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48 列傳第三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敏。
年八歲,讀沈約集,見回文研銘,援筆拟之,便有佳緻。
十二作柳賦,其詞甚美。
從父瑜特所賞一愛一。
及瑜将終,命家中墳籍皆付之,從典乃集瑜文爲十卷,仍制集序,其文甚工。
從典笃好學業,博涉群書,位太子洗馬、司徒左西掾。
陳亡入隋,位着作佐郎。
尚書右仆射楊素奏從典續司馬遷史記迄于隋,其書未就,坐弟受漢王諒職免。
後卒于南一陽一縣主簿。
琰字溫玉,瓊之從父弟也。
父令公,梁中軍宣城王記室參軍。
琰幼孤,好學,有志一操一,州舉秀才。
累遷宣惠始興王外兵參軍,直嘉德殿學士。
陳文帝聽覽馀暇,頗留心史籍,以琰博學,善占誦,引置左右。
嘗使制刀銘,琰援筆即成,無所點竄,帝嗟賞久之,賜衣一襲。
俄兼通直散騎常侍,副琅邪王厚聘齊,至邺而厚卒,琰爲使主。
時年二十馀,風氣韶亮,占對閑敏,齊士大夫甚傾心焉。
太建初,爲武陵王明威府功曹史,兼東宮管記。
丁母憂去官,卒。
至德二年,追贈司農卿。
琰寡欲,鮮矜競,遊心經籍,晏如也。
所制文筆,多不存本,後主求其遺文,撰成二卷。
弟瑜字幹玉,少笃學,美詞藻,州舉秀才。
再遷軍師晉安王外兵參軍,東宮學士。
兄琰時爲管記,并以才學娛侍左右,時人比之二應。
太建中,累遷太子洗馬,中舍人。
瑜聰敏強記,常受莊、老于汝南周弘正,學成實論于僧滔法師,并通大旨。
時皇太子好學,欲博覽群書,以子集繁多,命瑜抄撰,未就而卒。
太子爲之流涕,親制祭文,仍與詹事江總論述其美,詞甚傷切。
至德二年,追贈光祿卿。
有集十卷。
瑜有從父兄玠,從父弟琛。
玠字潤玉,梁大匠卿晏子之子也。
弘雅有識度,好學能屬文。
後主在東宮,征爲管記,仍兼中舍人。
尋以疾失明。
将還鄉裡,太子解一衣贈之,爲之流涕。
太建八年卒,至德二年,追贈少府卿。
有集十卷。
琛字潔玉,宣毅臨川王長史丘公之子也。
少警俊,事後母以孝聞。
後主嗣位,爲給事黃門侍郎、中書舍人,參掌機密。
琛一性一頗疏,坐漏洩禁中語,诏賜死。
陸杲字明霞,吳郡吳人也。
祖徽字休猷,宋補建康令,清平無私,爲文帝所善。
元嘉十五年,除平越中郎将、廣州刺史,加督,清名亞王鎮之,爲士庶所一愛一詠。
二十三年,爲益州刺史,亦加督,恤隐有方,威惠兼着,寇盜靜息,人物殷阜,蜀土安之。
卒于官,身亡之日,家無馀财,文帝甚痛惜之,諡曰簡子。
父叡,揚州中從事。
杲少好學,工書畫,舅張融有高名,杲風韻舉止頗類,時稱曰。
“無對日下,唯舅與甥”。
爲尚書殿中曹郎,拜日,八坐丞郎并到上省交禮,而杲至晚,不及時刻,坐免官。
後爲司徒從事中郎。
梁台建,爲相國西曹掾。
天監五年,位禦史中丞。
一性一婞直,無所顧望。
時山一陰一令虞肩在任贓汙數百萬,杲奏收劾之。
中書舍人黃睦之以肩事托杲,杲不答。
梁武聞之以問杲,杲答曰:“有之。
”帝曰:“識睦之不?”答曰:“臣不識其人。
”時睦之在禦側,上指示曰:“此人是也。
”杲謂曰:“君小人,何敢以罪人屬南司。
”睦之失色。
領軍将軍張稷是杲從舅,杲嘗以公事彈稷,稷因侍宴訴帝曰:“陸杲是臣親通,小事彈臣不貸。
”帝曰:“杲職司其事,卿何得爲嫌。
”杲在台,号不畏強禦。
爲義興太守,在郡寬惠,爲下所稱。
曆左戶尚書,太常卿。
出爲臨川内史,将發,辭武帝,于坐通啓,求募部曲。
帝問何不付所由呈聞。
杲答所由不爲受。
帝頗怪之,以其臨路不咎問。
後入爲金紫光祿大夫、特進。
卒,諡質子。
杲素信佛法,持戒甚一精一,着沙門傳三十卷。
弟煦,學涉有思理,位太子家令,撰晉書未就。
又着陸史十五卷,陸氏骊泉志一卷,并行于時。
子罩字洞元,少笃學,多所該覽,善屬文。
簡文居蕃,爲記室參軍,撰帝集序。
稍遷太子中庶子,掌管記,禮遇甚厚。
大同七年,以母老求去,公卿以下祖道于征虜亭,皇太子賜黃金五十斤,時人方之疏廣。
母終,後位終光祿卿。
初,簡文在雍州,撰法寶聯璧,罩與群賢并抄掇區分者數歲。
中大通六年而書成,命湘東王爲序。
其作者有侍中國子祭酒南蘭陵蕭子顯等三十人,以比王象、劉邵之皇覽焉。
論曰:陸澄學稱博古,而用不合今。
夫幹将見重于時,貴其所以立斷,于事未能周務,書廚得所譏矣。
叔明持身有檢,殆爲人望,雅道相傳,可謂載德者也。
杲諒直見稱,罩文以取達,亦足美乎。
舊陸徽着傳,事迹蓋寡,今以附孫杲上雲。
年八歲,讀沈約集,見回文研銘,援筆拟之,便有佳緻。
十二作柳賦,其詞甚美。
從父瑜特所賞一愛一。
及瑜将終,命家中墳籍皆付之,從典乃集瑜文爲十卷,仍制集序,其文甚工。
從典笃好學業,博涉群書,位太子洗馬、司徒左西掾。
陳亡入隋,位着作佐郎。
尚書右仆射楊素奏從典續司馬遷
後卒于南一陽一縣主簿。
琰字溫玉,瓊之從父弟也。
父令公,梁中軍宣城王記室參軍。
琰幼孤,好學,有志一操一,州舉秀才。
累遷宣惠始興王外兵參軍,直嘉德殿學士。
陳文帝聽覽馀暇,頗留心史籍,以琰博學,善占誦,引置左右。
嘗使制刀銘,琰援筆即成,無所點竄,帝嗟賞久之,賜衣一襲。
俄兼通直散騎常侍,副琅邪王厚聘齊,至邺而厚卒,琰爲使主。
時年二十馀,風氣韶亮,占對閑敏,齊士大夫甚傾心焉。
太建初,爲武陵王明威府功曹史,兼東宮管記。
丁母憂去官,卒。
至德二年,追贈司農卿。
琰寡欲,鮮矜競,遊
所制文筆,多不存本,後主求其遺文,撰成二卷。
弟瑜字幹玉,少笃學,美詞藻,州舉秀才。
再遷軍師晉安王外兵參軍,東宮學士。
兄琰時爲管記,并以才學娛侍左右,時人比之二應。
太建中,累遷太子洗馬,中舍人。
瑜聰敏強記,常受莊、老于汝南周弘正,學成實論于僧滔法師,并通大旨。
時皇太子好學,欲博覽群書,以子集繁多,命瑜抄撰,未就而卒。
太子爲之流涕,親制祭文,仍與詹事江總論述其美,詞甚傷切。
至德二年,追贈光祿卿。
有集十卷。
瑜有從父兄玠,從父弟琛。
玠字潤玉,梁大匠卿晏子之子也。
弘雅有識度,好學能屬文。
後主在東宮,征爲管記,仍兼中舍人。
尋以疾失明。
将還鄉裡,太子解一衣贈之,爲之流涕。
太建八年卒,至德二年,追贈少府卿。
有集十卷。
琛字潔玉,宣毅臨川王長史丘公之子也。
少警俊,事後母以孝聞。
後主嗣位,爲給事黃門侍郎、中書舍人,參掌機密。
琛一性一頗疏,坐漏洩禁中語,诏賜死。
陸杲字明霞,吳郡吳人也。
祖徽字休猷,宋補建康令,清平無私,爲文帝所善。
元嘉十五年,除平越中郎将、廣州刺史,加督,清名亞王鎮之,爲士庶所一愛一詠。
二十三年,爲益州刺史,亦加督,恤隐有方,威惠兼着,寇盜靜息,人物殷阜,蜀土安之。
卒于官,身亡之日,家無馀财,文帝甚痛惜之,諡曰簡子。
父叡,揚州中從事。
杲少好學,工書畫,舅張融有高名,杲風韻舉止頗類,時稱曰。
“無對日下,唯舅與甥”。
爲尚書殿中曹郎,拜日,八坐丞郎并到上省交禮,而杲至晚,不及時刻,坐免官。
後爲司徒從事中郎。
梁台建,爲相國西曹掾。
天監五年,位禦史中丞。
一性一婞直,無所顧望。
時山一陰一令虞肩在任贓汙數百萬,杲奏收劾之。
中書舍人黃睦之以肩事托杲,杲不答。
梁武聞之以問杲,杲答曰:“有之。
”帝曰:“識睦之不?”答曰:“臣不識其人。
”時睦之在禦側,上指示曰:“此人是也。
”杲謂曰:“君小人,何敢以罪人屬南司。
”睦之失色。
領軍将軍張稷是杲從舅,杲嘗以公事彈稷,稷因侍宴訴帝曰:“陸杲是臣親通,小事彈臣不貸。
”帝曰:“杲職司其事,卿何得爲嫌。
”杲在台,号不畏強禦。
爲義興太守,在郡寬惠,爲下所稱。
曆左戶尚書,太常卿。
出爲臨川内史,将發,辭武帝,于坐通啓,求募部曲。
帝問何不付所由呈聞。
杲答所由不爲受。
帝頗怪之,以其臨路不咎問。
後入爲金紫光祿大夫、特進。
卒,諡質子。
杲素信佛法,持戒甚一精一,着沙門傳三十卷。
弟煦,學涉有思理,位太子家令,撰
又着陸史十五卷,陸氏骊泉志一卷,并行于時。
子罩字洞元,少笃學,多所該覽,善屬文。
簡文居蕃,爲記室參軍,撰帝集序。
稍遷太子中庶子,掌管記,禮遇甚厚。
大同七年,以母老求去,公卿以下祖道于征虜亭,皇太子賜黃金五十斤,時人方之疏廣。
母終,後位終光祿卿。
初,簡文在雍州,撰法寶聯璧,罩與群賢并抄掇區分者數歲。
中大通六年而書成,命湘東王爲序。
其作者有侍中國子祭酒南蘭陵蕭子顯等三十人,以比王象、劉邵之皇覽焉。
論曰:陸澄學稱博古,而用不合今。
夫幹将見重于時,貴其所以立斷,于事未能周務,書廚得所譏矣。
叔明持身有檢,殆爲人望,雅道相傳,可謂載德者也。
杲諒直見稱,罩文以取達,亦足美乎。
舊陸徽着傳,事迹蓋寡,今以附孫杲上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