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二 神元平文諸帝子孫

關燈
上谷公纥羅,神元皇帝之曾孫也。

    初,從太祖自獨孤如賀蘭部,招集舊戶,得三百家,與弟建議,勸賀讷推太祖為主。

    及太祖登王位,纥羅常翼衛左右。

    又從征伐,有大功。

    纥羅有援立謀,特見優賞。

    及即帝位,與弟建同日賜爵為公。

    卒。

     子題,少以雄武知名,賜爵襄城公。

    從征中山,受诏徇下諸郡,撫一慰新城,皆安化樂業。

    進爵為王。

    擊慕容驎于義台,中流矢薨。

    帝以太醫令一陰一光為視療不盡術,伏法。

    子悉襲,降爵為襄城公。

    卒,贈襄城王。

     建德公嬰文,神元皇帝之後也。

    少明辯,有決斷,太宗器之。

    典出納诏命,常執機要。

    世祖踐阼,拜護軍夷校尉,進爵建德公,鎮遼西。

    卒。

     真定侯陸,神元皇帝之後也。

    世祖時,以武功頗蒙恩遇,拜散騎常侍,賜爵真定侯。

    卒。

     陸曾孫軌,字法寄,稍遷洛一陽一令。

    時天下多事,軌惟以深刻遇下,死多酷濫,識者非之。

    孝靜時,鄴宮創制,以軌為營構使。

    除徐州刺史。

    軌風望既陋,又無學術,雖曆名位,時人輕之。

    卒于州。

     武陵侯因,章帝之後也。

    從太祖平中原,以功封曲逆侯。

    世祖時,改爵武陵。

     長樂王壽樂,章帝之後也。

    位選部尚書、南安王,改封長樂王。

    高宗即位,壽樂有援立功,拜太宰、大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

    矜功,與尚書令長孫渴侯争權,并伏法。

     望都公頹,昭帝之後也。

    随太祖平中原,賜爵望都侯。

    世祖以頹美儀容,進止可觀,使迎左昭儀于蠕蠕,進爵為公。

    卒。

     曲一陽一侯素延,桓帝之後也。

    以小統從太祖征讨諸部,初定并州,為刺史。

    太祖之驚于柏肆也,并州守将封窦真為逆,素延斬之。

    時太祖意欲撫悅新附,悔參合之誅,而素延殺戮過多,坐免官。

    中山平,拜幽州刺史。

    豪奢放逸,左遷上谷太守。

    後賜爵曲一陽一侯。

    時太祖留心黃老,欲以純風化俗,雖乘輿服禦,皆去雕飾,鹹尚質儉,而素延奢侈過度,太祖深銜之。

    積其過,因征,坐賜死。

     順一陽一公郁,桓帝之後也。

    少忠正亢直。

    初以羽林中郎内侍,勤幹有稱。

    高宗時,位殿中尚書。

    從高宗東巡臨海,以勞賜爵順一陽一公。

    高宗崩,乙渾專權,隔絕内外,百官震恐,計無所出。

    郁率殿中衛士數百人從順德門入,欲誅渾。

    渾懼,逆出問郁曰:“君入何意?”郁曰:“不見天子,群臣憂懼,求見主上。

    ”渾窘怖,謂郁曰:“今大行在殡,天子諒暗,故未接百官,諸郡何疑?”遂奉顯祖臨朝。

    後渾心規為亂,朝臣側目,郁複謀殺渾,為渾所誅。

    顯祖錄郁忠正,追贈順一陽一王,谥曰簡。

     宜都王目辰,桓帝之後也。

    初以羽林郎從太祖南伐至江。

    高宗即位,以勞累遷侍中、尚書左仆射,封南平公。

    乙渾之謀亂也,目辰與兄郁議欲殺渾,事洩被誅,目辰逃隐得免。

    顯祖傳位,有定策勳。

    高祖即位,遷司徒,封宜都王,除雍州刺史,鎮長安。

    目辰一性一亢直耿介,不為朋一黨一,朝臣鹹憚之。

    然好财利,在州,政以賄成。

    有罪伏法,爵除。

     穆帝長子六修,少而兇悖。

    穆帝五年,遣六修為前鋒,與輔相衛雄、範班及姬澹等救劉琨。

    帝躬統大兵為後繼。

    劉粲懼,焚燒辎重,突圍遁走。

    縱騎追之,殺傷甚衆。

    帝因大獵于壽一陽一山,陳閱皮肉,山為變赤。

    及晉懷帝為劉聰所執,穆帝遣六脩與桓帝子普根率一精一騎助劉琨。

    初穆帝少子比延有一寵一,欲以為後。

    六修出居新平城,而黜其母。

    六修有骅骝駿馬,日行五百裡,穆帝欲取以給比延。

    後六修來朝,穆帝又命拜比延,六修不從。

    穆帝乃坐比延于己所乘步辇,使人導從出遊。

    六修望見,以為穆帝,谒伏路左,及至,乃是比延,慚怒而去。

    召之,不還。

    穆帝怒,率衆伐之。

    帝軍不利,六修殺比延。

    帝改服微行民間,有賤一婦人識帝,遂暴崩。

    普根先守于外,聞難,率衆來赴。

    攻六修,滅之。

     吉一陽一男比幹,太祖族弟也。

    以司衛監讨白澗丁零有功,賜爵吉一陽一男。

    後為南道都将,戰沒。

     江夏公呂,太祖族弟也。

    從世祖平涼州有功,封江夏公,位外都大官,委以朝政,大見尊重。

    卒,贈江夏王,陪葬金陵。

     高涼王孤,平文皇帝之第四子也。

    多才藝,有志略。

    烈帝之前元年,國有内難,昭成如襄國。

    後烈帝臨崩,顧命:迎昭成立之,社稷可安。

    及崩,群臣鹹以新有大故,内外未安,昭成在南,來未可果,比至之間,恐生變詐,宜立長君以鎮衆望。

    次弟屈,剛猛多變,不如孤之寬和柔順,于是大人梁蓋等殺屈,共推孤。

    孤曰:“吾兄居長,自應繼位,我安可越次而處大業。

    ”乃自詣鄴奉迎,請身留為質。

    石虎義而從之。

    昭成即位,乃分國半部以與之。

    薨。

     子斤,失職懷怒,構實君為逆,死于長安。

    太祖時,以孤勳高,追封高涼王,谥曰神武。

     斤子樂真,頻有戰功,後襲祖封。

    太宗初,改封平一陽一王。

    薨。

     子禮,襲本爵高涼王。

    薨,谥懿王。

     子那,襲爵。

    拜中都大官。

    骁猛善攻戰。

    正平初,坐事伏法。

    顯祖即位,追那功,命子纥紹封。

    薨。

     子大曹,一性一願直。

    高祖時,諸王非太祖子孫者,例降爵為公。

    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