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紀第九 肅宗紀
關燈
小
中
大
為大都督,率都督章武王融北讨脩禮。
戊申,燕州刺史崔秉率衆棄城南走中山。
乙醜,以安西将軍、光祿大夫宗正珍孫為都督,讨汾州反胡。
六月己巳,曲赦齊州。
绛蜀陳雙熾聚衆反,自号始建王。
曲赦平一陽一、建興、正平三郡。
诏假鎮西将軍、都督長孫稚讨雙熾,平之。
丙子,義一陽一王略改封東平王。
衛大将軍、西道都督元恆芝為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
戊寅,诏複京兆王繼本封江一陽一王。
戊子,诏曰:“自運屬艱棘,曆載于茲,烽驿交馳,旌鼓不息。
祖宗盛業,危若綴旒;社稷鴻基,殆将淪墜。
朕威德不能遐被,經略無以及遠,俾令蒼生罹此塗炭,何以苟安黃屋,無愧黔黎?今便避居正殿,蔬餐素服。
當親自招募,收集忠勇。
其有直言正谏之士,敢決徇義之夫,二十五日悉集華林東門,人别引見,共論得失。
班告内外,鹹使聞知。
”乙未,以衛将軍、東平王略為左光祿大夫、儀同三司。
秋七月丙午,杜洛周遣其别帥曹纥真寇掠幽州。
行台常景遣都督于榮邀于粟園,大破之,斬纥真,獲三十餘級,牛驢二萬餘頭。
戊申,恆州陷,行台元纂奔冀州。
甲子,蕭衍将元樹、湛僧珍等寇壽春。
八月丙子,進封廣川縣開國公元邵為常山王。
以骠騎大将軍、東道行台、臨淮王彧為儀同三司。
戊寅,帝幸南石窟寺,即日還宮。
戊子,進散騎常侍、禦史中尉、武城縣開國公子攸為長樂王。
都督伊甕生讨巴,失利戰殁。
癸巳,賊帥元洪業斬鮮于脩禮,請降,為賊一黨一葛榮所殺。
都督爾朱榮于肆州執刺史尉慶賓,令其從叔羽生統州事。
九月辛亥,葛榮敗都督廣一陽一王淵、章武王融于博野白牛邏,融殁于陣。
榮自稱天子,号曰齊國,年稱廣安。
甲申,常景又破洛周,斬其武川王賀拔文興、别帥侯莫陳升,生擒男一女四百口,牛驢五千餘頭。
就德興攻陷平州,殺刺史王買奴。
是月,莫折天生請降,蕭寶夤使行台左丞崔士和入據秦州。
天生複叛,送士和于胡琛,殺之。
冬十有一月戊戌,杜洛周攻陷幽州,執刺史王延年及行台常景。
丙午,稅京師田租,畝五升;借賃公田者,畝一鬥。
閏月,稅市人出入者各一錢,店舍為五等。
齊州平原民劉樹、劉蒼生聚衆反,州軍破走之。
劉樹奔蕭衍。
衍将元樹一逼一壽春,揚州刺史李憲力屈,以城降之。
初留州、郡、縣及長史、司馬、戍主副質子于京師。
衍又遣将攻一逼一新野,诏都督魏承祖讨之。
诏曰:“頃舊京淪覆,中原喪亂,宗室子女,屬籍在七廟之内,為雜戶濫門所拘辱者,悉聽離絕。
” 三年春正月甲戌,以司空公皇甫度為司徒,儀同三司蕭寶夤為司空,車騎将軍、北海王颢為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
徐州民任道棱聚衆反,襲據蕭城以叛。
州軍讨平之。
辛巳,葛榮陷殷州,刺史崔楷固節死之,遂東圍冀州。
甲申,诏峻鑄錢之制。
蕭寶夤、元恆芝大敗于泾州,大隴都督、南平王仲冏,小隴都督高聿并相尋退散。
東秦州刺史潘義淵以汧城降賊。
高平虜賊一逼一岐州,城人執刺史魏蘭根,以城應之。
豳州刺史畢祖晖、行台羊深并奔退,祖晖于陣殁。
北海王颢尋亦敗走。
賊帥胡引祖據北華州以應之。
賊帥叱幹骐麟入據豳州。
曲赦關西及正平、平一陽一、建興。
戊子,以司徒皇甫度為太尉。
己醜,以四方未平,诏内外戒嚴,将親出讨。
辛卯,蕭衍将湛僧珍圍東豫州,诏散騎常侍元暐為都督以讨之。
是月,衍又遣将彭群、王辯等率衆數萬一逼一琅邪,诏青州、南青二州讨之。
二月丁酉,诏曰:“關隴遭罹寇難,燕趙賊逆憑陵,蒼生波流,耕農一靡一業,加諸轉運,勞役已甚,州倉儲實,無宜懸匮。
自非開輸賞之格,何以息漕運之煩?凡有能輸粟入瀛、定、岐、雍四州者,官鬥二百斛賞一階;入二華州者,五百石賞一階。
不限多少,粟畢授官。
”虜賊據潼關。
丁未,追複故東平王匡爵,改封濟南王。
庚申,東郡民趙顯德反,殺太守裴煙,自号都督,立其兄子為太守。
诏都督李仁叔讨之。
是月,蕭衍将成景隽寇彭城,诏員外常侍,崔孝芬為行台,率将擊走之。
三月甲子,诏将西讨,中外戒嚴。
虜賊走,複潼關。
戊辰,诏将回駕北讨。
诏金紫光祿大夫源子邕為大都督,讨葛榮。
辛未,齊州廣川民劉鈞執清河太守邵懷,聚衆反,自署大行台。
清河民房須自署大都督,屯據昌國城。
夏四月,别将元斌之讨東郡,斬顯德。
己酉,蠕蠕國遣使朝貢。
六月,蠕蠕國遣使朝貢。
是月,诏都督李叔仁讨劉鈞,平之。
秋七月,陳郡民劉獲、鄭辯反于西華,号年天授,州軍讨平之。
相州刺史、安樂王鑒據州反。
己醜,大赦天下。
是月,青州刺史、彭城王劭,南青州刺史胡平,遣将斬蕭衍将彭群首,俘獲二千餘人。
八月,都督源子邕、李軌、裴衍攻鄴。
丁未,斬鑒,相州平。
仍令子邕等讨葛榮。
九月辛卯,東豫州刺史元慶和以城南叛。
戊子,蠕蠕國遣使朝貢。
秦州城民杜粲殺莫折念生,自行州事。
南秦州城民辛琛自行州事,遣使歸罪。
冬十月戊申,曲赦恆農已西,河北、正平、平一陽一、邵郡及關西諸州。
辛亥,以衛将軍、讨虜大部都督爾朱榮為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
甲寅,雍州刺史蕭寶夤據州反,自号曰齊,年稱隆緒。
诏尚書右仆射長孫稚讨之。
十有一月己醜,葛榮攻陷冀州,執刺史元孚,逐出居民,凍死者十六七。
十有二月戊申,都督源子邕、裴衍與葛榮戰,敗于一陽一平東北漳水曲,并戰殁。
是月,杜粲為駱超所殺,超遣使歸罪。
武泰元年春正月癸亥,以北海王颢為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相州刺史。
乙醜,定州為杜洛周所陷,執刺史楊津。
瀛州刺史元甯以城降于洛周。
皇女生,秘言皇子。
丙寅,大赦,改元。
丙子,長孫稚平潼關。
丁醜,雍州城人侯終德相率攻寶夤,寶夤攜南一陽一公主及子,與百餘騎渡渭而走,雍州平。
二月,以長孫稚為車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雍州刺史、兼尚書仆射、西道行台。
群盜燒劫鞏縣以西,關口以東,公路澗以南。
诏武衛将軍李神軌為都督,讨平之。
癸醜,帝崩于顯一陽一殿,時年十九。
甲寅,皇子即位,大赦天下。
皇太後诏曰:“皇家握曆受圖,年将二百;祖宗累聖,社稷載安。
高祖以文思先天,世宗以下武經世,股肱惟良,元首穆穆。
及大行在禦,重以寬仁,奉養率由,溫明恭順。
朕以寡昧,親臨萬國,識謝塗山,德慚文母。
屬妖逆遞興,四郊多故。
實望穹靈降祐,麟趾衆繁。
自潘充華有孕椒宮,冀誕儲兩,而熊罴無兆,維虺遂彰。
于時直以國步未康,假稱統胤,欲以底定物情,系仰宸極。
何圖一旦,弓劍莫追,國道中微,大行絕祀。
皇曾孫故臨洮王寶晖世子钊,體自高祖,天表卓異,大行平日養一愛一特深,義齊若子,事符當璧。
及翊日弗愈,大漸彌留,乃延入青蒲,受命玉幾。
暨陳衣在庭,登策一靡一及,允膺大寶,即日踐阼。
朕是用惶懼忸怩,心焉一靡一洎。
今喪君有君,宗祏惟固,宜崇賞卿士,爰及百辟,凡厥在位,并加陟叙。
内外百官文武、督将征人,遭艱解府,普加軍功二階;其禁衛武官,直閣以下直從以上及主帥,可軍功三階;其亡官失爵,聽複封位。
謀反大逆削除者,不在斯限。
清議禁锢,亦悉蠲除。
若二品以上不能自受者,任授兒弟。
可班宣遠迩,鹹使知之。
”乙卯,幼主即位。
儀同三司、大都督爾朱榮抗表請入奔赴,勒兵而南。
是月,杜洛周為葛榮所并。
三月癸未,葛榮攻陷滄州,執刺史薛慶之,居民死者十八九。
甲申,上尊谥曰孝明皇帝。
乙酉,葬于定陵,廟号肅宗。
夏四月戊戌,爾朱榮濟河。
庚子,皇太後、幼主崩。
史臣曰:魏自宣武已後,政綱不張。
肅宗沖齡統業,靈後婦人專制,委用非人,賞罰乖舛。
于是釁起四方,禍延畿甸,卒于享國不長。
抑亦淪胥之始也,嗚呼!
戊申,燕州刺史崔秉率衆棄城南走中山。
乙醜,以安西将軍、光祿大夫宗正珍孫為都督,讨汾州反胡。
六月己巳,曲赦齊州。
绛蜀陳雙熾聚衆反,自号始建王。
曲赦平一陽一、建興、正平三郡。
诏假鎮西将軍、都督長孫稚讨雙熾,平之。
丙子,義一陽一王略改封東平王。
衛大将軍、西道都督元恆芝為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
戊寅,诏複京兆王繼本封江一陽一王。
戊子,诏曰:“自運屬艱棘,曆載于茲,烽驿交馳,旌鼓不息。
祖宗盛業,危若綴旒;社稷鴻基,殆将淪墜。
朕威德不能遐被,經略無以及遠,俾令蒼生罹此塗炭,何以苟安黃屋,無愧黔黎?今便避居正殿,蔬餐素服。
當親自招募,收集忠勇。
其有直言正谏之士,敢決徇義之夫,二十五日悉集華林東門,人别引見,共論得失。
班告内外,鹹使聞知。
”乙未,以衛将軍、東平王略為左光祿大夫、儀同三司。
秋七月丙午,杜洛周遣其别帥曹纥真寇掠幽州。
行台常景遣都督于榮邀于粟園,大破之,斬纥真,獲三十餘級,牛驢二萬餘頭。
戊申,恆州陷,行台元纂奔冀州。
甲子,蕭衍将元樹、湛僧珍等寇壽春。
八月丙子,進封廣川縣開國公元邵為常山王。
以骠騎大将軍、東道行台、臨淮王彧為儀同三司。
戊寅,帝幸南石窟寺,即日還宮。
戊子,進散騎常侍、禦史中尉、武城縣開國公子攸為長樂王。
都督伊甕生讨巴,失利戰殁。
癸巳,賊帥元洪業斬鮮于脩禮,請降,為賊一黨一葛榮所殺。
都督爾朱榮于肆州執刺史尉慶賓,令其從叔羽生統州事。
九月辛亥,葛榮敗都督廣一陽一王淵、章武王融于博野白牛邏,融殁于陣。
榮自稱天子,号曰齊國,年稱廣安。
甲申,常景又破洛周,斬其武川王賀拔文興、别帥侯莫陳升,生擒男一女四百口,牛驢五千餘頭。
就德興攻陷平州,殺刺史王買奴。
是月,莫折天生請降,蕭寶夤使行台左丞崔士和入據秦州。
天生複叛,送士和于胡琛,殺之。
冬十有一月戊戌,杜洛周攻陷幽州,執刺史王延年及行台常景。
丙午,稅京師田租,畝五升;借賃公田者,畝一鬥。
閏月,稅市人出入者各一錢,店舍為五等。
齊州平原民劉樹、劉蒼生聚衆反,州軍破走之。
劉樹奔蕭衍。
衍将元樹一逼一壽春,揚州刺史李憲力屈,以城降之。
初留州、郡、縣及長史、司馬、戍主副質子于京師。
衍又遣将攻一逼一新野,诏都督魏承祖讨之。
诏曰:“頃舊京淪覆,中原喪亂,宗室子女,屬籍在七廟之内,為雜戶濫門所拘辱者,悉聽離絕。
” 三年春正月甲戌,以司空公皇甫度為司徒,儀同三司蕭寶夤為司空,車騎将軍、北海王颢為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
徐州民任道棱聚衆反,襲據蕭城以叛。
州軍讨平之。
辛巳,葛榮陷殷州,刺史崔楷固節死之,遂東圍冀州。
甲申,诏峻鑄錢之制。
蕭寶夤、元恆芝大敗于泾州,大隴都督、南平王仲冏,小隴都督高聿并相尋退散。
東秦州刺史潘義淵以汧城降賊。
高平虜賊一逼一岐州,城人執刺史魏蘭根,以城應之。
豳州刺史畢祖晖、行台羊深并奔退,祖晖于陣殁。
北海王颢尋亦敗走。
賊帥胡引祖據北華州以應之。
賊帥叱幹骐麟入據豳州。
曲赦關西及正平、平一陽一、建興。
戊子,以司徒皇甫度為太尉。
己醜,以四方未平,诏内外戒嚴,将親出讨。
辛卯,蕭衍将湛僧珍圍東豫州,诏散騎常侍元暐為都督以讨之。
是月,衍又遣将彭群、王辯等率衆數萬一逼一琅邪,诏青州、南青二州讨之。
二月丁酉,诏曰:“關隴遭罹寇難,燕趙賊逆憑陵,蒼生波流,耕農一靡一業,加諸轉運,勞役已甚,州倉儲實,無宜懸匮。
自非開輸賞之格,何以息漕運之煩?凡有能輸粟入瀛、定、岐、雍四州者,官鬥二百斛賞一階;入二華州者,五百石賞一階。
不限多少,粟畢授官。
”虜賊據潼關。
丁未,追複故東平王匡爵,改封濟南王。
庚申,東郡民趙顯德反,殺太守裴煙,自号都督,立其兄子為太守。
诏都督李仁叔讨之。
是月,蕭衍将成景隽寇彭城,诏員外常侍,崔孝芬為行台,率将擊走之。
三月甲子,诏将西讨,中外戒嚴。
虜賊走,複潼關。
戊辰,诏将回駕北讨。
诏金紫光祿大夫源子邕為大都督,讨葛榮。
辛未,齊州廣川民劉鈞執清河太守邵懷,聚衆反,自署大行台。
清河民房須自署大都督,屯據昌國城。
夏四月,别将元斌之讨東郡,斬顯德。
己酉,蠕蠕國遣使朝貢。
六月,蠕蠕國遣使朝貢。
是月,诏都督李叔仁讨劉鈞,平之。
秋七月,陳郡民劉獲、鄭辯反于西華,号年天授,州軍讨平之。
相州刺史、安樂王鑒據州反。
己醜,大赦天下。
是月,青州刺史、彭城王劭,南青州刺史胡平,遣将斬蕭衍将彭群首,俘獲二千餘人。
八月,都督源子邕、李軌、裴衍攻鄴。
丁未,斬鑒,相州平。
仍令子邕等讨葛榮。
九月辛卯,東豫州刺史元慶和以城南叛。
戊子,蠕蠕國遣使朝貢。
秦州城民杜粲殺莫折念生,自行州事。
南秦州城民辛琛自行州事,遣使歸罪。
冬十月戊申,曲赦恆農已西,河北、正平、平一陽一、邵郡及關西諸州。
辛亥,以衛将軍、讨虜大部都督爾朱榮為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
甲寅,雍州刺史蕭寶夤據州反,自号曰齊,年稱隆緒。
诏尚書右仆射長孫稚讨之。
十有一月己醜,葛榮攻陷冀州,執刺史元孚,逐出居民,凍死者十六七。
十有二月戊申,都督源子邕、裴衍與葛榮戰,敗于一陽一平東北漳水曲,并戰殁。
是月,杜粲為駱超所殺,超遣使歸罪。
武泰元年春正月癸亥,以北海王颢為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相州刺史。
乙醜,定州為杜洛周所陷,執刺史楊津。
瀛州刺史元甯以城降于洛周。
皇女生,秘言皇子。
丙寅,大赦,改元。
丙子,長孫稚平潼關。
丁醜,雍州城人侯終德相率攻寶夤,寶夤攜南一陽一公主及子,與百餘騎渡渭而走,雍州平。
二月,以長孫稚為車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雍州刺史、兼尚書仆射、西道行台。
群盜燒劫鞏縣以西,關口以東,公路澗以南。
诏武衛将軍李神軌為都督,讨平之。
癸醜,帝崩于顯一陽一殿,時年十九。
甲寅,皇子即位,大赦天下。
皇太後诏曰:“皇家握曆受圖,年将二百;祖宗累聖,社稷載安。
高祖以文思先天,世宗以下武經世,股肱惟良,元首穆穆。
及大行在禦,重以寬仁,奉養率由,溫明恭順。
朕以寡昧,親臨萬國,識謝塗山,德慚文母。
屬妖逆遞興,四郊多故。
實望穹靈降祐,麟趾衆繁。
自潘充華有孕椒宮,冀誕儲兩,而熊罴無兆,維虺遂彰。
于時直以國步未康,假稱統胤,欲以底定物情,系仰宸極。
何圖一旦,弓劍莫追,國道中微,大行絕祀。
皇曾孫故臨洮王寶晖世子钊,體自高祖,天表卓異,大行平日養一愛一特深,義齊若子,事符當璧。
及翊日弗愈,大漸彌留,乃延入青蒲,受命玉幾。
暨陳衣在庭,登策一靡一及,允膺大寶,即日踐阼。
朕是用惶懼忸怩,心焉一靡一洎。
今喪君有君,宗祏惟固,宜崇賞卿士,爰及百辟,凡厥在位,并加陟叙。
内外百官文武、督将征人,遭艱解府,普加軍功二階;其禁衛武官,直閣以下直從以上及主帥,可軍功三階;其亡官失爵,聽複封位。
謀反大逆削除者,不在斯限。
清議禁锢,亦悉蠲除。
若二品以上不能自受者,任授兒弟。
可班宣遠迩,鹹使知之。
”乙卯,幼主即位。
儀同三司、大都督爾朱榮抗表請入奔赴,勒兵而南。
是月,杜洛周為葛榮所并。
三月癸未,葛榮攻陷滄州,執刺史薛慶之,居民死者十八九。
甲申,上尊谥曰孝明皇帝。
乙酉,葬于定陵,廟号肅宗。
夏四月戊戌,爾朱榮濟河。
庚子,皇太後、幼主崩。
史臣曰:魏自宣武已後,政綱不張。
肅宗沖齡統業,靈後婦人專制,委用非人,賞罰乖舛。
于是釁起四方,禍延畿甸,卒于享國不長。
抑亦淪胥之始也,嗚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