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八 文成五王

關燈
安樂王廣川王齊郡王河間王安豐王 文成皇帝七男,孝元皇後生獻文皇帝。

    李夫人生安樂厲王長樂。

    曹夫人生廣川莊王略。

    沮渠夫人生齊郡順王簡。

    乙夫人生河間孝王若。

    悅夫人生安豐匡王猛。

    玄夫人生韓哀王安平,王早薨,無傳。

     安樂王長樂,皇興四年封建昌王,後改封安樂王。

    長樂一性一凝重,顯祖器一愛一之。

    承明元年拜太尉,出為定州刺史。

    鞭撻豪右,頓辱衣冠,多不奉法,為人所患。

    百姓詣阙訟其過。

    高祖罰杖三十。

    貪暴彌甚,以罪徵詣京師。

    後與内行長乙肆虎謀為不軌,事發,賜死于家。

    葬以王禮,谥曰厲。

     子诠,字搜賢,襲。

    世宗初,為涼州刺史。

    在州貪穢,政以賄成。

    後除定州刺史。

    及京兆王愉之反,詐言國變。

    在北州鎮,鹹疑朝廷有釁,遣使觀诠動靜。

    诠具以狀告,州鎮帖然。

    愉奔信都,诠與李平、高殖等四面攻燒,愉突門而出。

    尋除侍中,兼以首告之功,除尚書左仆射。

    薨,谥曰武康。

     子鑒,字長文,襲。

    後除相州刺史、北讨大都督,讨葛榮。

    仍兼尚書右仆射、北道行台尚書令,與都督裴衍共救信都。

    鑒既庸才,諸弟粗一暴,見天下多事,遂謀反,降附葛榮。

    都督源子邕與裴衍合圍鑒,斬首傳洛,诏改其元氏。

    莊帝初,許複本族,又特複鑒王爵,贈司空。

     鑒弟斌之,字子爽。

    一性一險無行,及與鑒反,敗,遂奔葛榮。

    榮滅,得還。

    出帝時,封颍川郡王,委以腹心之任。

    帝入關,斌之奔蕭衍,後還長安。

     廣川王略,延興二年封。

    位中都大官,一性一明敏,鞫獄稱平。

    太和四年薨,谥曰莊。

     子諧,字仲和,襲。

    十九年薨。

    诏曰:“朕宗室多故,從弟諧喪逝,悲痛摧割,不能已已。

    古者,大臣之喪,有三臨之禮,此蓋三公已上。

    至于卿司已下,故應囗。

    自漢已降,多無此禮。

    朕欲遵古典,哀感從情,雖以尊降伏,私痛甯爽?欲令諸王有期親者為之三臨,大功之親者為之再臨,小寶缌麻為之一臨。

    廣川王于朕大功,必欲再臨。

    再臨者,欲于大殓之日,為親臨盡哀,成服之後,缌衰而吊。

    既殡之缌麻,理在無疑,大殓之臨,當否如何?為須撫柩于始喪,為應盡哀于阖棺?早晚之宜,擇其厥中。

    ”黃門侍郎崔光、宋弁,通直常侍劉芳,典命下大夫李元凱,中書侍郎高聰等議曰:“三臨之事,乃自古禮,爰及漢魏,行之者稀。

    陛下至聖慈仁,方遵前軌,志必哀喪,慮同甯戚。

    臣等以為若期親三臨,大功宜再。

    始喪之初,哀之至極,既以情降,宜從始喪。

    大殓之臨,伏如聖旨。

    ”诏曰:“魏晉已來,親臨多阙,至于戚臣,必于東堂哭之。

    頃大司馬、安定王薨,朕既臨之後,複更受慰于東堂。

    今日之事,應更哭否?”光等議曰:“東堂之哭,蓋以不臨之故。

    今陛下躬親撫視,群臣從駕,臣等參議,以為不宜複哭。

    ”诏曰:“若大司馬戚尊位重,必哭于東堂,而廣川既是諸王之子,又年位尚幼,卿等議之,朕無異焉。

    ”諧将大殓,高祖素服深衣哭之,入室,哀恸,撫一屍一而出。

    有司奏,廣川王妃薨于代京,未審以新尊從于卑舊,為宜卑舊來就新尊?诏曰:“遷洛之人,自茲厥後,悉可歸骸邙嶺,皆不得就茔恆代。

    其有夫先葬在北,婦今喪在南,婦人從夫,宜還代葬;若欲移父就母,亦得任之。

    其有妻墳于恆代,夫死于洛,不得以尊就卑;欲移母就父,宜亦從之;若異葬亦從之。

    若不在葬限,身在代喪,葬之彼此,皆得任之。

    其戶屬恆燕,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