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紀第四 世祖紀下 宗紀
關燈
小
中
大
太平真君元年春正月己酉,沮渠無諱圍酒泉。
辛亥,分遣侍臣巡行州郡,觀察風俗,問民疾苦。
壬子,無諱誘執弋一陽一公元潔。
二月己巳,诏假通直常侍邢穎使于劉義隆。
發長安五千人浚昆明池。
三月,酒泉陷。
夏四月庚辰,無諱寇張掖,秃發保周屯于删丹。
丙戌,诏撫軍大将軍、永昌王健等督諸軍讨保周。
五月辛卯,行幸北部。
乙巳,無諱複圍張掖,不克,退還。
丙辰,車駕還宮。
六月丁醜,皇孫浚生,大赦,改年。
秋七月,行幸一陰一山。
己醜,永昌王健至番禾,破保周。
周遁走。
丙申,皇太後窦氏崩于行宮。
癸醜,保周自一殺,傳首京師。
八月甲申,無諱降,送弋一陽一公元潔及諸将士。
九月壬寅,車駕還宮。
冬十有一月丁亥,行幸山北。
十二月,車駕還宮。
是歲,州鎮十五民饑,開倉赈恤。
以河南王曜子羯兒為河間王,後改封略一陽一王。
二年春正月癸卯,拜沮渠無諱為征西大将軍、涼州牧、酒泉王。
甲辰,行幸溫泉。
二月壬戌,車駕還宮。
三月辛卯,葬惠太後于崞山。
庚戌,新興王俊、略一陽一王羯兒有罪,并黜為公。
辛亥,封蠕蠕郁久闾乞列歸為朔方王,沮渠萬年為張掖王。
夏四月丁巳,劉義隆遣使朝貢。
庚辰,诏鎮南将軍、南一陽一公奚眷征酒泉。
五月辛卯,行幸山北。
秋八月辛亥,诏散騎侍郎張偉等使劉義隆。
行幸河西。
九月戊戌,撫軍大将軍、永昌王健薨。
冬十有一月庚子,鎮南将軍奚眷平酒泉,獲沮渠天周、臧嗟、屈德,男一女四千口。
十有二月甲戌,車駕還宮。
丙子,劉義隆遣使朝貢。
三年春正月甲申,帝至道壇,親受符箓,備法駕,旗幟盡青。
語在《釋老志》。
三月壬寅,北平王長孫頹有罪,削爵為侯。
夏四月,無諱走渡流沙,據鄯善。
李皓孫寶據敦煌,遣使内附。
五月,行幸一陰一山之北。
閏月,劉義隆龍骧将軍裴方明、梁州刺史劉康祖寇南秦,南秦王楊難當敗,奔于上邽。
六月丙戌,難當朝于行宮。
先是,起殿于一陰一山之北,殿始成而難當至,因名曰廣德焉。
秋七月丙寅,诏安西将軍、建興公古弼督隴右諸軍及殿中虎贲與武都王楊保宗等從祁山南入,征西将軍、淮一陽一公皮豹子與琅邪王司馬楚之等督關中諸軍從散關西入,俱會仇池;郁林公司馬文思為征南大将軍,進爵谯王,督洛豫諸軍事南趣襄一陽一;征南将軍、東安公刁雍東趣廣陵,邀方明歸路。
冬十月己卯,封皇子伏羅為晉王,翰為秦王,譚為燕王,建為楚王,餘為吳王。
十有二月辛巳,侍中、太保、襄城公盧魯元薨。
丁酉,車駕還宮。
李寶遣使朝貢,以寶為鎮西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沙州牧,封敦煌公。
四年春正月己巳,征西将軍皮豹子等大破劉義隆将于樂鄉,擒其将王奂之、王長卿等。
強玄明、辛伯奮棄下辨遁走,追斬之,盡虜其衆。
庚午,行幸中山。
二月丙子,車駕至于恆山之一陽一,诏有司刊石勒銘。
是月,克仇池。
三月庚申,車駕還宮。
壬戌,烏洛侯國遣使朝貢。
夏四月,武都王楊保宗謀反,諸将擒送京師;諸氐、羌複推保宗弟文德為主,圍仇池。
丁酉,大赦天下。
己亥,行幸一陰一山。
五月,将軍古弼大破諸氐,解仇池圍。
六月庚寅,诏曰:“朕承天子民,憂理萬國,欲令百姓家給人足,興于禮義。
而牧守令宰不能助朕宣揚恩德,勤恤民隐,至乃侵奪其産,加以殘虐,非所以為治也。
今複民赀賦三年,其田租歲輸如常。
牧守之徒,各厲一精一為治,勸課農桑,不得妄有征發;有司彈糾,勿有所縱。
”癸巳,大閱于西郊。
秋九月辛醜,行幸漠南。
甲辰,舍辎重,以輕騎襲蠕蠕,分軍為四道。
事具《蠕蠕傳》。
鎮北将軍封沓亡入蠕蠕。
冬十一月,将軍皮豹子等追破劉義隆将于濁水。
甲子,車駕至于朔方。
诏曰:“朕承祖宗重光之緒,思闡洪基,恢隆萬世。
自經營天下,平暴除亂,掃清不順,二十年矣。
夫一陰一陽一有往複,四時有代謝。
授子任賢,所以休息;優隆寶臣,式圖長久,蓋古今不易之令典也。
其令皇太子副理萬機,總統百揆。
諸朕功臣,勤勞日久,皆當以爵歸第,随時朝請,飨宴朕前,論道陳谟而已,不宜複煩以劇職。
更舉賢俊,以備百官。
主者明為科制,以稱朕心。
”十二月辛卯,車駕至自北伐。
五年春
辛亥,分遣侍臣巡行州郡,觀察風俗,問民疾苦。
壬子,無諱誘執弋一陽一公元潔。
二月己巳,诏假通直常侍邢穎使于劉義隆。
發長安五千人浚昆明池。
三月,酒泉陷。
夏四月庚辰,無諱寇張掖,秃發保周屯于删丹。
丙戌,诏撫軍大将軍、永昌王健等督諸軍讨保周。
五月辛卯,行幸北部。
乙巳,無諱複圍張掖,不克,退還。
丙辰,車駕還宮。
六月丁醜,皇孫浚生,大赦,改年。
秋七月,行幸一陰一山。
己醜,永昌王健至番禾,破保周。
周遁走。
丙申,皇太後窦氏崩于行宮。
癸醜,保周自一殺,傳首京師。
八月甲申,無諱降,送弋一陽一公元潔及諸将士。
九月壬寅,車駕還宮。
冬十有一月丁亥,行幸山北。
十二月,車駕還宮。
是歲,州鎮十五民饑,開倉赈恤。
以河南王曜子羯兒為河間王,後改封略一陽一王。
二年春正月癸卯,拜沮渠無諱為征西大将軍、涼州牧、酒泉王。
甲辰,行幸溫泉。
二月壬戌,車駕還宮。
三月辛卯,葬惠太後于崞山。
庚戌,新興王俊、略一陽一王羯兒有罪,并黜為公。
辛亥,封蠕蠕郁久闾乞列歸為朔方王,沮渠萬年為張掖王。
夏四月丁巳,劉義隆遣使朝貢。
庚辰,诏鎮南将軍、南一陽一公奚眷征酒泉。
五月辛卯,行幸山北。
秋八月辛亥,诏散騎侍郎張偉等使劉義隆。
行幸河西。
九月戊戌,撫軍大将軍、永昌王健薨。
冬十有一月庚子,鎮南将軍奚眷平酒泉,獲沮渠天周、臧嗟、屈德,男一女四千口。
十有二月甲戌,車駕還宮。
丙子,劉義隆遣使朝貢。
三年春正月甲申,帝至道壇,親受符箓,備法駕,旗幟盡青。
語在《釋老志》。
三月壬寅,北平王長孫頹有罪,削爵為侯。
夏四月,無諱走渡流沙,據鄯善。
李皓孫寶據敦煌,遣使内附。
五月,行幸一陰一山之北。
閏月,劉義隆龍骧将軍裴方明、梁州刺史劉康祖寇南秦,南秦王楊難當敗,奔于上邽。
六月丙戌,難當朝于行宮。
先是,起殿于一陰一山之北,殿始成而難當至,因名曰廣德焉。
秋七月丙寅,诏安西将軍、建興公古弼督隴右諸軍及殿中虎贲與武都王楊保宗等從祁山南入,征西将軍、淮一陽一公皮豹子與琅邪王司馬楚之等督關中諸軍從散關西入,俱會仇池;郁林公司馬文思為征南大将軍,進爵谯王,督洛豫諸軍事南趣襄一陽一;征南将軍、東安公刁雍東趣廣陵,邀方明歸路。
冬十月己卯,封皇子伏羅為晉王,翰為秦王,譚為燕王,建為楚王,餘為吳王。
十有二月辛巳,侍中、太保、襄城公盧魯元薨。
丁酉,車駕還宮。
李寶遣使朝貢,以寶為鎮西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沙州牧,封敦煌公。
四年春正月己巳,征西将軍皮豹子等大破劉義隆将于樂鄉,擒其将王奂之、王長卿等。
強玄明、辛伯奮棄下辨遁走,追斬之,盡虜其衆。
庚午,行幸中山。
二月丙子,車駕至于恆山之一陽一,诏有司刊石勒銘。
是月,克仇池。
三月庚申,車駕還宮。
壬戌,烏洛侯國遣使朝貢。
夏四月,武都王楊保宗謀反,諸将擒送京師;諸氐、羌複推保宗弟文德為主,圍仇池。
丁酉,大赦天下。
己亥,行幸一陰一山。
五月,将軍古弼大破諸氐,解仇池圍。
六月庚寅,诏曰:“朕承天子民,憂理萬國,欲令百姓家給人足,興于禮義。
而牧守令宰不能助朕宣揚恩德,勤恤民隐,至乃侵奪其産,加以殘虐,非所以為治也。
今複民赀賦三年,其田租歲輸如常。
牧守之徒,各厲一精一為治,勸課農桑,不得妄有征發;有司彈糾,勿有所縱。
”癸巳,大閱于西郊。
秋九月辛醜,行幸漠南。
甲辰,舍辎重,以輕騎襲蠕蠕,分軍為四道。
事具《蠕蠕傳》。
鎮北将軍封沓亡入蠕蠕。
冬十一月,将軍皮豹子等追破劉義隆将于濁水。
甲子,車駕至于朔方。
诏曰:“朕承祖宗重光之緒,思闡洪基,恢隆萬世。
自經營天下,平暴除亂,掃清不順,二十年矣。
夫一陰一陽一有往複,四時有代謝。
授子任賢,所以休息;優隆寶臣,式圖長久,蓋古今不易之令典也。
其令皇太子副理萬機,總統百揆。
諸朕功臣,勤勞日久,皆當以爵歸第,随時朝請,飨宴朕前,論道陳谟而已,不宜複煩以劇職。
更舉賢俊,以備百官。
主者明為科制,以稱朕心。
”十二月辛卯,車駕至自北伐。
五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