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十二 燕鳳 許謙 張衮 崔玄伯 鄧淵
關燈
小
中
大
燕鳳,字子章,代人也。
好學,博綜經史,明習一陰一陽一谶緯。
昭成素聞其名,使人以禮迎緻之。
鳳不應聘。
乃命諸軍圍代城,謂城人曰:“燕鳳不來,吾将屠汝。
”代人懼,送鳳。
昭成與語,大悅,待以賓禮,後拜代王左長史,參決國事。
又以經授獻明帝。
苻堅遣使牛恬朝貢,令鳳報之。
堅問鳳:“代王何如人?”鳳對曰:“寬和仁一愛一,經略高遠,一時之雄主,常有并吞天下之志。
”堅曰:“卿輩北人,無鋼甲利器,敵弱則進,強即退走,安能并兼?”鳳曰:“北人壯悍,上馬持三仗,驅馳若飛。
主上雄秀,率服北土,控弦百萬,号令若一。
軍無辎重樵爨之苦,輕行速捷,因敵取資。
此南方所以疲弊,而北方之所常勝也。
”堅曰:“彼國人馬,實為多少?”鳳曰:“控弦之士數十萬,馬百萬匹。
”堅曰:“卿言人衆可爾,說馬太多,是虛辭耳。
”鳳曰:“雲中川自東山至西河二百裡,北山至南山百有餘裡,每歲孟秋,馬常大集,略為滿川。
以此推之,使人之言,猶當未盡。
”鳳還,堅厚加贈遺。
及昭成崩,太祖将遷長安。
鳳以太祖幼弱,固請于苻堅曰:“代主初崩,臣子亡叛,遺孫沖幼,莫相輔立。
其别部大人劉庫仁勇而有智,鐵弗衛辰狡猾多變,皆不可獨任。
宜分諸部為二,令此兩人統之。
兩人素有深仇,其勢莫敢先發。
此禦邊之良策。
待其孫長,乃存而立之,是陛下施大惠于亡國也。
”堅從之。
鳳尋東還。
太祖即位,曆吏部郎、給事黃門侍郎、行台尚書,甚見禮重。
太宗世,與崔玄伯、封懿、梁越等入講經傳,出議朝政。
世祖初,以舊勳賜爵平舒侯,加鎮遠将軍。
神元年卒。
子才,襲。
散騎常侍、平遠将軍。
卒。
子元孫,襲。
官至博陵太守。
卒。
子世宗,襲。
許謙,字元遜,代人也。
少有文才,善天文圖谶之學。
建國時,将家歸附,昭成嘉之,擢為代王郎中令,兼掌文記。
與燕鳳俱授獻明帝經。
從征衛辰,以功賜僮隸三十戶。
昭成崩後,謙徙長安。
苻堅從弟行唐公洛鎮和龍,請謙之鎮。
未幾,以繼母老辭還。
登國初,遂歸太祖。
太祖悅,以為右司馬,與張衮等參贊初基。
慕容寶來寇也,太祖使謙告難于姚興。
興遣将楊佛嵩率衆來援,而佛嵩稽緩。
太祖命謙為書以遺佛嵩曰:“夫杖順以翦遺,乘義而攻昧,未有非其運而顯功,無其時而著業。
慕容無道,侵我疆埸,師老兵疲,天亡期至,是以遣使命軍,必望克赴。
将軍據方邵之任,總熊虎之師,事與機會,今其時也。
因此而舉,役不再駕,千載之勳,一朝可立。
然後高會雲中,進師三魏,舉觞稱壽,不亦綽乎!”佛嵩乃倍道兼行。
太祖大悅,賜謙爵關内侯。
重遣謙與佛嵩盟曰:“昔殷湯有鳴條之誓,周武有河一陽一之盟,所以藉神靈,昭忠信。
夫親仁善鄰,古之令軌,歃血割牲,以敦永穆。
今既盟之後,言歸其好,分災恤患,休戚是同。
有違此盟,神祗斯殛。
”寶敗,佛嵩乃還。
明年,慕容垂複來寇。
太祖謂謙曰:“今事急矣,非卿豈能複緻姚師?卿其行也。
”謙未發而垂退,乃止。
及聞垂死,謙上書勸進。
太祖善之。
并州平,以謙為一陽一曲護軍,賜爵平舒侯、安遠将軍。
皇始元年卒官,時年六十三。
贈平東将軍、左光祿大夫、幽州刺史、高一陽一公,谥曰文。
子洛一陽一,襲。
從征慕容寶,為冠軍司馬。
後為祁令。
太宗追錄謙功,以洛一陽一為雁門太守。
洛一陽一家田三生嘉禾,皆異壟合穎,世祖善之。
進爵北地公,加鎮南将軍。
出為明壘鎮将,居八年,卒,谥曰恭。
子寄生,襲爵,降為侯。
皇興元年卒。
洛一陽一弟安國,中山太守。
安國弟安都,廣甯、滄水二郡太守。
加揚威将軍。
賜爵東光子。
天安初卒。
贈平遠将軍、冀州刺史、東光侯,谥曰烈。
子白虎,襲爵。
為侍禦中散。
後以罪免官,奪爵。
張衮,字洪龍,上谷沮一陽一人也。
祖翼,遼東太守。
父卓,昌黎太守。
衮初為郡五官掾,純厚笃實,好學,有文才。
太祖為代王,選為左長史。
從太祖征蠕蠕。
蠕蠕遁走,追之五六百裡。
諸部帥因衮言于太祖曰:“今賊遠糧盡,不宜深入,請速還軍。
”太祖令衮問諸部帥,若殺副馬,足三日食否。
皆言足也。
太祖乃倍道追之,及于廣漠赤地南一床一山下,大破之。
既而太祖問衮:“卿曹外人知我前問三日糧意乎?”對曰:“皆莫知也。
”太祖曰:“此易知耳。
蠕蠕奔走數日,畜産之餘,至水必留。
計其道程,三日足及。
輕騎卒至,出其不意,彼必驚散,其勢然矣。
”衮以太祖言出告部帥,鹹曰:“聖策長遠,非愚近所及也。
” 衮常參大謀,決策帏幄,太祖器之,禮遇優厚。
衮每告人曰:“昔樂毅杖策于燕昭,公遠委身于魏武,蓋命世難可期,千載不易遇。
主上天姿傑邁,逸志淩霄,必能囊括六一合,混一四海。
夫遭風雲之會,不建騰躍之功者,非人豪也。
”遂策史委質,竭誠伏事。
時劉顯地廣兵強,跨有朔裔。
會其兄弟乖離,共相疑阻,衮言于太祖曰:“顯志大意高,希冀非望,乃有參天貳地,籠罩宇宙之規。
吳不并越,将為後患。
今因其内釁,宜速乘之。
若輕師獨進,或恐越逸。
可遣使告慕容垂,共相聲援,東西俱舉,勢必擒之。
然後總括英雄,撫懷遐迩,此千載一時,不可失也。
”太祖從之,遂破走顯。
又從破賀讷,遂命群官登勿居山,遊宴終日。
從官及諸部大人請聚石為峰,以記功德,命衮為文。
慕容寶之來寇也,衮言于太祖曰:“寶乘滑台之功,因長子之捷,傾資竭力,難與争鋒。
愚以為宜羸師卷甲,以侈其心。
”太祖從之,果破之參合。
皇始初,遷給事黃門侍郎。
太祖南伐,師次中山。
衮言于太祖曰:“寶憑三世之資,城池之固,雖皇威震赫,勢必擒殄,然窮兵極武,非王者所宜。
昔郦生一說,田橫委質;魯連飛書,聊将授首。
臣誠德非古人,略無奇策,仰憑靈威,庶必有感。
”太祖從之。
衮遺寶書,喻以成敗。
寶見書大懼,遂奔和龍。
既克中山,聽入八議,拜衮奮武将軍、幽州刺史,賜爵臨渭侯。
衮清儉寡欲,勸課農桑,百姓安之。
天興初,徵還京師。
後與崔逞答司馬德宗将郗恢書失旨,黜衮為尚書令史。
衮遇創業之始,以有才谟見任,率心奉上,不顧嫌疑。
太祖曾問南州人于衮。
衮與盧溥州裡,數談薦之。
又衮未嘗與崔逞相見,聞風稱美。
及中山平,盧溥聚一黨一為逆,崔逞答書不允,并乖本言,故忿之。
衮年過七十,阖門守靜,手執經書,刊定乖失。
一愛一好人物,善誘無倦,士類以此高之。
永興二年疾笃,上疏曰:“臣既庸人,志無殊一操一,值太祖誕膺期運,天地始開,參戎氛霧之初,馳驅革命之會,托翼鄧林,寄鱗溟海,遂荷恩一寵一,榮兼出内。
陛下龍飛九五,仍參顧問,曾無微誠,塵山露海。
今舊疾彌留,氣力虛頓,天罰有罪,将填溝壑。
然犬馬戀主,敢不盡言。
方今中夏雖平,九域未一,西有不賓之羌,南有逆命之虜,岷蜀殊風,遼海異教。
雖天挺明聖,撥亂乘時,而因幾撫會,實須經略。
介焉易失,功在人謀。
伏願恢崇睿道,克廣德心,使揖讓與幹戈并陳,文德與武功俱運,則太平之化,康哉之美,複隆于今,不獨前世。
昔子囊将終,寄言城郢;荀偃辭唅,遺恨在齊。
臣雖暗劣,敢忘前志,魂而有靈,結草泉壤。
”後數日卒,年七十二。
後世祖追錄舊勳,遣大鴻胪即墓策贈太保,谥曰文康公。
子溫,外都大官、廣甯太守。
卒。
子貳興,昌黎太守。
溫弟楷,州主簿。
子誕,有學尚,一性一尤雅直。
初與高允同時被徵,後除中書侍郎、通直散騎常侍、建威将軍。
賜爵容城子。
衮次子度
好學,博綜經史,明習一陰一陽一谶緯。
昭成素聞其名,使人以禮迎緻之。
鳳不應聘。
乃命諸軍圍代城,謂城人曰:“燕鳳不來,吾将屠汝。
”代人懼,送鳳。
昭成與語,大悅,待以賓禮,後拜代王左長史,參決國事。
又以經授獻明帝。
苻堅遣使牛恬朝貢,令鳳報之。
堅問鳳:“代王何如人?”鳳對曰:“寬和仁一愛一,經略高遠,一時之雄主,常有并吞天下之志。
”堅曰:“卿輩北人,無鋼甲利器,敵弱則進,強即退走,安能并兼?”鳳曰:“北人壯悍,上馬持三仗,驅馳若飛。
主上雄秀,率服北土,控弦百萬,号令若一。
軍無辎重樵爨之苦,輕行速捷,因敵取資。
此南方所以疲弊,而北方之所常勝也。
”堅曰:“彼國人馬,實為多少?”鳳曰:“控弦之士數十萬,馬百萬匹。
”堅曰:“卿言人衆可爾,說馬太多,是虛辭耳。
”鳳曰:“雲中川自東山至西河二百裡,北山至南山百有餘裡,每歲孟秋,馬常大集,略為滿川。
以此推之,使人之言,猶當未盡。
”鳳還,堅厚加贈遺。
及昭成崩,太祖将遷長安。
鳳以太祖幼弱,固請于苻堅曰:“代主初崩,臣子亡叛,遺孫沖幼,莫相輔立。
其别部大人劉庫仁勇而有智,鐵弗衛辰狡猾多變,皆不可獨任。
宜分諸部為二,令此兩人統之。
兩人素有深仇,其勢莫敢先發。
此禦邊之良策。
待其孫長,乃存而立之,是陛下施大惠于亡國也。
”堅從之。
鳳尋東還。
太祖即位,曆吏部郎、給事黃門侍郎、行台
太宗世,與崔玄伯、封懿、梁越等入講經傳,出議朝政。
世祖初,以舊勳賜爵平舒侯,加鎮遠将軍。
神元年卒。
子才,襲。
散騎常侍、平遠将軍。
卒。
子元孫,襲。
官至博陵太守。
卒。
子世宗,襲。
許謙,字元遜,代人也。
少有文才,善天文圖谶之學。
建國時,将家歸附,昭成嘉之,擢為代王郎中令,兼掌文記。
與燕鳳俱授獻明帝經。
從征衛辰,以功賜僮隸三十戶。
昭成崩後,謙徙長安。
苻堅從弟行唐公洛鎮和龍,請謙之鎮。
未幾,以繼母老辭還。
登國初,遂歸太祖。
太祖悅,以為右司馬,與張衮等參贊初基。
慕容寶來寇也,太祖使謙告難于姚興。
興遣将楊佛嵩率衆來援,而佛嵩稽緩。
太祖命謙為書以遺佛嵩曰:“夫杖順以翦遺,乘義而攻昧,未有非其運而顯功,無其時而著業。
慕容無道,侵我疆埸,師老兵疲,天亡期至,是以遣使命軍,必望克赴。
将軍據方邵之任,總熊虎之師,事與機會,今其時也。
因此而舉,役不再駕,千載之勳,一朝可立。
然後高會雲中,進師三魏,舉觞稱壽,不亦綽乎!”佛嵩乃倍道兼行。
太祖大悅,賜謙爵關内侯。
重遣謙與佛嵩盟曰:“昔殷湯有鳴條之誓,周武有河一陽一之盟,所以藉神靈,昭忠信。
夫親仁善鄰,古之令軌,歃血割牲,以敦永穆。
今既盟之後,言歸其好,分災恤患,休戚是同。
有違此盟,神祗斯殛。
”寶敗,佛嵩乃還。
明年,慕容垂複來寇。
太祖謂謙曰:“今事急矣,非卿豈能複緻姚師?卿其行也。
”謙未發而垂退,乃止。
及聞垂死,謙上書勸進。
太祖善之。
并州平,以謙為一陽一曲護軍,賜爵平舒侯、安遠将軍。
皇始元年卒官,時年六十三。
贈平東将軍、左光祿大夫、幽州刺史、高一陽一公,谥曰文。
子洛一陽一,襲。
從征慕容寶,為冠軍司馬。
後為祁令。
太宗追錄謙功,以洛一陽一為雁門太守。
洛一陽一家田三生嘉禾,皆異壟合穎,世祖善之。
進爵北地公,加鎮南将軍。
出為明壘鎮将,居八年,卒,谥曰恭。
子寄生,襲爵,降為侯。
皇興元年卒。
洛一陽一弟安國,中山太守。
安國弟安都,廣甯、滄水二郡太守。
加揚威将軍。
賜爵東光子。
天安初卒。
贈平遠将軍、冀州刺史、東光侯,谥曰烈。
子白虎,襲爵。
為侍禦中散。
後以罪免官,奪爵。
張衮,字洪龍,上谷沮一陽一人也。
祖翼,遼東太守。
父卓,昌黎太守。
衮初為郡五官掾,純厚笃實,好學,有文才。
太祖為代王,選為左長史。
從太祖征蠕蠕。
蠕蠕遁走,追之五六百裡。
諸部帥因衮言于太祖曰:“今賊遠糧盡,不宜深入,請速還軍。
”太祖令衮問諸部帥,若殺副馬,足三日食否。
皆言足也。
太祖乃倍道追之,及于廣漠赤地南一床一山下,大破之。
既而太祖問衮:“卿曹外人知我前問三日糧意乎?”對曰:“皆莫知也。
”太祖曰:“此易知耳。
蠕蠕奔走數日,畜産之餘,至水必留。
計其道程,三日足及。
輕騎卒至,出其不意,彼必驚散,其勢然矣。
”衮以太祖言出告部帥,鹹曰:“聖策長遠,非愚近所及也。
” 衮常參大謀,決策帏幄,太祖器之,禮遇優厚。
衮每告人曰:“昔樂毅杖策于燕昭,公遠委身于魏武,蓋命世難可期,千載不易遇。
主上天姿傑邁,逸志淩霄,必能囊括六一合,混一四海。
夫遭風雲之會,不建騰躍之功者,非人豪也。
”遂策史委質,竭誠伏事。
時劉顯地廣兵強,跨有朔裔。
會其兄弟乖離,共相疑阻,衮言于太祖曰:“顯志大意高,希冀非望,乃有參天貳地,籠罩宇宙之規。
吳不并越,将為後患。
今因其内釁,宜速乘之。
若輕師獨進,或恐越逸。
可遣使告慕容垂,共相聲援,東西俱舉,勢必擒之。
然後總括英雄,撫懷遐迩,此千載一時,不可失也。
”太祖從之,遂破走顯。
又從破賀讷,遂命群官登勿居山,遊宴終日。
從官及諸部大人請聚石為峰,以記功德,命衮為文。
慕容寶之來寇也,衮言于太祖曰:“寶乘滑台之功,因長子之捷,傾資竭力,難與争鋒。
愚以為宜羸師卷甲,以侈其心。
”太祖從之,果破之參合。
皇始初,遷給事黃門侍郎。
太祖南伐,師次中山。
衮言于太祖曰:“寶憑三世之資,城池之固,雖皇威震赫,勢必擒殄,然窮兵極武,非王者所宜。
昔郦生一說,田橫委質;魯連飛書,聊将授首。
臣誠德非古人,略無奇策,仰憑靈威,庶必有感。
”太祖從之。
衮遺寶書,喻以成敗。
寶見書大懼,遂奔和龍。
既克中山,聽入八議,拜衮奮武将軍、幽州刺史,賜爵臨渭侯。
衮清儉寡欲,勸課農桑,百姓安之。
天興初,徵還京師。
後與崔逞答司馬德宗将郗恢書失旨,黜衮為尚書令史。
衮遇創業之始,以有才谟見任,率心奉上,不顧嫌疑。
太祖曾問南州人于衮。
衮與盧溥州裡,數談薦之。
又衮未嘗與崔逞相見,聞風稱美。
及中山平,盧溥聚一黨一為逆,崔逞答書不允,并乖本言,故忿之。
衮年過七十,阖門守靜,手執經書,刊定乖失。
一愛一好人物,善誘無倦,士類以此高之。
永興二年疾笃,上疏曰:“臣既庸人,志無殊一操一,值太祖誕膺期運,天地始開,參戎氛霧之初,馳驅革命之會,托翼鄧林,寄鱗溟海,遂荷恩一寵一,榮兼出内。
陛下龍飛九五,仍參顧問,曾無微誠,塵山露海。
今舊疾彌留,氣力虛頓,天罰有罪,将填溝壑。
然犬馬戀主,敢不盡言。
方今中夏雖平,九域未一,西有不賓之羌,南有逆命之虜,岷蜀殊風,遼海異教。
雖天挺明聖,撥亂乘時,而因幾撫會,實須經略。
介焉易失,功在人謀。
伏願恢崇睿道,克廣德心,使揖讓與幹戈并陳,文德與武功俱運,則太平之化,康哉之美,複隆于今,不獨前世。
昔子囊将終,寄言城郢;荀偃辭唅,遺恨在齊。
臣雖暗劣,敢忘前志,魂而有靈,結草泉壤。
”後數日卒,年七十二。
後世祖追錄舊勳,遣大鴻胪即墓策贈太保,谥曰文康公。
子溫,外都大官、廣甯太守。
卒。
子貳興,昌黎太守。
溫弟楷,州主簿。
子誕,有學尚,一性一尤雅直。
初與高允同時被徵,後除中書侍郎、通直散騎常侍、建威将軍。
賜爵容城子。
衮次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