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三 昭成子孫
關燈
小
中
大
遷吏部尚書,納貨用官,皆有定價,大郡二千匹,次郡一千匹,下郡五百匹,其餘官職各有差,天下号曰“市曹”。
出為冀州刺史,下州之日,連車載物,發信都,至湯一陰一間,首尾相繼,道路不斷。
其車少脂角,即于道上所逢之牛,生截取角以充其用。
晖檢括丁戶,聽其歸首,出調絹五萬匹。
然聚斂無極,百姓患之。
肅宗初,徵拜尚書左仆射,诏攝吏部選事。
上疏曰:“臣聞治人之本,實委牧守之官。
得其才則政平物理,失其人則訟興怨結。
自非察訪善惡,明加貶賞,将何以黜彼貪怠,陟此清勤也!竊以大使巡省,必廣迎送之費;禦史馳糾,頗回威濫之刑。
且暫爾往還,理不委悉,縱有簡舉,良未平當。
愚謂宜令三司、八座、侍中、黃門,各布耳目,外訪州鎮牧将、治人、守令能不。
若德教有方,清白獨著,宜以名聞,即加褒陟。
若治績無效,貪暴遠聞,亦便示牒,登加貶退。
如此則不出庭戶,坐知四方,端委垂拱,明賞審罰矣。
”又表以“禦史之職,鷹鹯是任,必逞爪牙,有所噬搏。
若選後生年少、血氣方剛者,恐其輕肆勁直,傷物處廣。
愚謂宜簡宿官經事、忠良平慎者為之。
”诏付外,依此施行。
後诏晖與任城王澄、京兆王愉、東平王匡共決門下大事。
晖又上書論政要:“其一曰:禦史之職,務使得賢。
必得其人,不拘階秩,久于其事,責其成功。
其二曰:安人甯邊,觀時而動。
頃來邊将,亡遠大之略,貪萬一之功,楚梁之好未聞,而蠶婦之怨屢結,斯乃庸人所為,銳于一奸一利之所緻也。
平吳之計,自有良圖,不在于一城一戍也。
又河北數州,國之基本,饑荒多年,戶口流散。
方今境上兵複徵發,即如此日,何易舉動。
愚謂數年以來,唯宜靜邊以息占役,安人勸農,惠此中夏。
請嚴敕邊将,自今有賊戍求内附者,不聽辄遣援接,皆須表聞,違者雖有功,請以違诏書論。
三曰:國之資儲,唯藉河北。
饑馑積年,戶口逃散,生長一奸一詐,因生隐藏,出縮老小,妄注死失。
收人租調,割入于己。
人困于下,官損于上。
自非更立權制,善加檢括,損耗之來,方在未已。
請求其議,明宣條格。
”帝納之。
晖頗一愛一文學,招集儒士崔鴻等撰錄百家要事,以類相從,名為《科錄》,凡二百七十卷,上起伏羲,迄于晉、宋,凡十四代。
晖疾笃,表上之。
神龜元年卒,賜東園秘器,贈使持節、都督中外諸軍事、司空公,谥曰文憲。
将葬,給羽葆、班劍、鼓吹二十人,羽林百二十人。
陳留王虔,昭成子纥根之子也。
少以壯勇知名。
登國初,賜爵陳留公。
與衛王儀破黜弗部。
從攻衛辰。
慕容寶來寇,虔絕其左翼。
寶敗,垂恚憤來桑乾。
虔勇而輕敵,于陳戰沒。
虔姿貌魁傑,武力絕倫。
每以常槊細短,大作之猶患其輕,複綴鈴于刃下。
其弓力倍加常人。
以其殊異于世,代京武庫常存而志之。
虔常臨陣,以槊刺人,遂貫而高舉。
又嘗以一手頓槊于地,馳馬僞退,敵人争取,引不能出。
虔引弓射之,一箭殺二三人,搖槊之徒亡魂而散。
徐乃令人取槊而去。
每從征讨,常先登陷陣,勇冠當時,敵無衆寡,莫敢抗其前者。
及薨,舉國悲歎,為之流涕。
太祖追惜,傷恸者數焉。
追谥陳留桓王,配飨廟庭。
封其子悅為朱提王。
悅外和内佷,太祖常以桓王死王事,特加親一寵一。
為左将軍,襲封。
後為宗師。
悅恃一寵一驕矜,每謂所親王洛生之徒言曰:“一旦宮車晏駕,吾止避衛公,除此誰在吾前?”衛王儀,美髯,為内外所重,悅故雲。
初,姚興之贖狄伯支,悅送之。
路由雁門,悅因背誘一奸一豪,以取其意,後遇事譴,逃亡,投雁門,規收豪傑,欲為不軌,為土人執送,太祖恕而不罪。
太宗即位,引悅入侍,仍懷一奸一計,說帝雲:“京師雜人,不可保信,宜誅其非類者。
又雁門人多詐,并可誅之。
”欲以雪其私忿。
太宗不從。
悅内自疑懼,懷刀入侍,謀為大逆。
叔孫俊疑之,竊視其懷,有刀,執而賜死。
弟崇,世祖诏令襲桓王爵。
崇一性一沉厚。
初,衛王死後,太祖欲敦宗親之義,诏引諸王子弟入宴。
常山王素等三十餘人鹹謂與衛王相坐,疑懼,皆出逃遁,将奔蠕蠕,唯崇獨至。
太祖見之甚悅,厚加禮賜,遂一寵一敬之,素等于是亦安。
久之,拜并州刺史,有政績。
從征蠕蠕,别督諸軍出大澤,越涿邪山,威懾漠北。
薨,谥曰景王。
子建,襲,降爵為公。
位鎮北将軍、懷荒鎮大将。
卒。
出為冀州刺史,下州之日,連車載物,發信都,至湯一陰一間,首尾相繼,道路不斷。
其車少脂角,即于道上所逢之牛,生截取角以充其用。
晖檢括丁戶,聽其歸首,出調絹五萬匹。
然聚斂無極,百姓患之。
肅宗初,徵拜尚書左仆射,诏攝吏部選事。
上疏曰:“臣聞治人之本,實委牧守之官。
得其才則政平物理,失其人則訟興怨結。
自非察訪善惡,明加貶賞,将何以黜彼貪怠,陟此清勤也!竊以大使巡省,必廣迎送之費;禦史馳糾,頗回威濫之刑。
且暫爾往還,理不委悉,縱有簡舉,良未平當。
愚謂宜令三司、八座、侍中、黃門,各布耳目,外訪州鎮牧将、治人、守令能不。
若德教有方,清白獨著,宜以名聞,即加褒陟。
若治績無效,貪暴遠聞,亦便示牒,登加貶退。
如此則不出庭戶,坐知四方,端委垂拱,明賞審罰矣。
”又表以“禦史之職,鷹鹯是任,必逞爪牙,有所噬搏。
若選後生年少、血氣方剛者,恐其輕肆勁直,傷物處廣。
愚謂宜簡宿官經事、忠良平慎者為之。
”诏付外,依此施行。
後诏晖與任城王澄、京兆王愉、東平王匡共決門下大事。
晖又上書論政要:“其一曰:禦史之職,務使得賢。
必得其人,不拘階秩,久于其事,責其成功。
其二曰:安人甯邊,觀時而動。
頃來邊将,亡遠大之略,貪萬一之功,楚梁之好未聞,而蠶婦之怨屢結,斯乃庸人所為,銳于一奸一利之所緻也。
平吳之計,自有良圖,不在于一城一戍也。
又河北數州,國之基本,饑荒多年,戶口流散。
方今境上兵複徵發,即如此日,何易舉動。
愚謂數年以來,唯宜靜邊以息占役,安人勸農,惠此中夏。
請嚴敕邊将,自今有賊戍求内附者,不聽辄遣援接,皆須表聞,違者雖有功,請以違诏書論。
三曰:國之資儲,唯藉河北。
饑馑積年,戶口逃散,生長一奸一詐,因生隐藏,出縮老小,妄注死失。
收人租調,割入于己。
人困于下,官損于上。
自非更立權制,善加檢括,損耗之來,方在未已。
請求其議,明宣條格。
”帝納之。
晖頗一愛一文學,招集儒士崔鴻等撰錄百家要事,以類相從,名為《科錄》,凡二百七十卷,上起伏羲,迄于晉、宋,凡十四代。
晖疾笃,表上之。
神龜元年卒,賜東園秘器,贈使持節、都督中外諸軍事、司空公,谥曰文憲。
将葬,給羽葆、班劍、鼓吹二十人,羽林百二十人。
陳留王虔,昭成子纥根之子也。
少以壯勇知名。
登國初,賜爵陳留公。
與衛王儀破黜弗部。
從攻衛辰。
慕容寶來寇,虔絕其左翼。
寶敗,垂恚憤來桑乾。
虔勇而輕敵,于陳戰沒。
虔姿貌魁傑,武力絕倫。
每以常槊細短,大作之猶患其輕,複綴鈴于刃下。
其弓力倍加常人。
以其殊異于世,代京武庫常存而志之。
虔常臨陣,以槊刺人,遂貫而高舉。
又嘗以一手頓槊于地,馳馬僞退,敵人争取,引不能出。
虔引弓射之,一箭殺二三人,搖槊之徒亡魂而散。
徐乃令人取槊而去。
每從征讨,常先登陷陣,勇冠當時,敵無衆寡,莫敢抗其前者。
及薨,舉國悲歎,為之流涕。
太祖追惜,傷恸者數焉。
追谥陳留桓王,配飨廟庭。
封其子悅為朱提王。
悅外和内佷,太祖常以桓王死王事,特加親一寵一。
為左将軍,襲封。
後為宗師。
悅恃一寵一驕矜,每謂所親王洛生之徒言曰:“一旦宮車晏駕,吾止避衛公,除此誰在吾前?”衛王儀,美髯,為内外所重,悅故雲。
初,姚興之贖狄伯支,悅送之。
路由雁門,悅因背誘一奸一豪,以取其意,後遇事譴,逃亡,投雁門,規收豪傑,欲為不軌,為土人執送,太祖恕而不罪。
太宗即位,引悅入侍,仍懷一奸一計,說帝雲:“京師雜人,不可保信,宜誅其非類者。
又雁門人多詐,并可誅之。
”欲以雪其私忿。
太宗不從。
悅内自疑懼,懷刀入侍,謀為大逆。
叔孫俊疑之,竊視其懷,有刀,執而賜死。
弟崇,世祖诏令襲桓王爵。
崇一性一沉厚。
初,衛王死後,太祖欲敦宗親之義,诏引諸王子弟入宴。
常山王素等三十餘人鹹謂與衛王相坐,疑懼,皆出逃遁,将奔蠕蠕,唯崇獨至。
太祖見之甚悅,厚加禮賜,遂一寵一敬之,素等于是亦安。
久之,拜并州刺史,有政績。
從征蠕蠕,别督諸軍出大澤,越涿邪山,威懾漠北。
薨,谥曰景王。
子建,襲,降爵為公。
位鎮北将軍、懷荒鎮大将。
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