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紀第六 顯祖紀

關燈
圍東一陽一。

    戊午,劉彧遣使朝貢。

     夏四月辛醜,以南郡公李惠為征南大将軍、儀同三司、都督關右諸軍事、雍州刺史,進爵為王。

    高麗、庫莫奚、契丹、具伏弗、郁羽陵、日連、匹黎爾、叱六手、悉萬丹、阿大何、羽真侯、于阗、波斯國各遣使朝獻。

    五月乙卯,田于崞山,遂幸繁畤。

    辛酉,還宮。

    六月庚辰,以河南辟地,曲赦京師殊死以下。

    以昌黎王馮熙為太傅。

    秋九月辛亥,封皇叔桢為南安王,長壽為城一陽一王,太洛為章武王,休為安定王。

     冬十月辛醜,上田于冷泉。

    十有一月,以州鎮二十七水旱,開倉赈恤。

    十有二月甲午,诏曰:“頃張永迷擾,敢拒王威,暴骨原隰,殘廢不少。

    死生冤痛,朕甚愍焉。

    天下民一也,可敕郡縣,永軍殘廢之士,聽還江南;露骸草莽者,收瘗之。

    ”是月,悉萬丹等十餘國各遣使朝貢。

    三年春正月乙醜,東一陽一潰,虜沈文秀。

    戊辰,司空、平昌公和其奴薨。

    二月,蠕蠕、高麗、庫莫奚、契丹國各遣使朝獻。

    己卯,以上一黨一公慕容白曜為都督青齊東徐三州諸軍事、征南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青州刺史,進爵濟南王。

     夏四月壬辰,劉彧遣使朝貢。

    丙申,名皇子曰宏,大赦天下。

    丁酉,田于崞山。

    五月,徙青州民于京師。

    六月辛未,立皇子宏為皇太子。

     秋七月,蠕蠕國遣使朝貢。

     冬十月,侍中、太宰、頓丘王李峻薨。

    十有一月,吐谷渾别帥白楊提度汗率戶内附。

    襄城公韓頹進爵為王。

     四年春正月,诏州鎮十一民饑,開倉赈恤。

    二月,以東郡王陸定國為司空。

    高麗、庫莫奚、契丹各遣使朝獻。

    吐谷渾拾寅不供職貢,诏使持節、征西大将軍、上一黨一王長孫觀讨之。

    廣一陽一王石侯薨。

    三月丙戌,诏曰:“朕思百姓病苦,民多非命,明發不寐,疚心疾首。

    是以廣集良醫,遠采名藥,欲以救護兆民。

    可宣告天下,民有病者,所在官司遣醫就家診視,所須藥物,任醫量給之。

    ” 夏四月辛醜,大赦天下。

    戊申,長孫觀軍至曼頭山,大破拾寅。

    拾寅與麾下數百騎宵遁。

    拾寅從弟豆勿來及其渠帥匹婁拔累等率所領降附。

    五月,封皇弟長樂為建昌王。

    六月,劉彧遣使朝貢。

    秋八月,群盜入彭城,殺鎮将元解愁,長史勒兵滅之。

    蠕蠕犯塞。

    九月丙寅,輿駕北伐,諸将俱會于女水,大破虜衆。

    事具《蠕蠕傳》。

    司徒、東安王劉尼坐事免。

    壬申,車駕至自北伐,飲至策勳,告于宗廟。

     冬十月,誅濟南王慕容白曜、高平王李敷。

    十有一月,诏弛山澤之禁。

    十有二月甲辰,幸鹿野苑、石窟寺。

    一陽一平王新成薨。

     五年春三月乙亥,诏曰:“天安以來,軍國多務,南定徐方,北掃遺虜。

    征戍之人,亡竄非一,雖罪合刑書,每加哀宥。

    然寬政猶水,逋逃遂多。

    宜申明典刑,以肅一奸一僞。

    自今諸有逃亡之兵及下代守宰浮遊不赴者,限六月三十日悉聽歸首;不首者,論如律。

    ”诏假員外散騎常侍邢祐使于劉彧。

     夏四月,西部敕勒叛,诏汝一陰一王天賜、給事中羅雲讨之。

    雲為敕勒所襲殺,死者十五六。

    北平王長孫敦薨。

    六月丁未,行幸河西。

    秋七月丙寅,遂至一陰一山。

    八月丁亥,車駕還宮。

     帝雅薄時務,常有遺世之心,欲禅位于叔父京兆王子推,語在《任城王雲傳》。

    群臣固請,帝乃止。

    丙午,冊命太子曰:“昔堯舜之禅天下也,皆由其子不肖。

    若丹朱、商均能負荷者,豈搜揚仄陋而授之哉?爾雖沖弱,有君人之表,必能恢隆王道,以濟兆民。

    今使太保、建安王陸馛,太尉源賀持節奉皇帝玺绶,緻位于爾躬。

    其踐升帝位,克廣洪業,以光祖宗之烈,使朕優遊履道,頤神養一性一,可不善欤?”丁未,诏曰:“朕承洪業,運屬太平,淮岱率從,四海清晏。

    是以希心玄古,志存澹泊。

    躬覽萬務,則損頤神之和;一日或曠,政有淹滞之失。

    但子有天下,歸尊于父;父有天下,傳之于子。

    今稽協靈運,考會群心,爰命儲宮,踐升大位。

    朕方優遊恭己,栖心浩然,社稷乂安,克廣其業,不亦善乎?百官有司,其祗奉胤子,以答天休。

    宣布宇内,鹹使聞悉。

    ”于是群公奏曰:“昔三皇之世,澹泊無為,故稱皇。

    是以漢高祖既稱皇帝,尊其父為太上皇,明不統天下。

    今皇帝幼沖,萬機大政,猶宜陛下總之。

    謹上尊号太上皇帝。

    ”乃從之。

    己酉,太上皇帝徙禦崇光宮,采椽不斫,土階而已。

    國之大事鹹以聞。

    承明元年,年二十三,崩于永安殿,上尊谥曰獻文皇帝,廟号顯祖,葬雲中金陵。

     史臣曰:聰睿夙成,兼資能斷,其顯祖之謂乎?故能更清漠野,大啟南服。

    而早懷厭世之心,終緻宮闱之變,将天意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