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二 神元平文諸帝子孫
關燈
小
中
大
曹先世讓國功重,曾祖樂真勳著前朝,改封太原郡公。
卒,無子,國除。
世宗又以大曹從兄子洪威紹。
恭謙好學,為颍川太守,有政績。
孝靜初,在颍川聚衆應關西,齊獻武王遣将讨平之。
禮弟陵,世祖賜爵襄邑男。
進爵為子。
卒。
子瑰,位柔玄鎮司馬。
瑰子鸷,字孔雀。
容貌魁壯,腰帶十圍。
為羽林隊仗副。
高祖末,以征讨有功,賜爵晉一陽一男。
累遷領軍、畿部都督。
武泰元年,爾朱榮至河一陰一,殺戮朝士,鸷與榮共登高冢俯而觀之,自此後與榮合。
元颢之一逼一也,鸷從駕北迎。
既到河内,欲入城,鸷奏曰:“河内晝則閉門,夜引駕入,此之意趣,難以測量。
本圖有在,願便發邁。
”帝從之,前至長子,以爾朱榮赴援,除鸷車騎将軍,封華山王。
莊帝既殺爾朱榮,榮從子兆為亂。
帝欲率諸軍親讨,鸷與兆一陰一通,乃勸帝曰:“黃河萬仞,甯可卒渡!”帝遂自安。
及兆入殿,鸷又約止衛兵。
帝見一逼一,京邑破,皆由鸷之謀。
孝靜初,入為大司馬,加侍中。
鸷有武藝,木讷少言,一性一方厚,每息直省,雖暑月不解一衣冠。
曾于侍中高嶽之席,鹹一陽一王坦恃力使酒,陵侮一坐,衆皆下之,不敢應答。
坦謂鸷曰:“孔雀老武官,何因得王?”鸷即答曰:“斬反人元禧首,是以得之。
”衆皆失色,鸷怡然如故。
興和三年薨,贈假黃钺、尚書令、司徒公。
子大器,襲爵。
後與元瑾謀害齊文襄王,見害。
孤孫度,太祖初賜爵松滋侯,位比部尚書。
卒。
子乙斤,襲爵襄一陽一侯。
顯祖崇舊齒,拜外都大官,甚見優重。
卒。
子平,字楚國,襲世爵松滋侯。
以軍功賜艾陵男。
卒。
子苌,高祖時,襲爵松滋侯,例降侯,賜艾陵伯。
苌一性一剛毅,雖有吉慶事,未嘗開口而笑。
高祖遷都,苌以代尹留鎮。
除懷朔鎮都大将,因别賜苌酒,雖拜飲,而顔色不泰。
高祖曰:“聞公一生不笑,今方隔山,當為朕笑。
”竟不能得。
高祖曰:“五行之氣,偏有所不入。
六一合之間,亦何事不有?”左右見者,無不扼腕大笑。
世宗時,為北中郎将,帶河内太守。
苌以河橋船絙路狹,不便行旅,又秋水泛漲,年常破壞,乃為船路,遂廣募空車從京出者,率令輸石一雙,累以為岸。
橋闊,來往便利,近橋諸郡,無複勞擾,公私賴之。
曆位度支尚書、侍中、雍州刺史。
卒,谥曰成。
苌中年以後,官位微達,乃自尊倨,閨門無禮,昆季不穆,一性一又貪虐,論者鄙之。
苌子子華,字伏榮,襲爵。
孝莊初,除齊州刺史。
先是,州境數經反逆,邢杲之亂,人不自保。
而子華撫集豪右,委之管籥,衆皆感悅,境内帖然。
而一性一甚褊急,當其急也,口不擇言,手自捶擊。
長史鄭子湛,子華親友也,見侮罵,遂即去之。
子華雖自悔厲,終不能改。
在官不為矯潔之行,凡有饋贈者,辭多受少,故人不厭其取。
鞠獄訊囚,務加仁恕。
齊人樹碑頌德。
後除濟州刺史。
爾朱兆之入洛也,齊州城人趙洛周逐刺史丹一陽一王蕭贊,表濟南太守房士達攝行州事。
洛周子元顯先随子華在濟州,邀路改表,請子華複為齊州刺史。
子華母房氏,曾就親人飲食,夜還大吐,人以為中毒,甚憂懼,子華遂掬吐盡啖之,其母乃安。
尋以母憂還都。
孝靜初,除南兗州刺史。
弟子思通使關西,朝廷使右衛将軍郭瓊收之。
子思謂瓊仆曰:“速可見殺,何為久執國士!”子華謂子思曰:“由汝粗疏,令我如此。
”以頭叩一床一,涕泣不自勝。
子思以手捋須,顧謂子華曰:“君惡體氣。
”尋與子思俱死于門下外省。
子思,字衆念,一性一剛暴,恆以忠烈自許。
元天穆當朝權,以親從薦為禦史中尉。
先是,兼尚書仆射元順奏,以尚書百揆之本,至于公事,不應送禦史。
至子思,奏曰: 案《禦史令》雲:“中尉督司百僚;治書侍禦史糾察禁内。
”又雲:“中尉出行,車輻前驅,除道一裡,王公百辟避路。
”時經四帝,前後中尉二十許人,奉以周旋,未曾暫廢。
府寺台省,并從此令。
唯肅宗之世,為臨洮舉哀,故兼尚書左仆射臣順不肯與名,又不送簿。
故中尉臣郦道元舉而奏之。
而順複啟雲:“尚書百揆之本,令仆納言之貴,不宜下隸中尉,送名禦史。
”尋亦蒙敕,聽如其奏。
從此迄今,使無準一。
臣初上台,具見其事,意欲申請決議,但以權兼,未宜便爾。
日複一日,遂曆炎涼。
去月朔旦,台移尚書索應朝名帳,而省稽留不送。
尋複移催并主吏,忽為尚書郎中裴獻伯後注雲:“案舊事,禦史中尉逢台郎于複道,中尉下車執闆,郎中車上舉手禮之。
以此而言,明非敵體。
”臣既見此,深為怪愕。
旋省二三,未解所以。
正謂都省别被新式,改易高祖舊命,即遣移問,事何所依?又獲尚書郎中王元旭報,出蔡氏《漢官》,似非穿鑿。
始知裴、王亦規壞典谟,兩人心欲自矯。
臣案《漢書宣秉傳》雲:“诏徵秉為禦史中丞,與司隸校尉、尚書令俱會殿庭,并專席而坐,京師号之為三獨坐。
”又尋《魏書崔琰傳》、晉文一陽一囗《傅嘏傳》,皆
卒,無子,國除。
世宗又以大曹從兄子洪威紹。
恭謙好學,為颍川太守,有政績。
孝靜初,在颍川聚衆應關西,齊獻武王遣将讨平之。
禮弟陵,世祖賜爵襄邑男。
進爵為子。
卒。
子瑰,位柔玄鎮司馬。
瑰子鸷,字孔雀。
容貌魁壯,腰帶十圍。
為羽林隊仗副。
高祖末,以征讨有功,賜爵晉一陽一男。
累遷領軍、畿部都督。
武泰元年,爾朱榮至河一陰一,殺戮朝士,鸷與榮共登高冢俯而觀之,自此後與榮合。
元颢之一逼一也,鸷從駕北迎。
既到河内,欲入城,鸷奏曰:“河内晝則閉門,夜引駕入,此之意趣,難以測量。
本圖有在,願便發邁。
”帝從之,前至長子,以爾朱榮赴援,除鸷車騎将軍,封華山王。
莊帝既殺爾朱榮,榮從子兆為亂。
帝欲率諸軍親讨,鸷與兆一陰一通,乃勸帝曰:“黃河萬仞,甯可卒渡!”帝遂自安。
及兆入殿,鸷又約止衛兵。
帝見一逼一,京邑破,皆由鸷之謀。
孝靜初,入為大司馬,加侍中。
鸷有武藝,木讷少言,一性一方厚,每息直省,雖暑月不解一衣冠。
曾于侍中高嶽之席,鹹一陽一王坦恃力使酒,陵侮一坐,衆皆下之,不敢應答。
坦謂鸷曰:“孔雀老武官,何因得王?”鸷即答曰:“斬反人元禧首,是以得之。
”衆皆失色,鸷怡然如故。
興和三年薨,贈假黃钺、尚書令、司徒公。
子大器,襲爵。
後與元瑾謀害齊文襄王,見害。
孤孫度,太祖初賜爵松滋侯,位比部尚書。
卒。
子乙斤,襲爵襄一陽一侯。
顯祖崇舊齒,拜外都大官,甚見優重。
卒。
子平,字楚國,襲世爵松滋侯。
以軍功賜艾陵男。
卒。
子苌,高祖時,襲爵松滋侯,例降侯,賜艾陵伯。
苌一性一剛毅,雖有吉慶事,未嘗開口而笑。
高祖遷都,苌以代尹留鎮。
除懷朔鎮都大将,因别賜苌酒,雖拜飲,而顔色不泰。
高祖曰:“聞公一生不笑,今方隔山,當為朕笑。
”竟不能得。
高祖曰:“五行之氣,偏有所不入。
六一合之間,亦何事不有?”左右見者,無不扼腕大笑。
世宗時,為北中郎将,帶河内太守。
苌以河橋船絙路狹,不便行旅,又秋水泛漲,年常破壞,乃為船路,遂廣募空車從京出者,率令輸石一雙,累以為岸。
橋闊,來往便利,近橋諸郡,無複勞擾,公私賴之。
曆位度支尚書、侍中、雍州刺史。
卒,谥曰成。
苌中年以後,官位微達,乃自尊倨,閨門無禮,昆季不穆,一性一又貪虐,論者鄙之。
苌子子華,字伏榮,襲爵。
孝莊初,除齊州刺史。
先是,州境數經反逆,邢杲之亂,人不自保。
而子華撫集豪右,委之管籥,衆皆感悅,境内帖然。
而一性一甚褊急,當其急也,口不擇言,手自捶擊。
長史鄭子湛,子華親友也,見侮罵,遂即去之。
子華雖自悔厲,終不能改。
在官不為矯潔之行,凡有饋贈者,辭多受少,故人不厭其取。
鞠獄訊囚,務加仁恕。
齊人樹碑頌德。
後除濟州刺史。
爾朱兆之入洛也,齊州城人趙洛周逐刺史丹一陽一王蕭贊,表濟南太守房士達攝行州事。
洛周子元顯先随子華在濟州,邀路改表,請子華複為齊州刺史。
子華母房氏,曾就親人飲食,夜還大吐,人以為中毒,甚憂懼,子華遂掬吐盡啖之,其母乃安。
尋以母憂還都。
孝靜初,除南兗州刺史。
弟子思通使關西,朝廷使右衛将軍郭瓊收之。
子思謂瓊仆曰:“速可見殺,何為久執國士!”子華謂子思曰:“由汝粗疏,令我如此。
”以頭叩一床一,涕泣不自勝。
子思以手捋須,顧謂子華曰:“君惡體氣。
”尋與子思俱死于門下外省。
子思,字衆念,一性一剛暴,恆以忠烈自許。
元天穆當朝權,以親從薦為禦史中尉。
先是,兼尚書仆射元順奏,以尚書百揆之本,至于公事,不應送禦史。
至子思,奏曰: 案《禦史令》雲:“中尉督司百僚;治書侍禦史糾察禁内。
”又雲:“中尉出行,車輻前驅,除道一裡,王公百辟避路。
”時經四帝,前後中尉二十許人,奉以周旋,未曾暫廢。
府寺台省,并從此令。
唯肅宗之世,為臨洮舉哀,故兼尚書左仆射臣順不肯與名,又不送簿。
故中尉臣郦道元舉而奏之。
而順複啟雲:“尚書百揆之本,令仆納言之貴,不宜下隸中尉,送名禦史。
”尋亦蒙敕,聽如其奏。
從此迄今,使無準一。
臣初上台,具見其事,意欲申請決議,但以權兼,未宜便爾。
日複一日,遂曆炎涼。
去月朔旦,台移尚書索應朝名帳,而省稽留不送。
尋複移催并主吏,忽為尚書郎中裴獻伯後注雲:“案舊事,禦史中尉逢台郎于複道,中尉下車執闆,郎中車上舉手禮之。
以此而言,明非敵體。
”臣既見此,深為怪愕。
旋省二三,未解所以。
正謂都省别被新式,改易高祖舊命,即遣移問,事何所依?又獲尚書郎中王元旭報,出蔡氏《漢官》,似非穿鑿。
始知裴、王亦規壞典谟,兩人心欲自矯。
臣案《
”又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