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42 列傳第三十二 齊高帝諸子上

關燈
齊高帝諸子上 豫章文獻王嶷 豫章文獻王嶷字宣俨,高帝第二子也。

    寬仁弘雅,有大成之量,高帝特锺一愛一焉。

    仕宋爲尚書左戶郎,錢唐令。

    高帝破薛索兒,改封西一陽一,以先爵賜嶷,爲晉壽縣侯。

    後爲武陵内史。

     時沈攸之責赕,伐荊州界内諸蠻,遂及五溪。

    禁斷魚鹽,群蠻怨怒。

    酉溪蠻王田頭拟殺攸之使,攸之責赕千萬,頭拟輸五百萬,發氣死。

    其弟婁侯篡立,頭拟子田都走入獠中。

    于是蠻部大亂,抄掠至郡城下,嶷遣隊主張英兒擊破之。

    田都自獠中請立,而婁侯亦歸附。

    嶷誅婁侯于郡獄,命田都繼其父,蠻衆乃安。

     入爲宋順帝骠騎從事中郎。

    詣司徒袁粲,粲謂人曰:“後來佳器也。

    ” 高帝在領軍府,嶷居青溪宅。

    蒼梧王夜中微行,欲掩襲宅内,嶷令左右舞刀戟于中庭,蒼梧從牆間窺見已有備,乃去。

    高帝憂危既切,腹心荀伯玉勸帝度江北起兵。

    嶷谏曰:“主上狂兇,人不自保,單行道路,易以立功,外州起兵,鮮有克勝,于此立計,萬不可失。

    ”及蒼梧殒,高帝報嶷曰:“大事已判,汝明可早入。

    ”順帝即位,轉侍中,總宮内直衛。

     沈攸之之難,高帝入朝堂,嶷出鎮東府,加冠軍将軍。

    及袁粲舉兵夕,丹一陽一丞王遜告變,先至東府,嶷遣帳内軍主戴元孫二千人随薛道深等俱至石頭,焚門之功,元孫預焉。

    先是王蘊薦部曲六十人助爲城防,實以爲内應也。

    嶷知蘊懷貳,不給其仗,散處外省。

    及難作搜檢,皆已亡去。

     上流平後,武帝自尋一陽一還。

    嶷出爲都督、江州刺史。

    以定策功,改封永安縣公。

    仍徙鎮西将軍、都督、荊州刺史。

    時高帝作輔,嶷務存約省,停府州儀迎物。

    及至州,坦懷納善,側席思政。

    王儉與嶷書曰:“舊楚蕭條,仍歲多故,政荒人散,實須緝理。

    公臨莅甫爾,英風惟穆,江漢來蘇,八荒慕義,庾亮以來,荊州無複此政。

    古人雲‘期月有成’,而公旬日成化,豈不休哉。

    ”初,沈攸之欲聚衆,開人相告,士庶坐執役者甚衆。

    嶷至鎮,一日遣三千馀人,見囚五歲刑以下不連台者,皆原遣。

    以市稅重,多所寬假。

    百姓甚悅。

    禅讓之間,武帝欲速定大業,嶷依違其事,默無所言。

    建元元年,高帝即位,赦诏未至,嶷先下令蠲除部内升明二年以前逋負。

    遷侍中、尚書令、都督、揚州刺史、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封豫章郡王。

     會魏軍動,诏以嶷爲南蠻校尉、荊湘二州刺史,都督八州。

    尋給油絡俠望車。

    二年,給班劍二十人。

    其夏,于南蠻園東南開館立學,上表言狀。

    置生三十人,取舊族父祖位正佐台郎年二十五以下十五以上補之。

    置儒林參軍一人,文學祭酒一人,勸學從事二人。

    行釋菜禮。

    以谷過賤,聽人以米當口錢,優評斛一百。

    義一陽一劫帥張群亡命積年,鼓行爲賊,義一陽一、武陵、天門、南平四郡界被其殘破,沈攸之連讨不禽,末乃首用之。

    攸之起事,群從下郢,于路先叛,結柴于三溪,依據深險。

    嶷遣中兵參軍虞欣祖爲義一陽一太守,使降意誘納之,厚爲禮遺,于坐斬首,其一黨一皆散,四郡獲安。

     入爲中書監、司空、揚州刺史,都督二州,侍中如故,加兵置佐,以前軍臨川王映府文武配司空。

    嶷以将還都,修廨宇及路陌,東歸部曲不得齎府州物出城。

    發江津,士女觀送數千人皆垂泣。

    嶷發江陵感疾,至都未瘳,上深憂慮,爲之大赦,三年六月壬子赦令是也。

    疾愈,上幸東府,設金石樂,使乘輿至宮六門。

     武帝即位,進位太尉,增置兵佐,解侍中,增班劍三十人。

    建元中,武帝以事失旨,高帝頗有代嫡之意。

    而嶷事武帝恭悌盡禮,未嘗違忤顔色,故武帝友一愛一亦深。

    一性一至孝,高帝崩,哭泣過度,眼耳皆出一血。

     永明元年,領太子太傅,解中書監。

    宋武以來,州郡秩俸及雜供給,多随土所出,無有定準。

    嶷上表請明立定格,班下四方,永爲恒制,從之。

    嶷不參朝務,而言事密謀,多見信納。

    服阕,加侍中。

    宋元嘉制,諸王入齋合,得白服裙帽見人主,唯出太極四廂,乃備朝衣。

    自比以來,此事一斷。

    上與嶷同生相友睦,宮内曲宴,許依元嘉。

    嶷固辭,不奉敕;唯車駕幸第,乃白服烏紗帽以侍宴焉。

    至于衣服制度,動皆陳啓,事無專制,務從減省,并不見許。

    又啓曰:“北第舊邸,本自甚華,臣往歲作小眠齋,皆補接爲辦,無乖格制。

    要是柽柏之華,一時新淨,東府又有此齋,亦爲華屋,而臣頓有二處住止,下情竊所未安。

    訊訪東宮玄圃,乃有柏屋,制甚古拙,臣乃欲壞取以奉太子,非但失之于前,且補接既多,不可見移,亦恐外物或爲異論,不審可有垂許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