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紀第十一 前廢帝廣陵王 後廢帝 安定王〓出帝平陽王
關燈
小
中
大
前廢帝,諱恭,字修業,廣陵惠王羽之子也。
母曰王氏。
少端謹,有志度。
長而好學,事祖母、嫡母以孝聞。
正始中,襲爵。
延昌中,拜通直散騎常侍。
神龜中,進兼散騎常侍。
正光二年,正常侍,領給事黃門侍郎。
帝以元叉擅權,遂稱疾不起。
久之,因托喑病。
五年,就除金紫光祿大夫,加散騎常侍。
建義元年,除儀同三司。
王既絕言,垂将一紀,居于龍花寺,無所交通。
永安末,有白莊帝者,言王不語,将有異圖;民間遊聲,又雲有天子之氣。
王懼禍,逃匿上洛,尋見追蹑,執送京師,拘禁多日,以無狀獲免。
及莊帝崩,爾朱世隆等以元晔疏遠,又非人望所推,以王潛默晦身,有過人之量,将謀廢立。
恐實不語,乃令王所親申其意,且兼迫脅。
王遂答曰:“天何言哉!”世隆等大悅。
春二月己巳,晔進至邙南,世隆等奉王東郭之外,行禅讓之禮。
群臣上表曰:“否泰沿時,殷憂啟聖,故六飛在禦,三石興符。
伏惟陛下運屬千齡,智周萬物,獨昭系象,妙極天人。
寶曆有歸,光宅攸屬,而将安獨善,不務兼濟,靈命徘徊,幽明載伫。
伏願時順讴謠,念茲宗祏,用舍勞疾,允答人神。
”王答曰:“自量眇身,是以讓執。
然王公勤至,不可拒違。
今敬承所陳,惟愧弗堪負荷耳。
”太尉公爾朱度律奉進玺绶哀冕之服。
乃就辂車,百官侍衛,入自建春、雲龍門,升太極前殿,群臣拜賀。
禮畢,登阊阖門,诏曰:“朕以寡薄,撫臨萬邦,思與億兆同茲慶泰,可大赦天下,以魏為大魏,改建明二年為普泰元年。
其稅市及稅鹽之官,可悉廢之。
百雜之戶,貸賜民名,官任仍舊。
天下調絹,四百一匹。
内外文武,普泛四階;合叙未定第者,亦沾級。
除名免官者,特複本資,品封依舊。
颍川王爾朱兆,彭城王爾朱仲遠,隴西王爾朱天光,樂平王爾朱世隆,常山王爾朱度律,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齊獻武王,都督斛斯椿下軍士,普泛六級。
”庚午,诏曰:“朕以眇身,臨王公之上,夕惕祗懷,若履冰谷。
賴七廟之靈,百辟忠誠之舉,庶免墜殁。
夫三皇稱皇,五帝雲帝,三代稱王,疊沖挹也。
自秦之末,競為皇帝。
忘負乘之深殃,垂貪鄙于萬葉。
予今稱帝,已為褒矣!可普告令知。
”是月,鎮遠将軍清河崔祖螭聚青州七郡之衆十餘萬人圍東一陽一。
幽州刺史劉靈助起兵于薊。
撫軍将軍、金紫光祿大夫、兼侍中、河北大使高乾邕及弟平北将軍、通直散騎常侍敖曹,率衆夜襲冀州,執刺史元嶷,殺監軍孫白鹞,共推前河内太守封隆之行州事。
三月癸酉,封長廣王晔為東海王。
诏太師、骠騎大将軍、青州刺史、魯郡王肅還為太師;特進、車騎大将軍、沛郡王欣為太傅、司州牧,改封淮一陽一王;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徐州刺史、彭城王爾朱仲遠,骠騎大将軍、儀同三司、雍州刺史、隴西王爾朱天光,并為大将軍;柱國大将軍、并州刺史、颍川王爾朱兆為天柱大将軍;骠騎大将軍、儀同三司、左衛将軍、大都督、晉州刺史、平一陽一郡開國公齊獻武王封勃海王,增邑五百戶;特進、車騎大将軍、清河王亶為儀同三司;侍中、太傅、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尚書令、樂平王爾朱世隆為太保;開府、前司徒公長孫稚為太尉公、錄尚書事;侍中、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趙郡王谌為司空公。
稚固辭,尋除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丙子,帝引見尚書右仆射元羅及皇宗于顯一陽一殿,勞勉之。
丁醜,加骠騎大将軍、北華州刺史公孫略儀同三司。
己卯,诏右衛将軍賀拔勝并尚書一人募伎作及雜戶從征者,正入出身,皆授實官,私馬者優一大階。
庚辰,以侍中、衛将軍、鹹一陽一王坦,衛将軍、尚書左仆射、南一陽一王寶炬,侍中、征東将軍、平一陽一王脩,并儀同三司。
乙酉,诏簡北來及在京二官員外剩置者。
己醜,以持節、骠騎将軍、泾州刺史賀拔嶽為儀同三司、岐州刺史,使持節、車騎大将軍、渭州刺史侯莫陳悅為儀同三司、秦州刺史。
庚寅,诏天下有德孝仁賢忠義志信者,可以禮召赴阙,不應一召者以不敬論。
丙申,劉靈助率衆次于安國城,定州刺史侯淵破斬之,傳首京師。
戊戌,以使持節、侍中、車騎大将軍斛斯椿,侍中、衛将軍元受,并特進儀同三司。
诏曰:“頃官方失序,仍令沙汰,定員簡剩,已有判決。
退下之徒,微亦可愍。
諸在簡下,可特優一級,皆授将軍,豫參選限,随能補用。
”是春,冠軍将軍、南青州刺史茹懷朗使其部将何寶率步騎三千擊蕭衍守将于琅邪,擒其尚書左仆射、儀同三司、雲麾将軍、徐兗二州刺史劉相如。
夏四月癸卯,幸華林都亭燕射,班錫有差。
太樂奏伎有倡優為愚癡者,帝以非雅戲,诏罷之。
壬子,有事于太廟。
癸醜,诏以齊獻武王為使持節、侍中、都督冀州諸軍事、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大都督、東道大行台、冀州刺史,骠騎大将軍、安定王爾朱智虎為開府儀同三司、肆州刺史。
乙卯,以右衛将軍賀拔勝、武衛将軍大野拔并為儀同三司。
己未,帝于顯一陽一殿簡試通直散騎常侍、散騎侍郎、通直郎,剩員非才他轉之。
癸亥,隴西王爾朱天光大破宿勤明達,擒送京師,斬之。
丙寅,以侍中、骠騎大将軍爾朱彥伯為司徒公。
诏有司不得
母曰王氏。
少端謹,有志度。
長而好學,事祖母、嫡母以孝聞。
正始中,襲爵。
延昌中,拜通直散騎常侍。
神龜中,進兼散騎常侍。
正光二年,正常侍,領給事黃門侍郎。
帝以元叉擅權,遂稱疾不起。
久之,因托喑病。
五年,就除金紫光祿大夫,加散騎常侍。
建義元年,除儀同三司。
王既絕言,垂将一紀,居于龍花寺,無所交通。
永安末,有白莊帝者,言王不語,将有異圖;民間遊聲,又雲有天子之氣。
王懼禍,逃匿上洛,尋見追蹑,執送京師,拘禁多日,以無狀獲免。
及莊帝崩,爾朱世隆等以元晔疏遠,又非人望所推,以王潛默晦身,有過人之量,将謀廢立。
恐實不語,乃令王所親申其意,且兼迫脅。
王遂答曰:“天何言哉!”世隆等大悅。
春二月己巳,晔進至邙南,世隆等奉王東郭之外,行禅讓之禮。
群臣上表曰:“否泰沿時,殷憂啟聖,故六飛在禦,三石興符。
伏惟陛下運屬千齡,智周萬物,獨昭系象,妙極天人。
寶曆有歸,光宅攸屬,而将安獨善,不務兼濟,靈命徘徊,幽明載伫。
伏願時順讴謠,念茲宗祏,用舍勞疾,允答人神。
”王答曰:“自量眇身,是以讓執。
然王公勤至,不可拒違。
今敬承所陳,惟愧弗堪負荷耳。
”太尉公爾朱度律奉進玺绶哀冕之服。
乃就辂車,百官侍衛,入自建春、雲龍門,升太極前殿,群臣拜賀。
禮畢,登阊阖門,诏曰:“朕以寡薄,撫臨萬邦,思與億兆同茲慶泰,可大赦天下,以魏為大魏,改建明二年為普泰元年。
其稅市及稅鹽之官,可悉廢之。
百雜之戶,貸賜民名,官任仍舊。
天下調絹,四百一匹。
内外文武,普泛四階;合叙未定第者,亦沾級。
除名免官者,特複本資,品封依舊。
颍川王爾朱兆,彭城王爾朱仲遠,隴西王爾朱天光,樂平王爾朱世隆,常山王爾朱度律,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齊獻武王,都督斛斯椿下軍士,普泛六級。
”庚午,诏曰:“朕以眇身,臨王公之上,夕惕祗懷,若履冰谷。
賴七廟之靈,百辟忠誠之舉,庶免墜殁。
夫三皇稱皇,五帝雲帝,三代稱王,疊沖挹也。
自秦之末,競為皇帝。
忘負乘之深殃,垂貪鄙于萬葉。
予今稱帝,已為褒矣!可普告令知。
”是月,鎮遠将軍清河崔祖螭聚青州七郡之衆十餘萬人圍東一陽一。
幽州刺史劉靈助起兵于薊。
撫軍将軍、金紫光祿大夫、兼侍中、河北大使高乾邕及弟平北将軍、通直散騎常侍敖曹,率衆夜襲冀州,執刺史元嶷,殺監軍孫白鹞,共推前河内太守封隆之行州事。
三月癸酉,封長廣王晔為東海王。
诏太師、骠騎大将軍、青州刺史、魯郡王肅還為太師;特進、車騎大将軍、沛郡王欣為太傅、司州牧,改封淮一陽一王;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徐州刺史、彭城王爾朱仲遠,骠騎大将軍、儀同三司、雍州刺史、隴西王爾朱天光,并為大将軍;柱國大将軍、并州刺史、颍川王爾朱兆為天柱大将軍;骠騎大将軍、儀同三司、左衛将軍、大都督、晉州刺史、平一陽一郡開國公齊獻武王封勃海王,增邑五百戶;特進、車騎大将軍、清河王亶為儀同三司;侍中、太傅、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稚固辭,尋除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丙子,帝引見尚書右仆射元羅及皇宗于顯一陽一殿,勞勉之。
丁醜,加骠騎大将軍、北華州刺史公孫略儀同三司。
己卯,诏右衛将軍賀拔勝并尚書一人募伎作及雜戶從征者,正入出身,皆授實官,私馬者優一大階。
庚辰,以侍中、衛将軍、鹹一陽一王坦,衛将軍、尚書左仆射、南一陽一王寶炬,侍中、征東将軍、平一陽一王脩,并儀同三司。
乙酉,诏簡北來及在京二官員外剩置者。
己醜,以持節、骠騎将軍、泾州刺史賀拔嶽為儀同三司、岐州刺史,使持節、車騎大将軍、渭州刺史侯莫陳悅為儀同三司、秦州刺史。
庚寅,诏天下有德孝仁賢忠義志信者,可以禮召赴阙,不應一召者以不敬論。
丙申,劉靈助率衆次于安國城,定州刺史侯淵破斬之,傳首京師。
戊戌,以使持節、侍中、車騎大将軍斛斯椿,侍中、衛将軍元受,并特進儀同三司。
诏曰:“頃官方失序,仍令沙汰,定員簡剩,已有判決。
退下之徒,微亦可愍。
諸在簡下,可特優一級,皆授将軍,豫參選限,随能補用。
”是春,冠軍将軍、南青州刺史茹懷朗使其部将何寶率步騎三千擊蕭衍守将于琅邪,擒其尚書左仆射、儀同三司、雲麾将軍、徐兗二州刺史劉相如。
夏四月癸卯,幸華林都亭燕射,班錫有差。
太樂奏伎有倡優為愚癡者,帝以非雅戲,诏罷之。
壬子,有事于太廟。
癸醜,诏以齊獻武王為使持節、侍中、都督冀州諸軍事、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大都督、東道大行台、冀州刺史,骠騎大将軍、安定王爾朱智虎為開府儀同三司、肆州刺史。
乙卯,以右衛将軍賀拔勝、武衛将軍大野拔并為儀同三司。
己未,帝于顯一陽一殿簡試通直散騎常侍、散騎侍郎、通直郎,剩員非才他轉之。
癸亥,隴西王爾朱天光大破宿勤明達,擒送京師,斬之。
丙寅,以侍中、骠騎大将軍爾朱彥伯為司徒公。
诏有司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