,出為晉兵将軍,幽州刺史,賜爵山一陽一侯。
太宗即位,為鄭兵将軍,循行州郡,問民疾苦。
章武民劉牙聚一黨一為亂,斤讨平之。
诏以斤世忠孝,贈其父箪為長甯子。
太宗幸雲中,斤留守京師。
昌黎王慕容伯兒收合輕俠失志之徒李沈等三百餘人謀反,斤聞而召伯兒入天文殿東庑下,窮問款引,悉收其一黨一誅之。
诏與南平公長孫嵩等俱坐朝堂,錄決囚徒。
太宗大閱于東郊,治兵講武,以斤行左丞相,大搜于石會山。
車駕西巡,诏斤為先驅,讨越勒部于鹿那山,大破之,獲馬五萬匹,牛羊二十萬頭,徙二萬餘家而還。
又诏斤與長孫嵩等八人,坐止車門右,聽理萬機。
蠕蠕犯塞,令斤等追之。
事具《蠕蠕傳》。
拜天部大人,進爵為公,命斤出入乘召軒,備威儀導從。
世祖之為皇太子,臨朝聽政,以斤為左輔。
劉義符立,其大臣不附,國内離阻。
乃遣斤收劉裕前侵河南地,假斤節,都督前鋒諸軍事、司空公、晉兵大将軍、行揚州刺史,率吳兵将軍公孫表等南征。
用表計攻滑台,不拔,求濟師。
太宗怒其不先略地,切責之。
乃親南巡,次中山。
義符東郡太守王景度捐城遁走,司馬楚之等并遣使詣斤降。
斤自滑台趣洛一陽一,義符虎牢守将一毛一德祖遣其司馬翟廣、将軍姚勇錯、窦霸等率五千人據土樓以拒斤,斤進擊,破之。
廣等單馬走免,盡殪其衆。
斤長驅至虎牢,軍于汜東。
留表守辎重,自率輕兵徇下河南、颍川、陳郡以南,百姓無不歸附。
義符陳留太守嚴棱以郡降。
斤遂平兗豫諸郡,還圍虎牢。
德祖拒守不下。
及虎牢潰,斤置守宰以撫之。
自魏初,大将行師,唯長孫嵩拒劉裕,斤征河南,獨給漏刻及十二牙旗。
太宗崩,斤乃班師。
世祖即位,進爵宜城王,仍為司空。
世祖征赫連昌,遣斤率義兵将軍封禮等督四萬五千人襲蒲坂。
昌守将赫連乙升聞斤将至,遣使告昌。
使至統萬,見大軍已圍其城,還告乙升曰:“昌已敗矣。
”乙升懼,棄蒲坂西走。
斤追敗之,乙升遂奔長安。
斤入蒲坂,收其資器,百姓安業。
昌弟助興,先守長安,乙升至,複與助興棄長安,西走安定,斤又西據長安。
于是秦雍氐羌皆來歸附。
與赫連定相持,累戰破定。
定聞昌敗,遂走上邽,斤追之,至雍,不及而還。
诏斤班師,斤上疏曰:“赫連昌亡保上邽,鸠合餘燼,未有盤據之資。
今因其危,滅之為易。
請益铠馬,平昌而還。
”世祖曰:“昌亡國叛夫,擊之勞傷将士,且可息兵,取之不晚。
”斤抗表固執,乃許之。
給斤萬人,遣将軍劉拔送馬三千匹與斤。
斤進讨安定,昌退保平涼。
斤屯軍安定,以糧竭馬死,遂深壘自固。
監軍侍禦史安颉擊昌,擒之。
語在《颉傳》。
昌衆複立昌弟定為主,守平涼。
斤自以元帥,而擒昌之功,更不在己,深恥之。
乃舍辎重,輕赍三日糧,追定于平涼。
娥清欲尋水而往,斤不從,自北道邀其走路。
定衆将出,會一小将有罪亡入賊,具告其實。
定知斤軍無糧乏水,乃邀斤前後。
斤衆大潰,斤及娥清、劉拔為定所擒,士卒死者六七千人。
後世祖克平涼,斤等得歸。
免為宰人,使負酒食從駕還京師以辱之。
尋拜安東将軍,降爵為公。
車駕将讨馮文通,诏斤發幽州民及密雲丁零萬餘人,運攻具出南道。
太延初,為衛尉,改為弘農王,加征南大将軍。
後為萬騎大将軍。
世祖大集群臣于西堂,議伐涼州平。
斤等三十餘人議曰:“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