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43 列傳第三十三 齊高帝諸子下

關燈
徽二年,忽告人雲:“吾命終。

    ”因卧而死。

    後人見碩在荊州上明,以一隻故履縛左腳,而行甚疾,遂不知所之。

    永明二年,武帝不複用諸将爲益州,始以鑒爲益州刺史、督益甯二州軍事,加鼓吹一部。

    “勝喜”反語爲“始興”,碩言于此乃驗。

     先是劫帥韓武方常聚一黨一千馀人,斷流爲暴,郡縣不能禁,行旅斷絕。

    鑒行至上明,武方乃出降。

    長史虞悰等鹹請殺之。

    鑒曰:“武方爲暴積年,所在不能制,今降而被殺,失信;且無以勸善。

    ”于是啓台,果被宥,自是巴西蠻夷兇惡,皆望風降附。

    行次新城,道路籍籍,雲陳顯達大選士馬,不肯就征,巴西太守一陰一智伯亦以爲然。

    乃停新城十許日,遣典簽張昙皙往觀形勢。

    俄而顯達遣使人郭安明、朱公恩奉書貢遺,鹹勸鑒執之。

    鑒曰:“顯達立節本朝,必自無此。

    昙皙還,若有同異,執安明等未晚。

    ”居二日,昙皙還,說顯達遣家累已出城,日夕望殿下至。

    于是乃前。

    時年十四。

     好學,善屬文,不重華飾,器服清素,有高士風。

    與記室參軍蔡仲熊登張儀樓,商略先言往行及蜀土人物。

    鑒言辭和辯,仲熊應對無滞,當時以爲盛事。

     州城北門常閉不開,鑒問其故于虞悰,悰答曰:“蜀中多夷暴,有時抄掠至城下,故相承閉之。

    ”鑒曰:“古人雲,‘善閉無關楗’。

    且在德不在門。

    ”即令開之。

    戎夷慕義,自是清谧。

    于州園地得古冢,無複棺,但有石椁。

    銅器十馀種,并古形;玉璧三枚;珍寶甚多,不可皆識;金銀爲蠶蛇形者數鬥。

    又以朱沙爲阜,水銀爲池,左右鹹勸取之。

    鑒曰:“皇太子昔在雍,有發古冢者,得玉鏡、玉屏風、玉匣之屬,皆将還都,吾意常不同。

    ”乃遣功曹何伫爲之起墳,諸寶物一不得犯。

     一性一甚清,在蜀積年,未嘗有所營造,資用一歲不滿三萬。

    王儉常歎雲:“始興王雖尊貴,而行履都是素士。

    ”時有廣漢什邡人段祖,以錞于獻鑒,古禮器也。

    高三尺六寸六分,圍三尺四寸,圓如筩,銅色黑如漆,甚薄,上有銅馬,以繩縣馬,令去地尺馀,灌之以水,又以器盛水于下,以芒一莖一當心跪注淳于,以手振芒,則聲如雷,清響良久乃絕。

    古所以節樂也。

    五年,鑒獻龍角一枚,長九尺三寸,色紅,有文。

     九年,爲散騎常侍、秘書監,領石頭戍事。

    上以與鑒久别,車駕幸石頭,宴會賞賜。

    尋遷左衛将軍,未拜,遇疾。

    上爲南康王子琳起青楊巷第,新成,車駕與後宮幸第樂飲。

    其日鑒疾甚,上遣騎诏問疾相繼,爲之止樂。

    尋薨。

     江夏王鋒字宣穎,高帝第十二子也。

    母張氏有容德,宋蒼梧王一逼一取之,又欲害鋒。

    高帝甚懼,不敢使居舊宅,匿于張氏舍,時年四歲。

     一性一方整,好學書,張家無紙劄,乃倚井欄爲書,書滿則洗之,已複更書,如此者累月。

    又晨興不肯拂窗塵,而先畫塵上,學爲書字。

     五歲,高帝使學鳳尾諾,一學即工。

    高帝大悅,以玉骐驎賜之,曰:“骐驎賞鳳尾矣。

    ”至十歲,便能屬文。

    武帝時,藩邸嚴急,諸王不得讀異書,五經之外,唯得看孝子圖而已。

    鋒乃密遣人于市裡街巷買圖籍,期月之間,殆将備矣。

     好琴書,蓋亦天一性一。

    嘗觐武帝,賜以寶裝琴,仍于禦前鼓之,大見賞。

    帝謂鄱一陽一王锵曰:“闍梨琴亦是柳令之流亞,其既事事有意,吾欲試以臨人。

    ”锵曰:“昔鄒忌鼓琴,威王委以國政。

    ”乃出爲南徐州刺史。

    善與人交,行一事王文和、别駕江祏等,皆相友善。

    後文和被征爲益州,置酒告别,文和流淚曰:“下官少來未嘗作詩,今日違戀,不覺文生于一性一。

    ”王儉聞之,曰:“江夏可謂善變素絲也。

    ” 工書,爲當時蕃王所推。

    南郡王昭業亦稱工,謂武帝曰:“臣書固應勝江夏王。

    ”武帝答:“闍梨第一,法身第二。

    ”法身昭業小名,闍梨鋒小名也。

     隆昌元年,爲侍中,領骁騎将軍,尋加秘書監。

    及明帝知權,蕃邸危懼,江祏嘗謂王晏曰:“江夏王有才行,亦善能匿迹,以琴道授羊景之,景之着名,而江夏掩能于世,非唯七弦而已,百氏亦複如之。

    ”鋒聞歎曰:“江祏遂複爲混沌畫眉,欲益反弊耳。

    寡人聲酒是耽,狗馬是好,豈複一豪于平生哉。

    ”當時以爲話言。

    常忽忽不樂,着修柏賦以見志,曰:“既殊群而抗立,亦含貞而挺正。

    豈春日之自芳,在霜下而爲盛。

    沖風不能摧其枝,積雪不能改其一性一。

    雖坎壇于當年,庶後凋之可詠。

    ”時鼎業潛移,鋒獨慨然有匡複之意,一逼一之行一事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