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48 列傳第三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司馬換廨居之。
昭明太子敬耆老,襄母年将八十,與蕭琛、傅昭、陸杲每月常遣存問,加賜珍羞衣服。
襄母常卒患心痛,醫方須三升粟漿。
時冬月,日又一逼一暮,求索無所,忽有老人詣門貨漿量如方劑。
始欲酬直,無何失之,時以襄孝感所緻。
後爲太子家令,複掌管記,母憂去職。
襄年已五十,毀頓過禮,太子憂之,日遣使誡喻。
中大通七年,爲鄱一陽一内史。
先是郡人鮮于琮服食修道法,常入山采藥,拾得五色幡毦,又于地中得石玺,竊怪之。
琮先與妻别室,望琮所處常有異氣,益以爲神。
大同元年,遂結門徒殺廣晉令王筠,号上願元年,署置官屬。
其一黨一轉相诳惑,有衆萬馀人,将出攻郡。
襄先已率人吏修城隍爲備,及賊至破之,生獲琮。
時鄰郡豫章、安成等守宰案其一黨一與,因求貨賄,皆不得其實。
或有善人盡室罹禍,唯襄郡枉直無濫。
人作歌曰:“鮮于抄後善惡分,人無橫死賴陸君。
” 又有彭、李二家,先因忿争,遂相誣告。
襄引入内室,不加責诮,但和言解喻之。
二人感恩,深自悔咎。
乃爲設酒食令其盡歡,酒罷同載而還,因相親厚。
人又歌曰:“陸君政,無怨家。
鬥既罷,雠共車。
”在政六年,郡中大甯。
郡人李睍等四百二十人詣阙拜表,陳襄德化,求于郡立碑,降敕許之。
又表乞留襄,襄固乞還。
太清元年,爲度支尚書。
侯景圍台城,以襄直侍中省。
城陷,襄逃還吳。
景将宋子仙進攻錢唐,會海鹽人陸黯舉義襲郡,殺僞太守蘇單于,推襄行郡事。
時淮南太守文成侯蕭甯逃賊入吳,襄遣迎甯爲盟主,遣黯及兄子映公帥衆蹑子仙,與戰,黯敗走,吳下軍聞之亦散。
襄匿于墓下,一一夜憂憤卒。
襄弱冠遭家禍,釋服猶若居憂,終身蔬食布衣,不聽音樂,口不言殺害五十年。
侯景平,元帝贈侍中,追封餘幹縣侯。
雲公字子龍,襄兄完子也。
完位甯遠長史、琅邪彭城二郡丞。
雲公五歲誦論語、一毛一詩,九歲讀漢書,略能記憶。
從祖倕與沛國劉顯質問十事,雲公對無所失,顯歎異之。
及長,好學,有才思,爲平西湘東王繹行參軍。
雲公先制太伯廟碑,吳興太守張缵罷郡經途,讀其文歎曰:“今之蔡伯喈也。
”缵至都掌選,言之武帝,召爲尚書儀曹郎,入直壽光省,以本官知着作郎事。
累遷中書黃門郎,兼掌着作。
雲公善弈碁,嘗夜侍坐,武冠觸燭火。
帝笑謂曰:“燭燒卿貂。
”帝将用爲侍中,故以此戲之。
時天泉池新制鯿魚舟,形闊而短,帝暇日常泛此舟,朝中唯引太常劉之遴、國子祭酒到溉、右衛朱異,雲公時年位尚輕亦預焉。
太清元年卒,張缵時爲湘州,與雲公叔襄兄晏子書曰:“都信至,承賢兄子賢弟黃門殒逝,非唯貴門喪寶,實有識同悲。
”其爲士流稱重如此。
雲公從父兄才子,亦有才名,位太子中庶子、廷尉,與雲公并有文集行于世。
雲公子瓊字伯玉,幼聰慧,有思理。
六歲爲五言詩,頗有詞采。
大同末,雲公受梁武帝诏校定碁品,到溉、朱異以下并集。
瓊時年八歲,于客前覆局,由是都下号曰神童。
異言之武帝,召見,瓊風神警亮,進退詳審,帝甚異之。
十一,丁案憂,毀瘠有至一性一,從祖襄歎曰:“此兒必荷門基,所謂一不爲少。
”及侯景作逆,攜母避地于縣之西鄉,勤苦讀書,晝夜無怠,遂博學善屬文。
陳天嘉中,以文學累遷尚書殿中郎。
瓊素有令名,深爲陳文帝所賞。
及讨周迪、陳寶應等,都官符及諸大手筆,并中敕付瓊。
遷新安王文學,掌東宮管記。
及宣帝爲司徒,妙簡僚佐,吏部尚書徐陵薦瓊于宣帝,言瓊“識具優敏,文史足用,進居郎署,歲月過淹,左西掾缺,允膺茲選,雖階次小踰,其屈滞已積”。
乃除司徒左西掾。
尋兼通直散騎常侍,聘齊。
太建中爲給事黃門侍郎,轉中庶子,領大着作,撰國史。
後主即位,直中書省,掌诏诰。
至德元年,除度支尚書,參選事,掌诰诏,并判廷尉、建康二獄事。
初,瓊父雲公奉梁武敕撰嘉瑞記,瓊述其旨而續焉,自永定訖于至德,勒成一家之言。
遷吏部尚書,着作如故。
瓊詳練譜牒,雅有識鑒。
先是吏部尚書宗元饒卒,尚書右仆射袁憲舉瓊,宣帝未之用,至是居之,号爲稱職。
瓊一性一謙儉,不自封植,雖位望日隆,而執志逾下。
園池室宇,無所改作,車馬衣服,不尚鮮華,四時祿俸,皆散之宗族,家無馀财。
暮年深懷止足,思避權要,恒謝疾不視事。
俄丁母憂。
初瓊之侍東宮,母随在官舍,及喪還鄉,诏加赙贈,後主自制志銘,朝野榮之。
瓊哀慕過毀,以至德四年卒。
有集二十卷行于世。
子從典,字由儀,幼聰
昭明太子敬耆老,襄母年将八十,與蕭琛、傅昭、陸杲每月常遣存問,加賜珍羞衣服。
襄母常卒患心痛,醫方須三升粟漿。
時冬月,日又一逼一暮,求索無所,忽有老人詣門貨漿量如方劑。
始欲酬直,無何失之,時以襄孝感所緻。
後爲太子家令,複掌管記,母憂去職。
襄年已五十,毀頓過禮,太子憂之,日遣使誡喻。
中大通七年,爲鄱一陽一内史。
先是郡人鮮于琮服食修道法,常入山采藥,拾得五色幡毦,又于地中得石玺,竊怪之。
琮先與妻别室,望琮所處常有異氣,益以爲神。
大同元年,遂結門徒殺廣晉令王筠,号上願元年,署置官屬。
其一黨一轉相诳惑,有衆萬馀人,将出攻郡。
襄先已率人吏修城隍爲備,及賊至破之,生獲琮。
時鄰郡豫章、安成等守宰案其一黨一與,因求貨賄,皆不得其實。
或有善人盡室罹禍,唯襄郡枉直無濫。
人作歌曰:“鮮于抄後善惡分,人無橫死賴陸君。
” 又有彭、李二家,先因忿争,遂相誣告。
襄引入内室,不加責诮,但和言解喻之。
二人感恩,深自悔咎。
乃爲設酒食令其盡歡,酒罷同載而還,因相親厚。
人又歌曰:“陸君政,無怨家。
鬥既罷,雠共車。
”在政六年,郡中大甯。
郡人李睍等四百二十人詣阙拜表,陳襄德化,求于郡立碑,降敕許之。
又表乞留襄,襄固乞還。
太清元年,爲度支尚書。
侯景圍台城,以襄直侍中省。
城陷,襄逃還吳。
景将宋子仙進攻錢唐,會海鹽人陸黯舉義襲郡,殺僞太守蘇單于,推襄行郡事。
時淮南太守文成侯蕭甯逃賊入吳,襄遣迎甯爲盟主,遣黯及兄子映公帥衆蹑子仙,與戰,黯敗走,吳下軍聞之亦散。
襄匿于墓下,一一夜憂憤卒。
襄弱冠遭家禍,釋服猶若居憂,終身蔬食布衣,不聽音樂,口不言殺害五十年。
侯景平,元帝贈侍中,追封餘幹縣侯。
雲公字子龍,襄兄完子也。
完位甯遠長史、琅邪彭城二郡丞。
雲公五歲誦
從祖倕與沛國劉顯質問十事,雲公對無所失,顯歎異之。
及長,好學,有才思,爲平西湘東王繹行參軍。
雲公先制太伯廟碑,吳興太守張缵罷郡經途,讀其文歎曰:“今之蔡伯喈也。
”缵至都掌選,言之武帝,召爲尚書儀曹郎,入直壽光省,以本官知着作郎事。
累遷中書黃門郎,兼掌着作。
雲公善弈碁,嘗夜侍坐,武冠觸燭火。
帝笑謂曰:“燭燒卿貂。
”帝将用爲侍中,故以此戲之。
時天泉池新制鯿魚舟,形闊而短,帝暇日常泛此舟,朝中唯引太常劉之遴、國子祭酒到溉、右衛朱異,雲公時年位尚輕亦預焉。
太清元年卒,張缵時爲湘州,與雲公叔襄兄晏子書曰:“都信至,承賢兄子賢弟黃門殒逝,非唯貴門喪寶,實有識同悲。
”其爲士流稱重如此。
雲公從父兄才子,亦有才名,位太子中庶子、廷尉,與雲公并有文集行于世。
雲公子瓊字伯玉,幼聰慧,有思理。
六歲爲五言詩,頗有詞采。
大同末,雲公受梁武帝诏校定碁品,到溉、朱異以下并集。
瓊時年八歲,于客前覆局,由是都下号曰神童。
異言之武帝,召見,瓊風神警亮,進退詳審,帝甚異之。
十一,丁案憂,毀瘠有至一性一,從祖襄歎曰:“此兒必荷門基,所謂一不爲少。
”及侯景作逆,攜母避地于縣之西鄉,勤苦讀書,晝夜無怠,遂博學善屬文。
陳天嘉中,以文學累遷尚書殿中郎。
瓊素有令名,深爲陳文帝所賞。
及讨周迪、陳寶應等,都官符及諸大手筆,并中敕付瓊。
遷新安王文學,掌東宮管記。
及宣帝爲司徒,妙簡僚佐,吏部尚書徐陵薦瓊于宣帝,言瓊“識具優敏,文史足用,進居郎署,歲月過淹,左西掾缺,允膺茲選,雖階次小踰,其屈滞已積”。
乃除司徒左西掾。
尋兼通直散騎常侍,聘齊。
太建中爲給事黃門侍郎,轉中庶子,領大着作,撰國史。
後主即位,直中書省,掌诏诰。
至德元年,除度支尚書,參選事,掌诰诏,并判廷尉、建康二獄事。
初,瓊父雲公奉梁武敕撰嘉瑞記,瓊述其旨而續焉,自永定訖于至德,勒成一家之言。
遷吏部尚書,着作如故。
瓊詳練譜牒,雅有識鑒。
先是吏部尚書宗元饒卒,尚書右仆射袁憲舉瓊,宣帝未之用,至是居之,号爲稱職。
瓊一性一謙儉,不自封植,雖位望日隆,而執志逾下。
園池室宇,無所改作,車馬衣服,不尚鮮華,四時祿俸,皆散之宗族,家無馀财。
暮年深懷止足,思避權要,恒謝疾不視事。
俄丁母憂。
初瓊之侍東宮,母随在官舍,及喪還鄉,诏加赙贈,後主自制志銘,朝野榮之。
瓊哀慕過毀,以至德四年卒。
有集二十卷行于世。
子從典,字由儀,幼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