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十六 和跋 奚牧 莫題 庾業延 賀狄幹 李栗 劉潔 古
關燈
小
中
大
離石胡帥呼延鐵、西河胡帥張崇等不樂内徙,聚一黨一反叛。
嶽率騎三千,讨破之,斬鐵擒崇,搜山窮讨,散其餘一黨一。
以功賜爵西昌公,進号征虜将軍。
又讨反人張超、清河太守傅世,并破平。
以嶽為鄴行台。
嶽為将有謀略,治軍清整,常以少擊多,士衆服其智勇,名冠諸将。
及罷鄴行台,以所統六郡置相州,即拜嶽為刺史。
公廉平當,百姓稱之。
舊有園池,時果初熟,丞吏送之,嶽不受,曰:“果未進禦,吾何得先食?”其謹如此。
後遷司空。
嶽兄子路有罪,諸父兄弟悉誅,特赦嶽父子。
天賜四年,诏賜嶽舍地于南宮,嶽将家僮治之。
候官告嶽衣服鮮麗,行止風采,拟儀人君。
太祖時既不豫,多所猜惡,遂誅之。
時人鹹冤惜焉。
嶽葬在代西善無之界。
後世祖讨赫連氏,經其墓宅,怆然動容,遂下诏為立廟,令一州之民,四時緻祭。
求其子孫任為将帥者,得其子陵。
從征有功,聽襲爵。
路,皇始初,從征慕容寶,為城門校尉。
遷司隸校尉。
爵高平公而誅。
賀狄幹,代人也。
家本小族,世忠厚,為将以平當稱。
稍遷北部大人。
登國初,與長孫嵩為對,明于聽察,為人一愛一敬。
太祖遣狄幹緻馬千匹,結婚于姚長。
會苌死興立,因止狄幹而絕婚。
興弟平率衆寇平一陽一,太祖讨平之,擒其将狄伯支、唐小方等三十餘人。
天賜中,诏北新侯安同送唐小方于長安。
後蠕蠕社侖與興和親,送馬八千匹。
始濟河,赫連屈子忿興與國交好,乃叛興,邀留社侖馬。
興乃遣使,請以駿馬千匹贖伯支而遣狄幹還。
太祖意在離間二寇,于是許之。
狄幹在長安幽閉,因習讀書史,通《論語》、《尚書》諸經,舉止風一流,有似儒者。
初,太祖普封功臣,狄幹雖為姚興所留,遙賜爵襄武侯,加秦兵将軍。
及狄幹至,太祖見其言語衣服,有類羌俗,以為慕而習之,故忿焉,既而殺之。
弟歸,亦剛直方雅。
與狄幹俱死。
李栗,雁門人也。
昭成時,父祖入國。
少辯捷,有才能,兼有将略。
初随太祖幸賀蘭部,在元從二十一人中。
太祖一愛一其藝能。
時王業草創,爪牙心腹,多任親近,唯栗一介遠寄,兼非戚舊,當世榮之。
數有戰功,拜左軍将軍。
太祖征慕容寶,栗督五萬騎為前驅,軍之所至,莫不降下。
遷左将軍。
慕容寶棄中山東走也,栗以輕騎追之,不及而還。
栗一性一簡慢,矜一寵一,不率禮度,每在太祖前舒放倨傲,不自祗肅,咳唾任情。
太祖積其宿過,天興三年遂誅之。
于是威嚴始厲,制勒群下盡卑謙之禮,自栗始也。
劉潔,長樂信都人也。
祖父生,頗解蔔筮。
昭成時,慕容氏來獻女,為公主家臣,仍随入朝。
賜以妻,生子。
父提,太祖時,官至樂陵太守,賜爵信都男。
卒。
潔一性一強力多智,數從征讨有功,進爵會稽公。
河西胡張外、建興王紹等聚一黨一為逆,潔與永安侯魏勤率衆三千人,屯于西河以鎮撫之。
又與勤及功勞将軍元屈等擊吐京叛胡。
時離石胡出以眷引屈丐騎,斷截山嶺邀潔。
潔失馬,登山力戰,矢刃俱盡,為胡所執,送詣屈丐。
潔聲氣不撓,呼其字而與之言,神色自若。
屈丐壯而釋之。
後得還國,典東部事。
太宗寝疾,世祖監國,潔與古弼等選侍東宮,對綜機要,敷奏百揆。
世祖即位,以告反者,又獻直言,所在合旨,奇其有柱石之用,委以大任。
及議軍國,朝臣鹹推其能。
于是超遷尚書令,改為钜鹿公。
世祖破蠕蠕大檀于雲中。
潔言于世祖曰:“大檀恃衆,雖破膽奔北,恐不懼往敗,将複送死。
請收田訖,複一大舉,東西并進,為二道讨之。
”世祖然其言。
後大議征讨,潔言宜先平馮跋,世祖不從。
敕勒新民以将吏侵奪,鹹出怨言,期牛馬飽草,當赴漠北。
潔與左仆射安原奏,欲及河冰未解,徙之河西,冰解之後,不得北遁。
世祖曰:“不然。
此等習俗,放散日久,有似園中之鹿,急則沖突,緩之則定。
吾自處之有道,不煩徙也。
”潔等固執,乃聽分徙三萬餘落于河西,西至白鹽池。
新民驚駭,皆曰“圈我于河西之中,是将殺我也”,欲西走涼州。
潔與侍中古弼屯五原河北,左仆射安原屯悅拔城北,備之。
既而新民數千騎北走,潔追讨之。
走者糧絕,相枕而死。
時南州
嶽率騎三千,讨破之,斬鐵擒崇,搜山窮讨,散其餘一黨一。
以功賜爵西昌公,進号征虜将軍。
又讨反人張超、清河太守傅世,并破平。
以嶽為鄴行台。
嶽為将有謀略,治軍清整,常以少擊多,士衆服其智勇,名冠諸将。
及罷鄴行台,以所統六郡置相州,即拜嶽為刺史。
公廉平當,百姓稱之。
舊有園池,時果初熟,丞吏送之,嶽不受,曰:“果未進禦,吾何得先食?”其謹如此。
後遷司空。
嶽兄子路有罪,諸父兄弟悉誅,特赦嶽父子。
天賜四年,诏賜嶽舍地于南宮,嶽将家僮治之。
候官告嶽衣服鮮麗,行止風采,拟儀人君。
太祖時既不豫,多所猜惡,遂誅之。
時人鹹冤惜焉。
嶽葬在代西善無之界。
後世祖讨赫連氏,經其墓宅,怆然動容,遂下诏為立廟,令一州之民,四時緻祭。
求其子孫任為将帥者,得其子陵。
從征有功,聽襲爵。
路,皇始初,從征慕容寶,為城門校尉。
遷司隸校尉。
爵高平公而誅。
賀狄幹,代人也。
家本小族,世忠厚,為将以平當稱。
稍遷北部大人。
登國初,與長孫嵩為對,明于聽察,為人一愛一敬。
太祖遣狄幹緻馬千匹,結婚于姚長。
會苌死興立,因止狄幹而絕婚。
興弟平率衆寇平一陽一,太祖讨平之,擒其将狄伯支、唐小方等三十餘人。
天賜中,诏北新侯安同送唐小方于長安。
後蠕蠕社侖與興和親,送馬八千匹。
始濟河,赫連屈子忿興與國交好,乃叛興,邀留社侖馬。
興乃遣使,請以駿馬千匹贖伯支而遣狄幹還。
太祖意在離間二寇,于是許之。
狄幹在長安幽閉,因習讀書史,通《
初,太祖普封功臣,狄幹雖為姚興所留,遙賜爵襄武侯,加秦兵将軍。
及狄幹至,太祖見其言語衣服,有類羌俗,以為慕而習之,故忿焉,既而殺之。
弟歸,亦剛直方雅。
與狄幹俱死。
李栗,雁門人也。
昭成時,父祖入國。
少辯捷,有才能,兼有将略。
初随太祖幸賀蘭部,在元從二十一人中。
太祖一愛一其藝能。
時王業草創,爪牙心腹,多任親近,唯栗一介遠寄,兼非戚舊,當世榮之。
數有戰功,拜左軍将軍。
太祖征慕容寶,栗督五萬騎為前驅,軍之所至,莫不降下。
遷左将軍。
慕容寶棄中山東走也,栗以輕騎追之,不及而還。
栗一性一簡慢,矜一寵一,不率禮度,每在太祖前舒放倨傲,不自祗肅,咳唾任情。
太祖積其宿過,天興三年遂誅之。
于是威嚴始厲,制勒群下盡卑謙之禮,自栗始也。
劉潔,長樂信都人也。
祖父生,頗解蔔筮。
昭成時,慕容氏來獻女,為公主家臣,仍随入朝。
賜以妻,生子。
父提,太祖時,官至樂陵太守,賜爵信都男。
卒。
潔一性一強力多智,數從征讨有功,進爵會稽公。
河西胡張外、建興王紹等聚一黨一為逆,潔與永安侯魏勤率衆三千人,屯于西河以鎮撫之。
又與勤及功勞将軍元屈等擊吐京叛胡。
時離石胡出以眷引屈丐騎,斷截山嶺邀潔。
潔失馬,登山力戰,矢刃俱盡,為胡所執,送詣屈丐。
潔聲氣不撓,呼其字而與之言,神色自若。
屈丐壯而釋之。
後得還國,典東部事。
太宗寝疾,世祖監國,潔與古弼等選侍東宮,對綜機要,敷奏百揆。
世祖即位,以告反者,又獻直言,所在合旨,奇其有柱石之用,委以大任。
及議軍國,朝臣鹹推其能。
于是超遷尚書令,改為钜鹿公。
世祖破蠕蠕大檀于雲中。
潔言于世祖曰:“大檀恃衆,雖破膽奔北,恐不懼往敗,将複送死。
請收田訖,複一大舉,東西并進,為二道讨之。
”世祖然其言。
後大議征讨,潔言宜先平馮跋,世祖不從。
敕勒新民以将吏侵奪,鹹出怨言,期牛馬飽草,當赴漠北。
潔與左仆射安原奏,欲及河冰未解,徙之河西,冰解之後,不得北遁。
世祖曰:“不然。
此等習俗,放散日久,有似園中之鹿,急則沖突,緩之則定。
吾自處之有道,不煩徙也。
”潔等固執,乃聽分徙三萬餘落于河西,西至白鹽池。
新民驚駭,皆曰“圈我于河西之中,是将殺我也”,欲西走涼州。
潔與侍中古弼屯五原河北,左仆射安原屯悅拔城北,備之。
既而新民數千騎北走,潔追讨之。
走者糧絕,相枕而死。
時南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