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紀第二 太祖紀
關燈
小
中
大
隊五千橫截其後,斬首五千,生虜七百人,宥而遣之。
夏五月庚子,大賞功臣。
帝以中山城内為普鄰所脅,而大軍迫之,欲降無路,乃密招喻之。
甲辰,曜兵揚威以示城内,命諸軍罷圍南徙以待其變。
甲寅,以東平公元儀為骠騎大将軍、都督中外諸軍事、兗豫雍荊徐揚六州牧、左丞相,封衛王。
襄城公元題,進封為王。
秋七月,普鄰遣烏丸張骧率五千餘人出城求食,寇常山之靈壽,殺害吏民。
賀麟自丁零國入于骧軍,因其衆,複入中山,殺普鄰而自立。
帝還幸魯口,遣将軍長孫肥一千騎襲中山,入其郛而還。
八月丙寅朔,帝自魯口進軍常山之九門。
時大疫,人馬牛多死。
帝問疫于諸将,對曰:“在者才十四五。
”是時中山猶拒守,而饑疫并臻,群下鹹思還北。
帝知其意,因謂之曰:“斯固天命,将若之何!四海之人,皆可與為國,在吾所以撫之耳,何恤乎無民!”群臣乃不敢複言。
遣撫軍大将軍略一陽一公元遵襲中山,芟其禾菜,入郛而還。
九月,賀麟饑窮,率三萬餘人出寇新市。
甲子晦,帝進軍讨之。
太史令晁崇奏曰:“不吉。
”帝曰:“其義雲何?”對曰:“昔纣以甲子亡,兵家忌之。
”帝曰:“纣以甲子亡,周武不以甲子勝乎?”崇無以對。
冬十月丙寅,帝進軍新市。
賀麟退阻泒水,依漸洳澤以自固。
甲戌,帝臨其營,戰于義台塢,大破之,斬首九千餘級。
賀麟單馬走西山,遂奔鄴,慕容德殺之。
甲申,共所署公卿、尚書、将吏、士卒降者二萬餘人。
其将張骧、李沈、慕容文等先來降,尋皆亡還,是日複獲之,皆赦而不問。
獲其所傳皇帝玺绶、圖書、府庫、珍寶,簿列數萬。
班賜功臣及将士各有差。
中山平。
乙酉,襄城王題薨。
丁亥,遣三萬騎赴衛王儀,将以攻鄴。
是歲,鮮卑秃發烏孤私署大單于、西平王。
天興元年春正月,慕容德走保滑台。
儀克鄴,收其倉庫。
诏賞将士各有差。
儀追德至于河,不及而還。
庚子,車駕自中山行幸常山之真定,次趙郡之高邑,遂幸于鄴。
民有老不能自存者,诏郡縣赈恤之。
帝至鄴,巡登台榭,遍覽宮城,将有定都之意,乃置行台,以龍骧将軍日南公和跋為尚書,與左丞賈彜率郎吏及兵五千人鎮鄴。
車駕自鄴還中山,所過存問百姓。
诏大軍所經州郡,複赀租一年,除山東民租賦之半。
車駕将北還,發卒萬人治直道,自望都鐵關鑿恆嶺至代五百餘裡。
帝慮還後山東有變,乃置行台于中山,诏左丞相、守尚書令、衛王儀鎮中山,撫軍大将軍、略一陽一公元遵鎮勃海之合口。
右軍将軍尹國先督租于冀州,聞帝将還,謀反,欲襲信都。
安南将軍長孫嵩執送,斬之。
辛酉,車駕發自中山,至于望都堯山。
徙山東六州民吏及徒何、高麗雜夷三十六萬,百工伎巧十萬餘口,以充京師。
車駕次于恆山之一陽一。
博陵、勃海、章武群盜并起,略一陽一公元遵等讨平之。
廣川太守賀盧殺冀州刺史王輔,驅勒守兵,抄掠一陽一平、頓丘諸郡,遂南渡河,奔慕容德。
二月,車駕自中山幸繁宮,更選屯衛。
诏給内徙新民耕牛,計口受田。
三月,離石胡帥呼延鐵、西河胡帥張崇等聚一黨一數千人叛。
诏安遠将軍庾嶽讨平之。
漁一陽一群盜庫傉官韬聚衆反。
诏中堅将軍伊謂讨之。
征左丞相、衛王儀還京師,诏略一陽一公遵代鎮中山。
夏四月壬戌,進遵封常山王,南安公元順進封毗陵王,征虜将軍、曆一陽一公穆崇為太尉,安南将軍、钜鹿公長孫嵩為司徒。
帝祠天于西郊,麾幟有加焉。
廣平太守、遼西公元意烈謀反,于郡賜死,原其妻子。
鄜城屠各董羌、杏城盧水郝奴、河東蜀薛榆、氐帥苻興,各率其種内附。
六月丙子,诏有司議定國号。
群臣曰:“昔周秦以前,世居所生之土,有國有家,及王天下,即承為号。
自漢以來,罷侯置守,時無世繼,其應運而起者,皆不由尺土之資。
今國家萬世相承,啟基雲代。
臣等以為若取長遠,應以代為号。
”诏曰:“昔朕遠祖,總禦幽都,控制遐國,雖踐王位,未定九州。
逮于朕躬,處百代之季,天下分裂,諸華乏主。
民俗雖殊,撫之在德,故躬率六軍,掃平中土,兇逆蕩除,遐迩率服。
宜仍先号,以為魏焉。
布告天下,鹹知朕意。
” 秋七月,遷都平城,始營宮室,建宗廟,立社稷。
漁一陽一烏丸庫傉官韬複聚一黨一為寇。
诏冠軍将軍王建讨平之。
八月,诏有司正封畿,制郊甸,端徑術,标道裡,平五權,較五量,定五度。
遣使循行郡國,舉奏守宰不法者,親覽察黜陟之。
九月,烏丸張骧子超,收合亡命,聚一黨一三千餘家,據勃海之南皮,自号征東大将軍、烏刃王,抄掠諸郡。
诏将軍庾嶽讨之。
冬十月,起天文殿。
十有一月辛亥,诏尚書吏部郎中鄧淵典官制,立爵品,定律呂,協音樂;儀曹郎中董谧撰郊廟、社稷、朝觐、飨宴之儀;三公郎中王德定律令,申科禁;太史令晁崇造渾儀,考天象;吏部尚書崔玄伯總而裁之。
閏月,左丞相、骠騎大将軍、衛王儀及諸王公卿士,詣阙上書曰:“臣等聞宸極居中,則列宿齊其晷;帝王順天,則群後仰其度。
伏惟陛下德協二儀,道隆三五,仁風被于四海,盛化塞于大區,澤及昆蟲,恩沾行葦,讴歌所屬,八表歸心,軍威所及,如風一靡一草,萬姓颙颙,鹹思系命。
而躬履謙虛,退身後己,宸儀未彰,哀服未禦,非所以上允皇天之意,下副樂推之心。
宜光崇聖烈,示軌憲于萬世。
臣等謹昧死以聞。
”帝三讓乃許之。
十有二月己醜,帝臨天文殿,太尉、司徒進玺绶,百官鹹稱萬歲。
大赦,改年。
追尊成帝已下及後号谥。
樂用《皇始》之舞。
诏百司議定行次。
尚書崔玄伯等奏從土德,服色尚黃,數用五;未祖辰臘,犧牲用白。
五郊立氣,宣贊時令,敬授民時,行夏之正。
徙六州二十二郡守宰、豪傑、吏民二千家于代都。
是歲,蘭汗殺慕容寶而自立,寶子盛殺汗僭立。
慕容德自稱燕王。
二年春正月甲子,初祠上帝于南郊,以始祖神元皇帝配,降壇視燎,成禮而反。
乙醜,曲赦京師。
始制三駕之法。
庚午,車駕北巡,分命諸将大襲高車。
大将軍、常山王遵等三軍從東道出長川,鎮北将軍、高涼王樂真等七軍從西道出牛川,車駕親勒六軍從中道自駁髯水西北。
二月丁亥朔,諸軍同會,破高車雜種三十餘部,獲七萬餘口,馬三十餘萬匹,牛羊百四十餘萬。
骠騎
夏五月庚子,大賞功臣。
帝以中山城内為普鄰所脅,而大軍迫之,欲降無路,乃密招喻之。
甲辰,曜兵揚威以示城内,命諸軍罷圍南徙以待其變。
甲寅,以東平公元儀為骠騎大将軍、都督中外諸軍事、兗豫雍荊徐揚六州牧、左丞相,封衛王。
襄城公元題,進封為王。
秋七月,普鄰遣烏丸張骧率五千餘人出城求食,寇常山之靈壽,殺害吏民。
賀麟自丁零國入于骧軍,因其衆,複入中山,殺普鄰而自立。
帝還幸魯口,遣将軍長孫肥一千騎襲中山,入其郛而還。
八月丙寅朔,帝自魯口進軍常山之九門。
時大疫,人馬牛多死。
帝問疫于諸将,對曰:“在者才十四五。
”是時中山猶拒守,而饑疫并臻,群下鹹思還北。
帝知其意,因謂之曰:“斯固天命,将若之何!四海之人,皆可與為國,在吾所以撫之耳,何恤乎無民!”群臣乃不敢複言。
遣撫軍大将軍略一陽一公元遵襲中山,芟其禾菜,入郛而還。
九月,賀麟饑窮,率三萬餘人出寇新市。
甲子晦,帝進軍讨之。
太史令晁崇奏曰:“不吉。
”帝曰:“其義雲何?”對曰:“昔纣以甲子亡,兵家忌之。
”帝曰:“纣以甲子亡,周武不以甲子勝乎?”崇無以對。
冬十月丙寅,帝進軍新市。
賀麟退阻泒水,依漸洳澤以自固。
甲戌,帝臨其營,戰于義台塢,大破之,斬首九千餘級。
賀麟單馬走西山,遂奔鄴,慕容德殺之。
甲申,共所署公卿、尚書、将吏、士卒降者二萬餘人。
其将張骧、李沈、慕容文等先來降,尋皆亡還,是日複獲之,皆赦而不問。
獲其所傳皇帝玺绶、圖書、府庫、珍寶,簿列數萬。
班賜功臣及将士各有差。
中山平。
乙酉,襄城王題薨。
丁亥,遣三萬騎赴衛王儀,将以攻鄴。
是歲,鮮卑秃發烏孤私署大單于、西平王。
天興元年春正月,慕容德走保滑台。
儀克鄴,收其倉庫。
诏賞将士各有差。
儀追德至于河,不及而還。
庚子,車駕自中山行幸常山之真定,次趙郡之高邑,遂幸于鄴。
民有老不能自存者,诏郡縣赈恤之。
帝至鄴,巡登台榭,遍覽宮城,将有定都之意,乃置行台,以龍骧将軍日南公和跋為尚書,與左丞賈彜率郎吏及兵五千人鎮鄴。
車駕自鄴還中山,所過存問百姓。
诏大軍所經州郡,複赀租一年,除山東民租賦之半。
車駕将北還,發卒萬人治直道,自望都鐵關鑿恆嶺至代五百餘裡。
帝慮還後山東有變,乃置行台于中山,诏左丞相、守尚書令、衛王儀鎮中山,撫軍大将軍、略一陽一公元遵鎮勃海之合口。
右軍将軍尹國先督租于冀州,聞帝将還,謀反,欲襲信都。
安南将軍長孫嵩執送,斬之。
辛酉,車駕發自中山,至于望都堯山。
徙山東六州民吏及徒何、高麗雜夷三十六萬,百工伎巧十萬餘口,以充京師。
車駕次于恆山之一陽一。
博陵、勃海、章武群盜并起,略一陽一公元遵等讨平之。
廣川太守賀盧殺冀州刺史王輔,驅勒守兵,抄掠一陽一平、頓丘諸郡,遂南渡河,奔慕容德。
二月,車駕自中山幸繁宮,更選屯衛。
诏給内徙新民耕牛,計口受田。
三月,離石胡帥呼延鐵、西河胡帥張崇等聚一黨一數千人叛。
诏安遠将軍庾嶽讨平之。
漁一陽一群盜庫傉官韬聚衆反。
诏中堅将軍伊謂讨之。
征左丞相、衛王儀還京師,诏略一陽一公遵代鎮中山。
夏四月壬戌,進遵封常山王,南安公元順進封毗陵王,征虜将軍、曆一陽一公穆崇為太尉,安南将軍、钜鹿公長孫嵩為司徒。
帝祠天于西郊,麾幟有加焉。
廣平太守、遼西公元意烈謀反,于郡賜死,原其妻子。
鄜城屠各董羌、杏城盧水郝奴、河東蜀薛榆、氐帥苻興,各率其種内附。
六月丙子,诏有司議定國号。
群臣曰:“昔周秦以前,世居所生之土,有國有家,及王天下,即承為号。
自漢以來,罷侯置守,時無世繼,其應運而起者,皆不由尺土之資。
今國家萬世相承,啟基雲代。
臣等以為若取長遠,應以代為号。
”诏曰:“昔朕遠祖,總禦幽都,控制遐國,雖踐王位,未定九州。
逮于朕躬,處百代之季,天下分裂,諸華乏主。
民俗雖殊,撫之在德,故躬率六軍,掃平中土,兇逆蕩除,遐迩率服。
宜仍先号,以為魏焉。
布告天下,鹹知朕意。
” 秋七月,遷都平城,始營宮室,建宗廟,立社稷。
漁一陽一烏丸庫傉官韬複聚一黨一為寇。
诏冠軍将軍王建讨平之。
八月,诏有司正封畿,制郊甸,端徑術,标道裡,平五權,較五量,定五度。
遣使循行郡國,舉奏守宰不法者,親覽察黜陟之。
九月,烏丸張骧子超,收合亡命,聚一黨一三千餘家,據勃海之南皮,自号征東大将軍、烏刃王,抄掠諸郡。
诏将軍庾嶽讨之。
冬十月,起天文殿。
十有一月辛亥,诏尚書吏部郎中鄧淵典官制,立爵品,定律呂,協音樂;儀曹郎中董谧撰郊廟、社稷、朝觐、飨宴之儀;三公郎中王德定律令,申科禁;太史令晁崇造渾儀,考天象;吏部尚書崔玄伯總而裁之。
閏月,左丞相、骠騎大将軍、衛王儀及諸王公卿士,詣阙上書曰:“臣等聞宸極居中,則列宿齊其晷;帝王順天,則群後仰其度。
伏惟陛下德協二儀,道隆三五,仁風被于四海,盛化塞于大區,澤及昆蟲,恩沾行葦,讴歌所屬,八表歸心,軍威所及,如風一靡一草,萬姓颙颙,鹹思系命。
而躬履謙虛,退身後己,宸儀未彰,哀服未禦,非所以上允皇天之意,下副樂推之心。
宜光崇聖烈,示軌憲于萬世。
臣等謹昧死以聞。
”帝三讓乃許之。
十有二月己醜,帝臨天文殿,太尉、司徒進玺绶,百官鹹稱萬歲。
大赦,改年。
追尊成帝已下及後号谥。
樂用《皇始》之舞。
诏百司議定行次。
尚書崔玄伯等奏從土德,服色尚黃,數用五;未祖辰臘,犧牲用白。
五郊立氣,宣贊時令,敬授民時,行夏之正。
徙六州二十二郡守宰、豪傑、吏民二千家于代都。
是歲,蘭汗殺慕容寶而自立,寶子盛殺汗僭立。
慕容德自稱燕王。
二年春正月甲子,初祠上帝于南郊,以始祖神元皇帝配,降壇視燎,成禮而反。
乙醜,曲赦京師。
始制三駕之法。
庚午,車駕北巡,分命諸将大襲高車。
大将軍、常山王遵等三軍從東道出長川,鎮北将軍、高涼王樂真等七軍從西道出牛川,車駕親勒六軍從中道自駁髯水西北。
二月丁亥朔,諸軍同會,破高車雜種三十餘部,獲七萬餘口,馬三十餘萬匹,牛羊百四十餘萬。
骠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