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紀第九 肅宗紀

關燈
、儀同三司崔光為司徒公。

    蕭衍義州刺史文僧明率衆内屬。

    五月辛巳,南荊州刺史桓叔興自安昌南叛。

    乙酉,烏苌國遣使朝貢。

    閏月丁巳,居密、波斯國并遣使朝貢。

    六月己巳,高昌國遣使朝貢。

    癸巳,勿吉國遣使朝貢。

     秋七月癸醜,诏曰:“時澤弗降,禾稼形損。

    在予之責,夙宵震懼,雖克躬撤降,仍無招感。

    有司可修案舊典,祗行六事:圄犴淹枉,随速鞫決;庶尹廢職,量加修厲;鳏獨困窮,在所存恤;役賦煩民,鹹加蠲省;賢良谠直,以時升進;貪殘邪佞,即就屏黜;男一女怨曠,務令會偶。

    庶革止懲違,有弭災沴。

    ”八月己巳,伏羅國遣使朝貢。

    蠕蠕後主郁久闾侯匿伐來奔懷朔鎮。

    十有一月乙未朔,高昌國遣使朝貢。

    戊申,衛大将軍、儀同三司皇甫集薨。

    癸醜,侍中、車騎大将軍侯剛加儀同三司。

    十有二月甲戌,诏司徒崔光、安豐王延明等議定服章。

    庚辰,以東益、南秦氐反,诏中軍将軍、河間王琛讨之,失利。

     三年春正月辛亥,帝耕籍田。

     夏四月庚辰,以高車國主覆羅伊匐為鎮西将軍、西海郡開國公、高車王。

    六月己巳,诏曰:“朕以沖昧,夙纂寶曆,不能祗奉上靈,感延和氣,緻令炎旱頻歲,嘉雨弗洽,百稼焦萎,晚種未下,将成災年,秋稔莫觊。

    在予之責,憂懼震懷。

    今可依舊分遣有司,馳祈嶽渎及諸山川百神能興雲雨者,盡其虔肅,必令感降,玉帛牲牢,随應薦享。

    上下群官,側躬自厲,理冤獄,止土功,減膳撤懸,禁止屠一殺。

    ” 秋七月壬子,波斯、不漢、龜茲諸國遣使朝貢。

     冬十月己巳,吐谷渾國遣使朝貢。

    十有一月乙巳,車駕有事于圓丘。

    丙午,诏曰:“治曆明時,前王茂軌;考辰正律,奕代通規。

    是以北平革定于漢年,楊偉草算于魏世。

    自皇運肇基,典章猶缺,推步晷曜,未盡厥理。

    先朝仍世,每所慨然。

    至神龜中,始命儒官,改創疏踳,回度易憲,始會璇衡。

    今天正斯始,一陽一煦将開,品物初萌,宜變耳目,所謂魏雖舊邦,其曆維新者也。

    便可班宣内外,号曰《正光曆》。

    又首節嘉辰,獲展丘禘,神人交和,理契幽顯,思與億兆共此維新,可大赦天下。

    ”十有二月癸酉,以左光祿大夫皇甫度為儀同三司。

    乙酉,以車騎大将軍、尚書右仆射元欽為儀同三司,太保、京兆王繼為太傅,司徒崔光為太保。

    丁亥,以牧守妄立碑頌,辄興寺塔;第宅豐侈,店肆商販,诏中尉端衡,肅厲威風,以見事糾劾;七品、六品,祿足代耕,亦不聽锢貼店肆,争利城市。

    四年春二月壬辰,追封故鹹一陽一王禧為敷城王,京兆王愉為臨洮王,清河王怿為範一陽一王,以禮加葬。

    丁醜,河間王琛、章武王融,并以貪一污削爵除名。

    己卯,以蠕蠕主阿那瑰率衆犯塞,遣尚書左丞元孚兼尚書,為北道行台,持節喻之。

    蠕蠕後主侯匿伐來朝京師。

    宕昌國遣使朝貢。

    司空劉騰薨。

     夏四月,阿那瑰執元孚,驅掠畜牧北遁。

    甲申,诏骠騎大将軍、尚書令李崇,中軍将軍、兼尚書右仆射元纂率騎十萬讨蠕蠕,出塞三千餘裡,不及而還。

     秋七月辛亥,诏曰:“達尊斯在,齒預一焉,崇敬黃耇,先代通訓。

    故方叔以元老處位,充國緣自強見留。

    雖七十緻仕,明乎典故,然以德尚壯,許其絷維。

    今庶僚之中,或年迫懸車,循禮宜退。

    但少收其力,老棄其身,言念勤舊,眷然未忍。

    或戴白在朝,未當外任;或停私曆紀,甫受考級;如此之徒,雖滿七十,聽其莅民,以終常限。

    或新解郡縣,或外佐始停,已滿七十,方求更叙者,吏部可依令不奏。

    其有高名俊德、老成髦士、灼然顯達、為時所知者,不拘斯例。

    若才非秀異,見在朝官,依令合解者,可給本官半祿,以終其身。

    使辭朝之叟,不恨歸于闾巷矣。

    ”八月己巳,诏曰:“狂蠢肆暴,陵竊北垂。

    雖軍威時接,賊徒懾遁,然獯虐所過,多離其禍。

    言念斯弊,有轸深懷。

    可敕北道行台,遣使巡檢,遭寇之處,饑餒不粒者,厚加赈恤,務令存濟。

    ”戊寅,诏曰:“朕以眇暗,忝承鴻緒,因祖宗之基,托王公之上,每鑒寐屬慮,思康億兆。

    比雨旱愆時,星運舛錯,政理阙和,靈祗表異,永尋夕惕,載恧于懷。

    宜诏百司各勤厥職,諸有鳏寡窮疾冤滞不申者,并加厘恤。

    若孝子順孫、廉貞義節、才學超異、獨行高時者,具以言上,朕将親覽,加以旌命。

    ”癸未,追複故範一陽一王澤為清河王。

    九月丁酉,庫莫奚國遣使朝獻。

    诏侍中、太尉、汝南王悅入居門下,與承相、高一陽一王雍參決尚書奏事。

    冬十有一月丙申,趙郡王谧薨。

    丁酉,太保崔光薨。

    十有二月,蕭衍遣将寇邊,诏假征南将軍崔延伯讨之。

    以太尉、汝南王悅為太保。

    徐州刺史、北海王颢坐貪一污削除官爵。

     五年春正月辛醜,車駕有事于南郊。

    閏二月癸巳,嚈哒國遣使朝貢。

     三月,沃野鎮人破落汗拔陵聚衆反,殺鎮将,号真王元年。

    诏臨淮王彧為鎮軍将軍,假征北将軍,都督北征諸軍事以讨之。

     夏四月,高平酋長胡琛反,自稱高平王,攻鎮以應拔陵。

    别将盧祖遷擊破之,琛北遁。

    五月,臨淮王彧敗于五原,削除官爵。

    壬申,诏尚書令李崇為大都督,率廣一陽一王淵等北讨。

    六月,秦州城人莫折太提據城反,自稱秦王,殺刺史李彥。

    诏雍州刺史元志讨之。

    南秦州城人孫掩、張長命、韓祖香據城反,殺刺史崔遊以應太提。

    太提遣城人蔔朝襲克高平,殺鎮将赫連略、行台高元榮。

    太提尋死,子念生代立,僭稱天子,号年天建,置立百官。

    丁酉,大赦。

     秋七月甲寅,诏吏部尚書元脩義兼尚書仆射,為西道行台,率諸将西讨。

    戊午,複河間王琛、臨淮王彧本封。

    都督崔暹失利于白道,大都督李崇率衆還平城,坐長史祖瑩截沒軍資,免除官爵。

    丁醜,念生遣其都督楊伯年、樊元、張朗等攻仇鸠、河池二戍,東益州刺史魏子建遣将尹祥、黎叔和擊破之,斬樊元首,殺賊千餘人。

    是月,涼州幢帥于菩提、呼延雄執刺史宋穎據州反。

    念生遣其兄高一陽一王天生下隴東寇。

    八月甲午,元志大敗于隴東,退守岐州。

    丙申,诏曰:“賞貴宿勞,明主恆德;恩沾舊績,哲後常範。

    太祖道武皇帝應期撥亂,大造區夏;世祖太武皇帝纂戎丕緒,光闡王業,躬率六師,掃清逋穢;諸州鎮城人,本充牙爪,服勤征旅,契闊行間,備嘗勞劇。

    逮顯祖獻文皇帝,自北被南,淮海思乂,便差割強族,分衛方鎮。

    高祖孝文皇帝,遠遵盤庚,将遷嵩洛,規遏北疆,蕩辟南境,選良家酋帥,增戍朔垂,戎捍所寄,實惟斯等。

    先帝以其誠效既亮,方加酬錫,會宛郢馳烽,朐泗告警,軍旗頻動,兵連積歲,茲恩仍寝,用迄于今。

    怨叛之興,頗由于此。

    朕叨承乾曆,撫馭宇宙,調風布政,思廣惠液,宜追述前恩,敷茲後施。

    諸州鎮軍貫,元非犯配者,悉免為民,鎮改為州,依舊立稱。

    此等世習幹戈,率多勁勇,今既甄拔,應思報效。

    可三五簡發,讨彼沙隴。

    當使人齊其力,奮擊先驅,妖一黨一狂醜,必可蕩滌。

    沖鋒斬級,自依恆賞。

    ”丁酉,南秀容牧子于乞真反,殺太仆卿陸延。

    别将爾朱榮讨平之。

    戊戌,莫折念生遣都督窦雙攻盤頭郡。

    東益州刺史魏子建遣将窦念祖讨之,斬雙,擒斬千餘人。

    九月壬申,诏尚書左仆射、齊王蕭寶夤為西道行台大都督,率征西将軍、都督崔延伯,又诏複撫軍将軍、北海王颢官爵,為都督,并率諸将西讨。

    乙亥,帝幸明堂,餞寶夤等。

    是月,蕭衍遣将裴邃、虞鴻襲據壽春外城,刺史長孫稚擊走之,邃退屯黎漿。

    诏河間王琛總衆援之。

    衍又遣将寇淮一陽一,诏秘書監、安樂王鑒率衆讨之。

    吐谷渾主伏連籌兵讨涼州,于菩提棄城走,追斬之。

    城民趙天安複推宋颍為刺史。

     冬十月,營州城人劉安定、就德興據城反,執刺史李仲遵。

    城人王惡兒斬安定以降。

    德興東走,自号燕王。

    胡琛遣其将宿勤明達寇豳、夏、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