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七上 景穆十二王
關燈
小
中
大
一陽一平王京兆王濟一陰一王汝一陰一王樂一浪一王廣平王
景穆皇帝十四男。
恭皇後生文成皇帝。
袁椒房生一陽一平幽王新成。
尉椒房生京兆康王子推、濟一陰一王小新成。
一陽一椒房生汝一陰一靈王天賜。
樂一浪一厲王萬壽、廣平殇王洛侯,母并阙。
孟椒房生任城康王雲。
劉椒房生南安惠王桢、城一陽一康王長壽。
慕容椒房生章武敬王太洛。
尉椒房生樂陵康王胡兒。
孟椒房生安定靖王休。
趙王深早薨,無傳,母阙。
魏舊太子後一庭未有位号,高宗即位,恭宗宮人有子者,并号為椒房。
一陽一平王新成,太安三年封,拜征西大将軍。
後為内都大官。
薨,谥曰幽。
長子安壽,襲爵。
高祖賜名頤。
累遷懷朔鎮大将,都督三道諸軍事北讨。
诏徵赴京,勖以戰伐之事。
對曰:“當仰仗廟算,使呼韓同渭橋之禮。
”帝歎曰:“壯哉王言!朕所望也。
”未發,遭母憂,诏遣侍臣以金革敦喻。
既殡而發,與陸叡集三道諸将議軍途所詣。
于是中道出黑山,東道趨士盧河,西道向侯延河。
軍過大碛,大破蠕蠕。
頤入朝,诏曰:“王之前言,果不虛也。
”後除朔州刺史。
及恆州刺史穆泰謀反,遣使推頤為主。
頤密以狀聞,泰等伏誅,帝甚嘉之。
世宗景明元年,薨于青州刺史,谥曰莊王。
傳國至孫宗胤,肅宗時,坐殺叔父賜死,爵除。
頤弟衍,字安樂,賜爵廣陵侯。
位梁州刺史,表請假王,以崇威重。
诏曰:“可謂無厭求也,所請不合。
”轉徐州刺史,至州病重,帝敕徐成伯乘傳療。
疾差,成伯還,帝曰“卿定名醫”,赉絹三千匹。
成伯辭,請受一千。
帝曰:“《詩》雲‘人之雲亡,邦國殄瘁。
’以是而言,豈惟三千匹乎?”其為帝所重如此。
後所生母雷氏卒,表請解州。
诏曰:“先君餘尊之所厭,禮之明文,季末陵遲,斯典或廢。
侯既親王之子,宜從餘尊之義,便可大功。
”後卒于雍州刺史,谥曰康侯。
衍一性一清慎,所在廉潔,又不營産業,曆牧四州,皆有稱績,亡日無斂一屍一具。
子暢。
暢弟融,字叔融。
貌甚短陋,骁武過人。
莊帝謀殺爾朱榮,以融為直閣将軍。
及爾朱兆入洛,融逃人間。
衍弟欽,字思若。
位中書監、尚書右仆射、儀同三司。
欽色尤黑,故時人号為黑面仆射。
欽一婬一從兄麗妻崔氏,為禦史中尉封回劾奏,遇赦免。
尋除司州牧。
欽少好學,早有令譽,時人語曰:“皇宗略略,壽安、思若。
”及晚年貴重,不能有所匡益,識者輕之。
欽曾托青州人高僧壽為子求師,師至,未幾逃去。
欽以讓僧壽。
僧壽一性一滑稽,反謂欽曰:“凡人絕粒,七日乃死;始經五朝,便爾逃遁。
去食就信,實有所阙。
”欽乃大慚,于是待客稍厚。
後除司空公,封钜平縣公。
于河一陰一遇害,贈假黃钺、太師、太尉公。
子子孝,字季業。
早有令譽,年八歲,司徒崔光見而異之曰:“後生領袖,必此人也。
” 京兆王子推,太安五年封。
位侍中、征南大将軍、長安鎮都大将。
子推一性一沉雅,善于綏接,秦雍之人,服其威惠。
入為中都大官,察獄有稱。
顯祖将禅位于子推,以大臣固谏,乃傳高祖。
高祖即位,拜侍中、本将軍、開府儀同三司、青州刺史,未至,道薨。
子太興,襲。
拜長安鎮都大将,以黩貨,削除官爵。
後除秘書監,還複前爵,拜統萬鎮将,改封西河。
後改鎮為夏州,仍以太興為刺史。
除守衛尉卿。
初,太興遇患,請諸沙門行道,所有資财,一時布施,乞求病愈,名曰“散生齋”。
及齋後,僧皆四散,有一沙門方雲乞齋餘食。
太興戲之曰:“齋食既盡,唯有酒肉。
”沙門曰:“亦能食之。
”因出酒一鬥,羊腳一隻,食盡猶言不飽。
及辭出後,酒肉俱在。
出門追之,無所見。
太興遂佛前乞願,向者之師當非俗人,若此病得差,即舍王爵入道。
未幾便愈,遂請為沙門。
表十餘上,乃見許。
時高祖南讨在軍,诏皇太子于四月八日為之下發,施帛二千匹。
既為沙門,更名僧懿,居嵩山。
太和二十二年終。
子昴,字伯晖,襲。
薨。
子悰,字魏慶,襲。
孝靜時,累遷太尉、錄尚書事、司州牧、青州刺史。
薨于州,贈假黃钺、太傅、司徒公,谥曰文。
悰寬和有度量,美容貌,風望俨然,得喪之間,不見于色。
一性一清儉,不營産業,身死之日,家無餘财。
昴弟仲景,一性一嚴峭。
莊帝時,兼禦史中尉,京師肅然。
每向台
恭皇後生文成皇帝。
袁椒房生一陽一平幽王新成。
尉椒房生京兆康王子推、濟一陰一王小新成。
一陽一椒房生汝一陰一靈王天賜。
樂一浪一厲王萬壽、廣平殇王洛侯,母并阙。
孟椒房生任城康王雲。
劉椒房生南安惠王桢、城一陽一康王長壽。
慕容椒房生章武敬王太洛。
尉椒房生樂陵康王胡兒。
孟椒房生安定靖王休。
趙王深早薨,無傳,母阙。
魏舊太子後一庭未有位号,高宗即位,恭宗宮人有子者,并号為椒房。
一陽一平王新成,太安三年封,拜征西大将軍。
後為内都大官。
薨,谥曰幽。
長子安壽,襲爵。
高祖賜名頤。
累遷懷朔鎮大将,都督三道諸軍事北讨。
诏徵赴京,勖以戰伐之事。
對曰:“當仰仗廟算,使呼韓同渭橋之禮。
”帝歎曰:“壯哉王言!朕所望也。
”未發,遭母憂,诏遣侍臣以金革敦喻。
既殡而發,與陸叡集三道諸将議軍途所詣。
于是中道出黑山,東道趨士盧河,西道向侯延河。
軍過大碛,大破蠕蠕。
頤入朝,诏曰:“王之前言,果不虛也。
”後除朔州刺史。
及恆州刺史穆泰謀反,遣使推頤為主。
頤密以狀聞,泰等伏誅,帝甚嘉之。
世宗景明元年,薨于青州刺史,谥曰莊王。
傳國至孫宗胤,肅宗時,坐殺叔父賜死,爵除。
頤弟衍,字安樂,賜爵廣陵侯。
位梁州刺史,表請假王,以崇威重。
诏曰:“可謂無厭求也,所請不合。
”轉徐州刺史,至州病重,帝敕徐成伯乘傳療。
疾差,成伯還,帝曰“卿定名醫”,赉絹三千匹。
成伯辭,請受一千。
帝曰:“《詩》雲‘人之雲亡,邦國殄瘁。
’以是而言,豈惟三千匹乎?”其為帝所重如此。
後所生母雷氏卒,表請解州。
诏曰:“先君餘尊之所厭,禮之明文,季末陵遲,斯典或廢。
侯既親王之子,宜從餘尊之義,便可大功。
”後卒于雍州刺史,谥曰康侯。
衍一性一清慎,所在廉潔,又不營産業,曆牧四州,皆有稱績,亡日無斂一屍一具。
子暢。
暢弟融,字叔融。
貌甚短陋,骁武過人。
莊帝謀殺爾朱榮,以融為直閣将軍。
及爾朱兆入洛,融逃人間。
衍弟欽,字思若。
位中書監、
欽色尤黑,故時人号為黑面仆射。
欽一婬一從兄麗妻崔氏,為禦史中尉封回劾奏,遇赦免。
尋除司州牧。
欽少好學,早有令譽,時人語曰:“皇宗略略,壽安、思若。
”及晚年貴重,不能有所匡益,識者輕之。
欽曾托青州人高僧壽為子求師,師至,未幾逃去。
欽以讓僧壽。
僧壽一性一滑稽,反謂欽曰:“凡人絕粒,七日乃死;始經五朝,便爾逃遁。
去食就信,實有所阙。
”欽乃大慚,于是待客稍厚。
後除司空公,封钜平縣公。
于河一陰一遇害,贈假黃钺、太師、太尉公。
子子孝,字季業。
早有令譽,年八歲,司徒崔光見而異之曰:“後生領袖,必此人也。
” 京兆王子推,太安五年封。
位侍中、征南大将軍、長安鎮都大将。
子推一性一沉雅,善于綏接,秦雍之人,服其威惠。
入為中都大官,察獄有稱。
顯祖将禅位于子推,以大臣固谏,乃傳高祖。
高祖即位,拜侍中、本将軍、開府儀同三司、青州刺史,未至,道薨。
子太興,襲。
拜長安鎮都大将,以黩貨,削除官爵。
後除秘書監,還複前爵,拜統萬鎮将,改封西河。
後改鎮為夏州,仍以太興為刺史。
除守衛尉卿。
初,太興遇患,請諸沙門行道,所有資财,一時布施,乞求病愈,名曰“散生齋”。
及齋後,僧皆四散,有一沙門方雲乞齋餘食。
太興戲之曰:“齋食既盡,唯有酒肉。
”沙門曰:“亦能食之。
”因出酒一鬥,羊腳一隻,食盡猶言不飽。
及辭出後,酒肉俱在。
出門追之,無所見。
太興遂佛前乞願,向者之師當非俗人,若此病得差,即舍王爵入道。
未幾便愈,遂請為沙門。
表十餘上,乃見許。
時高祖南讨在軍,诏皇太子于四月八日為之下發,施帛二千匹。
既為沙門,更名僧懿,居嵩山。
太和二十二年終。
子昴,字伯晖,襲。
薨。
子悰,字魏慶,襲。
孝靜時,累遷太尉、錄尚書事、司州牧、青州刺史。
薨于州,贈假黃钺、太傅、司徒公,谥曰文。
悰寬和有度量,美容貌,風望俨然,得喪之間,不見于色。
一性一清儉,不營産業,身死之日,家無餘财。
昴弟仲景,一性一嚴峭。
莊帝時,兼禦史中尉,京師肅然。
每向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