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紀第四 世祖紀下 宗紀
關燈
小
中
大
一萬騎讨吳一黨一白廣平。
蓋吳自号天台王,署置百官。
辛未,車駕還宮。
選六州兵勇一猛者二萬人,使永昌王仁、高涼王那分領,為二道,各一萬騎,南略淮泗以北,徙青徐之民以實河北。
癸未,車駕西巡。
七年春正月戊辰,車駕次東雍州。
庚午,圍薛永宗營壘。
永宗出戰,大敗。
六軍乘之,永宗衆潰。
永宗男一女無少長赴汾水死。
辛未,車駕南幸汾一陰一。
庚辰,帝臨戲水。
蓋吳退走北地。
二月丙戌,幸長安,存問父老。
丁亥,幸昆明池。
丙申,幸盩厔,誅叛民耿青、孫溫二壘與蓋吳通謀者。
軍次陳倉,誅散關氐害守将者。
還幸雍城,田于岐山之一陽一。
北道諸軍乙拔等大破蓋吳于杏城,吳棄馬遁走。
永昌王仁至高平,擒劉義隆将王章,略金鄉、方與,遷其民五千家于河北。
高涼王那至濟南東平陵,遷其民六千餘家于河北。
三月,诏諸州坑沙門,毀諸佛像。
徙長安城工巧二千家于京師。
車駕旋轸,幸洛水,分軍誅李閏叛羌。
是月,金城邊冏、天水梁會反,據上邽東城。
秦州刺史封敕文擊之,斬冏,衆複推會為帥。
夏四月甲申,車駕至自長安。
戊子,鄴城毀五層佛圖,于泥像中得玉玺二,其文皆曰:“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其一刻其旁曰:“魏所受漢傳國玺。
”五月癸亥,安豐公闾根率騎詣上邽,與敕文讨梁會。
會走漢中。
蓋吳複聚杏城,自号秦地王,假署山民,衆旋複振。
于是遣永昌王仁、高涼王那督北道諸軍同讨之。
六月甲申,發定、冀、相三州兵二萬人屯長安南山諸谷,以防越逸。
丙戌,發司、幽、定、冀四州十萬人築畿上塞圍,起上谷,西至于河,廣袤皆千裡。
秋八月,蓋吳為其下人所殺,傳首京師,永昌王仁平其遺燼。
高涼王那破蓋吳一黨一白廣平;生擒屠各路那羅于安定,斬于京師。
複略一陽一公羯兒王爵。
八年春正月,吐京胡阻險為盜。
诏征東将軍武昌王提、征南将軍淮南王他讨之,不下。
山胡曹仆渾等渡河西,保山以自固,招引朔方諸胡。
提等引軍讨仆渾。
二月己卯,高涼王那等自安定讨平朔方胡,因與提等合軍,共攻仆渾,斬之。
其衆赴險死者以萬數。
癸未,行幸中山,頒賜從官文武各有差。
高一陽一易縣民不從官命,讨平之,徙其餘燼于北地。
三月,河西王沮渠牧犍謀反,伏誅。
徙定州丁零三千家于京師。
夏五月,車駕還宮。
六月,西征諸将扶風公元處真等八将坐盜沒軍資,所在虜掠,贓各千萬計,并斬之。
八月,衛大将軍、樂安王範薨。
冬十月,侍中、中書監、宜都王穆壽薨。
十二月,鄯善、遮逸國并遣子朝獻。
晉王伏羅薨。
九年春正月,劉義隆遣使朝貢。
氐楊文德受義隆辟号,守葭蘆城,招誘武都、一陰一平五部氐民。
诏仇池鎮将皮豹子讨之。
文德棄城南走,擒其妻子僚屬。
義隆白水太守郎啟玄率衆救文德,豹子逆擊,大破之。
啟玄、文德走還漢中。
宕昌羌酋梁瑾慈遣使内附,并貢方物。
二月癸卯,行幸定州。
山東民饑,啟倉赈之。
罷塞圍作。
遂西幸上一黨一,誅潞叛民二千餘家,徙西河離石民五千餘家于京師。
诏于壺關東北大王山累石為三封,又斬其北鳳皇山南足以斷之。
三月,車駕還宮。
夏五月甲戌,以交趾公韓拔為假節、征西将軍、領護西戎校尉、鄯善王,鎮鄯善,賦役其民,比之郡縣。
六月辛酉,行幸廣德宮。
丁卯,悅般國遣使求與王師俱讨蠕蠕,帝許之。
秋八月,诏中外諸軍戒嚴。
九月乙酉,治兵于西郊。
丙戌,上幸一陰一山。
是月,成周公萬度歸千裡驿上,大破焉耆國,其王鸠一屍一卑那奔龜茲。
冬十月辛醜,恆農王奚斤薨。
癸卯,以婚姻奢一靡一,喪葬過度,诏有司更為科限。
癸亥,大赦天下。
十有二月,诏成周公萬度歸自焉耆西讨龜茲。
皇太子朝于行宮,遂從北讨。
至于受降城,不見蠕蠕,因積糧城内,留守而還。
北平王長孫敦坐事降爵為公。
十年春正月戊辰朔,帝在漠南,大飨百僚,班賜有差。
甲戌,北伐。
二月,蠕蠕渠帥爾綿他拔等率其部落千餘家來降,蠕蠕吐賀真恐懼遠遁。
事見《蠕蠕傳》。
三月,遂搜于河西。
庚寅,車駕還宮。
夏五月庚寅,行幸一陰一山。
秋七月,浮圖沙國遣使貢獻。
九月,閱武碛上,遂北伐。
事具《蠕蠕傳》。
冬十月庚子,皇太子及群官奉迎于行宮。
壬
蓋吳自号天台王,署置百官。
辛未,車駕還宮。
選六州兵勇一猛者二萬人,使永昌王仁、高涼王那分領,為二道,各一萬騎,南略淮泗以北,徙青徐之民以實河北。
癸未,車駕西巡。
七年春正月戊辰,車駕次東雍州。
庚午,圍薛永宗營壘。
永宗出戰,大敗。
六軍乘之,永宗衆潰。
永宗男一女無少長赴汾水死。
辛未,車駕南幸汾一陰一。
庚辰,帝臨戲水。
蓋吳退走北地。
二月丙戌,幸長安,存問父老。
丁亥,幸昆明池。
丙申,幸盩厔,誅叛民耿青、孫溫二壘與蓋吳通謀者。
軍次陳倉,誅散關氐害守将者。
還幸雍城,田于岐山之一陽一。
北道諸軍乙拔等大破蓋吳于杏城,吳棄馬遁走。
永昌王仁至高平,擒劉義隆将王章,略金鄉、方與,遷其民五千家于河北。
高涼王那至濟南東平陵,遷其民六千餘家于河北。
三月,诏諸州坑沙門,毀諸佛像。
徙長安城工巧二千家于京師。
車駕旋轸,幸洛水,分軍誅李閏叛羌。
是月,金城邊冏、天水梁會反,據上邽東城。
秦州刺史封敕文擊之,斬冏,衆複推會為帥。
夏四月甲申,車駕至自長安。
戊子,鄴城毀五層佛圖,于泥像中得玉玺二,其文皆曰:“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其一刻其旁曰:“魏所受漢傳國玺。
”五月癸亥,安豐公闾根率騎詣上邽,與敕文讨梁會。
會走漢中。
蓋吳複聚杏城,自号秦地王,假署山民,衆旋複振。
于是遣永昌王仁、高涼王那督北道諸軍同讨之。
六月甲申,發定、冀、相三州兵二萬人屯長安南山諸谷,以防越逸。
丙戌,發司、幽、定、冀四州十萬人築畿上塞圍,起上谷,西至于河,廣袤皆千裡。
秋八月,蓋吳為其下人所殺,傳首京師,永昌王仁平其遺燼。
高涼王那破蓋吳一黨一白廣平;生擒屠各路那羅于安定,斬于京師。
複略一陽一公羯兒王爵。
八年春正月,吐京胡阻險為盜。
诏征東将軍武昌王提、征南将軍淮南王他讨之,不下。
山胡曹仆渾等渡河西,保山以自固,招引朔方諸胡。
提等引軍讨仆渾。
二月己卯,高涼王那等自安定讨平朔方胡,因與提等合軍,共攻仆渾,斬之。
其衆赴險死者以萬數。
癸未,行幸中山,頒賜從官文武各有差。
高一陽一易縣民不從官命,讨平之,徙其餘燼于北地。
三月,河西王沮渠牧犍謀反,伏誅。
徙定州丁零三千家于京師。
夏五月,車駕還宮。
六月,西征諸将扶風公元處真等八将坐盜沒軍資,所在虜掠,贓各千萬計,并斬之。
八月,衛大将軍、樂安王範薨。
冬十月,侍中、中書監、宜都王穆壽薨。
十二月,鄯善、遮逸國并遣子朝獻。
晉王伏羅薨。
九年春正月,劉義隆遣使朝貢。
氐楊文德受義隆辟号,守葭蘆城,招誘武都、一陰一平五部氐民。
诏仇池鎮将皮豹子讨之。
文德棄城南走,擒其妻子僚屬。
義隆白水太守郎啟玄率衆救文德,豹子逆擊,大破之。
啟玄、文德走還漢中。
宕昌羌酋梁瑾慈遣使内附,并貢方物。
二月癸卯,行幸定州。
山東民饑,啟倉赈之。
罷塞圍作。
遂西幸上一黨一,誅潞叛民二千餘家,徙西河離石民五千餘家于京師。
诏于壺關東北大王山累石為三封,又斬其北鳳皇山南足以斷之。
三月,車駕還宮。
夏五月甲戌,以交趾公韓拔為假節、征西将軍、領護西戎校尉、鄯善王,鎮鄯善,賦役其民,比之郡縣。
六月辛酉,行幸廣德宮。
丁卯,悅般國遣使求與王師俱讨蠕蠕,帝許之。
秋八月,诏中外諸軍戒嚴。
九月乙酉,治兵于西郊。
丙戌,上幸一陰一山。
是月,成周公萬度歸千裡驿上,大破焉耆國,其王鸠一屍一卑那奔龜茲。
冬十月辛醜,恆農王奚斤薨。
癸卯,以婚姻奢一靡一,喪葬過度,诏有司更為科限。
癸亥,大赦天下。
十有二月,诏成周公萬度歸自焉耆西讨龜茲。
皇太子朝于行宮,遂從北讨。
至于受降城,不見蠕蠕,因積糧城内,留守而還。
北平王長孫敦坐事降爵為公。
十年春正月戊辰朔,帝在漠南,大飨百僚,班賜有差。
甲戌,北伐。
二月,蠕蠕渠帥爾綿他拔等率其部落千餘家來降,蠕蠕吐賀真恐懼遠遁。
事見《蠕蠕傳》。
三月,遂搜于河西。
庚寅,車駕還宮。
夏五月庚寅,行幸一陰一山。
秋七月,浮圖沙國遣使貢獻。
九月,閱武碛上,遂北伐。
事具《蠕蠕傳》。
冬十月庚子,皇太子及群官奉迎于行宮。
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