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十五 穆崇
關燈
小
中
大
于龍鹄,擊走吐谷渾,立彌承而還。
是時,階陵比谷羌董耕奴、斯卑等率衆數千人,寇仇池,屯于一陽一遐嶺,亮副将楊靈珍率騎擊走之。
氐豪楊蔔,自延興以來,從軍征伐,二十一戰,前來鎮将,抑而不聞。
亮表蔔為廣業太守,豪右鹹悅,境内大安。
徵為侍中、尚書右仆射。
于時,複置司州。
高祖曰:“司州始立,未有僚吏,須立中正,以定選舉。
然中正之任,必須德望兼資者。
世祖時,崔浩為冀州中正,長孫嵩為司州中正,可謂得人。
公卿等宜自相推舉,必令稱允。
”尚書陸睿舉亮為司州大中正。
時蕭赜遣将陳顯達攻陷醴一陽一,加亮使持節,征南大将軍,都督懷、洛、南、北豫、徐、兗六州諸軍事以讨之。
顯達遁走,乃還。
尋遷司空,參議律令。
例降爵為公。
時文明太後崩,已過期月,高祖毀瘠猶甚。
亮表曰:“王者居極,至尊至重,父天母地,懷柔百靈。
是以古先哲王,制禮成務。
施政立治,必順天而後動;宣憲垂範,必依典而後行。
用能四時不忒,一陰一陽一和暢。
若有過舉,咎徵必集。
故大舜至慕,事在納麓之前;孔子至聖,喪無過瘠之紀。
堯書稽古之美,不錄在服之痛;《禮》備諸侯之喪,而無天子之式。
雖有上達之言,未見居喪之典。
然則位重者為世以屈己,居聖者達命以忘情。
伏惟陛下至德參二儀,惠澤覃河海,宣禮明刑,動遵古式。
以至孝之痛,服期年之喪,練事既阕,号慕如始。
統重極之尊,同衆庶之制,廢越绋之大敬,阙宗祀之舊軌。
誠由文明太皇太後聖略超古,惠訓深至,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比之前代,戚為過甚。
豈所謂順帝之則,約躬随衆者也?陛下既為天地所子,又為萬民父母。
子過哀,父則為之慘悴;父過戚,子則為之憂傷。
近蒙接見,咫尺旒冕,聖容哀毀,駭感無止,況神祗至靈,而不久虧和氣,微緻風旱者哉?《書》稱:‘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今一人過哀,黎元焉系?群官所以颠殒震懼,率土所以危惶悚忄栗;百姓何仰而不憂,嘉禾何由而播殖?願陛下上承金冊遺訓,下稱億兆之心,時襲輕服,數禦常膳,修崇郊祠,垂惠鹹秩;輿駕時動,以釋憂煩;博采廣谘,以導一性一氣;息無益之戀,行利見之德;則休徵可緻,嘉應必臻,禮教并宣,孝慈兼備,普天蒙賴,含生幸甚。
”诏曰:“苟孝悌之至,無所不通。
今飄風亢旱,時雨不降,實由誠慕未濃,幽顯無感也。
所言過哀之咎,諒為未衷,省啟以增悲愧。
” 尋領太子太傅。
時将建太極殿,引見群臣于太華殿,高祖曰:“朕仰遵先意,将營殿宇,役夫既至,興功有日。
今欲徙居永樂,以避嚣埃。
土木雖複無心,毀之能不凄怆。
今故臨對卿等,與之取别。
此殿乃高宗所制,爰曆顯祖,逮朕沖年,受位于此。
但事來奪情,将有改制,仰惟疇昔,惟深悲感。
”亮稽首對曰:“臣聞稽之蔔筮,載自典經,占以決疑,古今攸尚。
興建之功,事在不易,願陛下訊之蓍龜,以定可否。
又去歲役作,為功甚多,太廟明堂,一年便就。
若仍歲頻興,恐民力凋弊。
且材幹新伐,為功不固,願得逾年,小康百姓。
”高祖曰:“若終不為,可如卿言。
後必為之,逾年何益?朕遠覽前王,無不興造。
故有周創業,經建靈台;洪漢受終,未央是作。
草創之初,猶尚若此,況朕承累聖之運,屬太平之基。
且今八表清晏,年谷又登,爰及此時,以就大功。
人生定分,修短命也,蓍蔡雖智,其如之何?當委之大分,豈假蔔筮?”遂移禦永樂宮。
後高祖臨朝堂,謂亮曰:“三代之禮,日出視朝。
自漢魏以降,禮儀漸殺。
《晉令》有朔望集公卿于朝堂而論政事,亦無天子親臨之文。
今因卿等日中之集,中前則卿等自論政事,中後與卿等共議可否。
”遂命讀奏案,高祖親自決之。
又謂亮曰:“徐州表給歸化人禀。
王者民之父母,誠宜許之。
但今荊揚不賓,書軌未一,方欲親禦六師,問罪江介。
計萬戶投化,歲食百萬,若聽其給也,則蕃儲虛竭。
雖得戶千萬,猶未成一同。
且欲随貧赈恤,卿意何如?”亮對曰:“所存遠大,實如聖旨。
”及車駕南遷,遷武衛大将軍,以本官董攝中軍事。
高祖南伐,以亮錄尚書事,留鎮洛一陽一。
後高祖将自小一平泛舟幸石濟,亮谏曰:“臣聞垂堂之誨,振古成規,于安思危,著于《周易》。
是以憑險弗防,沒而不吊。
匹夫之賤,猶不自輕,況萬乘之尊,含生所仰,而可忽乎!是故處則深宮廣廈,行則萬騎千乘。
昔漢帝欲乘
是時,階陵比谷羌董耕奴、斯卑等率衆數千人,寇仇池,屯于一陽一遐嶺,亮副将楊靈珍率騎擊走之。
氐豪楊蔔,自延興以來,從軍征伐,二十一戰,前來鎮将,抑而不聞。
亮表蔔為廣業太守,豪右鹹悅,境内大安。
徵為侍中、尚書右仆射。
于時,複置司州。
高祖曰:“司州始立,未有僚吏,須立中正,以定選舉。
然中正之任,必須德望兼資者。
世祖時,崔浩為冀州中正,長孫嵩為司州中正,可謂得人。
公卿等宜自相推舉,必令稱允。
”尚書陸睿舉亮為司州大中正。
時蕭赜遣将陳顯達攻陷醴一陽一,加亮使持節,征南大将軍,都督懷、洛、南、北豫、徐、兗六州諸軍事以讨之。
顯達遁走,乃還。
尋遷司空,參議律令。
例降爵為公。
時文明太後崩,已過期月,高祖毀瘠猶甚。
亮表曰:“王者居極,至尊至重,父天母地,懷柔百靈。
是以古先哲王,制禮成務。
施政立治,必順天而後動;宣憲垂範,必依典而後行。
用能四時不忒,一陰一陽一和暢。
若有過舉,咎徵必集。
故大舜至慕,事在納麓之前;孔子至聖,喪無過瘠之紀。
堯書稽古之美,不錄在服之痛;《禮》備諸侯之喪,而無天子之式。
雖有上達之言,未見居喪之典。
然則位重者為世以屈己,居聖者達命以忘情。
伏惟陛下至德參二儀,惠澤覃河海,宣禮明刑,動遵古式。
以至孝之痛,服期年之喪,練事既阕,号慕如始。
統重極之尊,同衆庶之制,廢越绋之大敬,阙宗祀之舊軌。
誠由文明太皇太後聖略超古,惠訓深至,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比之前代,戚為過甚。
豈所謂順帝之則,約躬随衆者也?陛下既為天地所子,又為萬民父母。
子過哀,父則為之慘悴;父過戚,子則為之憂傷。
近蒙接見,咫尺旒冕,聖容哀毀,駭感無止,況神祗至靈,而不久虧和氣,微緻風旱者哉?《書》稱:‘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今一人過哀,黎元焉系?群官所以颠殒震懼,率土所以危惶悚忄栗;百姓何仰而不憂,嘉禾何由而播殖?願陛下上承金冊遺訓,下稱億兆之心,時襲輕服,數禦常膳,修崇郊祠,垂惠鹹秩;輿駕時動,以釋憂煩;博采廣谘,以導一性一氣;息無益之戀,行利見之德;則休徵可緻,嘉應必臻,禮教并宣,孝慈兼備,普天蒙賴,含生幸甚。
”诏曰:“苟孝悌之至,無所不通。
今飄風亢旱,時雨不降,實由誠慕未濃,幽顯無感也。
所言過哀之咎,諒為未衷,省啟以增悲愧。
” 尋領太子太傅。
時将建太極殿,引見群臣于太華殿,高祖曰:“朕仰遵先意,将營殿宇,役夫既至,興功有日。
今欲徙居永樂,以避嚣埃。
土木雖複無心,毀之能不凄怆。
今故臨對卿等,與之取别。
此殿乃高宗所制,爰曆顯祖,逮朕沖年,受位于此。
但事來奪情,将有改制,仰惟疇昔,惟深悲感。
”亮稽首對曰:“臣聞稽之蔔筮,載自典經,占以決疑,古今攸尚。
興建之功,事在不易,願陛下訊之蓍龜,以定可否。
又去歲役作,為功甚多,太廟明堂,一年便就。
若仍歲頻興,恐民力凋弊。
且材幹新伐,為功不固,願得逾年,小康百姓。
”高祖曰:“若終不為,可如卿言。
後必為之,逾年何益?朕遠覽前王,無不興造。
故有周創業,經建靈台;洪漢受終,未央是作。
草創之初,猶尚若此,況朕承累聖之運,屬太平之基。
且今八表清晏,年谷又登,爰及此時,以就大功。
人生定分,修短命也,蓍蔡雖智,其如之何?當委之大分,豈假蔔筮?”遂移禦永樂宮。
後高祖臨朝堂,謂亮曰:“三代之禮,日出視朝。
自漢魏以降,禮儀漸殺。
《晉令》有朔望集公卿于朝堂而論政事,亦無天子親臨之文。
今因卿等日中之集,中前則卿等自論政事,中後與卿等共議可否。
”遂命讀奏案,高祖親自決之。
又謂亮曰:“徐州表給歸化人禀。
王者民之父母,誠宜許之。
但今荊揚不賓,書軌未一,方欲親禦六師,問罪江介。
計萬戶投化,歲食百萬,若聽其給也,則蕃儲虛竭。
雖得戶千萬,猶未成一同。
且欲随貧赈恤,卿意何如?”亮對曰:“所存遠大,實如聖旨。
”及車駕南遷,遷武衛大将軍,以本官董攝中軍事。
高祖南伐,以亮錄尚書事,留鎮洛一陽一。
後高祖将自小一平泛舟幸石濟,亮谏曰:“臣聞垂堂之誨,振古成規,于安思危,著于《周易》。
是以憑險弗防,沒而不吊。
匹夫之賤,猶不自輕,況萬乘之尊,含生所仰,而可忽乎!是故處則深宮廣廈,行則萬騎千乘。
昔漢帝欲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