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七中 景穆十二王
關燈
小
中
大
阿縣開國公。
順疾徽等間之,遂為《蠅賦》曰: 餘以仲秋休沐,端坐衡門,寄相琴書,托情紙翰。
而蒼蠅小蟲,往來一床一幾。
疾其變白,聊為賦雲: 遐哉大道,廓矣洪氛。
肇立秋夏,爰啟冬春。
既含育于萬一性一,又刍狗而不仁。
随因緣以授體,齊美惡而無分。
生茲穢類,一靡一益于人。
名備群品,聲損衆倫。
欹胫纖翼,紫首蒼身。
飛不能迥,聲若遠聞。
點缁成素,變白為黑。
寡一愛一蘭芳,偏貪穢食。
集桓公之一屍一,居平叔之側。
亂雞鳴之響,毀皇宮之飾。
習習戶庭,營營榛棘。
反覆往還,譬彼讒賊。
膚受既通,谮潤罔極。
緝緝幡幡,交亂四國。
于是妖姬進,邪士來,聖賢擁,忠孝摧。
周昌拘于牖裡,天乙囚于夏台。
伯奇為之痛結,申生為之蒙災。
《鸱鸮》悲其室,《采葛》懼其懷。
《小弁》隕其涕,靈均表其哀。
自古明哲猶如此,何況中庸與凡才!
若夫天生地養,各有所親:獸必依地,鳥亦憑雲。
或來儀以呈祉,或自擾而見文。
或負圖而歸德,或銜書以告真。
或夭胎而奉味,或殘軀以獻珍。
或主皮而興禮,或牢豢以供神。
雖死生之異質,俱有益于國人。
非如蒼蠅之無用,唯構亂于蒸民。
遂屬疾在家,杜絕慶吊。
後除吏部尚書,兼右仆射。
及上省,登階向榻,見榻甚故,問都令史徐仵起。
仵起曰:“此榻曾經先王坐。
”順即哽塞,涕泗交流,久而不能言,遂令換之。
時三公曹令史朱晖,素事錄尚書、高一陽一王雍,雍欲以為廷尉評,頻請托順,順不為用。
雍遂下命用之,順投之于地。
雍聞之,大怒,昧爽坐都,召尚書及丞郎畢集,欲待順至,于衆挫之。
順日高方至,雍攘袂撫幾而言曰:“身,天子之子,天子之弟,天子之叔,天子之相,四海之内,親尊莫二,元順何人,以身成命,投棄于地!”順須鬓俱張,仰面看屋,憤氣奔湧,長歔而不言。
久之,搖一白羽扇,徐而謂雍曰:“高祖遷宅中土,創定九流,官方清濁,軌儀萬古。
而朱晖小子,身為省吏,何合為廷尉清官!殿下既先皇同氣,宜遵成旨,自有垣規而複逾之也。
”雍曰:“身為丞相、錄尚書,如何不得用一人為官?”順曰:“庖人雖不治庖,一屍一祝不得越樽俎而代之。
未聞有别旨,令殿下參選事。
”順又厲聲曰:“殿下必如是,順當依事奏聞!”雍遂笑而言曰:“豈可以朱晖小人,便相忿恨。
”遂起,呼順入室,與之極飲。
順之亢毅不撓,皆此類也。
後除征南将軍、右光祿大夫,轉兼左仆射。
爾朱榮之奉莊帝,召百官悉至河一陰一。
素聞順數谏诤,惜其亮直,謂朱瑞曰:“可語元仆射,但在省,不須來。
”順不達其旨,聞害衣冠,遂便出走,為陵戶鮮于康奴所害。
家徒四壁,無物斂一屍一,止有書數千卷而已。
門下通事令史王才達裂裳覆之。
莊帝還宮,遣黃門侍郎山偉巡喻京邑。
偉臨順喪,悲恸無已。
既還,莊帝怪而問曰:“黃門何為聲散?”偉以狀對。
莊帝敕侍中元祉曰:“宗室喪亡非一,不可周贍。
元仆射清苦之節,死乃益彰,特贈絹百匹,餘不得例。
”贈骠騎大将軍、尚書令、司徒公、定州刺史,谥曰文烈。
順撰《帝錄》二十卷,詩賦表頌數十篇,今多亡失。
長子朗,時年十七。
枕戈潛伏積年,乃手刃康奴,以首祭于順墓,然後詣阙請罪。
朝廷嘉而不問。
朗涉曆書記,為司徒屬。
天平中,為奴所害。
贈都督瀛冀二州諸軍事、囗囗将軍、尚書右仆射、冀州刺史。
順弟淑,淑弟悲,并早卒。
悲弟紀,字子綱。
永熙中,給事黃門侍郎。
随出帝沒于關中。
澄弟嵩,字道嶽。
高祖時,自中大夫遷員外常侍,轉步兵校尉。
大司馬、安定王休薨,未及卒哭,嵩便遊田。
高祖聞而大怒,诏曰:“嵩不能克己複禮,企心典憲,大司馬薨殂甫爾,便以鷹鹞自娛。
有如父之痛,無猶子之情,捐心棄禮,何其太速!便可免官。
”後從平沔北,累有戰功,除左中郎将,兼武衛将軍。
高祖南伐,蕭寶卷将陳顯達率衆拒戰。
嵩身備三仗,免胄直前,将士從之,顯達奔潰,斬獲萬計。
嵩于爾日勇冠三軍。
高祖大悅而言曰:“任城康王大有福德,文武頓出其門。
”以功賜爵高平縣侯,赉帛二千五百匹。
初,高祖之發洛也,馮皇後以罪幽于宮内。
既平顯達,回次谷唐原,高祖疾甚,将賜後死,曰:“使人不易可得。
”顧謂任城王澄曰:“任城必不負我,嵩亦當不負任城,可使嵩也。
”于是引嵩入内,親诏遣之。
世宗即位,以武衛将軍兼侍中,出為平南将軍、荊州刺史。
嵩表曰:“蕭寶卷骨肉相殘,忠良先戮,臣下嚣然,莫不離背,君臣攜貳,幹戈日尋。
流聞寶卷雍州刺史蕭衍兄懿于建業阻兵,與寶卷相持。
荊郢二州刺史并是寶卷之弟,必有圖衍之志。
臣若遣書相聞,迎其本謀,冀獲同心,并力除衍。
平衍之後,彼必旋師赴救丹一陽一,當不能複經營疆陲,全固襄沔。
臣之軍威已得臨據,則沔南之地可一舉而收。
緣漢曜兵,示以威德,思歸有道者則引而納之,受疑告危者則援而接之。
總兵伫銳,觀釁伺隙,若其零落之形已彰,怠懈之勢已著,便可順流摧鋒,長驅席卷。
”诏曰:“所陳嘉謀,深是良計。
如當機形可進,任将軍裁之。
”既而蕭衍尋克建業,乃止。
除平北将軍、恆州刺史。
轉平東将軍、徐州刺史。
又轉安南将軍、揚州刺史。
蕭衍湘州刺史楊公則率衆二萬,屯軍洛口。
姜慶真領卒五千,據于首陂,又遣其左軍将軍骞小眼,軍主何天祚、張俊興等率衆七千,攻圍陸城。
嵩乃遣統軍封邁、王會等步騎八千讨之。
邁達陸城,賊皆夜遁,追擊破之,斬獲數千,公則、慶真退還馬頭。
衍徐州刺史昌義之屯據高皇,遣三軍潛寇一陰一陵,以淮水淺竭,不通船艦,屯于馬頭。
衍将田道龍、何景先等領卒三千已至衡山,規寇陸城。
寇并充一逼一。
嵩遣兼統軍李叔仁等援舍肥、小岘、楊石,頻戰破之。
衍征虜将軍趙草屯于黃口,嵩遣軍司趙熾等往讨之。
先遣統軍安伯醜潛師夜渡,伏兵下蔡。
草率卒四千,逆來拒戰,伯醜與下蔡戍主王虎等前後夾擊,大敗之,俘斬溺死四千餘人。
統軍李叔仁等夜襲硖石之賊,又破之。
衍将姜慶真專據肥汭,冠軍将軍曹天寶屯于雞口,軍主尹明世屯東硖石。
嵩遣别将羊引次于淮西,去賊營十裡,司馬趙熾率兵一萬為表裡聲勢。
衆軍既會,分擊賊之四壘。
四壘之賊,戰敗奔走,斬獲數千,溺死萬數。
統軍牛敬賓攻硖石,明世宵遁。
慶真合餘燼浮淮下,下蔡戍主王略截流擊之,俘斬太半。
于是威名大振。
後為蒼頭李太伯等同謀害嵩,并妻穆氏及子世賢。
世宗為嵩舉哀于東堂,赙絹一千匹,贈車騎将軍、領軍,谥曰剛侯。
第二子世俊,頗有幹用,而無行業。
襲爵,除給事中、東宮舍人。
伯父澄表求轉階授之,于是除員外散騎常侍。
肅宗時,追論嵩勳,封世俊衛縣開國男,食邑二百戶。
遷冠軍将軍、宗正少卿,又為散騎常侍、安南将軍、武衛将軍、河南尹。
尋除鎮東将軍、青州刺史,轉征東将軍,加散騎常侍。
邢杲之亂,圍一逼一州城,世俊憑城拒守,遂得保全。
孝莊時,除衛将軍、吏部尚書。
爾朱兆寇京師,诏世俊以本官為都督,防守河橋。
及兆至河,世俊初無拒守意,便隔岸遙拜,時論疾之。
前廢帝世,為骠騎将軍,仍加尚書,尤為爾朱世隆所昵。
出帝初,加儀同三司,改封武一陽一縣開國子,食邑五百戶。
世俊居選曹,不能厲心,多所受納,為中尉彈糾,坐免官。
尋複本職。
孝靜初,加侍中、尚書右仆射,遷尚書令。
世俊輕薄,好去就,诏送晉一陽一。
興和中,薨。
贈侍中、都督冀定瀛殷四州諸軍事、骠騎大将軍、太傅、定州刺史,尚書令、開國公如故,谥曰躁戾。
子景遠襲,散騎侍郎。
世賢弟世哲,武定中,吏部郎。
嵩弟贍,字道周。
高祖時,自囗大夫稍遷宗正少卿、龍骧将軍、光州刺史、散騎常侍、左将軍,遷平東将軍、兗州刺史。
頗一愛一書史,而貪暴好殺。
澄深恥忿之,絕其往來。
有四子。
長子遠,尚書郎。
史臣曰:顯祖之将禅讓,可謂國之大節。
康王毅然庭诤,德音孔昭。
一言興邦,其斯之謂欤?文宣貞固俊遠,郁為宗傑,身因累朝,甯濟夷險,既社稷是任,其梁棟之望也。
順謇谔俶傥,有汲黯之風,不用于時,橫招非命,惜矣。
嵩有行陳之氣,俊則裂冠之徒欤?
順疾徽等間之,遂為《蠅賦》曰: 餘以仲秋休沐,端坐衡門,寄相琴書,托情紙翰。
而蒼蠅小蟲,往來一床一幾。
疾其變白,聊為賦雲: 遐哉大道,廓矣洪氛。
肇立秋夏,爰啟冬春。
既含育于萬一性一,又刍狗而不仁。
随因緣以授體,齊美惡而無分。
生茲穢類,一靡一益于人。
名備群品,聲損衆倫。
欹胫纖翼,紫首蒼身。
飛不能迥,聲若遠聞。
點缁成素,變白為黑。
寡一愛一蘭芳,偏貪穢食。
集桓公之一屍一,居平叔之側。
亂雞鳴之響,毀皇宮之飾。
習習戶庭,營營榛棘。
反覆往還,譬彼讒賊。
膚受既通,谮潤罔極。
緝緝幡幡,交亂四國。
于是妖姬進,邪士來,聖賢擁,忠孝摧。
周昌拘于牖裡,天乙囚于夏台。
伯奇為之痛結,申生為之蒙災。
《鸱鸮》悲其室,《采葛》懼其懷。
《小弁》隕其涕,靈均表其哀。
自古明哲猶如此,何況
或來儀以呈祉,或自擾而見文。
或負圖而歸德,或銜書以告真。
或夭胎而奉味,或殘軀以獻珍。
或主皮而興禮,或牢豢以供神。
雖死生之異質,俱有益于國人。
非如蒼蠅之無用,唯構亂于蒸民。
遂屬疾在家,杜絕慶吊。
後除吏部尚書,兼右仆射。
及上省,登階向榻,見榻甚故,問都令史徐仵起。
仵起曰:“此榻曾經先王坐。
”順即哽塞,涕泗交流,久而不能言,遂令換之。
時三公曹令史朱晖,素事錄尚書、高一陽一王雍,雍欲以為廷尉評,頻請托順,順不為用。
雍遂下命用之,順投之于地。
雍聞之,大怒,昧爽坐都,召尚書及丞郎畢集,欲待順至,于衆挫之。
順日高方至,雍攘袂撫幾而言曰:“身,天子之子,天子之弟,天子之叔,天子之相,四海之内,親尊莫二,元順何人,以身成命,投棄于地!”順須鬓俱張,仰面看屋,憤氣奔湧,長歔而不言。
久之,搖一白羽扇,徐而謂雍曰:“高祖遷宅中土,創定九流,官方清濁,軌儀萬古。
而朱晖小子,身為省吏,何合為廷尉清官!殿下既先皇同氣,宜遵成旨,自有垣規而複逾之也。
”雍曰:“身為丞相、錄尚書,如何不得用一人為官?”順曰:“庖人雖不治庖,一屍一祝不得越樽俎而代之。
未聞有别旨,令殿下參選事。
”順又厲聲曰:“殿下必如是,順當依事奏聞!”雍遂笑而言曰:“豈可以朱晖小人,便相忿恨。
”遂起,呼順入室,與之極飲。
順之亢毅不撓,皆此類也。
後除征南将軍、右光祿大夫,轉兼左仆射。
爾朱榮之奉莊帝,召百官悉至河一陰一。
素聞順數谏诤,惜其亮直,謂朱瑞曰:“可語元仆射,但在省,不須來。
”順不達其旨,聞害衣冠,遂便出走,為陵戶鮮于康奴所害。
家徒四壁,無物斂一屍一,止有書數千卷而已。
門下通事令史王才達裂裳覆之。
莊帝還宮,遣黃門侍郎山偉巡喻京邑。
偉臨順喪,悲恸無已。
既還,莊帝怪而問曰:“黃門何為聲散?”偉以狀對。
莊帝敕侍中元祉曰:“宗室喪亡非一,不可周贍。
元仆射清苦之節,死乃益彰,特贈絹百匹,餘不得例。
”贈骠騎大将軍、尚書令、司徒公、定州刺史,谥曰文烈。
順撰《帝錄》二十卷,詩賦表頌數十篇,今多亡失。
長子朗,時年十七。
枕戈潛伏積年,乃手刃康奴,以首祭于順墓,然後詣阙請罪。
朝廷嘉而不問。
朗涉曆書記,為司徒屬。
天平中,為奴所害。
贈都督瀛冀二州諸軍事、囗囗将軍、尚書右仆射、冀州刺史。
順弟淑,淑弟悲,并早卒。
悲弟紀,字子綱。
永熙中,給事黃門侍郎。
随出帝沒于關中。
澄弟嵩,字道嶽。
高祖時,自中大夫遷員外常侍,轉步兵校尉。
大司馬、安定王休薨,未及卒哭,嵩便遊田。
高祖聞而大怒,诏曰:“嵩不能克己複禮,企心典憲,大司馬薨殂甫爾,便以鷹鹞自娛。
有如父之痛,無猶子之情,捐心棄禮,何其太速!便可免官。
”後從平沔北,累有戰功,除左中郎将,兼武衛将軍。
高祖南伐,蕭寶卷将陳顯達率衆拒戰。
嵩身備三仗,免胄直前,将士從之,顯達奔潰,斬獲萬計。
嵩于爾日勇冠三軍。
高祖大悅而言曰:“任城康王大有福德,文武頓出其門。
”以功賜爵高平縣侯,赉帛二千五百匹。
初,高祖之發洛也,馮皇後以罪幽于宮内。
既平顯達,回次谷唐原,高祖疾甚,将賜後死,曰:“使人不易可得。
”顧謂任城王澄曰:“任城必不負我,嵩亦當不負任城,可使嵩也。
”于是引嵩入内,親诏遣之。
世宗即位,以武衛将軍兼侍中,出為平南将軍、荊州刺史。
嵩表曰:“蕭寶卷骨肉相殘,忠良先戮,臣下嚣然,莫不離背,君臣攜貳,幹戈日尋。
流聞寶卷雍州刺史蕭衍兄懿于建業阻兵,與寶卷相持。
荊郢二州刺史并是寶卷之弟,必有圖衍之志。
臣若遣書相聞,迎其本謀,冀獲同心,并力除衍。
平衍之後,彼必旋師赴救丹一陽一,當不能複經營疆陲,全固襄沔。
臣之軍威已得臨據,則沔南之地可一舉而收。
緣漢曜兵,示以威德,思歸有道者則引而納之,受疑告危者則援而接之。
總兵伫銳,觀釁伺隙,若其零落之形已彰,怠懈之勢已著,便可順流摧鋒,長驅席卷。
”诏曰:“所陳嘉謀,深是良計。
如當機形可進,任将軍裁之。
”既而蕭衍尋克建業,乃止。
除平北将軍、恆州刺史。
轉平東将軍、徐州刺史。
又轉安南将軍、揚州刺史。
蕭衍湘州刺史楊公則率衆二萬,屯軍洛口。
姜慶真領卒五千,據于首陂,又遣其左軍将軍骞小眼,軍主何天祚、張俊興等率衆七千,攻圍陸城。
嵩乃遣統軍封邁、王會等步騎八千讨之。
邁達陸城,賊皆夜遁,追擊破之,斬獲數千,公則、慶真退還馬頭。
衍徐州刺史昌義之屯據高皇,遣三軍潛寇一陰一陵,以淮水淺竭,不通船艦,屯于馬頭。
衍将田道龍、何景先等領卒三千已至衡山,規寇陸城。
寇并充一逼一。
嵩遣兼統軍李叔仁等援舍肥、小岘、楊石,頻戰破之。
衍征虜将軍趙草屯于黃口,嵩遣軍司趙熾等往讨之。
先遣統軍安伯醜潛師夜渡,伏兵下蔡。
草率卒四千,逆來拒戰,伯醜與下蔡戍主王虎等前後夾擊,大敗之,俘斬溺死四千餘人。
統軍李叔仁等夜襲硖石之賊,又破之。
衍将姜慶真專據肥汭,冠軍将軍曹天寶屯于雞口,軍主尹明世屯東硖石。
嵩遣别将羊引次于淮西,去賊營十裡,司馬趙熾率兵一萬為表裡聲勢。
衆軍既會,分擊賊之四壘。
四壘之賊,戰敗奔走,斬獲數千,溺死萬數。
統軍牛敬賓攻硖石,明世宵遁。
慶真合餘燼浮淮下,下蔡戍主王略截流擊之,俘斬太半。
于是威名大振。
後為蒼頭李太伯等同謀害嵩,并妻穆氏及子世賢。
世宗為嵩舉哀于東堂,赙絹一千匹,贈車騎将軍、領軍,谥曰剛侯。
第二子世俊,頗有幹用,而無行業。
襲爵,除給事中、東宮舍人。
伯父澄表求轉階授之,于是除員外散騎常侍。
肅宗時,追論嵩勳,封世俊衛縣開國男,食邑二百戶。
遷冠軍将軍、宗正少卿,又為散騎常侍、安南将軍、武衛将軍、河南尹。
尋除鎮東将軍、青州刺史,轉征東将軍,加散騎常侍。
邢杲之亂,圍一逼一州城,世俊憑城拒守,遂得保全。
孝莊時,除衛将軍、吏部尚書。
爾朱兆寇京師,诏世俊以本官為都督,防守河橋。
及兆至河,世俊初無拒守意,便隔岸遙拜,時論疾之。
前廢帝世,為骠騎将軍,仍加尚書,尤為爾朱世隆所昵。
出帝初,加儀同三司,改封武一陽一縣開國子,食邑五百戶。
世俊居選曹,不能厲心,多所受納,為中尉彈糾,坐免官。
尋複本職。
孝靜初,加侍中、尚書右仆射,遷尚書令。
世俊輕薄,好去就,诏送晉一陽一。
興和中,薨。
贈侍中、都督冀定瀛殷四州諸軍事、骠騎大将軍、太傅、定州刺史,尚書令、開國公如故,谥曰躁戾。
子景遠襲,散騎侍郎。
世賢弟世哲,武定中,吏部郎。
嵩弟贍,字道周。
高祖時,自囗大夫稍遷宗正少卿、龍骧将軍、光州刺史、散騎常侍、左将軍,遷平東将軍、兗州刺史。
頗一愛一書史,而貪暴好殺。
澄深恥忿之,絕其往來。
有四子。
長子遠,尚書郎。
史臣曰:顯祖之将禅讓,可謂國之大節。
康王毅然庭诤,德音孔昭。
一言興邦,其斯之謂欤?文宣貞固俊遠,郁為宗傑,身因累朝,甯濟夷險,既社稷是任,其梁棟之望也。
順謇谔俶傥,有汲黯之風,不用于時,橫招非命,惜矣。
嵩有行陳之氣,俊則裂冠之徒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