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44 列傳第三十四

關燈
之,欣泰聞命回應。

    蕭寅左右華永達知其謀,以告禦刀朱光尚。

    光尚挾左道以惑東昏,因謂東昏曰:“昨見蔣王,雲巴陵王在外結一黨一欲反,須官出行,仍從萬春門入,事不可量。

    ”時東昏日遊走,聞此說大懼,不複出四十馀日。

    偃等議募健兒百餘人,從萬春門入,突取之。

    昭胄以爲不可。

    偃同一黨一王山沙慮事久無成,以事告禦刀徐僧重,寅遣人殺山沙于路。

    吏于麝幐中得其事迹,昭胄兄弟與同一黨一皆伏誅。

     梁受禅,降封昭胄子同爲監利侯。

     同弟贲字文奂,形不滿六尺,神識耿介。

    幼好學,有文才,能書善畫,于扇上圖山水,咫尺之内,便覺萬裡爲遙。

    矜慎不傳,自娛而已。

    好着述,嘗着西京雜記六十卷。

    起家湘東王法曹參軍,得一府歡心。

    及亂,王爲檄,贲讀至“偃師南望,無複儲胥露寒,河一陽一北臨,或有穹廬氈帳”,乃曰:“聖制此句,非爲過似,如體目朝廷,非關序賊。

    ”王聞之大怒,收付獄,遂以餓終。

    又追戮贲一屍一,乃着懷舊傳以謗之,極言誣毀。

     廬陵王子卿字雲長,武帝第三子也。

    建元元年,封臨汝縣公。

    武帝即位,爲郢州刺史,加都督。

    子卿諸子中無德,又與魚複侯子響同生,故無一寵一。

    徙都督、荊州刺史。

    始興王爲益州,子卿解督。

     子卿在鎮,營造服飾,多違制度,作玳瑁乘具。

    诏責之,令速送都;又作銀镫、金薄秉箭腳,亦便速壞去。

    凡諸服章,自今不啓專辄作者,當得痛杖。

    又曰:“汝比令讀學,今年轉成長,學既勿就,得敕如風過耳,使吾失氣。

    ” 永明十年,爲都督、南豫州刺史。

    之鎮,道中戲部伍爲水軍,上聞大怒,殺其典簽。

    遣宜都王铿代之。

    子卿還第,至崩不與相見。

     隆昌元年,爲衛将軍、開府儀同三司,置兵佐。

    鄱一陽一王锵見害,以子卿代爲司徒。

    所居屋梁柱際血出溜于地,旬日而見殺。

     魚複侯子響字雲音,武帝第四子也。

    豫章王嶷無子,養子響。

    後嶷有子,表留爲嫡。

    武帝即位,爲南彭城、臨淮二郡太守。

     子響勇力絕人,開弓四斛力,數在園池中帖騎馳走竹樹下,身無虧傷。

    既出繼,車服異諸王,每入朝辄忿,拳打車壁,武帝知之,令車服與皇子同。

     永明六年,有司奏子響宜還本,乃封巴東郡王。

    七年,爲都督、荊州刺史。

    直合将軍董蠻粗有氣力,子響要與同行。

    蠻曰:“殿下癫如雷,敢相随邪?”子響笑曰:“君敢出此語,亦複奇癫。

    ”上聞而不悅,曰:“人名蠻,複何容得蘊藉。

    ”乃改名爲仲舒。

    謂曰:“今日仲舒,何如昔日仲舒?”答曰:“昔日仲舒,出自私庭,今日仲舒,降自天帝,以此言之,勝昔遠矣。

    ”上稱善。

     子響少好武,帶仗左右六十人,皆有膽幹,數在内齋殺牛置酒,與之聚樂。

    令私作錦袍绛襖,欲饷蠻交易器仗。

    長史劉寅等連名密啓,上敕一精一檢,寅等懼,欲秘之。

    子響聞台使至,不見敕,乃召寅及司馬席恭穆、谘議參軍江悆、殷昙粲、中兵參軍周彥、典簽吳修之、王賢宗、魏景深等俱入,于琴台下并斬之。

    上聞之怒,遣衛尉胡諧之、遊擊将軍尹略、中書舍人茹法亮領羽林三千人檢捕群小。

    敕“子響若束手自歸,可全其一性一命”。

    諧之等至江津,築城燕尾洲。

    子響白服登城,頻遣信與相聞,曰:“天下豈有兒反,身不作賊,直是粗疏。

    今便單舸還阙,何築城見捉邪?”尹略獨答曰:“誰将汝反父人共語。

    ”子響聞之唯灑泣。

    又送牛數十頭,酒二百石,果馔三十輿,略棄之江流。

    子響膽力之士王沖天不勝忿,乃率一黨一度洲攻壘斬略,而諧之、法亮單艇奔逸。

     上又遣丹一陽一尹蕭順之領兵繼之,子響即日将白衣左右三十人,乘舴艋中流下都。

    初,順之将發,文惠太子素忌子響,密遣不許還,令便爲之所。

    子響及見順之,欲自申明,順之不許,于射堂缢之。

    有司奏絕子響屬籍,賜爲蛸氏。

     子響密作啓數紙,藏妃王氏裙腰中,具自申明,雲:“輕舫還阙不得,此苦之深,唯願矜憐,無使竹帛齊有反父之子,父有害子之名。

    ”及順之還,上心甚怪恨。

    百日于華林爲子響作齋,上自行香,對諸朝士嚬蹙。

    及見順之,嗚咽移時,左右莫不掩涕。

    他日出景一陽一山,見一沐透擲悲鳴,問後堂丞:“此沐何意?”答曰:“沐子前日堕崖緻死,其母求之不見,故爾。

    ”上因憶子響,歔欷良久,不自勝。

    順之慚懼,感病,遂以憂卒。

    于是豫章王嶷上表曰:“故庶人蛸子響識懷一靡一樹,見淪不逞,肆憤一朝,取陷兇德,身膏草野,未雲塞釁。

    但歸罪司戮,迷而知返,撫事惟往,載傷心目。

    伏願一下天矜,使得旋窆馀麓,豈伊窮骸被德,實且天下歸仁。

    ”上不許,貶爲魚複侯。

     安陸王子敬字雲端,武帝第五子也。

    初封應城縣公。

    先是子敬所生早亡,帝命貴妃範氏母養之,及範氏薨,而子及婦服制,禮無明文。

    永明中,尚書令王儉議:“孫爲慈孫,婦爲慈婦,姑爲慈姑,宜制期年服。

    ”從之。

    十年,位散騎常侍、撫軍将軍、丹一陽一尹。

    十一年,加車騎将軍。

    隆昌元年,遷都督、南兖州刺史。

    延興元年,加侍中。

    明帝除諸蕃王,遣中護軍王玄邈征九江,王廣之襲殺子敬。

     初,子敬爲武帝所留心,帝不豫,有意立子敬爲太子,代太孫。

    子敬與太孫俱入參畢同出,武帝目送子敬良久,曰:“阿五鈍。

    ”由此代換之意乃息。

     晉安王子懋字雲昌,武帝第七子也。

    諸子中最爲清恬,有意思,廉讓好學。

    年七歲時,母阮淑媛嘗病危笃,請僧行道。

    有獻蓮華供佛者,衆僧以銅罂盛水漬其一莖一,欲華不萎。

    子懋流涕禮佛曰:“若使阿姨因此和勝,願諸佛令華竟齋不萎。

    ”七日齋畢,華更鮮紅,視罂中稍有根須,當世稱其孝感。

     永明五年,爲南兖州刺史、監五州軍事。

    六年,徙監湘州刺史。

    八年,撰春秋例苑三十卷,奏之,武帝敕付秘閣。

    十一年,爲都督、雍州刺史,給鼓吹一部。

    豫章王喪服未畢,上以邊州須威望,許得奏之。

    啓求所好書,武帝曰:“知汝常以書讀在心,足爲深欣。

    ”賜以杜預手所定左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