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紀第七下 高祖紀下

關燈
十一卷。

    事迫戎期,未善周悉。

    雖不足綱範萬度,永垂不朽,且可釋滞目前,厘整時務。

    須侍軍回,更論所阙,權可付外施行。

    其有當局所疑而令文不載者,随事以聞,當更附之。

    ”立皇子恂為皇太子。

    戊申,高麗國遣使朝獻。

     秋七月癸醜,以皇太子立,诏賜民為人後者爵一級,為公士;曾為吏屬者爵二級,為上造;鳏寡孤獨不能自存者,人粟五斛。

    戊午,中外戒嚴。

    是月,蕭赜死,孫昭業僭立。

    八月乙酉,三老、山一陽一郡公尉元薨。

    丙戌,車駕類于上帝,遂臨尉元喪。

    丁亥,帝辭永固陵。

    己醜,車駕發京師,南伐,步騎百餘萬。

    太尉丕奏請以宮人從。

    诏曰:“臨戎不語内事,宜停來請。

    ”壬寅,車駕至肆州,民年七十已上,賜爵一級。

    路見眇跛者,停駕親問,賜衣食終身。

    戊申,幸并州。

    親見高年,問所疾苦。

    九月壬子,诏兼員外散騎常侍高聰、兼員外散騎侍郎賈祯使于蕭昭業。

    丁巳,诏以車駕所經,傷民秋稼者,畝給谷五斛。

    戊辰,濟河。

    诏洛、懷、并、肆所過四州之民:百年以上假縣令,九十以上賜爵三級,八十以上賜爵二級,七十以上賜爵一級;鳏寡孤獨不能自存者,粟人五斛,帛二匹;孝悌廉義、文武應求者,皆以名聞。

    又诏厮養之戶不得與士民婚;有文武之才、積勞應進者同庶族例,聽之。

    庚午,幸洛一陽一,周巡故宮基址。

    帝顧謂侍臣曰:晉德不修,早傾宗祀,荒毀至此,用傷朕懷。

    ”遂詠《黍離》之詩,為之流涕。

    壬申,觀洛橋,幸太學,觀《石經》。

    乙亥,鄧至王像舒彭遣子舊詣阙朝貢,并奉表,求以位授舊。

    诏許之。

    丙子,诏六軍發轸。

    丁醜,戎服執鞭,禦馬而出。

    群臣稽颡于馬前,請停南伐。

    帝乃止。

    仍定遷都之計。

     冬十月戊寅朔,幸金墉城。

    诏征司空穆亮與尚書李沖、将作大匠董爵經始洛京。

    己卯,幸河南城。

    乙酉,幸豫州。

    癸巳,次于石濟。

    乙未,解嚴,設壇于滑台城東,告行廟以遷都之意。

    大赦天下。

    起滑台宮。

    又诏京師及諸州從戎者賜爵一級,應募者加二級,主将加三級。

    癸卯,幸鄴城。

    乙巳,诏安定王休率從官迎家于代京,車駕送于漳水上。

    初,帝之南伐也,起宮殿于鄴西;十有一月癸亥,宮成,徙禦焉。

    十有二月戊寅,巡省六軍。

    庚寅,一陰一平國遣使朝貢。

    乙未,诏隐恤軍士,死亡疾病務令優給。

     十有八年春正月丁未朔,朝群臣于鄴宮澄鸾殿。

    丁巳,高麗國遣使朝獻。

    癸亥,車駕南巡。

    诏相、兗、豫三州:百年以上假縣令,九十以上賜爵二級,七十以上賜爵一級;孤老鳏寡不能自存者,賜粟五石、帛二匹;孝悌廉義、文武應求者,皆以名聞。

    戊辰,經殷比幹之墓,祭以太牢。

    乙亥,幸洛一陽一西宮。

    二月乙醜,行幸河一陰一,親規方澤之所。

    丙申,河南王幹徙封趙郡,颍川王雍徙封高一陽一。

    壬寅,車駕北巡。

    癸卯,濟河。

    蕭昭業遣使朝貢。

    甲辰,诏天下,喻以遷都之意。

    閏月癸亥,次句注陉南,皇太子朝于蒲池。

    壬申,至平城宮。

    癸酉,臨朝堂,部分遷留。

    甲戌,谒永固陵。

    三月庚辰,罷西郊祭天。

    壬辰,帝臨太極殿,谕在代群臣以遷移之略。

    夏五月乙亥,诏罷五月五日、七月七日飨。

    六月己巳,诏兼員外散騎常侍盧昶、兼員外散騎侍郎王清石使于蕭昭業。

     秋七月乙亥,以宋王劉昶為大将軍。

    壬午,侍中、大司馬、安定王休薨。

    辛卯,高麗國遣使朝貢。

    壬辰,車駕北巡。

    戊戌,谒金陵。

    辛醜,幸朔州。

    是月,島夷蕭鸾殺其主蕭昭業,立昭業弟昭文。

    八月癸卯,皇太子朝于行宮。

    甲辰,行幸一陰一山,觀雲川。

    丁未,幸閱武台,臨觀講武。

    癸醜,幸懷朔鎮。

    己未,幸武川鎮。

    辛酉,幸撫冥鎮。

    甲子,幸柔玄鎮。

    乙醜,南還。

    所過皆親見高年,問民疾苦,貧窘孤老賜以粟帛。

    丙寅,诏六鎮及禦夷城人,年八十以上而無子孫兄弟,終身給其廪粟;七十以上家貧者,各賜粟十斛。

    又诏諸北城人,年滿七十以上及廢疾之徒,校其元犯,以準新律。

    事當從坐者,聽一身還鄉,又令一子撫養,終命之後,乃遣歸邊;自餘之處,如此之犯,年八十以上,皆聽還。

    戊辰,車駕次旋鴻池。

    庚午,谒永固陵。

    辛未,還平城宮。

    九月壬申朔,诏曰:“三載考績,自古通經;三考黜陟,以彰能否。

    今若待三考然後黜陟,可黜者不足為遲,可進者大成賒緩。

    是以朕今三載一考,考即黜陟,欲令愚滞無妨于賢者,才能不壅于下位。

    各令當曹考其優劣,為三等。

    六品以下,尚書重問;五品以上,朕将親與公卿論其善惡。

    上上者遷之,下下者黜之,中中者守其本任。

    ”壬午,帝臨朝堂,親加黜陟。

    壬辰,一陰一平王楊炅來朝。

     冬十月甲辰,以太尉、東一陽一王丕為太傅。

    戊申,親告太廟,奉遷神主。

    辛亥,車駕發平城宮。

    壬戌,次于中山之唐湖。

    乙醜,分遣侍臣巡問民所疾苦。

    己巳,奉信都。

    庚午,诏曰:“比聞緣邊之蠻,多有竊掠,緻有父子乖離,室家分絕,既虧和氣,有傷仁厚。

    方一區宇,子育萬姓,若苟如此,南人豈知朝德哉?可诏荊、郢、東荊三州勒敕蠻民,勿有侵暴。

    ”是月,蕭鸾廢殺其主蕭昭文而僭立。

    十有一月辛未朔,诏冀、定二州民:百年以上假以縣令,九十以上賜爵三級,八十以上賜爵二級,七十以上賜爵一級;鳏寡孤獨不能自存者,賜以谷帛;孝義廉貞、文武應求者具以名聞。

    丁醜,車駕幸鄴。

    甲申,經比幹之墓,傷其忠而獲戾,親為吊文,樹碑而刊之。

    己醜,車駕至洛一陽一。

    蕭鸾雍州刺史曹虎據襄一陽一請降。

    十有二月辛醜朔,遣行征南将軍薛真度督四将出襄一陽一,大将軍劉昶出義一陽一,徐州刺史元衍出鐘離,平南将軍劉藻出南鄭。

    壬寅,革衣服之制。

    癸卯,诏中外戒嚴。

    戊申,優複代遷之戶租賦三歲。

    己酉,诏王、公、侯、伯、子、男開國食邑者:王食半,公三分食一,侯伯四分食一,子男五分食一。

    辛亥,車駕南伐。

    丁卯,诏郢豫二州之民:百齡以上假縣令,九十以上賜爵三級,八十以上賜爵二級,七十以上賜爵一級;孤寡鳏老不能自存者,賜以谷帛;緣路之民複田租一歲;孝悌廉義、文武應求具以名聞。

    戊辰,車駕至懸瓠。

    己巳,诏壽一陽一、鐘離、馬頭之師所獲男一女之口皆放還南。

     十有九年春正月辛未朔,朝飨群臣于懸瓠。

    癸酉,诏禁淮北之民不得侵掠,犯者以大辟論。

    甲戌,檄喻蕭鸾。

    丙子,鸾龍一陽一縣開國侯王朗自渦一陽一來降。

    壬午,講武于汝水之西,大赍六軍。

    丙申,平南将軍王肅頻破蕭鸾将,擒其甯州刺史董巒。

    己亥,車駕濟淮。

    二月甲辰,幸八公山。

    路中雨甚,诏去蓋;見軍士病者,親隐恤之。

    戊申,車駕巡淮而東,民皆安堵,租運屬路。

    壬子,高麗國遣使朝獻。

    丙辰,車駕至鐘離。

    戊午,軍士擒蕭鸾三千卒。

    帝曰:“在君為君,其民何罪?”于是免歸。

    辛酉,車駕發鐘離,将臨江水。

    司徒馮誕薨。

    壬戌,乃诏班師。

    丁卯,遣使臨江數蕭鸾殺主自立之罪惡。

    三月戊寅,幸邵一陽一。

    戊子,太師馮熙薨。

    乙未,幸下邳。

    鄧至國遣使朝貢。

     夏四月庚子,車駕幸彭城。

    辛醜,帝為太師馮熙舉哀于行在所。

    丁未,曲赦徐豫二州,其運漕之士,複租賦三年。

    辛亥,诏賜百歲以上假縣令,九十以上賜爵三級,八十以上賜爵二級,七十以上賜爵一級;孤寡老疾不能自存者,賜以谷帛;德著丘園者具以名聞;蕭鸾民降者,給複十五年。

    癸醜,幸小沛,遣使以太牢祭漢高祖廟。

    己未,行幸瑕丘,遣使以太牢祠岱嶽。

    诏宿衛武官增位一級。

    庚申,行幸魯城,親祠孔子廟。

    辛酉,诏拜孔氏四人、顔氏二人為官。

    诏兗州刺史舉部内士人才堪軍國及守宰治行,具以名聞。

    又诏賜兗州民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