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十一 衛操 莫含 劉庫仁

關燈
衛一操一,字德元,代人也。

    少通俠,有才略。

    晉征北将軍衛瓘以一操一為牙門将,數使于國,頗自結附。

    始祖崩後,與從子雄及其宗室鄉親姬澹等十數人,同來歸國,說桓穆二帝招納晉人,于是晉人附者稍衆。

    桓帝嘉之,以為輔相,任以國事。

    及劉淵、石勒之亂,勸桓帝匡助晉氏。

    東瀛公司馬騰聞而善之,表加将号。

    稍遷至右将軍,封定襄侯。

     桓帝崩後,一操一立碑于大邗城南,以頌功德,雲:“魏,軒轅之苗裔。

    ”言:桓穆二帝“馳名域外,九譯宗焉。

    治國禦衆,威禁大行。

    聲著華裔,齊光純靈。

    智深謀遠,窮幽極明。

    治則清斷,沉浮得情。

    仁如春一陽一,威若秋零。

    強不淩弱,隐恤孤茕。

    道教仁行,化而不刑。

    國無一奸一盜,路有頌聲。

    自西訖東,變化無形。

    威武所向,下無交兵。

    南壹王室,北服丁零。

    招谕六狄,鹹來歸誠。

    超前絕後,緻此有成。

    奉承晉皇,悍禦邊疆。

    王室多難,天網弛綱。

    豪心遠濟,一靡一離其殃。

    歲翦逆命,一奸一盜豺狼。

    永安元年,歲次甲子。

    一奸一黨一猶逆,東西狼跱。

    敢一逼一天王,兵甲屢起。

    怙衆肆暴,虐用将士。

    鄴洛遘隙,棄親求疏。

    乃招暴類,屠各匈奴。

    劉淵一奸一賊,結一黨一同呼。

    敢擊并土,殺害無辜。

    殘破狼籍,城邑丘墟。

    交刃千裡,長蛇塞塗。

    晉道應天,言展良谟。

    使持節、平北将軍、并州刺史、護匈奴中郎将、東瀛公司馬騰,才神絕世,規略超遠。

    時逢多難,懼損皇祀。

    欲引兵駕,猃狁孔熾。

    造設權策,濟難奇思。

    欲招外救,朝臣莫應。

    高算獨斷,決謀盟意。

    爰命外國,引軍内備。

    簡賢選士,命茲良使。

    遣參軍壺倫、牙門中行嘉、義一陽一亭侯衛谟、協義亭侯衛鞬等,馳奉檄書,至晉一陽一城。

    ” 又稱:桓穆二帝“心在宸極。

    輔相二衛,對揚毗翼。

    一操一展文謀,雄奮武烈。

    承命會議,谘論奮發,昔桓文匡佐,功著周室,顯名載籍,列赍備物。

    大衆乃動,照同靈集。

    興軍百萬,期不經日。

    兄弟齊契,決勝廟算。

    鼓噪南征,平夷險難。

    ” 又雲:“二帝到鎮,言若合符。

    引接款密,信義不渝。

    會盟汾東,銘篆丹書。

    永世奉承,慎終如初。

    契誓命将,一精一銳先驅。

    南救涅縣,東解壽一陽一。

    窘迫之邑,幽而複光。

    太原、西河,樂平、上一黨一,遽遭寇暴,白骨交橫。

    羯賊肆虐,六郡凋傷。

    群惡相應,圖及華堂。

    旌旗輕指,羯一黨一破喪。

    遣騎十萬,前臨淇漳。

    鄴遂振潰,兇逆奔亡。

    軍據州南,曜鋒太行。

    翼衛内外,鎮靜四方。

    志在竭力,奉戴天王。

    忠恕用晖,外動亦攘。

    于是曜武,振旅而旋。

    長路匪夷,出入經年。

    毫一毛一不犯,百姓稱傳。

    周覽載籍,自古及今,未聞外域,奔救内患。

    棄家憂國,以危易安。

    惟公遠略,臨難能權。

    應天順人,恩德素宣。

    和戎靜朔,危邦複存。

    ” 又雲:“非桓天挺,忠孝自然。

    孰能超常,不為異端。

    回動大衆,感公之言。

    功濟方州,勳烈光延。

    升平之日,納貢充蕃。

    憑瞻銮蓋,步趾三川。

    有德無祿,大命不延。

    年三十有九,以永興二年六月二十四日,寝疾薨殂。

    背棄華殿,雲中名都。

    國失惠主,哀感欷歔。

    悲痛煩冤,載号載呼。

    舉國崩絕,攀援一靡一訴。

    遠近齊軌,奔赴梓廬。

    人百其身,盈塞門塗。

    高山其頹,茂林凋枯。

    仰訴造化,痛延悲夫!” 又雲:桓帝“忠于晉室,駿奔長衢。

    隆冬凄凄,四出行誅。

    蒙犯霜雪,疹入脈膚。

    用緻薨殒,不永桑榆。

    以死勤事,經勳同模。

    垂名金石,載美晉書。

    平北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