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紀第四 世祖紀下 宗紀

關燈
午,大飨,班賜所獲及布帛各有差。

    十有一月,龜茲、疏勒、破洛那、員闊諸國各遣使朝獻。

    十有二月戊申,車駕至自北伐。

    己酉,以平昌公元托真為中山王。

     十一年春正月乙酉,行幸洛一陽一,所過郡國,皆親對高年,存恤孤寡。

    以高涼王那為儀同三司。

    二月甲午,大搜于梁川。

    皇子真薨。

    是月,大治宮室,皇太子居于北宮。

    車駕遂征懸瓠,益遣使者安慰境外之民,其不服者誅之。

    永昌王仁大破劉義隆将劉坦之、程天祚于汝東,斬坦之,擒天祚。

     夏四月癸卯,輿駕還宮,賜從者及留台郎吏已上生口各有差。

    六月己亥,誅司徒崔浩。

    辛醜,北巡一陰一山。

     秋七月,義隆遣其輔國将軍蕭斌之率衆六萬寇濟州。

    刺史王買得棄州走,斌之遂入城,仍使甯朔将軍王玄谟西攻滑台。

    诏枋頭鎮将、平南将軍、南康公杜道俊助守兗州。

    八月癸亥,田于河西。

    癸未,治兵于西郊。

    九月辛卯,輿駕南伐。

    癸巳,皇太子北伐,屯于漠南。

    吳王餘留守京都。

    庚子,曲赦定冀相三州死罪已下。

    發州郡兵五萬分給諸軍。

     冬十月癸亥,車駕止枋頭。

    诏殿中尚書長孫真率騎五千自石濟渡,備玄谟遁走。

    乙醜,車駕濟河。

    玄谟大懼,棄軍而走。

    衆各潰散,追蹑斬首萬餘級。

    器械山積。

    帝遂至東平。

    蕭斌之棄濟州,退保曆城。

    乃命諸将分道并進:使征西大将軍、永昌王仁自洛一陽一出壽春,尚書長孫真趨馬頭,楚王建趨鐘離,高涼王那自青州趨下邳。

    車駕自中道,十有一月辛卯,至于鄒山。

    劉義隆魯郡太守崔邪利率屬城降。

    使使者以太牢祀孔子。

    壬子,次于彭城,遂趨盱眙。

    頞盾國獻師子一。

    十有二月丁卯,車駕至淮。

    诏刈雚葦,泛筏數萬而濟。

    義隆盱眙守将臧質閉門拒守。

    将軍胡崇之等率衆二萬援盱眙。

    燕王譚大破之,枭崇之等,斬首萬餘級,淮南皆降。

    是月,永昌王仁攻懸瓠,拔之,獲義隆守将趙淮,送京師斬之。

    過定項城,及淮西,大破義隆将劉康祖,斬之,并虜将軍胡盛之、王羅漢等,傳緻行宮。

    癸未,車駕臨江。

    起行宮于瓜步山。

    永昌王仁自曆一陽一至于江西,高涼王那自山一陽一至于廣陵,諸軍皆同日臨江,所過城邑,莫不望塵奔潰,其降者不可勝數。

    甲申,義隆使獻百牢,貢其方物,又請進女于皇孫以求和好。

    帝以師婚非禮,許和而不許婚,使散騎侍郎夏侯野報之。

    诏皇孫為書緻馬通問焉。

     正平元年春正月丙戌朔,大會群臣于江上,班賞各有差,文武受爵者二百餘人。

    丁亥,輿駕北旋。

    是月,破洛那、罽賓、迷密諸國各遣使朝獻。

    二月戊寅,車駕濟河。

    癸未,次于魯口。

    皇太子朝于行宮。

    三月己亥,車駕至自南伐,飲至策勳,告于宗廟。

    以降民五萬餘家分置近畿。

    賜留台文武所獲軍資生口各有差。

    夏五月壬寅,大赦。

    六月壬戌,改年。

    車師國王遣子入侍。

    诏曰:“夫刑網太密,犯者更衆,朕甚愍之。

    有司其案律令,務求厥中。

    自餘有不便于民者,依比增損。

    ”诏太子少傅遊雅、中書侍郎胡方回等改定律制。

    略一陽一王羯兒,儀同三司、高涼王那有罪賜死。

    戊辰,皇太子薨。

    壬申,葬景穆太子于金陵。

     秋七月丁亥,行幸一陰一山。

    省諸曹吏員三分之一。

    九月癸巳,車駕還宮。

     冬十月庚申,行幸一陰一山。

    劉義隆遣使朝貢。

    诏殿中将軍郎法祐使于義隆。

    己巳,司空、上一黨一王長孫道生薨。

    十有二月丁醜,車駕還宮。

    封皇孫浚為高一陽一王。

    尋以皇孫世嫡,不宜在蕃,乃止。

    封秦王翰為東平王,燕王譚為臨淮王,楚王建為廣一陽一王,吳王餘為南安王。

     二年春正月庚辰朔,南來降民五千餘家于中山謀叛,州軍讨平之。

    冀州刺史、張掖王沮渠萬年與降民通謀,賜死。

     三月甲寅,帝崩于永安宮,時年四十五。

    秘不發喪。

    中常侍宗一愛一矯皇後令,殺東平王翰,迎南安王餘入而立之,大赦,改元為永平,尊皇後赫連氏為皇太後。

    三月辛卯,上尊谥曰太武皇帝,葬于雲中金陵,廟号世祖。

    夏六月,劉義隆将檀和之寇濟州,梁坦及魯安生軍于京索,龐萌、薛安都寇弘農。

     秋七月,征南将軍、安定公韓元興讨之。

    和之退,梁坦、安生亦走。

    八月,冠軍将軍封禮率騎二千從浢津南渡赴弘農。

    九月,司空、高平公兒烏幹屯潼關,平南将軍、昌黎公元遼屯河内。

     冬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