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51 列傳第四十一 梁宗室上
關燈
小
中
大
至,恂恂盡禮,改意蹈道,持戒又一精一潔。
帝甚嘉之。
以爲晉陵太守,下車勵名迹,除煩苛,明法憲,嚴于一奸一吏,旬日之間,郡中大安。
俄而暴卒,百姓行号巷哭,市裡爲之喧沸,設祭奠于郡庭者四百馀人。
田舍有婦女夏氏年百馀歲,扶曾孫出郡,悲泣不自勝。
其惠化所感如此。
百姓相率爲立廟建碑,以紀其德,又詣都表求贈諡。
诏贈湘州刺史,諡曰恭子。
文帝十男:張皇後生長沙宣武王懿、永一陽一昭王敷、武帝、衡一陽一宣王暢。
李太妃生桂一陽一簡王融。
融爲東昏所害,敷、暢齊建武中卒,武帝踐阼,并追封郡王。
陳太妃生臨川靖惠王宏、南平元襄王偉。
吳太妃生安成康王秀、始興忠武王憺。
費太妃生鄱一陽一忠烈王恢。
長沙宣武王懿字元達,文帝長子也。
少有令譽,解褐齊安南邵陵王行參軍,襲爵臨湘縣侯。
曆位晉陵太守,以善政稱。
永明末,爲梁、南秦二州刺史,加督。
是歲,魏軍入漢中,遂圍南鄭。
懿随機拒擊,乃解圍遁去。
又遣氐帥楊元秀攻取魏曆城等六戍。
魏人震懼,邊境遂甯。
永元二年,裴叔業據豫州反,懿以豫州刺史領曆一陽一、南谯二郡太守讨之,叔業懼,遂降魏。
武帝時在雍州,遣典簽趙景悅說懿興晉一陽一之甲,誅君側之罪。
懿不答。
既而平西将軍崔慧景入寇,奉江夏王寶玄圍台城,齊室大亂,馳信召懿。
懿時方食,投箸而起,率銳卒三千人入援。
武帝馳遣虞安福下都說懿曰:“誅賊之後,則有不賞之功,當明君賢主,尚或難立;況于亂朝,何以自免。
若賊滅之後,仍勒兵入宮,行伊、霍故事,此萬世一時。
若不欲爾,便放表還曆一陽一,托以外拒爲事,則威振内外,誰敢不從。
一朝放兵,受其厚爵,高而無人,必生後悔。
”長史徐曜甫亦苦勸,并不從。
慧景遣其子覺來拒,懿擊大破之,乘勝而進,慧景衆潰,追斬之。
授尚書令、都督征讨水陸諸軍事。
時東昏肆虐,茹法珍、王咺之等執政,宿臣舊将,并見誅夷。
懿既勳高,獨居朝右,深爲法珍等所憚,乃說東昏,将加酷害。
徐曜甫知之,密具舟江渚,勸令西奔。
懿不從,曰:“古皆有死,豈有叛走尚書令邪?”尋見留省賜藥,與弟融俱殒。
謂使者曰:“家弟在雍,深爲朝廷憂之。
”中興元年,贈司徒。
宣德太後臨朝,改贈太傅。
天監元年,追崇丞相,封長沙郡王,諡曰宣武。
給九旒鸾辂、黃屋左纛,葬禮依晉安平王故事。
懿名望功業素重,武帝本所崇敬。
帝以天監元年四月丙寅即位,是日即見褒崇。
戊辰,乃始贈第二兄敷、第四弟暢、第五弟融。
至五月,有司方奏追皇考皇妣尊号,遷神主于太廟。
帝不親奉,命臨川王宏侍從。
七月,帝臨軒,遣兼太尉、散騎常侍王份奉策上太祖文皇帝、獻皇後及德皇後尊号。
既先卑後尊,又臨軒命策,識者頗緻譏議焉。
懿子業字靜曠,幼而明敏,仕齊爲太子舍人。
宣武之難,與二弟藻、象俱逃匿于王嚴秀家。
東昏知之,收嚴秀付建康獄,考掠備極,乃以鉗拔手爪,至死不言,竟以免禍。
天監二年,襲封長沙王,曆位秘書監,侍中,都督南兖州刺史。
運私邸米,僦人作甓以砌城,武帝善之。
徙湘州,尤着善政。
零陵舊有二猛獸爲暴,無故相枕而死。
郡人唐睿見猛獸傍一人曰:“刺史德感神明,所以兩猛獸自斃。
”言訖不見,衆并異之。
業一性一敦笃,所在留惠。
普通四年,爲侍中、金紫光祿大夫。
薨,諡曰元王。
文集行于世。
子孝俨嗣。
孝俨字希莊,射策甲科,除秘書郎、太子舍人。
從幸華林園,于坐獻相風烏、華光殿、景一陽一山等頌,其文甚美,帝深賞異之。
薨,諡曰章。
子慎嗣。
業弟藻。
藻字靖藝,仕齊位着作佐郎。
天監元年,封西昌縣侯,爲益州刺史。
時鄧元起在蜀,自以有克劉季連功,恃宿将,輕少藻,藻怒乃殺之。
既天下草創,邊徼未安,州人焦僧護聚衆數萬,據郫、繁作亂。
藻年未弱冠,集僚佐議,欲自擊之。
或陳不可,藻大怒,斬之階側。
乃乘平肩輿,巡行賊壘。
賊聚弓亂射,矢下如雨,從者舉楯禦箭,又命除之,由此人心大安,賊乃夜遁。
藻命騎追擊,平之。
九年,征爲太子中庶子。
初,鄧元起之在蜀也,崇于聚斂,财貨山積。
金玉珍帛爲一室,名爲内藏;绮縠錦罽爲一室,号曰外府。
藻以外府賜将帥,内藏歸王府,不有私焉。
及是還朝,輕裝就路。
再遷侍中。
藻一性一謙退,不求聞達,善屬文,尤好古體。
自非公宴,未嘗妄有所爲,縱有小文,成辄棄本。
曆雍、兖二州刺史。
頻莅州鎮,人吏鹹稱之。
推善下人,常如弗及。
普通六年,爲軍師将軍,與西豐侯正德北侵渦一陽一,辄班師,爲有司奏,免官削爵土。
八年,複封爵。
中大通三年,爲中軍将軍,太子詹事,出爲丹一陽一尹。
帝每稱其小字,歎曰:“子弟并如迦葉,吾複何憂。
”入爲尚書左仆射,加侍中,固辭,不許。
大同五年,遷中衛将軍、開府儀同三司、中書令,侍中如故。
藻一性一恬靜,獨處一室,一床一有膝痕,宗室衣冠莫不楷則。
常以爵祿太過,每思屏退,門庭閑寂,賓客罕通。
簡文尤敬一愛一之。
自遭家禍,恒布衣蒲席,不食鮮禽,非公庭不聽音樂,武帝每以此稱之。
出爲南徐州刺史。
侯景亂,藻遣世子彧率兵入援。
及城開,加散騎常侍。
侯景遣其儀同蕭邕代之據京口,藻因感氣疾。
或勸奔江北,藻曰:“吾國之台铉,任寄特隆,既不能誅翦逆賊,正當同死朝廷耳。
”因不食而薨。
藻弟猷,封臨汝侯,爲吳興郡守。
一性一倜傥,與楚王廟神交,飲至一斛。
每酹祀,盡歡極醉,神影亦有酒色,所禱必從。
後爲益州刺史,侍中,中護軍。
時江一陽一人齊苟兒反,衆十萬攻州城,猷兵糧俱盡,人有異心。
乃遙禱請救。
是日有田老逢一騎浴鐵從東方來,問去城幾裡,曰“百四十”。
時日已晡,騎舉矟曰:“後人來,可令之疾馬,欲及日破賊。
”俄有數百騎如風,一騎過請飲,田老問爲誰,曰:“吳興楚王來救臨汝侯。
”當此時,廟中請祈無驗。
十餘日,乃見侍衛土偶皆泥濕如汗者。
是日,猷大破苟兒。
猷在州頗僭濫,客筵内遂有香橙,不置連榻。
武帝末
帝甚嘉之。
以爲晉陵太守,下車勵名迹,除煩苛,明法憲,嚴于一奸一吏,旬日之間,郡中大安。
俄而暴卒,百姓行号巷哭,市裡爲之喧沸,設祭奠于郡庭者四百馀人。
田舍有婦女夏氏年百馀歲,扶曾孫出郡,悲泣不自勝。
其惠化所感如此。
百姓相率爲立廟建碑,以紀其德,又詣都表求贈諡。
诏贈湘州刺史,諡曰恭子。
文帝十男:張皇後生長沙宣武王懿、永一陽一昭王敷、武帝、衡一陽一宣王暢。
李太妃生桂一陽一簡王融。
融爲東昏所害,敷、暢齊建武中卒,武帝踐阼,并追封郡王。
陳太妃生臨川靖惠王宏、南平元襄王偉。
吳太妃生安成康王秀、始興忠武王憺。
費太妃生鄱一陽一忠烈王恢。
長沙宣武王懿字元達,文帝長子也。
少有令譽,解褐齊安南邵陵王行參軍,襲爵臨湘縣侯。
曆位晉陵太守,以善政稱。
永明末,爲梁、南秦二州刺史,加督。
是歲,魏軍入漢中,遂圍南鄭。
懿随機拒擊,乃解圍遁去。
又遣氐帥楊元秀攻取魏曆城等六戍。
魏人震懼,邊境遂甯。
永元二年,裴叔業據豫州反,懿以豫州刺史領曆一陽一、南谯二郡太守讨之,叔業懼,遂降魏。
武帝時在雍州,遣典簽趙景悅說懿興晉一陽一之甲,誅君側之罪。
懿不答。
既而平西将軍崔慧景入寇,奉江夏王寶玄圍台城,齊室大亂,馳信召懿。
懿時方食,投箸而起,率銳卒三千人入援。
武帝馳遣虞安福下都說懿曰:“誅賊之後,則有不賞之功,當明君賢主,尚或難立;況于亂朝,何以自免。
若賊滅之後,仍勒兵入宮,行伊、霍故事,此萬世一時。
若不欲爾,便放表還曆一陽一,托以外拒爲事,則威振内外,誰敢不從。
一朝放兵,受其厚爵,高而無人,必生後悔。
”長史徐曜甫亦苦勸,并不從。
慧景遣其子覺來拒,懿擊大破之,乘勝而進,慧景衆潰,追斬之。
授
時東昏肆虐,茹法珍、王咺之等執政,宿臣舊将,并見誅夷。
懿既勳高,獨居朝右,深爲法珍等所憚,乃說東昏,将加酷害。
徐曜甫知之,密具舟江渚,勸令西奔。
懿不從,曰:“古皆有死,豈有叛走尚書令邪?”尋見留省賜藥,與弟融俱殒。
謂使者曰:“家弟在雍,深爲朝廷憂之。
”中興元年,贈司徒。
宣德太後臨朝,改贈太傅。
天監元年,追崇丞相,封長沙郡王,諡曰宣武。
給九旒鸾辂、黃屋左纛,葬禮依晉安平王故事。
懿名望功業素重,武帝本所崇敬。
帝以天監元年四月丙寅即位,是日即見褒崇。
戊辰,乃始贈第二兄敷、第四弟暢、第五弟融。
至五月,有司方奏追皇考皇妣尊号,遷神主于太廟。
帝不親奉,命臨川王宏侍從。
七月,帝臨軒,遣兼太尉、散騎常侍王份奉策上太祖文皇帝、獻皇後及德皇後尊号。
既先卑後尊,又臨軒命策,識者頗緻譏議焉。
懿子業字靜曠,幼而明敏,仕齊爲太子舍人。
宣武之難,與二弟藻、象俱逃匿于王嚴秀家。
東昏知之,收嚴秀付建康獄,考掠備極,乃以鉗拔手爪,至死不言,竟以免禍。
天監二年,襲封長沙王,曆位秘書監,侍中,都督南兖州刺史。
運私邸米,僦人作甓以砌城,武帝善之。
徙湘州,尤着善政。
零陵舊有二猛獸爲暴,無故相枕而死。
郡人唐睿見猛獸傍一人曰:“刺史德感神明,所以兩猛獸自斃。
”言訖不見,衆并異之。
業一性一敦笃,所在留惠。
普通四年,爲侍中、金紫光祿大夫。
薨,諡曰元王。
文集行于世。
子孝俨嗣。
孝俨字希莊,射策甲科,除秘書郎、太子舍人。
從幸華林園,于坐獻相風烏、華光殿、景一陽一山等頌,其文甚美,帝深賞異之。
薨,諡曰章。
子慎嗣。
業弟藻。
藻字靖藝,仕齊位着作佐郎。
天監元年,封西昌縣侯,爲益州刺史。
時鄧元起在蜀,自以有克劉季連功,恃宿将,輕少藻,藻怒乃殺之。
既天下草創,邊徼未安,州人焦僧護聚衆數萬,據郫、繁作亂。
藻年未弱冠,集僚佐議,欲自擊之。
或陳不可,藻大怒,斬之階側。
乃乘平肩輿,巡行賊壘。
賊聚弓亂射,矢下如雨,從者舉楯禦箭,又命除之,由此人心大安,賊乃夜遁。
藻命騎追擊,平之。
九年,征爲太子中庶子。
初,鄧元起之在蜀也,崇于聚斂,财貨山積。
金玉珍帛爲一室,名爲内藏;绮縠錦罽爲一室,号曰外府。
藻以外府賜将帥,内藏歸王府,不有私焉。
及是還朝,輕裝就路。
再遷侍中。
藻一性一謙退,不求聞達,善屬文,尤好古體。
自非公宴,未嘗妄有所爲,縱有小文,成辄棄本。
曆雍、兖二州刺史。
頻莅州鎮,人吏鹹稱之。
推善下人,常如弗及。
普通六年,爲軍師将軍,與西豐侯正德北侵渦一陽一,辄班師,爲有司奏,免官削爵土。
八年,複封爵。
中大通三年,爲中軍将軍,太子詹事,出爲丹一陽一尹。
帝每稱其小字,歎曰:“子弟并如迦葉,吾複何憂。
”入爲尚書左仆射,加侍中,固辭,不許。
大同五年,遷中衛将軍、開府儀同三司、中書令,侍中如故。
藻一性一恬靜,獨處一室,一床一有膝痕,宗室衣冠莫不楷則。
常以爵祿太過,每思屏退,門庭閑寂,賓客罕通。
簡文尤敬一愛一之。
自遭家禍,恒布衣蒲席,不食鮮禽,非公庭不聽音樂,武帝每以此稱之。
出爲南徐州刺史。
侯景亂,藻遣世子彧率兵入援。
及城開,加散騎常侍。
侯景遣其儀同蕭邕代之據京口,藻因感氣疾。
或勸奔江北,藻曰:“吾國之台铉,任寄特隆,既不能誅翦逆賊,正當同死朝廷耳。
”因不食而薨。
藻弟猷,封臨汝侯,爲吳興郡守。
一性一倜傥,與楚王廟神交,飲至一斛。
每酹祀,盡歡極醉,神影亦有酒色,所禱必從。
後爲益州刺史,侍中,中護軍。
時江一陽一人齊苟兒反,衆十萬攻州城,猷兵糧俱盡,人有異心。
乃遙禱請救。
是日有田老逢一騎浴鐵從東方來,問去城幾裡,曰“百四十”。
時日已晡,騎舉矟曰:“後人來,可令之疾馬,欲及日破賊。
”俄有數百騎如風,一騎過請飲,田老問爲誰,曰:“吳興楚王來救臨汝侯。
”當此時,廟中請祈無驗。
十餘日,乃見侍衛土偶皆泥濕如汗者。
是日,猷大破苟兒。
猷在州頗僭濫,客筵内遂有香橙,不置連榻。
武帝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