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四 道武七王

關燈
清河王一陽一平王河南王河間王長樂王廣平王京兆王 道武皇帝十男。

    宣穆劉皇後生明元皇帝,賀夫人生清河王紹,大王夫人生一陽一平王熙,王夫人生河南王曜。

    河間王脩、長樂王處文二王母氏阙。

    段夫人生廣平王連、京兆王黎。

    皇子渾及聰母氏并阙,皆早薨,無後。

     清河王紹,天興六年封。

    兇佷儉悖,不遵教訓。

    好輕遊裡巷,劫剝行人,斫射犬豕,以為戲樂。

    太祖嘗怒之,倒懸井中,垂死乃出。

    太宗常以義方責之,遂與不協,恆懼其為變。

    而紹母夫人賀氏有譴,太祖幽之于宮,将殺之。

    會日暮,未決。

    賀氏密告紹曰:“汝将何以救吾?”紹乃夜與帳下及宦者數人,逾宮犯禁。

    左右侍禦呼曰:“賊至!”太祖驚起,求弓刀不獲,遂暴崩。

    明日,宮門至日中不開,紹稱诏召百僚于西宮端門前北面而立,紹從門扇間謂群臣曰:“我有父,亦有兄,公卿欲從誰也?”王公已下皆驚愕失色,莫有對者。

    良久,南平公長孫嵩曰:“從王。

    ”群臣乃知宮車晏駕,而不審登遐之狀。

    唯一陰一平公元烈哭泣而去。

    于是朝野兇兇,人懷異志。

    肥如侯賀護舉烽于安一陽一城北,故賀蘭部人皆往赴之,其餘舊部亦率子弟招集族人,往往相聚。

    紹聞人情不安,乃出布帛班賜王公以下,上者數百匹,下者十匹。

     先是,太宗在外,聞變乃還,潛于山中。

    使人夜告北新侯安同,衆皆響應。

    太宗至城西,衛士執送紹。

    于是賜紹母子死,誅帳下Yan官、宮人為内應者十數人,其先犯乘輿者,群臣于城南都街生脔割而食之。

    紹時年十六。

    紹母即獻明皇後妹也,美而麗。

    初太祖如賀蘭部,見而悅之,告獻明後,請納焉。

    後曰:“不可,此過美不善,且已有夫。

    ”太祖密令人殺其夫而納之,生紹,終緻大逆焉。

     一陽一平王熙,天興六年封。

    聰達有雅一操一,為宗屬所欽重。

    太宗治兵于東部,诏熙督十二軍校閱,甚得軍儀,太宗嘉之,賞賜隆厚。

    後讨西部越勤,有功。

    泰常六年薨,時年二十三。

    太宗哀恸不已,賜溫明秘器,禮物備焉。

    熙有七子。

     長子他,襲爵。

    身長八尺,美姿貌,一性一謹厚,武藝過人。

    從世祖讨山胡白龍于西河,屠其城,别破餘一黨一,斬首數千級。

    改封臨淮王,拜鎮東将軍。

    尋改封淮南王,除使持節、都督豫洛河南諸軍事、鎮南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鎮虎牢。

    威名甚著。

    後與武昌王提率并州諸軍讨吐京叛胡曹仆渾于河西,平之。

    拜使持節、前鋒大将軍、都督諸軍事,北讨蠕蠕,破之,運軍儲于比幹城。

    劉義隆遣将寇邊,他從征于懸瓠,破之。

    拜使持節、都督雍秦二州諸軍事、鎮西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雍州刺史,鎮長安。

    綏撫秦土,得民夷之心。

    時義隆寇南鄙,以他威信素著,複為虎牢鎮都大将。

    高宗時,轉使持節、都督涼州諸軍事、鎮西大将軍、儀同如故。

    高祖初,入為中都大官,拜侍中,轉征西大将軍,遷司徒。

    賜安車幾杖,入朝不趨。

    太和十二年薨,年七十三。

    時高祖有事宗廟,始薦,聞薨,為之廢祭。

    輿駕親臨,哀恸,诏有司監護喪事,禮赗有加。

    追贈平東大将軍、定州牧,司徒如故。

    谥曰靖王。

    他三子。

     世子吐萬,早卒,贈冠軍、并州刺史、晉一陽一順侯。

     子顯,襲祖爵。

    薨,谥曰亻喜王。

     子世遵,襲。

    世宗時,拜前軍将軍、行幽州事、兼西中郎将,又行青州事。

    尋遷骁騎将軍。

    出為征虜将軍、幽州刺史。

    世遵一性一清和,推誠化導,百姓樂之。

    肅宗時,以本将軍為荊州刺史。

    尋加前将軍。

    初在漢一陽一,複有聲迹,後頗行貨賄,散費邊儲,由是聲望有損。

    沔南蠻首及襄一陽一民望入密信引世遵,請以襄一陽一内附。

    世遵表求赴應,朝議從之,诏加世遵持節、都督荊州及沔南諸軍事、平南将軍,加散騎常侍,餘如故。

    遣洛州刺史伊瓫生,冠軍将軍、魯一陽一太守崔模為别将,率步騎二萬受世遵節度。

    軍至漢水,模等皆疑不渡。

    世遵怒,臨之以兵,模乃濟。

    而内應者謀洩,為蕭衍雍州刺史所殺,築門以自固。

    模焚襄一陽一邑郭,燒殺數萬口。

    會是夜大風雨雪,模等班師,士卒凍死十二三。

    世遵及瓫生、模并坐免官。

    後除散騎常侍、平北将軍、定州刺史,百姓安之。

    孝昌元年,薨于州。

    贈散騎常侍、征西将軍、雍州刺史,谥曰康王。

     子敬先,襲。

    曆谏議大夫、散騎常侍,領主衣都統。

    元颢入洛,莊帝北巡。

    敬先與叔父均等于河梁起義,為颢所害。

    追贈侍中、車騎大将軍、太尉公、定州刺史。

     子宣洪,襲。

    曆谏議大夫、光祿少卿。

    武定中,與元瑾謀反,誅,國除。

     世遵弟均,字世平。

    累遷通直常侍、征虜将軍。

    以河梁立義之功,封安康縣開國伯,食邑五百戶,除散騎常侍、平東将軍。

    卒,贈使持節、征東将軍、青州刺史。

    出帝時,複贈骠騎大将軍、儀同三司、冀州刺史。

    均六子。

     長子忻之,一性一粗武,幼有氣力。

    釋褐定州平北府中兵參軍,稍遷尚書右中兵郎。

    以河渚起義之勳,賜爵東阿侯。

    初,孝莊之圖爾朱榮、元天穆也,忻之密啟:臨事之日,乞得侍立,手斬二人。

    及榮之死,百僚入賀,忻之獨蒙勞問。

    莊帝崩于晉一陽一,忻之内懼。

    及齊獻武王起義河北,忻之奔赴。

    後廢帝時,除散騎常侍、大丞相右長史。

    出帝初,襲先封安康縣開國伯,除撫軍将軍、北徐州刺史。

    便道之州,屬樊子鹄據瑕丘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