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三 昭成子孫

關燈
建子琛,位恆朔二州刺史。

     琛子翌,尚書左仆射。

     虔兄顗,一性一嚴重少言,太祖常敬之。

    雅有謀策,從平中山,以功賜爵蒲城侯、平盧太守,特見一寵一厚,給鼓吹羽儀,禮同嶽牧。

    莅政以威信著稱。

    居官七年,乃以元易幹代顗為郡。

    時易幹子萬言得一寵一于太祖,易幹恃其子,輕忽于顗,不告其狀,輕騎卒至,排顗墜一床一而據顗坐。

    顗不知代己,謂以罪見捕。

    既而知之,恥其侮慢,謂易幹曰:“我更滿被代,常也;汝無禮見辱,豈可容哉!”遂搏而殺之,以狀具聞。

    太祖壯之。

    萬言累以訴請,乃诏顗輸贖。

    顗乃自請罪,太祖赦之,複免其贖。

    病卒。

     子侖,世祖時襲父爵,以功除統萬鎮将。

    後從永昌王仁南征,别出汝一陰一。

    濟淮,劉義隆将劉康祖屯于慰武亭以邀軍路。

    師人患之。

    侖曰:“今大風既勁,若令推草車方軌并進,乘風縱煙火,以一精一兵自後乘之,破之必矣。

    ”從之。

    斬康祖,傳首行宮。

    高宗即位,除秦州刺史,進爵隴西公。

    卒,谥定公。

    子琛襲爵。

     毗陵王順,昭成子地幹之子也。

    一性一疏佷。

    登國初,賜爵南安公。

    及太祖讨中山,留順守京師。

    柏肆之敗,軍人有亡歸者,言大軍奔散,不知太祖所在。

    順聞之,欲自立,納莫題谏,乃止。

    時賀力眷等聚衆作亂于一陰一館,順讨之不克,乃從留宮自白登南入繁畤故城,阻氵壘水為固,以甯人心。

    太祖善之,進封為王,位司隸校尉。

    太祖好黃老,數召諸王及朝臣親為說之。

    在坐莫不祗肅,順獨坐寐欠伸,不顧而唾。

    太祖怒,廢之。

    以王薨于家。

     遼西公意烈,昭成子力真之子也。

    先沒于慕容垂,太祖征中山,棄妻子迎于井陉。

    及平中原,有戰獲勳,賜爵遼西公,除廣平太守。

    時和跋為鄴行台,意烈一性一雄耿,自以帝屬,恥居跋下,遂一陰一結徒一黨一,将襲鄴,發覺賜死。

     子拔幹,博知古今。

    父雖有罪,太祖以拔幹宗親,委之心腹。

    有計略,屢效忠勤。

    太宗踐阼,除勃海太守,吏人樂之。

    賜爵武遂子。

    轉平原鎮将,得将士心。

    卒,谥曰靈公。

     子受洛,襲,進爵武邑公,卒。

     子叱奴,武川鎮将。

     叱奴子洪超,頗有學涉。

    大乘賊亂之後,诏洪超持節兼黃門侍郎綏慰冀部。

    還,上言:“冀土寬廣,界去州六七百裡,負海險遠,宜分置一州,鎮遏海曲。

    ”朝議從之,後遂立滄州。

    卒于北軍将、光祿大夫。

     意烈弟勃,善射禦,以勳賜爵彭城公。

    卒,陪葬金陵。

     長子粟,襲。

    世祖時,督諸軍屯漠南。

    蠕蠕囗表聞。

    粟亮直,善馭衆,撫恤将士,必與之同勞逸。

    征和龍,以功進封為王。

    薨,陪葬金陵。

     粟弟渾,少善弓馬,世祖嘉之。

    會有諸方使命,渾射獸三頭,發皆中之,舉坐鹹以為善。

    及為宰官尚書,頗以驕縱為失,坐事免。

    徙長社,為人所害。

     子庫汗,為羽林中郎将。

    從北巡,有兔起乘輿前,命庫汗射之,應弦而斃。

    世祖悅,賜一金兔以旌其能。

    高宗起恭宗廟,賜爵一陽一豐侯。

    顯祖即位,複造高宗廟,拜殿中給事,進爵為公。

    庫汗明于斷決,每奉使察行州鎮,折獄以情,所曆皆稱之。

    秦州父老詣阙乞庫汗為刺史者前後千餘人,朝廷許之。

    未及遣,遇病卒。

    子古辰襲。

     昭成子窟咄。

    昭成崩後,苻洛以其年長,一逼一徙長安,苻堅禮之,教以書學。

    因亂随慕容永東遷,永以為新興太守。

     劉顯之敗,遣弟亢泥等迎窟咄,遂一逼一南界。

    于是諸部一騷一動。

    太祖左右于桓等謀應之,同謀人單烏幹以告。

    太祖慮駭人心,沉吟未發。

    後三日,桓以謀白其舅穆崇,崇又告之。

    太祖乃誅桓等五人,餘莫題等七姓,悉原不問。

    太祖慮内難,乃北逾一陰一山,幸賀蘭部,遣安同及長孫賀徵兵于慕容垂。

    賀亡奔窟咄,安同間行遂達中山。

    慕容垂遣子賀驎步騎六千以随之。

    安同與垂使人蘭纥俱還,達牛川,窟咄兄子意烈捍之。

    安同乃隐藏于商賈囊中,至暮乃入空井,得免,仍奔賀驎。

    軍既不至,而稍前一逼一。

    賀染幹一陰一懷異端,乃為窟咄來侵北部。

    人皆驚駭,莫有固志。

    于是北部大人叔孫普洛節及諸烏丸亡奔衛辰。

    賀驎聞之,遽遣安同、朱譚等來。

    既知賀驎軍近,衆乃小定。

    太祖自一弩一山幸牛川。

    窟咄進屯高柳。

    太祖複使安同詣賀驎,因克會期。

    安同還,太祖逾參合,出代北與賀驎會于高柳。

    窟咄困迫,望旗奔走,遂為衛辰殺之,帝悉收其衆。

    賀驎别帝,歸于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