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七下 景穆十二王
關燈
小
中
大
。
起家秘書郎,稍遷通直散騎常侍。
莊帝初,封長廣王,邑一千戶。
出為太原太守,行并州事。
爾朱榮之死也,世隆等奔還并州,與爾朱兆會于建興,乃推晔為主,大赦所部,号年建明。
尋為世隆等所廢。
前廢帝立,封晔為東海王,邑萬戶。
出帝初,坐事賜死于第。
無子,爵除。
城一陽一王長壽,皇興二年封,拜征西大将軍、外都大官。
出為沃野鎮都大将。
一性一聰惠,善撫接,在鎮甚有威名。
延興五年薨,谥康王。
長子多侯,早卒。
次子鸾,字宣明。
始繼叔章武敬王,及兄卒,還襲父爵。
身長八尺,腰帶十圍,以武藝著稱。
頻為北都大将。
高祖時,拜外都大官,又出為持節、都督河西諸軍事、征西大将軍、領護西戎校尉、涼州鎮都大将。
改鎮立州,以鸾為涼州刺史,姑臧鎮都大将,餘如故。
後朝于京師。
會車駕南讨,領鎮軍将軍。
定都洛一陽一,高祖幸鄴,诏鸾留守。
及開建五等,食邑一千戶。
除使持節,征南大将軍,都督豫荊郢三州、河内山一陽一東郡諸軍事,與安南将軍盧淵、李佐攻赭一陽一,不克,敗退而還。
時高祖幸瑕丘,鸾請罪行宮。
高祖引見鸾等,責之曰:“卿等總率戎徒,義應奮節,而進不能夷拔賊城,退不能殄茲小寇,虧損王威,罪應大辟。
朕革變之始,事從寬貸,今舍卿等死罪,城一陽一降為定襄縣王,削戶五百。
古者,軍行必載廟社之主,所以示其威惠各有攸歸,今徵卿等敗軍之罪于社主之前,以彰厥咎。
”後以留守之功,還複本封,增邑二百戶。
除冠軍将軍、河内太守,轉并州刺史。
世宗初,除平東将軍、青州刺史。
後轉安北将軍、定州刺史。
鸾一愛一樂佛道,修持五戒,不飲酒食肉,積歲長齋。
繕起佛寺,勸率百姓,共為土木之勞,公私費擾,頗為民患。
世宗聞而诏曰:“鸾親唯宗懿,作牧大州,民物殷繁,綏甯所屬,宜克己厲誠,崇清樹惠。
而乃驟相徵發,專為煩擾,編戶嗷嗷,家懷嗟怨。
北州土廣,一奸一亂是由,準法尋愆,應加肅黜。
以鸾戚屬,情有未忍,可遣使者,以義督責,奪祿一周,微示威罰也。
” 正始二年薨,時年三十八。
贈帛六百匹,诏中書舍人王雲宣旨臨吊,贈鎮北将軍、冀州刺史,谥懷王。
子徽,字顯順。
粗涉書史,頗有吏才。
世宗時,襲封。
除遊擊将軍,出為河内太守。
在郡清整,有民譽。
徵拜長兼散騎常侍。
肅宗時,除右将軍、涼州刺史。
徽以徑途阻遠,固請不行。
除散騎常侍。
其年,除後将軍、并州刺史。
先是,州界夏霜,禾稼不熟,民庶逃散,安業者少。
徽辄開倉赈之,文武鹹共谏止。
徽曰:“昔汲長孺,郡守耳,尚辄開倉,救民災弊,況我皇家親近,受委大籓,豈可拘法而不救民困也?”先給後表。
肅宗嘉之。
加安北将軍。
後拜安西将軍、秦州刺史。
诏書旦至夕發。
徽以将之秦部,請詣阙恭授,仍表啟固陳,請不之職。
改授輔國将軍,加度支尚書,進号鎮軍将軍。
于時,戎馬在郊,王師屢敗,徽以軍旅之費,上國封絹二千匹、粟一萬石以助軍用。
肅宗不納。
又以本官兼吏部尚書,加侍中、征東将軍,遷衛将軍、右光祿大夫。
拜尚書左仆射,轉車騎将軍、儀同三司,固辭不拜。
聽解侍中,然後受诏。
尋除尚書令,加開府、西道行台,不行。
時靈太後專制,朝綱頹褫。
徽既居一寵一任,無所匡弼,與鄭俨之徒,更相阿一黨一。
外似柔謹,内多猜忌,睚眦之忿,必思報複。
識者嫉之。
又不能防閑其妻于氏,遂與廣一陽一王淵一奸一通。
及淵受任軍府,每有表啟,論徽罪過,雖涉誣毀,頗亦實焉。
莊帝踐阼,拜司州牧,尋除司徒,仍領牧。
元颢入洛,徽從莊帝北巡,及車駕還宮,以與謀之功,除侍中、大司馬、太尉公,加羽葆、鼓吹,增邑通前二萬戶,餘官如故。
徽表辭官封,前後屢上。
又啟雲:“河上之功,将士之力,求回所封,加諸勳義。
”徽為莊帝親待,内懼榮一寵一,故有此辭,以防外議。
莊帝識其意,聽其辭封,不許讓官。
徽後妻,莊帝舅女。
侍中李彧,帝之姊婿。
徽一性一佞媚,善自取容,挾内外之意,守室親戚莫與比焉。
遂與彧等勸帝圖榮,莊帝亦先有意。
榮死,世隆等屯據不解。
除徽太保,仍大司馬、宗師、錄尚書事,總統内外。
徽本意謂榮死後,枝葉自應散亡。
及爾朱宗族,聚結謀難,徽算略無出,憂怖而已。
一性一多嫉妒,不欲人居其前。
每入參謀議,獨與帝決。
朝臣有上軍國籌策者,并勸帝不納,乃雲小賊何慮不除。
又吝惜财用,自家及國。
于是有所賞錫,鹹出薄少,或多而中氵鹹,與而複追。
徒有糜費,恩不感物。
莊帝雅自約狹,尤亦徽所贊成。
太府少卿李苗,徽司徒時司馬也,徽待之頗厚。
苗每緻忠言,徽自得志,多不采納。
苗謂人曰:“城一陽一本自蜂目,而豺聲複将露也。
” 及爾朱兆之入,禁衛奔散,莊帝步出雲龍門。
徽乘馬奔度,帝頻呼之,徽不顧而去。
遂走山南,至故吏寇彌宅。
彌外雖容納,内不自安,乃怖徽雲,官捕将至,令其避他所。
使人于路邀害,送一屍一于爾朱兆。
出帝初,贈使持節、侍中、太師、大司馬、錄尚書事、司州牧,谥曰文獻。
子延,襲爵。
武定末,官至太子中庶子。
齊受禅,爵例降。
徽兄顯魏,給事中、司徒掾。
卒,贈輔國将軍、東豫州刺史。
徽次兄顯恭,字懷忠。
揚州别駕,以軍功封平一陽一縣開國子,邑三百戶。
孝莊初,除北中郎将,遷左将軍、東徐州刺史。
入為安東将軍、大司農卿。
尋除中軍将軍、荊州刺史。
莊帝既殺爾朱榮,乃除顯恭使持節、都督晉建南汾三州諸軍事、鎮西将軍、兼尚書左仆射、西北道行台、晉州刺史。
爾朱兆入洛後,死于晉一陽一。
出帝初,贈衛大将軍、并州刺史,重贈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
子彥昭,襲。
武定中,漁一陽一太守。
齊受禅,爵例降。
顯恭弟旭,字顯和。
莊帝時,封襄城郡王,邑一千戶。
武定末,位至大司馬。
齊受禅,爵例降。
章武王太洛,皇興二年薨。
追贈征北大将軍、章武郡王,谥曰敬。
無子。
高祖初,以南安惠王第二子彬為後。
彬,字豹兒,襲爵。
勇健有武用。
出為使持節、都督東秦豳夏三州諸軍事、鎮西大将軍、西戎校尉、統萬鎮都大将、朔州刺史。
以貪惏削封。
是時吐京胡反,诏彬持節,假平北将軍,行汾州事,率并肆之衆往讨之。
胡平,仍除征虜将軍、汾州刺史。
胡民去居等六百餘人,保險謀反,扇動徒類。
彬請兵二萬,有司奏許之。
高祖大怒曰:“何有動兵馬理也!可随宜肅治,若不能權方靜帖,必須大衆者,則先斬刺史,然後發兵。
”彬奉诏大懼,而率州兵,身先将士,讨胡平之。
太和二十三年卒。
賜錢十萬、絹二百匹,贈以本官,加散騎常侍。
彬有五子。
長子融,字永興。
儀貌壯麗,衣冠甚偉,一性一通率,有豪氣。
高祖時,拜秘書郎。
世宗初,複先爵,除骁騎将軍。
蕭衍遣将寇一逼一淮一陽一,梁城陷沒。
诏融假節、征虜将軍、别将南讨,大摧賊衆,還複梁城。
于時,揚州刺史元嵩為奴所害,敕融行揚州事。
尋除假節、征虜将軍、并州刺史。
及世宗崩,兼司空,營陪景陵。
拜宗正卿,以本官行瀛州事,遇疾不行。
未幾,除散騎常侍、平東将軍、青州刺史。
還為秘書監,遷中護軍,進号撫軍将軍,領河南尹,加征東将軍。
一性一尤貪殘,恣情聚斂,為中尉糾彈,削除官爵。
汾夏山胡叛逆,連結正平、平一陽一,诏複融前封、征東将軍、持節、都督以讨之。
融寡于經略,為胡所敗。
久之,加散騎常侍、衛将軍、左光祿大夫。
後賊帥
起家秘書郎,稍遷通直散騎常侍。
莊帝初,封長廣王,邑一千戶。
出為太原太守,行并州事。
爾朱榮之死也,世隆等奔還并州,與爾朱兆會于建興,乃推晔為主,大赦所部,号年建明。
尋為世隆等所廢。
前廢帝立,封晔為東海王,邑萬戶。
出帝初,坐事賜死于第。
無子,爵除。
城一陽一王長壽,皇興二年封,拜征西大将軍、外都大官。
出為沃野鎮都大将。
一性一聰惠,善撫接,在鎮甚有威名。
延興五年薨,谥康王。
長子多侯,早卒。
次子鸾,字宣明。
始繼叔章武敬王,及兄卒,還襲父爵。
身長八尺,腰帶十圍,以武藝著稱。
頻為北都大将。
高祖時,拜外都大官,又出為持節、都督河西諸軍事、征西大将軍、領護西戎校尉、涼州鎮都大将。
改鎮立州,以鸾為涼州刺史,姑臧鎮都大将,餘如故。
後朝于京師。
會車駕南讨,領鎮軍将軍。
定都洛一陽一,高祖幸鄴,诏鸾留守。
及開建五等,食邑一千戶。
除使持節,征南大将軍,都督豫荊郢三州、河内山一陽一東郡諸軍事,與安南将軍盧淵、李佐攻赭一陽一,不克,敗退而還。
時高祖幸瑕丘,鸾請罪行宮。
高祖引見鸾等,責之曰:“卿等總率戎徒,義應奮節,而進不能夷拔賊城,退不能殄茲小寇,虧損王威,罪應大辟。
朕革變之始,事從寬貸,今舍卿等死罪,城一陽一降為定襄縣王,削戶五百。
古者,軍行必載廟社之主,所以示其威惠各有攸歸,今徵卿等敗軍之罪于社主之前,以彰厥咎。
”後以留守之功,還複本封,增邑二百戶。
除冠軍将軍、河内太守,轉并州刺史。
世宗初,除平東将軍、青州刺史。
後轉安北将軍、定州刺史。
鸾一愛一樂佛道,修持五戒,不飲酒食肉,積歲長齋。
繕起佛寺,勸率百姓,共為土木之勞,公私費擾,頗為民患。
世宗聞而诏曰:“鸾親唯宗懿,作牧大州,民物殷繁,綏甯所屬,宜克己厲誠,崇清樹惠。
而乃驟相徵發,專為煩擾,編戶嗷嗷,家懷嗟怨。
北州土廣,一奸一亂是由,準法尋愆,應加肅黜。
以鸾戚屬,情有未忍,可遣使者,以義督責,奪祿一周,微示威罰也。
” 正始二年薨,時年三十八。
贈帛六百匹,诏中書舍人王雲宣旨臨吊,贈鎮北将軍、冀州刺史,谥懷王。
子徽,字顯順。
粗涉書史,頗有吏才。
世宗時,襲封。
除遊擊将軍,出為河内太守。
在郡清整,有民譽。
徵拜長兼散騎常侍。
肅宗時,除右将軍、涼州刺史。
徽以徑途阻遠,固請不行。
除散騎常侍。
其年,除後将軍、并州刺史。
先是,州界夏霜,禾稼不熟,民庶逃散,安業者少。
徽辄開倉赈之,文武鹹共谏止。
徽曰:“昔汲長孺,郡守耳,尚辄開倉,救民災弊,況我皇家親近,受委大籓,豈可拘法而不救民困也?”先給後表。
肅宗嘉之。
加安北将軍。
後拜安西将軍、秦州刺史。
诏書旦至夕發。
徽以将之秦部,請詣阙恭授,仍表啟固陳,請不之職。
改授輔國将軍,加度支尚書,進号鎮軍将軍。
于時,戎馬在郊,王師屢敗,徽以軍旅之費,上國封絹二千匹、粟一萬石以助軍用。
肅宗不納。
又以本官兼吏部尚書,加侍中、征東将軍,遷衛将軍、右光祿大夫。
拜尚書左仆射,轉車騎将軍、儀同三司,固辭不拜。
聽解侍中,然後受诏。
尋除尚書令,加開府、西道行台,不行。
時靈太後專制,朝綱頹褫。
徽既居一寵一任,無所匡弼,與鄭俨之徒,更相阿一黨一。
外似柔謹,内多猜忌,睚眦之忿,必思報複。
識者嫉之。
又不能防閑其妻于氏,遂與廣一陽一王淵一奸一通。
及淵受任軍府,每有表啟,論徽罪過,雖涉誣毀,頗亦實焉。
莊帝踐阼,拜司州牧,尋除司徒,仍領牧。
元颢入洛,徽從莊帝北巡,及車駕還宮,以與謀之功,除侍中、大司馬、太尉公,加羽葆、鼓吹,增邑通前二萬戶,餘官如故。
徽表辭官封,前後屢上。
又啟雲:“河上之功,将士之力,求回所封,加諸勳義。
”徽為莊帝親待,内懼榮一寵一,故有此辭,以防外議。
莊帝識其意,聽其辭封,不許讓官。
徽後妻,莊帝舅女。
侍中李彧,帝之姊婿。
徽一性一佞媚,善自取容,挾内外之意,守室親戚莫與比焉。
遂與彧等勸帝圖榮,莊帝亦先有意。
榮死,世隆等屯據不解。
除徽太保,仍大司馬、宗師、錄尚書事,總統内外。
徽本意謂榮死後,枝葉自應散亡。
及爾朱宗族,聚結謀難,徽算略無出,憂怖而已。
一性一多嫉妒,不欲人居其前。
每入參謀議,獨與帝決。
朝臣有上軍國籌策者,并勸帝不納,乃雲小賊何慮不除。
又吝惜财用,自家及國。
于是有所賞錫,鹹出薄少,或多而中氵鹹,與而複追。
徒有糜費,恩不感物。
莊帝雅自約狹,尤亦徽所贊成。
太府少卿李苗,徽司徒時司馬也,徽待之頗厚。
苗每緻忠言,徽自得志,多不采納。
苗謂人曰:“城一陽一本自蜂目,而豺聲複将露也。
” 及爾朱兆之入,禁衛奔散,莊帝步出雲龍門。
徽乘馬奔度,帝頻呼之,徽不顧而去。
遂走山南,至故吏寇彌宅。
彌外雖容納,内不自安,乃怖徽雲,官捕将至,令其避他所。
使人于路邀害,送一屍一于爾朱兆。
出帝初,贈使持節、侍中、太師、大司馬、錄尚書事、司州牧,谥曰文獻。
子延,襲爵。
武定末,官至太子中庶子。
齊受禅,爵例降。
徽兄顯魏,給事中、司徒掾。
卒,贈輔國将軍、東豫州刺史。
徽次兄顯恭,字懷忠。
揚州别駕,以軍功封平一陽一縣開國子,邑三百戶。
孝莊初,除北中郎将,遷左将軍、東徐州刺史。
入為安東将軍、大司農卿。
尋除中軍将軍、荊州刺史。
莊帝既殺爾朱榮,乃除顯恭使持節、都督晉建南汾三州諸軍事、鎮西将軍、兼尚書左仆射、西北道行台、晉州刺史。
爾朱兆入洛後,死于晉一陽一。
出帝初,贈衛大将軍、并州刺史,重贈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
子彥昭,襲。
武定中,漁一陽一太守。
齊受禅,爵例降。
顯恭弟旭,字顯和。
莊帝時,封襄城郡王,邑一千戶。
武定末,位至大司馬。
齊受禅,爵例降。
章武王太洛,皇興二年薨。
追贈征北大将軍、章武郡王,谥曰敬。
無子。
高祖初,以南安惠王第二子彬為後。
彬,字豹兒,襲爵。
勇健有武用。
出為使持節、都督東秦豳夏三州諸軍事、鎮西大将軍、西戎校尉、統萬鎮都大将、朔州刺史。
以貪惏削封。
是時吐京胡反,诏彬持節,假平北将軍,行汾州事,率并肆之衆往讨之。
胡平,仍除征虜将軍、汾州刺史。
胡民去居等六百餘人,保險謀反,扇動徒類。
彬請兵二萬,有司奏許之。
高祖大怒曰:“何有動兵馬理也!可随宜肅治,若不能權方靜帖,必須大衆者,則先斬刺史,然後發兵。
”彬奉诏大懼,而率州兵,身先将士,讨胡平之。
太和二十三年卒。
賜錢十萬、絹二百匹,贈以本官,加散騎常侍。
彬有五子。
長子融,字永興。
儀貌壯麗,衣冠甚偉,一性一通率,有豪氣。
高祖時,拜秘書郎。
世宗初,複先爵,除骁騎将軍。
蕭衍遣将寇一逼一淮一陽一,梁城陷沒。
诏融假節、征虜将軍、别将南讨,大摧賊衆,還複梁城。
于時,揚州刺史元嵩為奴所害,敕融行揚州事。
尋除假節、征虜将軍、并州刺史。
及世宗崩,兼司空,營陪景陵。
拜宗正卿,以本官行瀛州事,遇疾不行。
未幾,除散騎常侍、平東将軍、青州刺史。
還為秘書監,遷中護軍,進号撫軍将軍,領河南尹,加征東将軍。
一性一尤貪殘,恣情聚斂,為中尉糾彈,削除官爵。
汾夏山胡叛逆,連結正平、平一陽一,诏複融前封、征東将軍、持節、都督以讨之。
融寡于經略,為胡所敗。
久之,加散騎常侍、衛将軍、左光祿大夫。
後賊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