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紀第七 高祖紀上
關燈
小
中
大
高祖孝文皇帝,諱宏,顯祖獻文皇帝之長子。
母曰李夫人。
皇興元年八月戊申,生于平城紫宮,神光照于室内,天地氛氲,和氣充塞。
帝生而潔白,有異姿,襁褓岐嶷,長而淵裕仁孝,綽然有君人之表,顯祖尤一愛一異之。
三年夏六月辛未,立為皇太子。
五年秋八月丙午,即皇帝位于太華前殿,大赦,改元延興元年。
丁未,劉彧遣使朝貢。
九月壬戌,诏在位及民庶直言極谏,有利民益治,損政傷化,悉心以聞。
壬午,青州高一陽一民封辯自号齊王,聚一黨一千餘人,州軍讨滅之。
高麗民奴久等相率來降,各賜田宅。
冬十月丁亥,沃野、統萬二鎮敕勒叛。
诏太尉、隴西王源賀追擊,至桴罕,滅之,斬首三萬餘級;徙其遺迸于冀、定、相三州為營戶。
庚寅,以征東大将軍、南安王桢為假節、都督涼州及西戎諸軍事、領護西域校尉、儀同三司,鎮涼州。
朔方民曹平原招集不逞,破石樓堡,殺軍将。
劉彧将垣崇祖率衆二萬自郁洲寇東兗州,屯于南城固。
十有一月,刺史于洛侯讨破之,崇祖還郁洲。
妖賊司馬小君聚衆反于平陵,齊州刺史、武昌王平原讨擒之。
十有二月乙酉,以驸馬都尉穆亮為趙郡王。
壬辰,诏訪舜後,獲東萊郡民妫苟之,複其家畢世,以彰盛德之不朽。
複前濮一陽一王孔雀本封。
辛醜,趙郡王穆亮徙封長樂王。
二年春正月乙卯,統萬鎮胡民相率北叛。
诏甯南将軍、交址公韓拔等追滅之。
大一陽一蠻酋桓誕率戶内屬,拜征南将軍,封襄一陽一王。
曲赦京師及河西,南至秦泾,西至桴罕,北至涼州諸鎮。
诏假員外散騎常侍邢祐使于劉彧。
二月乙巳,诏曰:“尼父禀達聖之姿,體生知之量,窮理盡一性一,道光四海。
頃者淮徐未賓,廟隔非所,緻令祠典寝頓,禮章殄滅,遂使女巫妖觋,一婬一進非禮,殺生鼓舞,倡優媟狎。
豈所以尊明神敬聖道者也!自今已後,有祭孔子廟,制用酒脯而已,不聽婦女合雜,以祈非望之福。
犯者以違制論。
其公家有事,自如常禮,犧牲粢盛,務盡豐潔。
臨事緻敬,令肅如也。
牧司之官,明糾不法,使禁令必行。
”蠕蠕犯塞。
太上皇帝次于北郊,诏諸将讨之。
虜遁走。
其别帥阿大幹率千餘落來降。
東部敕勒叛奔蠕蠕,太上皇帝追之,至石碛,不及而還。
壬子,高麗國遣使朝貢。
三月,太上皇帝至自北讨。
戊辰,以散騎常侍、驸馬都尉萬安國為大司馬、大将軍,封安城王。
庚午,車駕耕于藉田。
石城郡獲曹平原,送京師,斬之。
連川敕勒謀叛,徙配青、徐、齊、兗四州為營戶。
夏四月庚子,诏工商雜伎,盡聽赴農。
諸州郡課民益種菜果。
辛亥,劉彧遣使朝貢。
癸酉,诏沙門不得去寺浮遊民間,行者仰以公文。
是月,劉彧死,子昱僭立。
五月丁巳,诏軍一警給玺印、傳符,次給馬印。
六月,安州民遇水雹,丐租赈恤。
丙申,诏曰:“頃者州郡選北,多不以實,碩人所以窮處幽仄,鄙夫所以超分妄進,豈所謂旌賢樹德者也!今年貢舉,尤為猥濫。
自今所遣,皆門盡州郡之高,才極鄉闾之選。
”閏月壬子,蠕蠕寇敦煌,鎮将尉多侯擊走之。
又寇晉昌,守将薛奴擊走之。
戊午,行幸一陰一山。
秋七月,光州民孫晏等聚一黨一千餘人叛通劉昱,刺史叔孫璝讨平之。
辛醜,高麗國遣使朝貢。
壬寅,诏州郡縣各遣二人才堪專對者,赴九月講武,當親問風俗。
八月丙辰,百濟國遣使奉表請師伐高麗。
辛酉,地豆于、庫莫奚國遣使朝貢,昌亭國遣使獻蜀馬。
河西費也頭反,薄鼻律鎮将擊走之。
九月辛巳,車駕還宮。
戊申,統萬鎮将、河間王闾虎皮坐貪殘賜死。
己酉,诏以州鎮十一水,丐民田租,開倉赈恤。
又诏流迸之民,皆令還本,違者配徙邊鎮。
冬十月,蠕蠕犯塞,及于五原。
十有一月,太上皇帝親讨之,将度漠襲擊。
蠕蠕聞軍至,大懼,北走數千裡。
以窮寇遠遁,不可追,乃止。
丁亥,封皇叔略為廣川王。
壬辰,分遣使者巡省風俗,問民疾苦。
帝每月一朝崇光宮。
十有二月庚戌,诏曰:“《書》雲:‘三載一考,三考黜陟幽明。
’頃者已來,官以勞升,未久而代。
牧守無恤民之心,競為聚斂,送故迎新,相屬于路,非所以固民志,隆治道也。
自今牧守溫仁清儉、克已奉公者,可久于其任。
歲積有成,遷位一級。
其有貪殘非道、侵削黎庶者,雖在官甫爾,必加黜罰。
著之于令,永為彜準。
”诏以代郡事同豐沛,代民先配邊戍者皆免之。
三年春正月庚辰,诏員外散騎常侍崔演使于劉昱。
丁亥,改崇光宮為甯光宮。
戊戌,太上皇帝還至雲中。
是月,相州執送妖人榮永安于京師,斬之。
诏赦其支一黨一。
二月戊申,高麗、契丹國并遣使朝貢。
癸醜,诏牧守令長,勤率百姓,無令失時。
同部之内,貧富相通。
家有兼牛,通借無者。
若不從诏,一門之内終身不仕。
守宰不督察,免所居官。
戊午,太上皇帝至自北讨,飲至策勳,告于宗廟。
死王事者複其家。
诏畿内民從役死事者,郡縣為迎喪,給以葬費。
甲戌,诏縣令能靜一縣劫盜者,兼治二縣,即食其祿;能靜二縣者,兼治三縣,三年遷為郡守。
二千石能靜二郡,上至三郡,亦如之,三年遷為刺史。
三月壬午,诏諸倉囤谷麥充積者,出賜貧民。
夏四月戊申,诏假司空、上一黨一王長孫觀等讨吐谷渾拾寅。
壬子,契丹國遣使朝貢。
诏以孔子二十八世孫魯郡孔乘為崇聖大夫,給十戶以供灑掃。
六月甲子,诏曰:“往年縣召民秀二人,問以守宰治狀,善惡具聞,将加賞罰。
而賞者未幾,罪者衆多。
肆法傷生,情所未忍。
今特垂寬恕之恩,申以解網之惠。
諸為民所列者,特原其罪,盡可貸之。
” 秋七月,诏河南六州之民,戶收絹一匹,綿一斤,租三十石。
乙亥,行幸一陰一山。
蠕蠕寇敦煌,鎮将樂洛生擊破之。
事具《蠕蠕傳》。
劉昱遣将寇緣淮諸鎮,徐州刺史、淮一陽一公尉元擊走之。
八月己酉,高麗、庫莫奚國并遣使朝獻。
庚申,帝從太上皇帝幸河西。
拾寅謝罪請降,許之。
九月辛巳,車駕
母曰李夫人。
皇興元年八月戊申,生于平城紫宮,神光照于室内,天地氛氲,和氣充塞。
帝生而潔白,有異姿,襁褓岐嶷,長而淵裕仁孝,綽然有君人之表,顯祖尤一愛一異之。
三年夏六月辛未,立為皇太子。
五年秋八月丙午,即皇帝位于太華前殿,大赦,改元延興元年。
丁未,劉彧遣使朝貢。
九月壬戌,诏在位及民庶直言極谏,有利民益治,損政傷化,悉心以聞。
壬午,青州高一陽一民封辯自号齊王,聚一黨一千餘人,州軍讨滅之。
高麗民奴久等相率來降,各賜田宅。
冬十月丁亥,沃野、統萬二鎮敕勒叛。
诏太尉、隴西王源賀追擊,至桴罕,滅之,斬首三萬餘級;徙其遺迸于冀、定、相三州為營戶。
庚寅,以征東大将軍、南安王桢為假節、都督涼州及西戎諸軍事、領護西域校尉、儀同三司,鎮涼州。
朔方民曹平原招集不逞,破石樓堡,殺軍将。
劉彧将垣崇祖率衆二萬自郁洲寇東兗州,屯于南城固。
十有一月,刺史于洛侯讨破之,崇祖還郁洲。
妖賊司馬小君聚衆反于平陵,齊州刺史、武昌王平原讨擒之。
十有二月乙酉,以驸馬都尉穆亮為趙郡王。
壬辰,诏訪舜後,獲東萊郡民妫苟之,複其家畢世,以彰盛德之不朽。
複前濮一陽一王孔雀本封。
辛醜,趙郡王穆亮徙封長樂王。
二年春正月乙卯,統萬鎮胡民相率北叛。
诏甯南将軍、交址公韓拔等追滅之。
大一陽一蠻酋桓誕率戶内屬,拜征南将軍,封襄一陽一王。
曲赦京師及河西,南至秦泾,西至桴罕,北至涼州諸鎮。
诏假員外散騎常侍邢祐使于劉彧。
二月乙巳,诏曰:“尼父禀達聖之姿,體生知之量,窮理盡一性一,道光四海。
頃者淮徐未賓,廟隔非所,緻令祠典寝頓,禮章殄滅,遂使女巫妖觋,一婬一進非禮,殺生鼓舞,倡優媟狎。
豈所以尊明神敬聖道者也!自今已後,有祭孔子廟,制用酒脯而已,不聽婦女合雜,以祈非望之福。
犯者以違制論。
其公家有事,自如常禮,犧牲粢盛,務盡豐潔。
臨事緻敬,令肅如也。
牧司之官,明糾不法,使禁令必行。
”蠕蠕犯塞。
太上皇帝次于北郊,诏諸将讨之。
虜遁走。
其别帥阿大幹率千餘落來降。
東部敕勒叛奔蠕蠕,太上皇帝追之,至石碛,不及而還。
壬子,高麗國遣使朝貢。
三月,太上皇帝至自北讨。
戊辰,以散騎常侍、驸馬都尉萬安國為大司馬、大将軍,封安城王。
庚午,車駕耕于藉田。
石城郡獲曹平原,送京師,斬之。
連川敕勒謀叛,徙配青、徐、齊、兗四州為營戶。
夏四月庚子,诏工商雜伎,盡聽赴農。
諸州郡課民益種菜果。
辛亥,劉彧遣使朝貢。
癸酉,诏沙門不得去寺浮遊民間,行者仰以公文。
是月,劉彧死,子昱僭立。
五月丁巳,诏軍一警給玺印、傳符,次給馬印。
六月,安州民遇水雹,丐租赈恤。
丙申,诏曰:“頃者州郡選北,多不以實,碩人所以窮處幽仄,鄙夫所以超分妄進,豈所謂旌賢樹德者也!今年貢舉,尤為猥濫。
自今所遣,皆門盡州郡之高,才極鄉闾之選。
”閏月壬子,蠕蠕寇敦煌,鎮将尉多侯擊走之。
又寇晉昌,守将薛奴擊走之。
戊午,行幸一陰一山。
秋七月,光州民孫晏等聚一黨一千餘人叛通劉昱,刺史叔孫璝讨平之。
辛醜,高麗國遣使朝貢。
壬寅,诏州郡縣各遣二人才堪專對者,赴九月講武,當親問風俗。
八月丙辰,百濟國遣使奉表請師伐高麗。
辛酉,地豆于、庫莫奚國遣使朝貢,昌亭國遣使獻蜀馬。
河西費也頭反,薄鼻律鎮将擊走之。
九月辛巳,車駕還宮。
戊申,統萬鎮将、河間王闾虎皮坐貪殘賜死。
己酉,诏以州鎮十一水,丐民田租,開倉赈恤。
又诏流迸之民,皆令還本,違者配徙邊鎮。
冬十月,蠕蠕犯塞,及于五原。
十有一月,太上皇帝親讨之,将度漠襲擊。
蠕蠕聞軍至,大懼,北走數千裡。
以窮寇遠遁,不可追,乃止。
丁亥,封皇叔略為廣川王。
壬辰,分遣使者巡省風俗,問民疾苦。
帝每月一朝崇光宮。
十有二月庚戌,诏曰:“《書》雲:‘三載一考,三考黜陟幽明。
’頃者已來,官以勞升,未久而代。
牧守無恤民之心,競為聚斂,送故迎新,相屬于路,非所以固民志,隆治道也。
自今牧守溫仁清儉、克已奉公者,可久于其任。
歲積有成,遷位一級。
其有貪殘非道、侵削黎庶者,雖在官甫爾,必加黜罰。
著之于令,永為彜準。
”诏以代郡事同豐沛,代民先配邊戍者皆免之。
三年春正月庚辰,诏員外散騎常侍崔演使于劉昱。
丁亥,改崇光宮為甯光宮。
戊戌,太上皇帝還至雲中。
是月,相州執送妖人榮永安于京師,斬之。
诏赦其支一黨一。
二月戊申,高麗、契丹國并遣使朝貢。
癸醜,诏牧守令長,勤率百姓,無令失時。
同部之内,貧富相通。
家有兼牛,通借無者。
若不從诏,一門之内終身不仕。
守宰不督察,免所居官。
戊午,太上皇帝至自北讨,飲至策勳,告于宗廟。
死王事者複其家。
诏畿内民從役死事者,郡縣為迎喪,給以葬費。
甲戌,诏縣令能靜一縣劫盜者,兼治二縣,即食其祿;能靜二縣者,兼治三縣,三年遷為郡守。
二千石能靜二郡,上至三郡,亦如之,三年遷為刺史。
三月壬午,诏諸倉囤谷麥充積者,出賜貧民。
夏四月戊申,诏假司空、上一黨一王長孫觀等讨吐谷渾拾寅。
壬子,契丹國遣使朝貢。
诏以孔子二十八世孫魯郡孔乘為崇聖大夫,給十戶以供灑掃。
六月甲子,诏曰:“往年縣召民秀二人,問以守宰治狀,善惡具聞,将加賞罰。
而賞者未幾,罪者衆多。
肆法傷生,情所未忍。
今特垂寬恕之恩,申以解網之惠。
諸為民所列者,特原其罪,盡可貸之。
” 秋七月,诏河南六州之民,戶收絹一匹,綿一斤,租三十石。
乙亥,行幸一陰一山。
蠕蠕寇敦煌,鎮将樂洛生擊破之。
事具《蠕蠕傳》。
劉昱遣将寇緣淮諸鎮,徐州刺史、淮一陽一公尉元擊走之。
八月己酉,高麗、庫莫奚國并遣使朝獻。
庚申,帝從太上皇帝幸河西。
拾寅謝罪請降,許之。
九月辛巳,車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