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紀第四 世祖紀下 宗紀
關燈
小
中
大
正月壬寅,皇太子始總百揆。
侍中、中書監、宜都王穆壽,司徒、東郡公崔浩,侍中、廣平公張黎,侍中、建興公古弼,輔太子以決庶政。
諸上書者皆稱臣,上疏儀與表同。
戊申,诏曰:“愚民無識,信惑妖邪,私養師巫,挾藏谶記、一陰一陽一、圖緯、方伎之書;又沙門之徒,假西戎虛誕,生緻妖孽。
非所以壹齊政化,布淳德于天下也。
自王公已下至于庶人,有私養沙門、師巫及金銀工巧之人在其家者,皆遣詣官曹,不得容匿。
限今年二月十五日,過期不出,師巫、沙門身死,主人門誅。
明相宣告,鹹使聞知。
”庚戌,诏曰:“自頃以來,軍國多事,未宣文教,非所以整齊風俗,示軌則于天下也。
今制自王公已下至于卿士,其子息皆詣太學。
其百工伎巧、驺卒子息,當習其父兄所業,不聽私立學校。
違者師身死,主人門誅。
”二月辛未,中山王辰等八将,以北伐後期,斬于都南。
癸酉,骠騎大将軍、樂平王丕薨。
庚辰,行幸廬阙。
三月戊戌,大會于那南池。
遣使者四輩使西域。
甲辰,車駕還宮。
癸醜,诏征西大将軍、司空、上一黨一王長孫道生鎮統萬。
夏四月乙亥,侍中、太宰,一陽一平王杜超為帳下所殺。
五月丁酉,行幸一陰一山之北。
六月,北部民殺立義将軍、衡一陽一公莫孤,率五千餘落北走。
追擊于漠南,殺其渠帥,餘徙居冀、相、定三州為營戶。
西平王吐谷渾慕利延殺其兄子緯代。
是月,緯代弟叱力延等來奔,乞師。
以叱力延為歸義王。
秋七月癸卯,東雍州刺史沮渠秉謀叛伏誅。
八月乙醜,田于河西。
壬午,诏員外散騎常侍高濟使于劉義隆。
晉王伏羅督高平、涼州諸軍讨吐谷渾慕利延。
九月,帝自河西至馬邑,觀于崞川。
己亥,車駕還宮。
丁未,行幸漠南。
冬十月癸未,晉王伏羅大破慕利延,慕利延走奔白蘭。
慕利延從弟伏念、長史鵴鸠梨、部大崇娥等率其部一萬三千落内附。
十一月,劉義隆遣使朝貢。
十二月,粟特國遣使朝貢。
丙戌,車駕還宮。
六年春正月辛亥,車駕行幸定州,引見長老,存問之。
诏兼員外散騎常侍宋愔使劉義隆。
二月,遂西幸上一黨一,觀連理樹于泫氏。
西至吐京,讨徙叛胡,出配郡縣。
三月庚申,車駕還宮。
诏諸有疑獄皆付中書,以經義量決。
是月,酒泉公郝溫反于杏城,殺守将王幡。
縣吏蓋鮮率宗族讨溫。
溫棄城走,自一殺,家屬伏誅。
夏四月庚戌,征西大将軍、高涼王那等讨吐谷渾慕利延于一陰一平白蘭。
诏秦州刺史、天水公封敕文擊慕利延兄子什歸于桴罕,散騎常侍、成周公萬度歸乘傳發涼州以西兵襲鄯善。
六月壬辰,車駕北巡。
什歸聞軍将至,棄城夜遁。
秋八月丁亥,封敕文入桴罕,分徙千家還上邽。
壬辰,度歸以輕騎至鄯善,執其王真達以詣京師。
帝大悅,厚待之。
車駕幸一陰一山之北,次于廣德宮。
诏發天下兵,三分取一,各當戒嚴,以須後命。
徙諸種雜人五千餘家于北邊。
令民北徙畜牧至廣漠,以餌蠕蠕。
壬寅,高涼王那軍到曼頭城,慕利延驅其部落西渡流沙,那急追。
故西秦王慕璝世子被囊逆軍拒戰,那擊破之。
被囊輕騎遁走,中山公杜豐一精一騎追之,度三危,至雪山,生擒被囊、什歸及熾磐子成龍,送于京師。
慕利延遂西入于阗國。
九月,盧水胡蓋吳聚衆反于杏城。
冬十月戊子,長安鎮副将元纥率衆讨之,為吳所殺。
吳一黨一遂盛,民皆渡渭奔南山。
于是诏發高平敕勒騎赴長安,诏将軍叔孫拔乘傳領攝并、秦、雍兵屯渭北。
十有一月,高涼王那振旅還京師。
己未,遣那及殿中尚書、安定公韓茂率騎屯相州之一陽一平郡,發冀州民造浮橋于确磝津。
蓋吳遣其部落帥白廣平西掠新平,安定諸夷酋皆聚衆應之,殺汧城守将。
吳遂進軍李閏堡,分兵掠臨晉巴東。
将軍章直與戰,大敗之,兵溺死于河者三萬餘人。
吳又遣兵西掠至長安,将軍叔孫拔與戰于渭北,大破之,斬首三萬餘級。
庚申,孫東王窦漏頭薨。
河東蜀薛永宗聚一黨一盜官馬數千匹,驅三千餘人入汾曲,西通蓋吳,受其位号。
秦州刺史、金城公周鹿觀率衆讨之,不克而還。
庚午,诏殿中尚書、扶風公元處真,尚書、平一陽一公慕容嵩二萬騎讨薛永宗;诏殿中尚書乙拔率五将三萬騎讨蓋吳,西平公寇提三将
侍中、中書監、宜都王穆壽,司徒、東郡公崔浩,侍中、廣平公張黎,侍中、建興公古弼,輔太子以決庶政。
諸上書者皆稱臣,上疏儀與表同。
戊申,诏曰:“愚民無識,信惑妖邪,私養師巫,挾藏谶記、一陰一陽一、圖緯、方伎之書;又沙門之徒,假西戎虛誕,生緻妖孽。
非所以壹齊政化,布淳德于天下也。
自王公已下至于庶人,有私養沙門、師巫及金銀工巧之人在其家者,皆遣詣官曹,不得容匿。
限今年二月十五日,過期不出,師巫、沙門身死,主人門誅。
明相宣告,鹹使聞知。
”庚戌,诏曰:“自頃以來,軍國多事,未宣文教,非所以整齊風俗,示軌則于天下也。
今制自王公已下至于卿士,其子息皆詣太學。
其百工伎巧、驺卒子息,當習其父兄所業,不聽私立學校。
違者師身死,主人門誅。
”二月辛未,中山王辰等八将,以北伐後期,斬于都南。
癸酉,骠騎大将軍、樂平王丕薨。
庚辰,行幸廬阙。
三月戊戌,大會于那南池。
遣使者四輩使西域。
甲辰,車駕還宮。
癸醜,诏征西大将軍、司空、上一黨一王長孫道生鎮統萬。
夏四月乙亥,侍中、太宰,一陽一平王杜超為帳下所殺。
五月丁酉,行幸一陰一山之北。
六月,北部民殺立義将軍、衡一陽一公莫孤,率五千餘落北走。
追擊于漠南,殺其渠帥,餘徙居冀、相、定三州為營戶。
西平王吐谷渾慕利延殺其兄子緯代。
是月,緯代弟叱力延等來奔,乞師。
以叱力延為歸義王。
秋七月癸卯,東雍州刺史沮渠秉謀叛伏誅。
八月乙醜,田于河西。
壬午,诏員外散騎常侍高濟使于劉義隆。
晉王伏羅督高平、涼州諸軍讨吐谷渾慕利延。
九月,帝自河西至馬邑,觀于崞川。
己亥,車駕還宮。
丁未,行幸漠南。
冬十月癸未,晉王伏羅大破慕利延,慕利延走奔白蘭。
慕利延從弟伏念、長史鵴鸠梨、部大崇娥等率其部一萬三千落内附。
十一月,劉義隆遣使朝貢。
十二月,粟特國遣使朝貢。
丙戌,車駕還宮。
六年春正月辛亥,車駕行幸定州,引見長老,存問之。
诏兼員外散騎常侍宋愔使劉義隆。
二月,遂西幸上一黨一,觀連理樹于泫氏。
西至吐京,讨徙叛胡,出配郡縣。
三月庚申,車駕還宮。
诏諸有疑獄皆付中書,以經義量決。
是月,酒泉公郝溫反于杏城,殺守将王幡。
縣吏蓋鮮率宗族讨溫。
溫棄城走,自一殺,家屬伏誅。
夏四月庚戌,征西大将軍、高涼王那等讨吐谷渾慕利延于一陰一平白蘭。
诏秦州刺史、天水公封敕文擊慕利延兄子什歸于桴罕,散騎常侍、成周公萬度歸乘傳發涼州以西兵襲鄯善。
六月壬辰,車駕北巡。
什歸聞軍将至,棄城夜遁。
秋八月丁亥,封敕文入桴罕,分徙千家還上邽。
壬辰,度歸以輕騎至鄯善,執其王真達以詣京師。
帝大悅,厚待之。
車駕幸一陰一山之北,次于廣德宮。
诏發天下兵,三分取一,各當戒嚴,以須後命。
徙諸種雜人五千餘家于北邊。
令民北徙畜牧至廣漠,以餌蠕蠕。
壬寅,高涼王那軍到曼頭城,慕利延驅其部落西渡流沙,那急追。
故西秦王慕璝世子被囊逆軍拒戰,那擊破之。
被囊輕騎遁走,中山公杜豐一精一騎追之,度三危,至雪山,生擒被囊、什歸及熾磐子成龍,送于京師。
慕利延遂西入于阗國。
九月,盧水胡蓋吳聚衆反于杏城。
冬十月戊子,長安鎮副将元纥率衆讨之,為吳所殺。
吳一黨一遂盛,民皆渡渭奔南山。
于是诏發高平敕勒騎赴長安,诏将軍叔孫拔乘傳領攝并、秦、雍兵屯渭北。
十有一月,高涼王那振旅還京師。
己未,遣那及殿中
蓋吳遣其部落帥白廣平西掠新平,安定諸夷酋皆聚衆應之,殺汧城守将。
吳遂進軍李閏堡,分兵掠臨晉巴東。
将軍章直與戰,大敗之,兵溺死于河者三萬餘人。
吳又遣兵西掠至長安,将軍叔孫拔與戰于渭北,大破之,斬首三萬餘級。
庚申,孫東王窦漏頭薨。
河東蜀薛永宗聚一黨一盜官馬數千匹,驅三千餘人入汾曲,西通蓋吳,受其位号。
秦州刺史、金城公周鹿觀率衆讨之,不克而還。
庚午,诏殿中尚書、扶風公元處真,尚書、平一陽一公慕容嵩二萬騎讨薛永宗;诏殿中尚書乙拔率五将三萬騎讨蓋吳,西平公寇提三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