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紀第七 高祖紀上
關燈
小
中
大
并還宮。
乙亥,劉昱遣使朝貢。
己亥,诏曰:“自今京師及天下之囚,罪未分判,在獄緻死無近親者,公給衣衾棺椟葬埋之,不得曝露。
”辛醜,诏遣使者十人循行州郡,檢括戶口。
其有仍隐不出者,州、郡、縣、戶主并論如律。
庫莫奚國遣使朝獻。
冬十月,太上皇帝親将南讨。
诏州郡之民,十丁取一以充行,戶收租五十石,以備軍糧。
悉萬斤國遣使朝獻。
武都王反,攻仇池。
诏長孫觀仍回師讨之。
十有一月戊寅,诏以河南七州牧守多不奉法,緻新邦之民莫能上達,遣使者觀風察獄,黜陟幽明。
其有鳏寡孤獨貧不自存者,複其雜徭;年八十已上,一子不從役;力田孝悌、才器有益于時、信義著于鄉闾者,具以名聞。
癸巳,太上皇帝南巡,至于懷州。
所過問民疾苦,賜高年、孝悌力田布帛。
十有二月庚戌,诏關外苑囿聽民樵采。
壬子,蠕蠕犯邊,柔玄鎮二部敕勒叛應之。
癸醜,沙門慧隐謀反,伏誅。
是歲,州鎮十一水旱,丐民田租,開倉赈恤。
相州民餓死者二千八百四十五人。
吐谷渾部内羌民鐘豈渴幹等二千三百戶内附。
是年,妖人劉舉自稱天子,齊州刺史、武昌王平原捕斬之。
四年春正月丁醜,侍中、太尉、隴西王源賀以病辭位。
辛巳,粟特國遣使朝獻。
二月甲辰,太上皇帝至自南巡。
辛亥,吐谷渾拾寅遣子費鬥斤入侍,并獻方物。
辛未,禁斷寒食。
三月丁亥,诏員外散騎常侍許赤虎使于劉昱。
高麗、吐谷渾、曹利諸國各遣使朝貢。
夏五月甲戌,蠕蠕國遣使朝貢。
六月乙卯,诏曰:“朕應曆數開一之期,屬千載光熙之運,雖仰嚴誨,猶懼德化不寬,至有門房之誅。
然下民兇戾,不顧親戚,一人為惡,殃及合門。
朕為民父母,深所愍悼。
自今已後,非謀反、大逆、幹紀、外奔,罪止其身而已。
今德被殊方,文軌将一,宥刑寬禁,不亦善乎?”闊悉國遣使朝貢。
秋七月庚午,高麗國遣使朝獻。
己卯,曲赦仇池。
癸巳,蠕蠕寇敦煌,鎮将尉多侯大破之。
八月庚子,吐谷渾國遣使朝獻。
戊申,大閱于北郊。
九月,以劉昱内相攻戰,诏将軍元蘭等五将三萬騎及假東一陽一王丕為後繼,伐蜀漢。
丙子,契丹、庫莫奚、地豆于諸國各遣使朝獻。
冬十月庚子,劉昱遣使朝貢。
十有一月,分遣侍臣循河南七州,觀察風俗,撫慰初附。
戊寅,吐谷渾國遣使朝獻。
是歲,州鎮十三大饑,丐民田租,開倉赈之。
十有二月,诏西征吐谷渾兵在句律城初叛軍者斬,次分配柔玄、武川二鎮。
斬者千餘人。
五年春二月庚子,高麗國遣使朝獻。
癸醜,诏定考課,明黜陟。
閏月戊午,吐谷渾國遣使朝獻。
夏四月丁醜,龜茲國遣使朝獻。
癸未,诏天下賦調,縣專督集,牧守對檢送京師,違者免所居官。
诏禁畜鷹鹞,開相告之制。
五月丁酉,契丹、庫莫奚國各遣使獻名馬。
丙午,诏員外散騎常侍許赤虎使于劉昱。
丁未,幸武州山。
辛酉,幸車輪山。
六月庚午,禁殺牛馬。
壬申,曲赦京師死罪,遣備蠕蠕。
秋八月丁卯,高麗、吐谷渾、地豆于諸國遣使朝獻。
九月癸卯,洛州人賈伯奴、豫州人田智度聚一黨一千餘人,伯奴稱恆農王,智度上洛王,夜攻洛州。
州郡擊之,斬伯奴于缑氏,執智度送京師。
冬十月,蠕蠕國遣使朝獻。
太上皇帝大閱于北郊。
十有二月丙寅,建昌王長樂改封安樂王。
己醜,城一陽一王長壽薨。
庚寅,劉昱遣使朝貢。
承明元年春二月,蠕蠕、高麗、庫莫奚、波斯諸國并遣使朝貢。
是月,司空、東郡王陸定國坐事免官爵為兵。
夏五月,冀州武邑民宋伏龍聚衆,自稱南平王。
郡縣捕斬之。
蠕蠕國遣使朝貢。
六月甲子,诏中外戒嚴,分京師見兵為三等,第一軍出,遣第一兵,二等兵亦如之。
辛未,太上皇帝崩。
壬申,大赦,改年。
大司馬、大将軍、安城王萬安國坐矯诏殺神部長奚買奴于苑中,賜死。
戊寅,征西大将軍、安樂王長樂為太尉;尚書左仆射、南平公目辰為司徒,進封宜都王;南部尚書李欣為司空。
尊皇太後為太皇太後,臨朝稱制。
秋七月甲辰,追尊皇妣李貴人為思皇後。
以汝一陰一王天賜為征西大将軍、儀同三司。
高麗、庫莫奚國并遣使朝貢。
濮一陽一王孔雀有罪賜死。
八月甲子,诏曰:“朕猥承前緒,纂戎洪烈,思隆先志,緝熙政道。
群公卿士,其各勉厥心,匡朕不逮。
諸有便民利國者,具狀以聞。
”壬午,蠕蠕國遣使朝貢。
甲申,以長安二蠶多死,丐民歲賦之半。
九月丁亥,曲赦京師。
高麗、庫莫奚、契丹諸國并遣使朝獻。
癸醜,宕昌、悉萬斤國并遣使朝貢。
冬十月丁巳,起七寶永安行殿。
乙醜,進征西大将軍、假東一陽一王元丕爵為正王。
己未,诏曰:“朕纂承皇極,照臨萬方,思闡遐風,光被兆庶,使朝有不諱之音,野無自蔽之響,疇咨帝載,詢及刍荛。
自今已後,群官卿士,下及吏民,各聽上書,直言極谏,勿有所隐。
諸有便宜,益治利民,可以正風俗者,有司以聞。
朕将親覽,與三事大夫論其可否,裁而用之。
”辛未,輿駕幸建明佛寺,大宥罪人。
濟南公羅拔進爵為王。
十有一月,蠕蠕國遣使朝貢。
戊子,以太尉、安樂王長樂為定州刺史,京兆王子推為青州刺史,司空李欣為徐州刺史,并開府儀同三司。
太和元年春正月乙酉朔,诏曰:“朕夙承寶業,懼不堪荷,而天贶具臻,地瑞并應,風和氣晼,天人交協。
豈朕沖昧所能緻哉?實賴神祗七廟降福之助。
今三正告初,祗感交切,宜因一陽一始,協典革元,其改今号為太和元年。
”辛亥,诏曰:“今牧民者,與朕共治天下也。
宜簡以徭役,先之勸獎,相其水陸,務盡地利,使農夫外布,桑婦内勤。
若輕有征發,緻奪民時,以侵擅論。
民有不從長教,惰于農桑者,加以罪刑。
”起太和、安昌二殿。
己酉,秦州略一陽一民王元壽聚衆五千餘家,自号為沖天王。
雲中饑,開倉赈恤。
二月丙寅,漢川民泉會、譚酉等相率内屬,
乙亥,劉昱遣使朝貢。
己亥,诏曰:“自今京師及天下之囚,罪未分判,在獄緻死無近親者,公給衣衾棺椟葬埋之,不得曝露。
”辛醜,诏遣使者十人循行州郡,檢括戶口。
其有仍隐不出者,州、郡、縣、戶主并論如律。
庫莫奚國遣使朝獻。
冬十月,太上皇帝親将南讨。
诏州郡之民,十丁取一以充行,戶收租五十石,以備軍糧。
悉萬斤國遣使朝獻。
武都王反,攻仇池。
诏長孫觀仍回師讨之。
十有一月戊寅,诏以河南七州牧守多不奉法,緻新邦之民莫能上達,遣使者觀風察獄,黜陟幽明。
其有鳏寡孤獨貧不自存者,複其雜徭;年八十已上,一子不從役;力田孝悌、才器有益于時、信義著于鄉闾者,具以名聞。
癸巳,太上皇帝南巡,至于懷州。
所過問民疾苦,賜高年、孝悌力田布帛。
十有二月庚戌,诏關外苑囿聽民樵采。
壬子,蠕蠕犯邊,柔玄鎮二部敕勒叛應之。
癸醜,沙門慧隐謀反,伏誅。
是歲,州鎮十一水旱,丐民田租,開倉赈恤。
相州民餓死者二千八百四十五人。
吐谷渾部内羌民鐘豈渴幹等二千三百戶内附。
是年,妖人劉舉自稱天子,齊州刺史、武昌王平原捕斬之。
四年春正月丁醜,侍中、太尉、隴西王源賀以病辭位。
辛巳,粟特國遣使朝獻。
二月甲辰,太上皇帝至自南巡。
辛亥,吐谷渾拾寅遣子費鬥斤入侍,并獻方物。
辛未,禁斷寒食。
三月丁亥,诏員外散騎常侍許赤虎使于劉昱。
高麗、吐谷渾、曹利諸國各遣使朝貢。
夏五月甲戌,蠕蠕國遣使朝貢。
六月乙卯,诏曰:“朕應曆數開一之期,屬千載光熙之運,雖仰嚴誨,猶懼德化不寬,至有門房之誅。
然下民兇戾,不顧親戚,一人為惡,殃及合門。
朕為民父母,深所愍悼。
自今已後,非謀反、大逆、幹紀、外奔,罪止其身而已。
今德被殊方,文軌将一,宥刑寬禁,不亦善乎?”闊悉國遣使朝貢。
秋七月庚午,高麗國遣使朝獻。
己卯,曲赦仇池。
癸巳,蠕蠕寇敦煌,鎮将尉多侯大破之。
八月庚子,吐谷渾國遣使朝獻。
戊申,大閱于北郊。
九月,以劉昱内相攻戰,诏将軍元蘭等五将三萬騎及假東一陽一王丕為後繼,伐蜀漢。
丙子,契丹、庫莫奚、地豆于諸國各遣使朝獻。
冬十月庚子,劉昱遣使朝貢。
十有一月,分遣侍臣循河南七州,觀察風俗,撫慰初附。
戊寅,吐谷渾國遣使朝獻。
是歲,州鎮十三大饑,丐民田租,開倉赈之。
十有二月,诏西征吐谷渾兵在句律城初叛軍者斬,次分配柔玄、武川二鎮。
斬者千餘人。
五年春二月庚子,高麗國遣使朝獻。
癸醜,诏定考課,明黜陟。
閏月戊午,吐谷渾國遣使朝獻。
夏四月丁醜,龜茲國遣使朝獻。
癸未,诏天下賦調,縣專督集,牧守對檢送京師,違者免所居官。
诏禁畜鷹鹞,開相告之制。
五月丁酉,契丹、庫莫奚國各遣使獻名馬。
丙午,诏員外散騎常侍許赤虎使于劉昱。
丁未,幸武州山。
辛酉,幸車輪山。
六月庚午,禁殺牛馬。
壬申,曲赦京師死罪,遣備蠕蠕。
秋八月丁卯,高麗、吐谷渾、地豆于諸國遣使朝獻。
九月癸卯,洛州人賈伯奴、豫州人田智度聚一黨一千餘人,伯奴稱恆農王,智度上洛王,夜攻洛州。
州郡擊之,斬伯奴于缑氏,執智度送京師。
冬十月,蠕蠕國遣使朝獻。
太上皇帝大閱于北郊。
十有二月丙寅,建昌王長樂改封安樂王。
己醜,城一陽一王長壽薨。
庚寅,劉昱遣使朝貢。
承明元年春二月,蠕蠕、高麗、庫莫奚、波斯諸國并遣使朝貢。
是月,司空、東郡王陸定國坐事免官爵為兵。
夏五月,冀州武邑民宋伏龍聚衆,自稱南平王。
郡縣捕斬之。
蠕蠕國遣使朝貢。
六月甲子,诏中外戒嚴,分京師見兵為三等,第一軍出,遣第一兵,二等兵亦如之。
辛未,太上皇帝崩。
壬申,大赦,改年。
大司馬、大将軍、安城王萬安國坐矯诏殺神部長奚買奴于苑中,賜死。
戊寅,征西大将軍、安樂王長樂為太尉;
尊皇太後為太皇太後,臨朝稱制。
秋七月甲辰,追尊皇妣李貴人為思皇後。
以汝一陰一王天賜為征西大将軍、儀同三司。
高麗、庫莫奚國并遣使朝貢。
濮一陽一王孔雀有罪賜死。
八月甲子,诏曰:“朕猥承前緒,纂戎洪烈,思隆先志,緝熙政道。
群公卿士,其各勉厥心,匡朕不逮。
諸有便民利國者,具狀以聞。
”壬午,蠕蠕國遣使朝貢。
甲申,以長安二蠶多死,丐民歲賦之半。
九月丁亥,曲赦京師。
高麗、庫莫奚、契丹諸國并遣使朝獻。
癸醜,宕昌、悉萬斤國并遣使朝貢。
冬十月丁巳,起七寶永安行殿。
乙醜,進征西大将軍、假東一陽一王元丕爵為正王。
己未,诏曰:“朕纂承皇極,照臨萬方,思闡遐風,光被兆庶,使朝有不諱之音,野無自蔽之響,疇咨帝載,詢及刍荛。
自今已後,群官卿士,下及吏民,各聽上書,直言極谏,勿有所隐。
諸有便宜,益治利民,可以正風俗者,有司以聞。
朕将親覽,與三事大夫論其可否,裁而用之。
”辛未,輿駕幸建明佛寺,大宥罪人。
濟南公羅拔進爵為王。
十有一月,蠕蠕國遣使朝貢。
戊子,以太尉、安樂王長樂為定州刺史,京兆王子推為青州刺史,司空李欣為徐州刺史,并開府儀同三司。
太和元年春正月乙酉朔,诏曰:“朕夙承寶業,懼不堪荷,而天贶具臻,地瑞并應,風和氣晼,天人交協。
豈朕沖昧所能緻哉?實賴神祗七廟降福之助。
今三正告初,祗感交切,宜因一陽一始,協典革元,其改今号為太和元年。
”辛亥,诏曰:“今牧民者,與朕共治天下也。
宜簡以徭役,先之勸獎,相其水陸,務盡地利,使農夫外布,桑婦内勤。
若輕有征發,緻奪民時,以侵擅論。
民有不從長教,惰于農桑者,加以罪刑。
”起太和、安昌二殿。
己酉,秦州略一陽一民王元壽聚衆五千餘家,自号為沖天王。
雲中饑,開倉赈恤。
二月丙寅,漢川民泉會、譚酉等相率内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