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十三 長孫嵩 長孫道生

關燈
長孫嵩,代人也,太祖賜名焉。

    父仁,昭成時為南部大人。

    嵩寬雅有器度,年十四,代父統軍。

    昭成末年,諸部乖亂,苻堅使劉庫仁攝國事,嵩與元他等率部衆歸之。

     劉顯之謀難也,嵩率舊人及鄉邑七百餘家叛顯走,将至五原。

    時寔君之子,亦聚衆自立,嵩欲歸之。

    見于烏渥,稱逆父之子,勸嵩歸太祖。

    嵩未決,烏渥回其牛首,嵩僶俛從之。

    見太祖于三漢亭。

    太祖承大統,複以為南部大人。

    累著軍功。

    後從征中山,除冀州刺史,賜爵钜鹿公。

    曆侍中、司徒、相州刺史,封南平公,所在著稱。

    太宗即位,與山一陽一侯奚斤、北新侯安同、白馬侯崔宏等八人,坐止車門右,聽理萬幾,故世号八公。

     晉将劉裕之伐姚泓,太宗假嵩節,督山東諸軍事,傳詣平原,緣河北岸,列軍次于畔城。

    軍頗失利。

    诏假裕道,裕于舟中望嵩麾蓋,遺以酃酒及江南食物,嵩皆送京師。

    诏嵩厚答之。

    又敕簡一精一兵為戰備,若裕西過者,便率一精一銳南出彭沛,如不時過,但引軍随之。

    彼至崤陝間,必與姚泓相持,一死一傷,衆力疲弊。

    比及秋月,徐乃乘之,則裕首可不戰而懸。

    于是叔孫建等尋河趣洛。

    遂入關。

    嵩與建等自成臯南濟,晉諸屯戍皆望塵奔潰,裕克長安,嵩乃班師。

     太宗寝疾,問後事于嵩。

    嵩曰:“立長則順,以德則人服。

    今長皇子賢而世嫡,天所命也,請立。

    ”乃定策禁中。

    于是诏世祖臨朝監國,嵩為左輔。

    世祖即位,進爵北平王,司州中正。

    诏問公卿:赫連、蠕蠕征讨何先?嵩與平一陽一王長孫翰、司空奚斤等曰:“赫連居土,未能為患,蠕蠕世為邊害,宜先讨大檀。

    及則收其畜産,足以富國;不及則校獵一陰一山,多殺禽一獸皮肉筋角,以充軍實,亦愈于破一小一柄一。

    ”太常崔浩曰:“大檀遷徙鳥逝,疾追則不足經久,大衆則不能及之。

    赫連屈丐,土宇不過千裡,其刑政殘虐,人神所棄,宜先讨之。

    ”尚書劉潔、武京侯安原請先平馮跋。

    帝默然,遂西巡狩。

    後聞屈丐死,關中大亂,議欲征之。

    嵩等曰:“彼若城守,以逸代勞,大檀聞之,乘虛而寇,危道也。

    ”帝乃問幽微于天師寇謙之,謙之勸行。

    杜超之贊成之,崔浩又言西伐利。

    嵩等固谏不可。

    帝大怒,責嵩在官貪一污,使武士頓辱。

    尋遷太尉。

    久之,加柱國大将軍。

     自是,輿駕征伐,嵩以元老多留鎮京師,坐朝堂,平斷刑獄。

    薨,年八十。

    谥曰宣王。

    後高祖追錄先朝功臣,以嵩配飨廟庭。

     子頹,善騎射,彎弓三百斤。

    襲爵,加侍中、征南大将軍。

    有罪,黜為戍兵,後複爵。

    薨,谥曰安王。

     子敦,字孝友,位北鎮都将。

    坐黩貨,降為公。

    高宗時,自頌先世勳重,複其王爵。

    薨,谥簡王。

     子道,字念僧,襲爵。

    久之,随例降為公,位右衛将軍。

    卒,谥慎。

     子悅,襲爵。

    建義初,複本王爵,尋降為公。

    位光祿少卿。

    卒,贈司空。

     長孫道生,嵩從子也。

    忠厚廉謹,太祖一愛一其慎重,使掌幾密,與賀毗等四人内侍左右,出入诏命。

    太宗即位,除南統将軍、冀州刺史。

    後取人美一女以獻,太宗切責之,以舊臣不加罪黜。

     世祖即位,進爵汝一陰一公,遷廷尉卿。

    從征蠕蠕,與尉眷等率衆出白黑兩漠間,大捷而還。

    世祖征赫連昌,道生與司徒長孫翰、宗正娥青為前驅,遂平其國。

    昌弟定走保平涼,劉義隆遣将到彥之、王仲德寇河南以救定。

    诏道生與丹一陽一王太之屯河上以禦之。

    遂誘義隆将檀道濟,邀其前後,追至曆城而還。

    除司空,加侍中,進封上一黨一王。

    薨,年八十二。

    贈太尉,谥曰靖。

     道生廉約,身為三司,而衣不華飾,食不兼味。

    一熊皮鄣泥,數十年不易,時人比之晏嬰。

    第宅卑陋,出鎮後,其子弟頗更修繕,起堂庑。

    道生還,歎曰:“昔霍去病以匈奴未滅,無用家為,今強寇尚遊魂漠北,吾豈可安坐華美也!”乃切責子弟,令毀宅。

    其恭慎如此。

    世祖世,所在著績,每建大議,多合時機。

    為将有權略,善待士衆。

    帝命歌工曆頌群臣,曰:“智如崔浩,廉如道生。

    ”及年老,頗惑其妻孟氏,以此見譏。

    與從父嵩俱為三公,當世以為榮。

     子抗,位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