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十七 奚斤 叔孫建
關燈
小
中
大
西王牧犍,西垂下國,雖内不純臣,而外修職貢,宜加寬宥,恕其微愆。
去歲新征,士馬疲弊,未可大舉,宜且羁縻。
其地鹵薄,略無水草,大軍既到,不得久停。
彼聞軍來,必嬰城固守。
攻則難拔,野無所掠,終無克獲。
”世祖不從,征之。
涼州平,以戰功賜僮隸七十戶。
以斤元老,賜安車,平決刑獄,谘訪朝政。
斤聰辯強識,善于談論,遠說先朝故事,雖未皆是,時有所得。
聽者歎美之。
每議大政,多見從用,朝廷稱焉。
真君九年薨,時年八十。
世祖親臨哀恸,谥曰昭王。
斤有數十婦,子男二十餘人。
長子他觀襲爵。
世祖曰:“斤關西之敗,國有常刑。
以其佐命先朝,故複其爵秩,将收孟明之效。
今斤終其天年,君臣之分全矣。
”于是降他觀爵為公,除廣平太守。
後為都将,征懸瓠,卒于軍。
子延,襲爵。
出為瓦城鎮将。
卒。
子緒,襲爵。
初為散令,後為太中大夫,加左将軍。
開建五等,封弘農郡開國侯,食邑三百戶。
後例降為縣,改封澄城縣開國侯,增邑九百戶。
卒。
子遵,襲封。
卒,贈鎮遠将軍、洛州刺史,谥曰哀侯。
無子,國除。
太和中,高祖追錄先朝功臣,以斤配食廟庭。
世宗繼絕世,诏以緒弟子鑒特紹其後,以承封邑。
鑒卒于中堅将軍、司徒從事中郎。
贈龍骧将軍、肆州刺史。
子紹宗,武定中,開府田曹參軍。
他觀弟和觀,太祖時内侍左右。
太宗以其世典戎禦,遂拜典禦都尉,賜爵廣興子,建威将軍。
尋進為宜一陽一侯,加龍骧将軍,領牧官中郎将。
出為冀青二州刺史。
卒。
子冀州,襲爵。
冀州弟受真,為中散。
高宗即位,拜龍骧将軍,賜爵成都侯。
遷給事中,出為離石鎮将。
和觀弟拔,太宗時内侍左右。
世祖即位,稍遷侍中、選部尚書、鎮南将軍,賜爵樂陵公。
後以罪徙邊。
徵為散騎常侍。
從征蠕蠕,戰沒。
子買奴,有一寵一于顯祖,官至神部長。
與安成王萬安國不平,安國矯诏殺買奴于苑内。
高祖賜安國死,追贈買奴為并州刺史、新興公。
斤弟普回,一陽一曲護軍。
普回子烏侯,世祖時拜治書禦史,建義将軍,賜爵夷餘侯。
從征蠕蠕及赫連昌,以功進爵城一陽一公,加員外散騎常侍,出為虎牢鎮将。
興光中卒,喪禮依其伯父弘農王故事。
陪葬金陵。
烏侯子兜,世祖時親侍左右,随從征讨,常持禦劍。
後以罪徙龍城。
尋徵為知臣監。
出為薄鼻律鎮将,假鎮遠将軍,賜爵富城侯。
時高車叛,圍鎮城。
兜擊破之,斬首千餘級。
延興中卒。
叔孫建,代人也。
父骨,為昭成母王太後所養,與皇子同列。
建少以智勇著稱。
太祖之幸賀蘭部,建常從左右。
登國初,以建為外朝大人,與安同等十三人疊典庶事,參軍國之謀。
随秦王觚使慕容垂,曆六載乃還。
拜後将軍。
頃之,為都水使者,中領軍,賜爵安平公,加龍骧将軍。
出為并州刺史。
後以公事免,守鄴城園。
太宗即位,念建前功,乃以建為正直将軍,相州刺史。
饑胡劉虎等聚一黨一反叛,公孫表等為虎所敗。
太宗假建前号安平公,督表等以讨虎,斬首萬餘級。
餘衆奔走,投沁而死,水為不流,虜其衆十萬餘口。
司馬德宗将劉裕伐姚泓,令其部将王仲德為前鋒,将一逼一滑台。
兗州刺史尉建率所部棄城濟河,仲德遂入滑台。
乃宣言曰:“晉本意欲以布帛七萬匹假道于魏,不謂魏之守将便爾棄城。
”太宗聞之,诏建自河内向枋頭以觀其勢。
仲德入滑台月餘,又诏建渡河曜威,斬尉建,投其一屍一于河。
呼仲德軍人與語,诘其侵境之意。
仲德遣司馬竺和之,建命公孫表與言。
和之曰:“王征虜為劉太尉所遣,入河西行,将取洛城,掃山陵之寇,非敢侵犯魏境。
太尉自遣使請魏帝,陳将假道。
而魏兗州刺史不相體解,望風捐去,因空城而入,非戰攻相一逼一也。
魏晉和好之義不廢于前。
”表曰:“尉建失守之罪,自有常刑,将更遣良牧。
彼軍宜西,不然将以小緻大乖和好之體。
”和之曰:“王征虜權住于此,以待衆軍之集。
比當西過,滑台還為魏有,何必建旗鼓以耀威武乎?”仲德卑辭,常自言不敢與大魏抗衡,建不能制之。
太宗令建與劉裕相聞,以觀其意。
裕答言:“洛是晉之舊
去歲新征,士馬疲弊,未可大舉,宜且羁縻。
其地鹵薄,略無水草,大軍既到,不得久停。
彼聞軍來,必嬰城固守。
攻則難拔,野無所掠,終無克獲。
”世祖不從,征之。
涼州平,以戰功賜僮隸七十戶。
以斤元老,賜安車,平決刑獄,谘訪朝政。
斤聰辯強識,善于談論,遠說先朝故事,雖未皆是,時有所得。
聽者歎美之。
每議大政,多見從用,朝廷稱焉。
真君九年薨,時年八十。
世祖親臨哀恸,谥曰昭王。
斤有數十婦,子男二十餘人。
長子他觀襲爵。
世祖曰:“斤關西之敗,國有常刑。
以其佐命先朝,故複其爵秩,将收孟明之效。
今斤終其天年,君臣之分全矣。
”于是降他觀爵為公,除廣平太守。
後為都将,征懸瓠,卒于軍。
子延,襲爵。
出為瓦城鎮将。
卒。
子緒,襲爵。
初為散令,後為太中大夫,加左将軍。
開建五等,封弘農郡開國侯,食邑三百戶。
後例降為縣,改封澄城縣開國侯,增邑九百戶。
卒。
子遵,襲封。
卒,贈鎮遠将軍、洛州刺史,谥曰哀侯。
無子,國除。
太和中,高祖追錄先朝功臣,以斤配食廟庭。
世宗繼絕世,诏以緒弟子鑒特紹其後,以承封邑。
鑒卒于中堅将軍、司徒從事中郎。
贈龍骧将軍、肆州刺史。
子紹宗,武定中,開府田曹參軍。
他觀弟和觀,太祖時内侍左右。
太宗以其世典戎禦,遂拜典禦都尉,賜爵廣興子,建威将軍。
尋進為宜一陽一侯,加龍骧将軍,領牧官中郎将。
出為冀青二州刺史。
卒。
子冀州,襲爵。
冀州弟受真,為中散。
高宗即位,拜龍骧将軍,賜爵成都侯。
遷給事中,出為離石鎮将。
和觀弟拔,太宗時内侍左右。
世祖即位,稍遷侍中、選部
後以罪徙邊。
徵為散騎常侍。
從征蠕蠕,戰沒。
子買奴,有一寵一于顯祖,官至神部長。
與安成王萬安國不平,安國矯诏殺買奴于苑内。
高祖賜安國死,追贈買奴為并州刺史、新興公。
斤弟普回,一陽一曲護軍。
普回子烏侯,世祖時拜治書禦史,建義将軍,賜爵夷餘侯。
從征蠕蠕及赫連昌,以功進爵城一陽一公,加員外散騎常侍,出為虎牢鎮将。
興光中卒,喪禮依其伯父弘農王故事。
陪葬金陵。
烏侯子兜,世祖時親侍左右,随從征讨,常持禦劍。
後以罪徙龍城。
尋徵為知臣監。
出為薄鼻律鎮将,假鎮遠将軍,賜爵富城侯。
時高車叛,圍鎮城。
兜擊破之,斬首千餘級。
延興中卒。
叔孫建,代人也。
父骨,為昭成母王太後所養,與皇子同列。
建少以智勇著稱。
太祖之幸賀蘭部,建常從左右。
登國初,以建為外朝大人,與安同等十三人疊典庶事,參軍國之謀。
随秦王觚使慕容垂,曆六載乃還。
拜後将軍。
頃之,為都水使者,中領軍,賜爵安平公,加龍骧将軍。
出為并州刺史。
後以公事免,守鄴城園。
太宗即位,念建前功,乃以建為正直将軍,相州刺史。
饑胡劉虎等聚一黨一反叛,公孫表等為虎所敗。
太宗假建前号安平公,督表等以讨虎,斬首萬餘級。
餘衆奔走,投沁而死,水為不流,虜其衆十萬餘口。
司馬德宗将劉裕伐姚泓,令其部将王仲德為前鋒,将一逼一滑台。
兗州刺史尉建率所部棄城濟河,仲德遂入滑台。
乃宣言曰:“晉本意欲以布帛七萬匹假道于魏,不謂魏之守将便爾棄城。
”太宗聞之,诏建自河内向枋頭以觀其勢。
仲德入滑台月餘,又诏建渡河曜威,斬尉建,投其一屍一于河。
呼仲德軍人與語,诘其侵境之意。
仲德遣司馬竺和之,建命公孫表與言。
和之曰:“王征虜為劉太尉所遣,入河西行,将取洛城,掃山陵之寇,非敢侵犯魏境。
太尉自遣使請魏帝,陳将假道。
而魏兗州刺史不相體解,望風捐去,因空城而入,非戰攻相一逼一也。
魏晉和好之義不廢于前。
”表曰:“尉建失守之罪,自有常刑,将更遣良牧。
彼軍宜西,不然将以小緻大乖和好之體。
”和之曰:“王征虜權住于此,以待衆軍之集。
比當西過,滑台還為魏有,何必建旗鼓以耀威武乎?”仲德卑辭,常自言不敢與大魏抗衡,建不能制之。
太宗令建與劉裕相聞,以觀其意。
裕答言:“洛是晉之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