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七下 景穆十二王
關燈
小
中
大
鮮于脩禮寇暴瀛定二州,長孫稚等讨之,失利。
除融車騎将軍,為前驅左軍都督,與廣一陽一王淵等共讨脩禮。
師渡交津,葛榮殺脩禮而自立。
轉營至白牛邏,輕騎擊融。
融苦戰終日,更無外援,遂大奔敗,于陳見殺。
肅宗為舉哀于東堂,賜東園秘器、朝服一具、彩二千八百段,贈侍中、都督雍華岐三州諸軍事、本将軍、司空、雍州刺史。
尋以融死王事,進贈司徒,加前後部鼓吹。
谥曰莊武。
子景哲,襲。
武定中,開府、儀同三司。
齊受禅,爵例降。
景哲弟朗,即後廢帝,語在《帝紀》。
子黃頭,襲。
封安定王,改封安平王。
齊受禅,爵例降。
融弟凝,字定興。
起家恆州征虜錄事參軍,累遷護軍長史。
凝姑,爾朱榮妻。
莊帝初,封東安王,食邑五百戶。
除持節、安東将軍、兗州刺史,轉濟州刺史,仍本将軍。
永熙二年薨,贈持節、都督滄瀛冀三州諸軍事、骠騎大将軍、冀州刺史。
子彥友,襲。
武定中,光祿大夫。
齊受禅,爵例降。
凝弟湛,字鎮興。
起家秘書郎,轉尚書左司郎中,遷廷尉少卿。
莊帝初,遇害河一陰一。
贈征東将軍、青州刺史、追封漁一陽一王,食邑五百戶。
子俊,襲。
齊受禅,爵例降。
湛弟晏,字俊興。
卒于秘書丞。
贈平東将軍、秘書監、豫州刺史。
樂陵王胡兒,和平四年薨。
追封樂陵王,贈征北大将軍,谥曰康。
無子。
顯祖诏胡兒兄汝一陰一王天賜之第二子永全後之,襲封,後改名思譽。
高祖初,蠕蠕犯塞,以思譽為鎮北大将軍、北征大都将。
後除使持節、本将軍、領護匈奴校尉、都督、中軍都将。
出為使持節、鎮東大将軍、和龍鎮都大将、營州刺史,加領護東夷校尉,轉為鎮北将軍,行鎮北大将軍。
高祖引見百官于光極堂,謂思譽曰:“恆代路懸,舊都意重,故屈叔父遠臨此任。
不可不敬慎所臨,以副朕望。
”及穆泰一陰一謀不軌,思譽知而不告,恕死,削封為庶人。
太和末,還複其王封。
正始四年薨。
贈光州刺史,谥曰密王。
子景略,字世彥。
世宗時,襲封。
拜骁騎将軍,除持節、冠軍将軍、幽州刺史。
熙平元年薨。
贈本将軍、豫州刺史,賜帛四百匹,谥曰惠王。
子霸,字休邦,襲。
武定中,钜鹿太守。
齊受禅,爵例降。
景略弟慶略,散騎侍郎。
子子政,通直散騎常侍。
慶略弟洪略,恆農太守、中軍将軍、行東雍州刺史。
洪略弟子業,平原太守。
安定王休,皇興二年封,拜征南大将軍、外都大官。
休少而聰慧,治斷有稱。
高祖初,庫莫奚寇邊,以休為使持節、侍中、都督諸軍事、征東大将軍、領護東夷校尉、儀同三司、和龍鎮将。
休撫防有方,賊乃款附。
入為中都大官。
蠕蠕犯塞,出為使持節、征北大将軍、撫冥鎮大将。
休身先将士,擊虜退之。
入為内都大官,遷太傅。
及開建五等,食邑二千戶。
車駕南伐,領大司馬。
高祖親行諸軍,遇休以三盜人徇于六軍,将斬之,有诏赦之。
休執曰:“陛下将遠清衡霍,故親禦六師,跋涉野次。
軍行始爾,已有一奸一竊,如其不斬,何以息盜?請必行刑,以肅一奸一慝。
”诏曰:“大司馬執憲,誠應如是。
但因緣會,朕聞王者之體,亦時有非常之澤,雖違軍法,可特原之。
”休乃奉诏。
高祖謂司徒馮誕曰:“大司馬嚴而秉法,諸軍不可不慎。
”于是六軍肅然。
定都洛邑,休從駕幸鄴。
命休率從駕文武,迎家于平城。
高祖親餞休于漳水之北。
十八年,休寝疾,高祖幸其第,流涕問疾。
中使醫藥,相望于路。
薨,贈帛三千匹。
自薨至殡,車駕三臨。
高祖至其門,改服錫衰,素弁加绖。
皇太子、百官皆從行吊禮。
及将葬,又贈布帛二千匹,谥曰靖王。
诏假黃钺,加羽葆、鼓吹、虎贲、班劍六十三人,悉準三老尉元之儀。
高祖親送出郊,恸哭而返,諸王恩禮莫比焉。
世宗世,配飨廟庭。
長子安,幼年早卒。
次子燮,除下大夫。
世宗初,襲拜太中大夫,除征虜将軍、華州刺史。
燮表曰:“謹惟州治李潤堡,雖是少梁舊地,晉、芮錫壤,然胡夷内附,遂為戎落。
城非舊邑先代之名,爰自國初,護羌小戍。
及改鎮立郡,依嶽立州,因籍倉府,未刊名實。
竊見馮翊古城,羌魏兩民之交,許洛水陸之際,先漢之左輔,皇魏之右翼,形勝名都,實惟西蕃奧府。
今州之所在,豈唯非舊,至乃居岡飲潤,井谷穢雜,升降劬勞,往還數裡,譐誻明昏,有虧禮教。
未若馮翊,面華渭,包原澤,井淺池平,樵牧饒廣。
采材華一陰一,陸運七十;伐木龍門,順流而下。
陪削舊雉,功省力易,人各為己,不以為勞。
昔宋民無井,穿井而忻得人;況合城無水,得水而不家慶?竊聞前政刺史,非是無意,或值兵舉,或遇年災,緣此契闊,稽延至此。
去歲已熟,秋方大登,四境晏安,京師無事。
丁不十錢之費,人無八旬之勤。
損輕益重,乞垂昭鑒。
”遂诏曰:“一勞永逸,便可聽移。
”後除征虜将軍、豳州刺史。
延昌四年薨。
贈本将軍、朔州刺史。
子超,字化生。
肅宗初,襲。
時以胡國珍封安定公,改封北平王。
拜城門校尉、通直散騎常侍、東中郎将。
尋除光祿大夫,領将作大匠。
後複本封。
爾朱榮之入洛,超避難洛南,遇寇見害。
莊帝初,贈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岐州刺史。
子孝景,襲。
武定中,通直郎。
齊受禅,爵例降。
燮弟願平,清狂無行。
高祖末,拜員外郎。
世宗初,遷給事中。
悖惡日甚,殺人劫盜,公私成患。
世宗以其戚近,未忍緻之于法,乃免官,禁之别館。
館名愁思堂,冀其克念。
世宗崩,願平乃得出。
靈太後臨朝,以其暴亂不悛,诏曰:“願平志行輕疏,每乖憲典,可還于别館,依前禁锢。
”久之,解禁還家,付師嚴加誨獎。
後拜通直散騎常侍、前将軍。
坐一裸一其妻王氏于其男一女之前,又強一奸一妻妹于妻母一之側。
禦史中丞侯剛案以不道,處死,絞刑。
會赦免,黜為員外常侍。
孝昌中,卒。
子緒,幽州安西府功曹參軍。
莊帝初,直閣将軍。
尋為持節、兼武衛将軍、關右慰勞十二州大使,遂沒吐谷渾。
子長春,員外散騎侍郎。
武定初,封南郡王,邑五百戶。
齊受禅,爵例降。
願平弟永平,征虜将軍、南州刺史。
為城民華延明所害。
太昌初,追贈使持節、侍中、都督定瀛幽三州諸軍事、衛将軍、定州刺史。
永平弟珍平,司州治中。
子叔遵,員外散騎常侍。
珍平弟貴平,羽林監、轉射聲校尉。
莊帝初,除散騎常侍、宗正少卿,封東萊王,邑百戶。
除平北将軍、南相州刺史。
莊帝既殺爾朱榮,加武衛将軍,兼侍中,為河北、山東慰勞大使。
至定州東北,為幽州大都督侯淵所執,送于晉一陽一。
後還洛。
前廢帝時,以本官行青州事,屬土民崔祖螭作逆,賊徒甚盛,圍一逼一東一陽一一百餘日。
貴平率城民固守,又令将士開門交戰。
大軍救至,遂擒祖螭等,斬之。
還,除車騎将軍,加散騎常侍,遷左衛将軍、宗師,又遷車騎大将軍、左光祿大夫、儀同三司。
貴平人才險薄,為出帝所信。
出為青州刺史,又加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為幽州大都督侯淵所害。
史臣曰:南安原始要終,善不掩惡。
英将帥之用,有聲于時。
熙、略兄弟,早播民譽,或才疏志大,或器狹任廣,鹹不能就其功名,俱至非命,惜也。
康王不永,鸾起家聲。
徽飾智矯情,外谄内忌,永安之禍,誰任其責?宛其死也,固其宜哉!章武、樂陵,蓋不足數。
靖王聰斷威重,見稱太和,美矣。
除融車騎将軍,為前驅左軍都督,與廣一陽一王淵等共讨脩禮。
師渡交津,葛榮殺脩禮而自立。
轉營至白牛邏,輕騎擊融。
融苦戰終日,更無外援,遂大奔敗,于陳見殺。
肅宗為舉哀于東堂,賜東園秘器、朝服一具、彩二千八百段,贈侍中、都督雍華岐三州諸軍事、本将軍、司空、雍州刺史。
尋以融死王事,進贈司徒,加前後部鼓吹。
谥曰莊武。
子景哲,襲。
武定中,開府、儀同三司。
齊受禅,爵例降。
景哲弟朗,即後廢帝,語在《帝紀》。
子黃頭,襲。
封安定王,改封安平王。
齊受禅,爵例降。
融弟凝,字定興。
起家恆州征虜錄事參軍,累遷護軍長史。
凝姑,爾朱榮妻。
莊帝初,封東安王,食邑五百戶。
除持節、安東将軍、兗州刺史,轉濟州刺史,仍本将軍。
永熙二年薨,贈持節、都督滄瀛冀三州諸軍事、骠騎大将軍、冀州刺史。
子彥友,襲。
武定中,光祿大夫。
齊受禅,爵例降。
凝弟湛,字鎮興。
起家秘書郎,轉尚書左司郎中,遷廷尉少卿。
莊帝初,遇害河一陰一。
贈征東将軍、青州刺史、追封漁一陽一王,食邑五百戶。
子俊,襲。
齊受禅,爵例降。
湛弟晏,字俊興。
卒于秘書丞。
贈平東将軍、秘書監、豫州刺史。
樂陵王胡兒,和平四年薨。
追封樂陵王,贈征北大将軍,谥曰康。
無子。
顯祖诏胡兒兄汝一陰一王天賜之第二子永全後之,襲封,後改名思譽。
高祖初,蠕蠕犯塞,以思譽為鎮北大将軍、北征大都将。
後除使持節、本将軍、領護匈奴校尉、都督、中軍都将。
出為使持節、鎮東大将軍、和龍鎮都大将、營州刺史,加領護東夷校尉,轉為鎮北将軍,行鎮北大将軍。
高祖引見百官于光極堂,謂思譽曰:“恆代路懸,舊都意重,故屈叔父遠臨此任。
不可不敬慎所臨,以副朕望。
”及穆泰一陰一謀不軌,思譽知而不告,恕死,削封為庶人。
太和末,還複其王封。
正始四年薨。
贈光州刺史,谥曰密王。
子景略,字世彥。
世宗時,襲封。
拜骁騎将軍,除持節、冠軍将軍、幽州刺史。
熙平元年薨。
贈本将軍、豫州刺史,賜帛四百匹,谥曰惠王。
子霸,字休邦,襲。
武定中,钜鹿太守。
齊受禅,爵例降。
景略弟慶略,散騎侍郎。
子子政,通直散騎常侍。
慶略弟洪略,恆農太守、中軍将軍、行東雍州刺史。
洪略弟子業,平原太守。
安定王休,皇興二年封,拜征南大将軍、外都大官。
休少而聰慧,治斷有稱。
高祖初,庫莫奚寇邊,以休為使持節、侍中、都督諸軍事、征東大将軍、領護東夷校尉、儀同三司、和龍鎮将。
休撫防有方,賊乃款附。
入為中都大官。
蠕蠕犯塞,出為使持節、征北大将軍、撫冥鎮大将。
休身先将士,擊虜退之。
入為内都大官,遷太傅。
及開建五等,食邑二千戶。
車駕南伐,領大司馬。
高祖親行諸軍,遇休以三盜人徇于六軍,将斬之,有诏赦之。
休執曰:“陛下将遠清衡霍,故親禦六師,跋涉野次。
軍行始爾,已有一奸一竊,如其不斬,何以息盜?請必行刑,以肅一奸一慝。
”诏曰:“大司馬執憲,誠應如是。
但因緣會,朕聞王者之體,亦時有非常之澤,雖違軍法,可特原之。
”休乃奉诏。
高祖謂司徒馮誕曰:“大司馬嚴而秉法,諸軍不可不慎。
”于是六軍肅然。
定都洛邑,休從駕幸鄴。
命休率從駕文武,迎家于平城。
高祖親餞休于漳水之北。
十八年,休寝疾,高祖幸其第,流涕問疾。
中使醫藥,相望于路。
薨,贈帛三千匹。
自薨至殡,車駕三臨。
高祖至其門,改服錫衰,素弁加绖。
皇太子、百官皆從行吊禮。
及将葬,又贈布帛二千匹,谥曰靖王。
诏假黃钺,加羽葆、鼓吹、虎贲、班劍六十三人,悉準三老尉元之儀。
高祖親送出郊,恸哭而返,諸王恩禮莫比焉。
世宗世,配飨廟庭。
長子安,幼年早卒。
次子燮,除下大夫。
世宗初,襲拜太中大夫,除征虜将軍、華州刺史。
燮表曰:“謹惟州治李潤堡,雖是少梁舊地,晉、芮錫壤,然胡夷内附,遂為戎落。
城非舊邑先代之名,爰自國初,護羌小戍。
及改鎮立郡,依嶽立州,因籍倉府,未刊名實。
竊見馮翊古城,羌魏兩民之交,許洛水陸之際,先漢之左輔,皇魏之右翼,形勝名都,實惟西蕃奧府。
今州之所在,豈唯非舊,至乃居岡飲潤,井谷穢雜,升降劬勞,往還數裡,譐誻明昏,有虧禮教。
未若馮翊,面華渭,包原澤,井淺池平,樵牧饒廣。
采材華一陰一,陸運七十;伐木龍門,順流而下。
陪削舊雉,功省力易,人各為己,不以為勞。
昔宋民無井,穿井而忻得人;況合城無水,得水而不家慶?竊聞前政刺史,非是無意,或值兵舉,或遇年災,緣此契闊,稽延至此。
去歲已熟,秋方大登,四境晏安,京師無事。
丁不十錢之費,人無八旬之勤。
損輕益重,乞垂昭鑒。
”遂诏曰:“一勞永逸,便可聽移。
”後除征虜将軍、豳州刺史。
延昌四年薨。
贈本将軍、朔州刺史。
子超,字化生。
肅宗初,襲。
時以胡國珍封安定公,改封北平王。
拜城門校尉、通直散騎常侍、東中郎将。
尋除光祿大夫,領将作大匠。
後複本封。
爾朱榮之入洛,超避難洛南,遇寇見害。
莊帝初,贈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岐州刺史。
子孝景,襲。
武定中,通直郎。
齊受禅,爵例降。
燮弟願平,清狂無行。
高祖末,拜員外郎。
世宗初,遷給事中。
悖惡日甚,殺人劫盜,公私成患。
世宗以其戚近,未忍緻之于法,乃免官,禁之别館。
館名愁思堂,冀其克念。
世宗崩,願平乃得出。
靈太後臨朝,以其暴亂不悛,诏曰:“願平志行輕疏,每乖憲典,可還于别館,依前禁锢。
”久之,解禁還家,付師嚴加誨獎。
後拜通直散騎常侍、前将軍。
坐一裸一其妻王氏于其男一女之前,又強一奸一妻妹于妻母一之側。
禦史中丞侯剛案以不道,處死,絞刑。
會赦免,黜為員外常侍。
孝昌中,卒。
子緒,幽州安西府功曹參軍。
莊帝初,直閣将軍。
尋為持節、兼武衛将軍、關右慰勞十二州大使,遂沒吐谷渾。
子長春,員外散騎侍郎。
武定初,封南郡王,邑五百戶。
齊受禅,爵例降。
願平弟永平,征虜将軍、南州刺史。
為城民華延明所害。
太昌初,追贈使持節、侍中、都督定瀛幽三州諸軍事、衛将軍、定州刺史。
永平弟珍平,司州治中。
子叔遵,員外散騎常侍。
珍平弟貴平,羽林監、轉射聲校尉。
莊帝初,除散騎常侍、宗正少卿,封東萊王,邑百戶。
除平北将軍、南相州刺史。
莊帝既殺爾朱榮,加武衛将軍,兼侍中,為河北、山東慰勞大使。
至定州東北,為幽州大都督侯淵所執,送于晉一陽一。
後還洛。
前廢帝時,以本官行青州事,屬土民崔祖螭作逆,賊徒甚盛,圍一逼一東一陽一一百餘日。
貴平率城民固守,又令将士開門交戰。
大軍救至,遂擒祖螭等,斬之。
還,除車騎将軍,加散騎常侍,遷左衛将軍、宗師,又遷車騎大将軍、左光祿大夫、儀同三司。
貴平人才險薄,為出帝所信。
出為青州刺史,又加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為幽州大都督侯淵所害。
史臣曰:南安原始要終,善不掩惡。
英将帥之用,有聲于時。
熙、略兄弟,早播民譽,或才疏志大,或器狹任廣,鹹不能就其功名,俱至非命,惜也。
康王不永,鸾起家聲。
徽飾智矯情,外谄内忌,永安之禍,誰任其責?宛其死也,固其宜哉!章武、樂陵,蓋不足數。
靖王聰斷威重,見稱太和,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