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九上 獻文六王

關燈
地,但汝之迷,徒未開沉鄣耳。

    朕家有四海,往來何難?朕初發洛一陽一,教示永壽,皆謂分别。

    比自來後,諸處分之事,已差前敕。

    今舉大功,甯為虛費?且朕無周召之弟,豈容晏安日逸。

    今便北巡,遷留之事,當稱朕懷。

    ” 後高祖臨朝堂,謂群臣曰:“兩儀既辟,人生其間,故上天不言,樹君以代。

    是以《書》稱三考之績,《禮》雲考成之章。

    自皇王以降,斯道一靡一易。

    朕以寡德,猥荷洪基,思與百辟,允厘庶務。

    然朕識乏知人,不能使朝絕素餐之饑,野無《考盤》之刺,夙宵寤寐,載懷怵惕。

    卿等皆是朝賢國彥,匡弼是寄,各率乃心,以旌考績之義。

    如乖忠正,國有常刑。

    賢者雖疏必進,不肖者雖親必黜。

    ”顧謂羽曰:“上下二等,可為三品,中等但為一品。

    所以然者,上下是黜陟之科,故旌絲發之美,中等守本,事可大通。

    ” 羽先呈廷尉五局司直。

    高祖曰:“夫刑獄之難,實惟自古,必也斷訟,夫子所稱。

    然五局所司,專主刑獄,比聞諸風聽,多論五局不一精一。

    知人之難,朕豈獨決,當與群臣同之。

    卿等各陳所聞。

    ”高祖謂羽及少卿鄧述曰:“五局司直,卿等以何為品?”羽對曰:“諸司直并簡聖心。

    往者,百官初置,擢為獄官,聽訟察辭,無大差越。

    所以為二等者,或以視事甫爾,或以見機遲速,朝廷既有九品之制,故計其絲發之差,以為品第。

    統論所得,大都相似。

    ”高祖曰:“朕頃年以其人識見可取,故簡司獄官,小優劣不足為差。

    然廷尉所司,人命之本事,須心平一性一正、抑強哀弱、不避貴勢、直情折獄者可為上等。

    今正欲聽采風謠,虛實難悉;正欲不采,事無所據。

    然人言惡者未必是惡,言善者不必是善。

    所以然者,或斷訟不避豪貴,故人以為惡;或将勢抑賤,貴人以為好。

    然開朕之聽,皆貴者言,是以遲回三複,良由于此。

    局事須冰清玉潔,明揚褒貶。

    卿等既是親典,邪正得失,悉所具之,可一精一辨以聞。

    ”鄧述對曰:“陛下行賞得人,餘者甘心;若賞不盡能,無以勸勵。

    如臣愚見,願不行賞。

    ”高祖曰:“朕昔置此官,許三年考績,必行賞罰。

    既經今考,若無黜陟,恐正直者莫肯用心,邪曲者無以改肅。

    自非釋之于公,何能盡其至理?雖不可一精一其微緻,且望粗有殿最。

    諸尚書更與群官善量所以。

    ” 高祖謂尚書等曰:“朕仰纂乾構,君臨萬宇。

    往者稽古典章,樹茲百職。

    然尚書之任,樞機是司,豈惟總括百揆,緝和人務而已,朕之得失,實在于斯。

    自卿等在任,年垂二周,未嘗言朕之一失,獻可否之片規,又不嘗進一賢而退一不肖,此二事罪之大者。

    ”高祖又謂羽曰:“汝之淺薄,固不足以況晉之巨源。

    考之今世,民斯下矣。

    汝始為廷尉,及初作尚書,内外瞻望,以吾有弟。

    自往秋南旆之後,近小人,遠君子,在公阿一黨一,虧我皇憲,出入無章,動乖禮則。

    計汝所行,應在下下之第。

    ”高祖又謂羽曰:“汝既是宸極之弟,而居樞端之任。

    汝自在職以來,功勤之績,不聞于朝;阿一黨一之音,頻幹朕聽。

    汝之過失,已備積于前,不複能别叙。

    今黜汝錄尚書、廷尉,但居特進、太保。

    ”又謂尚書令陸睿曰:“叔翻在省之初,甚有善稱,自近以來,偏頗懈怠。

    豈不由卿等随其邪僞之心,不能相導以義,雖不成大責,已緻小罰。

    今奪卿尚書令祿一周。

    ”謂左仆射元贊曰:“卿夙德老成,久居機要,不能光贊物務,獎勵同僚,賊人之謂,豈不在卿!計叔翻之黜,卿應大辟,但以咎歸一人,不複相罪。

    又為少師,未見所授,今介卿少師之任,削錄一周。

    ”诏吏部尚書澄曰:“叔父既非端右,又非座元,豈宜濫歸衆過也。

    然觀叔父神志驕傲,少保之任,似不能存意。

    可解少保。

    ”謂長兼尚書于杲曰:“卿履曆卑淺,超升名任,不能勤謹夙夜,數辭以疾。

    長兼之職,位亞正員。

    今解卿長兼,可光祿大夫、守尚書,削祿一周。

    ”又謂守尚書尉羽曰:“卿在集書,殊無憂存左史之事,今降為長兼常侍,亦削祿一周。

    ”又謂守尚書盧淵曰:“卿始為守尚書,未合考績。

    然卿在集書,雖非高功,為一省文學之士,嘗不以左史在意。

    如此之咎,罪無所歸。

    今降卿長兼王師,守常侍、尚書如故,奪常侍祿一周。

    ”謂左丞公孫良、右丞乞伏義受曰:“二丞之任,所以協贊尚書,光宣出納,而卿等不能正心直言,規佐尚書,論卿之罪,應合大辟。

    但以尚書之失,事鐘叔翻,故不能别緻貶責。

    二丞可以白衣守本官,冠服祿恤,盡皆削奪。

    若三年有成,還複本任;如其無成,則永歸南畝。

    ”又謂散騎常侍元景曰:“卿等自任集書,合省逋墜,緻使王言遺滞,起居不修。

    如此之咎,責在于卿。

    今降為中大夫、守常侍,奪祿一周。

    ”謂谏議大夫李彥曰:“卿雖處谏議之官,實人不稱職,可去谏議,退為元士。

    ”又謂中庶子遊肇等曰:“自建承華,已經一稔,然東宮之官,無直言之士,雖未經三載,事須考黜。

    肇及中舍人李平識學可觀,可為中;安樂王诠可為下中,解東華之任,退為員外散騎常侍;馮夙可為下下,免中庶子,免爵兩任,員外常侍如故;中舍人闾賢保可為下下,退為武騎常侍。

    ”又謂公孫良曰:“頃年用人,多乖觀才之授。

    實是武人,而授以文官,黜同大例,于理未均。

    諸如此比,黜官如初。

    ” 高祖引陸睿、元贊等于前曰:“北人每言北人何用知書,朕聞此,深用怃然。

    今知書者甚衆,豈皆聖人。

    朕自行禮九年,置官三載,正欲開導兆人,緻之禮教。

    朕為天子,何假中原,欲令卿等子孫,博見多知。

    若永居恆北,值不好文主,卿等子孫,不免面牆也。

    ”陸睿對曰:“實如明诏,金氏若不入仕漢朝,七世知名,亦不可得也。

    ”高祖大悅。

     及五等開建,羽食勃海之東光二千戶。

    車駕南伐,羽進号衛将軍,除使持節、都督青齊光南青四州諸軍事、征東大将軍、開府、青州刺史。

    以留守代京之功,增邑五百戶。

    高祖幸羽第,與諸弟言曰:“朕昨親受人訟,始知廣陵之明了。

    ”鹹一陽一王禧對曰:“臣年為廣陵兄,明為廣陵弟。

    ”高祖曰:“我為汝兄,汝為羽昆,汝複何恨?”又曰:“叔翻沉疴綿惙,遂有辰歲,我每為深憂,恐其不振。

    今得痊愈,晚成婚媾,且喜其吉慶,故命駕耳。

    ”高祖親餞之華林園。

    後诏羽曰:“吾因天曆運,乘時樹功,開荊拓沔,威振楚越。

    時暨三炎,息駕汝颍。

    勢臨荊徐,聲遏江外,未容解甲,凱入三川。

    纂兵修律,俟秋方舉。

    海服之寄,故惟宗良,善開經策,甯我東夏。

    敬慎汝儀,勿墜嘉問,唯酒唯田,可不戒欤!”加散騎常侍,進号車騎大将軍,餘如故。

     世宗即位,遷司州牧,常侍如故。

    羽頻表辭牧,至于三四,诏不許。

    世宗覽政,引羽入内,面授司徒。

    羽辭曰:“彥和本自不願,而陛下強與。

    今新去此官而以臣代之,必招物議。

    季豫既轉,取之無嫌。

    請為司空。

    ”世宗猶強焉,固辭,乃許之。

     羽先一婬一員外郎馮俊興妻,夜因私遊,為俊興所擊。

    積日秘匿,薨于府,年三十二。

    世宗親臨,哀恸,诏給東園溫明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襲、錢六十萬、布一千匹、蠟三百斤,大鴻胪護喪事。

    大殓,帝親臨之,舉哀都亭。

    贈使持節、侍中、骠騎大将軍、司徒公、冀州刺史,給羽葆鼓吹、班劍四十人,谥曰惠。

    及葬,帝親臨送。

    子恭襲。

    語在《紀》。

     恭兄欣,字慶樂。

    一性一粗率,好鷹犬。

    肅宗初,除通直散騎常侍、北中郎将。

    出為冠軍将軍、荊州刺史,轉征虜将軍、齊州刺史。

    欣在二州,頗得人和。

    又為征東将軍、太仆卿。

    考莊初,封沛郡王,邑一千戶,後改封淮一陽一王。

    出帝時,加太師、開府。

    複封廣陵王。

    除太傅、司州牧,尋除大司馬。

    随出帝沒于關中。

     欣弟永業,普泰元年,特封高密郡王,食邑二千戶。

    武定末,金紫光祿大夫。

    齊受禅,爵例降。

     高一陽一王雍,字思穆,少而倜傥不恆。

    高祖曰:“吾亦未能測此兒之深淺,然觀其任真率素,或年器晚成也。

    ”太和九年,封颍川王,加侍中、征南大将軍。

    或說雍曰:“諸王皆待士以營聲譽,王何以獨否?”雍曰:“吾天子之子,位為諸王,用聲名何為?”久之,拜中護軍,領鎮北大将軍。

    改封高一陽一。

    奉遷七廟神主于洛一陽一。

    五等開建,食邑二千戶。

     車駕南伐,雍行鎮軍大将軍,總攝留事。

    遷衛尉,加散騎常侍,除使持節、鎮北将軍、相州刺史,常侍如故。

    高祖誡雍曰:“相州乃是舊都,自非朝賢德望無由居此,是以使汝作牧。

    為牧之道,亦難亦易。

    其身正,不令而行,故便是易。

    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故便是難。

    又當一愛一賢士,存信約,無用人言而輕與奪也。

    ”進号征北将軍。

     世宗初,遷使持節、都督冀相瀛三州諸軍事、征北大将軍、開府、冀州刺史,常侍如故。

    雍在二州,微有聲稱。

    入拜骠騎大将軍、司州牧。

    世宗時幸雍第,皆盡家人之禮。

    遷司空公,議定律令,雍常入參大議。

    轉太尉公,加侍中。

    時雍以旱故,再表遜位,優诏不許。

    除太保,領太尉,侍中如故。

     世宗行考陟之法,雍表曰: 竊惟三載考績,百王通典。

    今任事上中者,三年升一階。

    散官上第者,四載登一級。

    閑冗之官,本非虛置,或以賢能而進,或因累勤而舉。

    如其無能,不應忝茲高選。

    既其以能進之朝伍,或任官外戍,遠使絕域,催督逋懸,察檢州鎮,皆是散官,以充劇使。

    及于考陟,排同閑伍。

    檢散官之人,非才皆劣;稱事之輩,未必悉賢。

    而考閑以多年,課煩以少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