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十六 和跋 奚牧 莫題 庾業延 賀狄幹 李栗 劉潔 古
關燈
小
中
大
和跋,代人也,世領部落,為國附臣。
跋以才辯知名,太祖擢為外朝大人,參軍國大謀,雅有智算。
頻使稱旨,拜龍骧将軍。
未幾,賜爵日南公。
從平中原,以功進為尚書,鎮鄴。
慕容德使兄子和守滑台,和長史李辨殺和,求援于跋。
跋率輕騎赴之。
既至,辨悔,閉門拒守。
跋使尚書郎鄧晖說之,辨乃開門。
跋入,收其府藏。
德聞之,遣将率三千騎,擊跋。
跋逆擊,大破之,擒其将士千餘人而還。
于是陳颍之民,多來向化。
改封定陵公。
與常山王遵率衆五萬,讨賀蘭部别帥木易幹,破之。
出為平原太守。
太祖一寵一遇跋,冠于諸将。
時群臣皆敦尚恭儉,而跋好修虛譽,眩曜于時,一性一尤奢一婬一。
太祖戒之,弗革。
後車駕北狩豺山,收跋,刑之路側。
妻劉氏自一殺以從。
初,将刑跋,太祖命其諸弟毗等視訣,跋謂毗曰:“氵壘北地瘠,可居水南,就耕良田,廣為産業,各相勉勵,務自纂修。
”令之背己曰:“汝曹何忍視吾之死也!”毗等解其微意,詐稱使者,亡奔長安,追之不及。
太祖怒,遂誅其家。
後世祖西巡五原,回幸豺山校獵,忽遇暴風,雲霧四塞。
世祖怪而問之,群下佥言跋世居此土,祠冢猶存,其或者能緻斯變。
帝遣建興公古弼祭以三牲,霧即除散。
後世祖搜狩之日,每先祭之。
少子歸,從征赫連昌有功,拜統萬将軍,賜爵成臯男。
與西平公安颉飽虎牢,拔之。
進爵高一陽一侯。
後以罪徙配涼州為民。
蓋吳作亂于關中,複拜歸龍骧将軍往讨之。
還,拜使持節、冠軍将軍、雍城鎮都大将、高一陽一侯。
卒。
子度,襲爵。
尚書都官郎、昌平太守。
卒。
度子延穆,司州部郡從事,早卒。
子安,武定末,給事黃門侍郎。
奚牧,代人也,重厚有智謀。
太祖一寵一遇之,稱之曰仲兄。
初,劉顯謀害太祖,梁眷知其謀,潛使牧與穆崇至七介山以告,語在《崇傳》。
太祖錄先帝舊臣,又以牧告顯之功,拜為治民長,敷奏政事,參與計謀。
太祖征慕容寶,加輔國将軍,略地晉川,獲寶丹一陽一王買得及離石護軍高秀和于平陶。
以軍功拜并州刺史,賜爵任城公。
州與姚興接界,興頗寇邊,牧乃與興書,稱頓首,鈞禮抗之,責興侵邊不直之意。
興以與國通和,恨之。
有言于太祖,太祖戮之。
莫題,代人也,多智有才用。
初為幢将,領禁兵。
太祖之征慕容寶也,寶夜來犯營,軍人驚駭。
遂有亡還京師者,言官軍敗于柏肆,京師不安。
南安公元順因之欲攝國事。
題謂順曰:“此大事,不可輕爾,宜審待後要,不然禍将及矣。
”順乃止。
以功拜平遠将軍,賜爵扶柳公,進号左将軍,改為高邑公。
出除中山太守,督司州之山東七郡事。
車駕征姚興,次于晉一陽一。
而上一黨一群盜秦頗、丁零翟都等聚衆于壺關,诏題帥衆三千以讨之。
上一黨一太守捕頗,斬之。
都走林慮。
诏題搜山窮讨,盡平之。
初,昭成末,太祖季父窟咄徙于長安。
苻堅敗,從慕容永東遷。
及永自立,以窟咄為新興太守。
登國初,劉顯遣弟亢泥等迎窟咄,寇南鄙。
題時貳于太祖,遺箭于窟咄,謂之曰:“三歲犢豈勝重載”?言窟咄長而太祖少也。
太祖既銜之。
天賜五年,有告題居處倨傲,拟則人主。
太祖乃使人示之箭,告之曰:“三歲犢,能勝重載不?”題奉诏,父子對泣,诘朝乃刑之。
庾業延,代人也,後賜名嶽。
其父及兄和辰,世典畜牧。
稍轉中部大人。
昭成崩,氐寇内侮。
事難之間,收斂畜産,富拟國君。
劉顯謀逆,太祖外幸,和辰奉獻明太後歸太祖,又得其資用。
以和辰為内侍長。
和辰分别公私舊畜,頗不會旨,太祖由是恨之。
嶽獨恭慎修謹,善處危難之間,太祖喜之。
與王建等俱為外朝大人,參預軍國。
太祖既絕慕容垂,以嶽為大人,使詣慕容永。
永服其辭義。
垂圍永于長子,永告急求援。
嶽與陳留王虔以五萬騎東渡河救之,次于秀容,破山胡部高車門等,徙其部落。
會永滅,乃班師。
從平中原,拜安遠将軍。
官軍之驚于柏肆也,賀蘭部帥附力眷、纥突鄰部帥匿物尼、纥奚部帥叱奴根等聞之,聚一黨一反于一陰一館。
南安公元順讨之,不克,死者數千人。
太祖聞之,诏嶽率萬騎,還讨叱奴根等,殄之,百姓乃安。
跋以才辯知名,太祖擢為外朝大人,參軍國大謀,雅有智算。
頻使稱旨,拜龍骧将軍。
未幾,賜爵日南公。
從平中原,以功進為
慕容德使兄子和守滑台,和長史李辨殺和,求援于跋。
跋率輕騎赴之。
既至,辨悔,閉門拒守。
跋使尚書郎鄧晖說之,辨乃開門。
跋入,收其府藏。
德聞之,遣将率三千騎,擊跋。
跋逆擊,大破之,擒其将士千餘人而還。
于是陳颍之民,多來向化。
改封定陵公。
與常山王遵率衆五萬,讨賀蘭部别帥木易幹,破之。
出為平原太守。
太祖一寵一遇跋,冠于諸将。
時群臣皆敦尚恭儉,而跋好修虛譽,眩曜于時,一性一尤奢一婬一。
太祖戒之,弗革。
後車駕北狩豺山,收跋,刑之路側。
妻劉氏自一殺以從。
初,将刑跋,太祖命其諸弟毗等視訣,跋謂毗曰:“氵壘北地瘠,可居水南,就耕良田,廣為産業,各相勉勵,務自纂修。
”令之背己曰:“汝曹何忍視吾之死也!”毗等解其微意,詐稱使者,亡奔長安,追之不及。
太祖怒,遂誅其家。
後世祖西巡五原,回幸豺山校獵,忽遇暴風,雲霧四塞。
世祖怪而問之,群下佥言跋世居此土,祠冢猶存,其或者能緻斯變。
帝遣建興公古弼祭以三牲,霧即除散。
後世祖搜狩之日,每先祭之。
少子歸,從征赫連昌有功,拜統萬将軍,賜爵成臯男。
與西平公安颉飽虎牢,拔之。
進爵高一陽一侯。
後以罪徙配涼州為民。
蓋吳作亂于關中,複拜歸龍骧将軍往讨之。
還,拜使持節、冠軍将軍、雍城鎮都大将、高一陽一侯。
卒。
子度,襲爵。
尚書都官郎、昌平太守。
卒。
度子延穆,司州部郡從事,早卒。
子安,武定末,給事黃門侍郎。
奚牧,代人也,重厚有智謀。
太祖一寵一遇之,稱之曰仲兄。
初,劉顯謀害太祖,梁眷知其謀,潛使牧與穆崇至七介山以告,語在《崇傳》。
太祖錄先帝舊臣,又以牧告顯之功,拜為治民長,敷奏政事,參與計謀。
太祖征慕容寶,加輔國将軍,略地晉川,獲寶丹一陽一王買得及離石護軍高秀和于平陶。
以軍功拜并州刺史,賜爵任城公。
州與姚興接界,興頗寇邊,牧乃與興書,稱頓首,鈞禮抗之,責興侵邊不直之意。
興以與國通和,恨之。
有言于太祖,太祖戮之。
莫題,代人也,多智有才用。
初為幢将,領禁兵。
太祖之征慕容寶也,寶夜來犯營,軍人驚駭。
遂有亡還京師者,言官軍敗于柏肆,京師不安。
南安公元順因之欲攝國事。
題謂順曰:“此大事,不可輕爾,宜審待後要,不然禍将及矣。
”順乃止。
以功拜平遠将軍,賜爵扶柳公,進号左将軍,改為高邑公。
出除中山太守,督司州之山東七郡事。
車駕征姚興,次于晉一陽一。
而上一黨一群盜秦頗、丁零翟都等聚衆于壺關,诏題帥衆三千以讨之。
上一黨一太守捕頗,斬之。
都走林慮。
诏題搜山窮讨,盡平之。
初,昭成末,太祖季父窟咄徙于長安。
苻堅敗,從慕容永東遷。
及永自立,以窟咄為新興太守。
登國初,劉顯遣弟亢泥等迎窟咄,寇南鄙。
題時貳于太祖,遺箭于窟咄,謂之曰:“三歲犢豈勝重載”?言窟咄長而太祖少也。
太祖既銜之。
天賜五年,有告題居處倨傲,拟則人主。
太祖乃使人示之箭,告之曰:“三歲犢,能勝重載不?”題奉诏,父子對泣,诘朝乃刑之。
庾業延,代人也,後賜名嶽。
其父及兄和辰,世典畜牧。
稍轉中部大人。
昭成崩,氐寇内侮。
事難之間,收斂畜産,富拟國君。
劉顯謀逆,太祖外幸,和辰奉獻明太後歸太祖,又得其資用。
以和辰為内侍長。
和辰分别公私舊畜,頗不會旨,太祖由是恨之。
嶽獨恭慎修謹,善處危難之間,太祖喜之。
與王建等俱為外朝大人,參預軍國。
太祖既絕慕容垂,以嶽為大人,使詣慕容永。
永服其辭義。
垂圍永于長子,永告急求援。
嶽與陳留王虔以五萬騎東渡河救之,次于秀容,破山胡部高車門等,徙其部落。
會永滅,乃班師。
從平中原,拜安遠将軍。
官軍之驚于柏肆也,賀蘭部帥附力眷、纥突鄰部帥匿物尼、纥奚部帥叱奴根等聞之,聚一黨一反于一陰一館。
南安公元順讨之,不克,死者數千人。
太祖聞之,诏嶽率萬騎,還讨叱奴根等,殄之,百姓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