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紀第七下 高祖紀下

關燈
古式,欲終三年之禮。

    百辟群官,據金冊顧命,将奪朕心,從先朝之制。

    朕仰惟金冊,俯自推省,取諸二衷,不許衆議。

    以衰服過期,終四節之慕。

    又奉聖訓,聿修诰旨;不敢暗默自居,以曠機政。

    庶不愆遺令之意,差展哀慕之情。

    普下州鎮,長至三元,絕告慶之禮。

    ”甲申,車駕谒永固陵。

    辛卯,诏曰:“群官以萬機事重,請求聽政。

    朕仰祗遺命,亦思無怠。

    但哀慕纏一綿,心神迷塞,未堪自力以親政事。

    近侍先掌機衡者,皆謀猷所寄,且可任之,如有疑事,當時與論決。

    ”十有一月甲寅,诏曰:“垂及至節,感慕崩摧,凡在臣列,誰不哽切。

    内外職人先朝班次及諸方雜客,冬至之日,盡聽入臨。

    三品已上衰服者至夕複臨。

    其餘,唯旦臨而已。

    其拜哭之節,一依别儀。

    ”丁巳,蕭赜遣使朝貢。

    十有二月壬午,诏依準丘井之式,遣使與州郡宣行條制,隐口漏丁,即聽附實。

    若朋附豪勢,陵抑孤弱,罪有常刑。

     十五年春正月丁卯,帝始聽政于皇信東室。

    初分置左右史官。

    吐谷渾國遣使朝貢。

    二月乙亥,桴罕鎮将長孫百年請讨吐谷渾所置洮一陽一、泥和二戍,許之。

    己醜,蕭頤遣使朝貢。

    三月甲辰,車駕谒永固陵。

    己酉,悉萬斤等五國遣使朝貢。

     夏四月癸亥,帝始進蔬食。

    乙醜,谒永固陵。

    自正月不雨,至于癸酉,有司奏祈百神。

    诏曰:“昔成湯遇旱,齊景逢災,并不由祈山川而緻雨,皆至誠發中,澍潤千裡。

    萬方有罪,在予一人。

    今普天喪恃,幽顯同哀,神若有靈,猶應未忍安飨,何宜四氣未周,便欲祀事?唯當考躬責己,以待天譴。

    ”甲戌,诏員外散騎常侍李彪、尚書郎公孫阿六頭使于蕭赜。

    己卯,經始明堂,改營太廟。

    五月己亥,議改律令,于東明觀折疑獄。

    乙卯,百年攻洮一陽一、泥和二戍,克之,俘獲三千餘人,诏悉免歸。

    高麗國遣使朝獻。

    丙辰,诏造五辂。

    六月丁未,濟一陰一王郁以貪殘賜死。

     秋七月乙醜,谒永固陵,規建壽陵。

    戊寅,吐谷渾國遣使朝貢。

    己卯,诏議祖宗,以道武為太祖。

    乙酉,車駕巡省京邑,聽訟而還。

    八月壬辰,議養老,又議肆類上帝、禋于六宗之禮,帝親臨決。

    诏郡國有時物可以薦宗廟者,貢之。

    戊戌,移道壇于桑乾之一陰一,改曰崇虛寺。

    己亥,诏諸州舉秀才,先盡才學。

    乙巳,親定禘祫之禮。

    丁巳,議律令事,仍省雜祀。

    九月辛巳,蕭赜遣使朝貢。

    壬午,吐谷渾、高麗、宕昌、鄧至諸國并遣使朝獻。

     冬十月庚寅,車駕谒永固陵。

    是月,明堂、太廟成。

    十有一月丁卯,遷七廟神主于新廟。

    乙亥,大定官品。

    戊寅,考諸牧守。

    诏假通直散騎常侍李彪、假散騎侍郎蔣少遊使蕭赜。

    丙戌,初罷小歲賀。

    丁亥,诏二千石考在上上者,假四品将軍,賜乘黃馬一匹;上中者,五品将軍;上下者,賜衣一襲。

    十有二月壬辰,遷社于内城之西。

    癸巳,頒賜刺史已下衣冠。

    以安定王休為太傅,齊郡王簡為太保。

    帝為高麗王琏舉哀于城東行宮。

    己酉,車駕迎春于東郊。

    辛亥,诏簡選樂官。

     十有六年春正月戊午朔,飨群臣于太華殿。

    帝始為王公興,懸而不樂。

    己未,宗祀顯祖獻文皇帝于明堂,以配上帝。

    遂升靈台,以觀雲物;降居青一陽一左個,布政事。

    每朔,依以為常。

    辛酉,始以太祖配南郊。

    壬戌,诏定行次,以水承金。

    甲子,诏罷祖祼。

    乙醜,制諸遠屬非太祖子孫及異姓為王,皆降為公,公為侯,侯為伯,子男仍舊,皆除将軍之号。

    戊辰,帝臨思義殿,策問秀孝。

    丙子,始以孟月祭廟。

    二月戊子,帝移禦永樂宮。

    庚寅,壞太華殿,經始太極殿。

    辛卯,罷寒食飨。

    壬辰,幸北部曹,曆觀諸省,巡省京邑,聽理冤訟。

    甲午,初朝日于東郊,遂以為常。

    丁酉,诏祀唐堯于平一陽一,虞舜于廣甯,夏禹于安邑,周文于洛一陽一。

    丁未,改谥宣尼曰文聖尼父,告谥孔廟。

    三月丁卯,巡省京邑。

    癸酉,省西郊郊天雜事。

    乙亥,車駕初迎氣南郊,自此為常。

    辛巳,以高麗王琏孫雲為其國王。

    蕭赜遣使朝貢。

    是月,高麗、鄧至國并遣使朝貢。

     四月丁亥朔,班新律令,大赦天下。

    癸巳,契齧國遣使朝貢。

    甲寅,幸皇宗學,親問博士經義。

    五月癸未,诏群臣于皇信堂更定律條,流徒限制,帝親臨決之。

    六月己醜,高麗國遣使朝貢。

    甲辰,诏曰:“務農重谷,王政所先;勸率田疇,君人常事。

    今四氣休序,時澤滂潤,宜用天分地,悉力東畝。

    然京師之民,遊食者衆,不加督勸,或芸耨失時。

    可遣明使檢察勤惰以聞。

    ” 秋七月庚申,吐谷渾世子賀虜頭來朝。

    壬戌,诏曰:“王者設官分職,垂拱責成,振網舉綱,衆目斯理。

    朕德謝知人,豈能一見鑒識,徒乖為君委授之義。

    自今選舉,每以季月,本曹與吏部铨簡。

    ”甲戌,诏兼員外散騎常侍宋弁、兼員外散騎侍郎房亮使于蕭赜。

    八月庚寅,車駕初夕月于西郊,遂以為常。

    辛卯,高麗國遣使朝貢。

    乙未,诏一陽一平王赜、左仆射陸睿督十二将七萬騎北讨蠕蠕。

    丙午,宕昌王梁彌承來朝。

    司徒尉元以老遜位。

    己酉,以尉元為三老,遊明根為五更。

    又養國老、庶老。

    将行大射之禮,雨,不克成。

    癸醜,诏曰:“文武之道,自古并行,威福之施,必也相藉。

    故三、五至仁,尚有征伐之事;夏殷明睿,未舍兵甲之行。

    然則天下雖平,忘戰者殆;不教民戰,可謂棄之。

    是以周立司馬之官,漢置将軍之職,皆所以輔文強武,威肅四方者矣。

    國家雖崇文以懷九服,修武以甯八荒,然于習武之方,猶為未盡。

    今則訓文有典,教武阙然。

    将于馬射之前,先行講武之式,可敕有司豫修場埒。

    其列陣之儀,五戎之數,别俟後敕。

    ”九月甲寅朔,大序昭穆于明堂,祀文明太皇太後于玄室。

    辛未,帝以文明太皇太後再周忌日,哭于陵左,絕膳二日,哭不辍聲。

    辛巳,武興王楊集始來朝。

     冬十月乙酉,鄧至國遣使朝獻。

    己亥,以太傅、安定王休為大司馬,特進馮誕為司徒。

    甲辰,诏以功臣配飨太廟。

    丙午,高麗國遣使朝獻。

    庚戌,太極殿成,大飨群臣。

    十有一月乙卯,依古六寝,權制三室,以安昌殿為内寝,皇信堂為中寝,四下為外寝。

    十有二月,賜京邑老人鸠杖。

    是月,蕭赜遣使朝貢。

     十有七年春正月壬子朔,帝飨百僚于太極殿。

    乙醜,诏曰:“夫駿奔入觐,臣下之常式;錫馬賜車,君人之恆惠。

    今諸邊君蕃胤,皆虔集象魏,趨锵紫庭。

    貢飨既畢,言旋無遠。

    各可依秩賜車旗衣馬,務令優厚。

    其武興、宕昌,各賜錦缯纩一千;吐谷渾世子八百;鄧至世子,雖因緣至都,亦宜赍及,可賜三百。

    命數之差,皆依别牒。

    ”诏兼員外散騎侍郎劉承叔使于蕭赜。

    乙亥,勿吉國遣使朝獻。

    丙子,以吐谷渾伏連籌為其國王。

    庚辰,蠲大司馬、安定王休,太保、齊郡王簡朔望之朝。

    二月乙酉,诏賜議律令之官各有差。

    己醜,車駕始籍田于都南。

    三月戊辰,改作後宮,帝幸永興園,徙禦宣文堂。

    吐谷渾國遣使朝獻。

     夏四月戊戌,立皇後馮氏。

    是月,蕭赜征虜将軍、直阖将軍、蠻酋田益宗率部落四千餘戶内屬。

    五月乙卯,宕昌、一陰一平、契丹、庫莫奚諸國并遣使朝獻。

    壬戌,宴四廟子孫于宣文堂,帝親與之齒,行家人之禮。

    甲子,帝臨朝堂,引見公卿已下,決疑政,錄囚徒。

    丁醜,以旱撤膳。

    襄一陽一蠻酋雷婆思等率一千三百餘戶内徙,居于太和川。

    六月丙戌,帝将南伐,诏造河橋。

    己醜,诏免徐、南豫、陝、岐、東徐、洛、豫七州軍糧。

    丁未,講武。

    乙巳,诏曰:“六職備于周經,九列炳于漢晉,務必有恆,人守其職。

    此百秩雖陳,事典未叙。

    自八元樹位,躬加省覽,遠依往籍,近采時宜,作《職員令》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