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七中 景穆十二王
關燈
小
中
大
,其民缺缺”,又曰:“天綱恢恢,疏而不漏”。
是故欲求治本,莫若省事清心。
昔漢文斷獄四百,幾緻刑措,省事所緻也。
蕭曹為相,載其清靜畫一之歌,清心之本也。
今欲求之于本,宜以省事為先,使在位群官,纂蕭曹之心,以毗聖化。
如此,則上下相安,遠近相信,百司不怠,事無愆失。
豈宜擾世教以深文,烹小鮮以煩手哉! 臣竊惟景明之初暨永平之末,内外群官三經考課。
逮延昌之始,方加黜陟。
五品以上,引之朝堂,親決聖目;六品以下,例由敕判。
自世宗晏駕,大宥三行,所以蕩除故意,與物更始。
革世之事,方相窮核,以臣愚見,謂為不可。
又尚書職分,樞機出納。
昔魏明帝卒至尚書門,陳矯亢辭,帝慚而返。
夫以萬乘之重,非所宜行,猶屈一言,慚而回駕,群官百司,而可相亂乎?故陳平不知錢谷之數,邴吉不問僵道之死,當時以為達治,曆代用為美談。
但宜各守其職,思不出位,潔己以勵時,靖恭以緻節。
又尋禦史之體,風聞是司,至于冒勳妄考,皆有處别,若一處有風謠,即應攝其一簿,研檢虛實。
若差舛不同,僞情自露,然後繩以典刑,人孰不服?豈有移一省之案,取天下之簿,尋兩紀之事,窮革世之尤,如此求過,誰堪其罪!斯實聖朝所宜重慎也。
靈太後納之,乃止。
後遷司徒公,侍中、尚書令如故。
澄又表曰: 伏惟世宗宣武皇帝命将授旗,随陸啟颡;運籌制勝,淮漢自賓。
節用勞心,志清六一合,是故缵武修文,仍世彌盛。
陛下當周康靖治之時,豈得晏安于玄默。
然取外之理,要由内強;圖人之本,先在自備。
蕭衍雖虐使其民,而窺觎不已。
若遇我虛疲,士民凋窘,賊衍年老志張,思播虺毒,此之弗圖,恐受其病。
伏惟陛下妙齡在位,聖德方升;皇太後總禦天機,乾乾夕惕。
若留意于負荷,忿車書之未一,進賢拔能,重官人之舉;标賞忠清,旌養人之器;修幹戈之用,畜熊虎之士;一愛一時鄙财,輕寶重谷,七八年間,陛下聖略方剛,親王德幹壯茂,将相膂力未衰,愚臣猶堪戎伍,荷戈帶甲之衆蓄銳于今,燕弧冀馬之盛充牣在昔。
又賊衍惡積禍盈,勢不能久,子弟暗悖,釁逆已彰,亂亡之兆,灼然可見。
兼弱有徵,天與不遠,大同之機,宜須蓄備。
昔漢帝力疾,讨滅英布;高皇卧病,親除顯達。
夫以萬乘之主,豈忘宴安,實以侵名亂正,計不得已。
今宜慕二帝之遠圖,以肅甯為大任。
然頃年以來,東西難寇,艱虞之興,首尾連接,雖尋得翦除,亦大損财力。
且饑馑之氓,散亡莫保;收入之賦不增,出用之費彌衆;不一愛一力以悅民,無豐資以待敵,此臣所以夙夜懷憂,悚息不甯者也。
《易》曰:“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
”故曰:财者,非天不生,非地不長,非時不成,非人不聚。
生聚之由,如此其難;集人守位,若此之重。
興替之道,焉可不慮?又古者使民,歲不過三日,食壯者之糧,任老者之智。
此雖太平之法,難卒而因;然妨民害财,不亦宜戒!今墉雉素修,廄庫崇列,雖府寺膠塾,少有未周,大抵省一愛一粗得庇憩理務,諸寺靈塔俱足緻虔講道。
唯明堂辟雍,國禮之大。
來冬司徒兵至,請籌量減徹,專力經營,務令早就。
其廣濟數施之财,酬商互市之弊,凡所營造,自非供禦切須,戎仗急要,亦宜微減,以務阜積,庶府無橫損,民有全力。
夫食土簋而妫德昭,寝畢室而禹功盛,章台麗而楚力衰,阿宮壯而秦财竭,存亡之由,灼然可睹。
願思前王一同之功,畜力聚财,以待時會。
靈太後銳于繕興,在京師則起永甯、太上公等佛寺,功費不少,外州各造五級佛圖。
又數為一切齋會,施物動至萬計。
百姓疲于土木之功,金銀之價為之踴上,削奪百官事力,費損庫藏,兼曲赉左右,日有數千。
澄故有此表。
雖卒不從,常優答禮之。
政無大小,皆引參決。
澄亦盡心匡輔,事有不便于民者,必于谏诤,雖不見用,殷勤不已。
内外鹹敬憚之。
神龜二年薨,年五十三。
赙布一千二百匹、錢六十萬、蠟四百斤,給東園溫明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襲;大鴻胪監護喪事,诏百僚會喪;贈假黃钺、使持節、都督中外諸軍事、太傅,領太尉公;加以殊禮,備九錫,依晉大司馬、齊王攸故事;谥曰文宣王。
澄之葬也,兇飾甚盛。
靈太後親送郊外,停輿悲哭,哀動左右。
百官會赴千餘人,莫不歔欷。
當時以為哀榮之極。
第四子彜襲。
彜,字子倫,繼室馮氏所生,頗有父風。
拜通直散騎常侍。
及元叉專權,而彜恥于托附,故不得顯職。
莊帝初,河一陰一遇害,贈車騎将軍、儀同三司、青州刺史。
谥曰文。
子度世,襲。
武定中,金紫光祿大夫。
齊受禅,爵例降。
彜兄順,字子和。
九歲師事樂安陳豐,初書王羲之《小學篇》數千言,晝夜誦之,旬有五日,一皆通徹。
豐奇之,白澄曰:“豐十五從師,迄于白首,耳目所經,未見此比。
江夏黃童,不得無雙也。
”澄笑曰:“藍田生玉,何容不爾。
”十六,通《杜氏春秋》,恆集門生,讨論同異。
于時四方無事,國富民康,豪貴子弟,率以朋遊為樂,而順下帷讀書,笃志一愛一古。
一性一謇谔,淡于榮利,好飲酒,解鼓琴,每長吟永歎,吒詠虛室。
世宗時,上《魏頌》,文多不載。
起家為給事中。
時尚書令高肇,帝舅權重,天下人士,望塵拜伏。
順曾懷刺詣肇門,門者以其年少,答雲:“在坐大有貴客”,不肯為通。
順叱之曰:“任城王兒,可是賤也!”及見,直往登一床一,捧手抗禮,王公先達,莫不怪慴,而順辭吐傲然,若無所睹。
肇謂衆賓曰:“此兒豪氣尚爾,況其父乎!”及出,肇加敬送之。
澄聞之,大怒,杖之數十。
後超轉中書侍郎,俄遷太常少卿。
以父憂去職,哭泣嘔血,身自負土。
時年二十五,便有白發,免喪一抽一去,不複更生,世人以為孝思所緻。
尋除給事黃門侍郎。
時領軍元叉威勢尤盛,凡有遷授,莫不造門謝谒。
順拜表而已,曾不詣叉。
叉謂順曰:“卿何謂聊不見我?”順正色曰:“天子富于春秋,委政宗輔,叔父宜以至公為心,舉士報國,如何賣恩,責人私謝,豈所望也!”至于朝論得失,順常鲠言正議,曾不阿旨,由此見憚。
出除平北将軍、恆州刺史。
順謂叉曰:“北鎮紛纭,方為國梗,桑乾舊都,根本所系,請假都督,為國捍屏。
”叉心疑難,不欲授以兵官。
謂順曰:“此朝廷之事,非我所裁。
”順曰:“叔父既握國一柄一,殺生由己,自言天之曆數應在我躬,何得複有朝廷也!”叉彌忿憚之。
轉為安東将軍、齊州刺史。
順自負有才,不得居内,每懷郁怏,形于言色。
遂縱酒歡娛,不親政事。
叉解領軍,徵為給事黃門侍郎。
親友郊迎,賀其得入。
順曰:“不患不入,正恐入而複出耳。
”俄兼殿中尚書,轉侍中。
初,中山王熙起兵讨元叉,不果而誅,及靈太後反政,方得改葬。
順侍坐西遊園,因奏太後曰:“臣昨往看中山家葬,非唯宗親哀其冤酷,行路士女,見其一家七喪,皆為潸然,莫不酸泣。
”叉妻時在太後側,順指之曰:“陛下奈何以一妹之故,不伏元叉之罪,使天下懷冤!”太後默然不語。
就德興反于營州,使尚書盧同往讨之,大敗而返。
屬侍中穆紹與順侍坐,因論同之罪。
同先有近宅借紹,紹頗欲為言。
順勃然曰:“盧同終将無罪!”太後曰:“何得如侍中之言?”順曰:“同有好宅與要勢侍中,豈慮罪也?”紹慚,不敢複言。
靈太後頗事妝飾,數出遊幸。
順面诤曰:“《禮》,婦人夫喪,自稱未亡人,首去珠玉,衣不被纟采。
陛下母臨天下,年垂不惑,過甚修飾,何以示後世?”靈太後慚而不出。
還入宮,責順曰:“千裡相徵,豈欲衆中見辱也!”順曰:“陛下盛服炫容,不畏天下所笑,何恥臣之一言乎?” 初,城一陽一王徽慕順才名,偏相結納。
而廣一陽一王淵一奸一徽妻于氏,大為嫌隙。
及淵自定州被徵,入為吏部尚書,兼中領軍。
順為诏書,辭頗優美。
徽疑順為淵左右,由是與徐纥間順于靈太後,出順為護軍将軍。
太常卿順奉辭于西遊園,徽、纥侍側,順指之謂靈太後曰:“此人魏之宰嚭,魏國不滅,終不死亡。
”纥脅肩而出。
順遂抗聲叱之曰:“爾刀筆小人,正堪為幾案之吏,甯應忝茲執戟,虧我彜倫!”遂振衣而起。
靈太後默而不言。
時追論順父顧托之功,增任城王彜邑二千戶,又析彜邑五百戶以封順,為東
是故欲求治本,莫若省事清心。
昔漢文斷獄四百,幾緻刑措,省事所緻也。
蕭曹為相,載其清靜畫一之歌,清心之本也。
今欲求之于本,宜以省事為先,使在位群官,纂蕭曹之心,以毗聖化。
如此,則上下相安,遠近相信,百司不怠,事無愆失。
豈宜擾世教以深文,烹小鮮以煩手哉! 臣竊惟景明之初暨永平之末,内外群官三經考課。
逮延昌之始,方加黜陟。
五品以上,引之朝堂,親決聖目;六品以下,例由敕判。
自世宗晏駕,大宥三行,所以蕩除故意,與物更始。
革世之事,方相窮核,以臣愚見,謂為不可。
又尚書職分,樞機出納。
昔魏明帝卒至尚書門,陳矯亢辭,帝慚而返。
夫以萬乘之重,非所宜行,猶屈一言,慚而回駕,群官百司,而可相亂乎?故陳平不知錢谷之數,邴吉不問僵道之死,當時以為達治,曆代用為美談。
但宜各守其職,思不出位,潔己以勵時,靖恭以緻節。
又尋禦史之體,風聞是司,至于冒勳妄考,皆有處别,若一處有風謠,即應攝其一簿,研檢虛實。
若差舛不同,僞情自露,然後繩以典刑,人孰不服?豈有移一省之案,取天下之簿,尋兩紀之事,窮革世之尤,如此求過,誰堪其罪!斯實聖朝所宜重慎也。
靈太後納之,乃止。
後遷司徒公,侍中、尚書令如故。
澄又表曰: 伏惟世宗宣武皇帝命将授旗,随陸啟颡;運籌制勝,淮漢自賓。
節用勞心,志清六一合,是故缵武修文,仍世彌盛。
陛下當周康靖治之時,豈得晏安于玄默。
然取外之理,要由内強;圖人之本,先在自備。
蕭衍雖虐使其民,而窺觎不已。
若遇我虛疲,士民凋窘,賊衍年老志張,思播虺毒,此之弗圖,恐受其病。
伏惟陛下妙齡在位,聖德方升;皇太後總禦天機,乾乾夕惕。
若留意于負荷,忿車書之未一,進賢拔能,重官人之舉;标賞忠清,旌養人之器;修幹戈之用,畜熊虎之士;一愛一時鄙财,輕寶重谷,七八年間,陛下聖略方剛,親王德幹壯茂,将相膂力未衰,愚臣猶堪戎伍,荷戈帶甲之衆蓄銳于今,燕弧冀馬之盛充牣在昔。
又賊衍惡積禍盈,勢不能久,子弟暗悖,釁逆已彰,亂亡之兆,灼然可見。
兼弱有徵,天與不遠,大同之機,宜須蓄備。
昔漢帝力疾,讨滅英布;高皇卧病,親除顯達。
夫以萬乘之主,豈忘宴安,實以侵名亂正,計不得已。
今宜慕二帝之遠圖,以肅甯為大任。
然頃年以來,東西難寇,艱虞之興,首尾連接,雖尋得翦除,亦大損财力。
且饑馑之氓,散亡莫保;收入之賦不增,出用之費彌衆;不一愛一力以悅民,無豐資以待敵,此臣所以夙夜懷憂,悚息不甯者也。
《易》曰:“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
”故曰:财者,非天不生,非地不長,非時不成,非人不聚。
生聚之由,如此其難;集人守位,若此之重。
興替之道,焉可不慮?又古者使民,歲不過三日,食壯者之糧,任老者之智。
此雖太平之法,難卒而因;然妨民害财,不亦宜戒!今墉雉素修,廄庫崇列,雖府寺膠塾,少有未周,大抵省一愛一粗得庇憩理務,諸寺靈塔俱足緻虔講道。
唯明堂辟雍,國禮之大。
來冬司徒兵至,請籌量減徹,專力經營,務令早就。
其廣濟數施之财,酬商互市之弊,凡所營造,自非供禦切須,戎仗急要,亦宜微減,以務阜積,庶府無橫損,民有全力。
夫食土簋而妫德昭,寝畢室而禹功盛,章台麗而楚力衰,阿宮壯而秦财竭,存亡之由,灼然可睹。
願思前王一同之功,畜力聚财,以待時會。
靈太後銳于繕興,在京師則起永甯、太上公等佛寺,功費不少,外州各造五級佛圖。
又數為一切齋會,施物動至萬計。
百姓疲于土木之功,金銀之價為之踴上,削奪百官事力,費損庫藏,兼曲赉左右,日有數千。
澄故有此表。
雖卒不從,常優答禮之。
政無大小,皆引參決。
澄亦盡心匡輔,事有不便于民者,必于谏诤,雖不見用,殷勤不已。
内外鹹敬憚之。
神龜二年薨,年五十三。
赙布一千二百匹、錢六十萬、蠟四百斤,給東園溫明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襲;大鴻胪監護喪事,诏百僚會喪;贈假黃钺、使持節、都督中外諸軍事、太傅,領太尉公;加以殊禮,備九錫,依晉大司馬、齊王攸故事;谥曰文宣王。
澄之葬也,兇飾甚盛。
靈太後親送郊外,停輿悲哭,哀動左右。
百官會赴千餘人,莫不歔欷。
當時以為哀榮之極。
第四子彜襲。
彜,字子倫,繼室馮氏所生,頗有父風。
拜通直散騎常侍。
及元叉專權,而彜恥于托附,故不得顯職。
莊帝初,河一陰一遇害,贈車騎将軍、儀同三司、青州刺史。
谥曰文。
子度世,襲。
武定中,金紫光祿大夫。
齊受禅,爵例降。
彜兄順,字子和。
九歲師事樂安陳豐,初書王羲之《小學篇》數千言,晝夜誦之,旬有五日,一皆通徹。
豐奇之,白澄曰:“豐十五從師,迄于白首,耳目所經,未見此比。
江夏黃童,不得無雙也。
”澄笑曰:“藍田生玉,何容不爾。
”十六,通《杜氏春秋》,恆集門生,讨論同異。
于時四方無事,國富民康,豪貴子弟,率以朋遊為樂,而順下帷讀書,笃志一愛一古。
一性一謇谔,淡于榮利,好飲酒,解鼓琴,每長吟永歎,吒詠虛室。
世宗時,上《魏頌》,文多不載。
起家為給事中。
時尚書令高肇,帝舅權重,天下人士,望塵拜伏。
順曾懷刺詣肇門,門者以其年少,答雲:“在坐大有貴客”,不肯為通。
順叱之曰:“任城王兒,可是賤也!”及見,直往登一床一,捧手抗禮,王公先達,莫不怪慴,而順辭吐傲然,若無所睹。
肇謂衆賓曰:“此兒豪氣尚爾,況其父乎!”及出,肇加敬送之。
澄聞之,大怒,杖之數十。
後超轉中書侍郎,俄遷太常少卿。
以父憂去職,哭泣嘔血,身自負土。
時年二十五,便有白發,免喪一抽一去,不複更生,世人以為孝思所緻。
尋除給事黃門侍郎。
時領軍元叉威勢尤盛,凡有遷授,莫不造門謝谒。
順拜表而已,曾不詣叉。
叉謂順曰:“卿何謂聊不見我?”順正色曰:“天子富于春秋,委政宗輔,叔父宜以至公為心,舉士報國,如何賣恩,責人私謝,豈所望也!”至于朝論得失,順常鲠言正議,曾不阿旨,由此見憚。
出除平北将軍、恆州刺史。
順謂叉曰:“北鎮紛纭,方為國梗,桑乾舊都,根本所系,請假都督,為國捍屏。
”叉心疑難,不欲授以兵官。
謂順曰:“此朝廷之事,非我所裁。
”順曰:“叔父既握國一柄一,殺生由己,自言天之曆數應在我躬,何得複有朝廷也!”叉彌忿憚之。
轉為安東将軍、齊州刺史。
順自負有才,不得居内,每懷郁怏,形于言色。
遂縱酒歡娛,不親政事。
叉解領軍,徵為給事黃門侍郎。
親友郊迎,賀其得入。
順曰:“不患不入,正恐入而複出耳。
”俄兼殿中尚書,轉侍中。
初,中山王熙起兵讨元叉,不果而誅,及靈太後反政,方得改葬。
順侍坐西遊園,因奏太後曰:“臣昨往看中山家葬,非唯宗親哀其冤酷,行路士女,見其一家七喪,皆為潸然,莫不酸泣。
”叉妻時在太後側,順指之曰:“陛下奈何以一妹之故,不伏元叉之罪,使天下懷冤!”太後默然不語。
就德興反于營州,使尚書盧同往讨之,大敗而返。
屬侍中穆紹與順侍坐,因論同之罪。
同先有近宅借紹,紹頗欲為言。
順勃然曰:“盧同終将無罪!”太後曰:“何得如侍中之言?”順曰:“同有好宅與要勢侍中,豈慮罪也?”紹慚,不敢複言。
靈太後頗事妝飾,數出遊幸。
順面诤曰:“《禮》,婦人夫喪,自稱未亡人,首去珠玉,衣不被纟采。
陛下母臨天下,年垂不惑,過甚修飾,何以示後世?”靈太後慚而不出。
還入宮,責順曰:“千裡相徵,豈欲衆中見辱也!”順曰:“陛下盛服炫容,不畏天下所笑,何恥臣之一言乎?” 初,城一陽一王徽慕順才名,偏相結納。
而廣一陽一王淵一奸一徽妻于氏,大為嫌隙。
及淵自定州被徵,入為吏部尚書,兼中領軍。
順為诏書,辭頗優美。
徽疑順為淵左右,由是與徐纥間順于靈太後,出順為護軍将軍。
太常卿順奉辭于西遊園,徽、纥侍側,順指之謂靈太後曰:“此人魏之宰嚭,魏國不滅,終不死亡。
”纥脅肩而出。
順遂抗聲叱之曰:“爾刀筆小人,正堪為幾案之吏,甯應忝茲執戟,虧我彜倫!”遂振衣而起。
靈太後默而不言。
時追論順父顧托之功,增任城王彜邑二千戶,又析彜邑五百戶以封順,為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