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41 列傳第三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齊宗室衡一陽一元王道度始安貞王道生始安王遙光
曲江公遙欣安陸昭王緬新吳侯景先南豐伯赤斧
衡一陽一公谌臨汝侯坦之
衡一陽一元王道度,齊高帝長兄也。
始與高帝俱受學于雷次宗,宣帝問次宗二子學業,次宗答曰:“其兄外朗,其弟内潤,皆良璞也。
”仕宋位安定太守,卒。
齊建元元年,高帝追加封諡。
無子,高帝以第十一子鈞繼。
鈞字宣禮,年五歲,所生區貴人病,便加慘悴,左右依常以五色絆饴之,不肯食,曰:“須待姨差。
”年七歲,出繼衡一陽一元王,見高帝,未拜,便涕泗橫流。
高帝執其手曰:“伯叔父猶父,勿怨。
所以令汝出繼,以汝有意,堪奉蒸嘗故耳。
”即敕外如先給通幰車、雉尾扇等,事事依正王。
區貴人卒,居喪盡禮。
服阕,當問訊武帝,尪羸骨立,登車三上不能升,乃止。
典簽曹道人具以聞,武帝即幸鈞邸,見之怆然,還謂褚蓁曰:“昨見衡一陽一,猶奇毀損,卿可數相撫悅。
”先是貴人以華钗廚子并翦刻錦繡中倒炬鳳皇蓮芰星月之屬鈞,以爲玩一弄。
貴人亡後,每歲時及朔望,辄開視,再拜鲠咽,見者皆爲之悲。
一性一好學,善屬文,與琅邪王智深以文章相會,濟一陽一江淹亦遊焉。
武帝謂王儉曰:“衡一陽一王須文學,當使華實相稱,不得止取斌遊子弟而已。
”乃以太子舍人蕭敷爲文學。
鈞常手自細書寫五經,部爲一卷,置于巾箱中,以備遺忘。
侍讀賀玠問曰:“殿下家自有墳素,複何須蠅頭細書,别藏巾箱中?”答曰:“巾箱中有五經,于檢閱既易,且一更手寫,則永不忘。
”諸王聞而争效爲巾箱五經,巾箱五經自此始也。
居身清率,言未嘗及時事。
會稽孔珪家起園,列植桐柳,多構山泉,殆窮真趣,鈞往遊之。
珪曰:“殿下處朱門,遊紫闼,讵得與山人交邪?”答曰:“身處朱門,而情遊江海,形入紫闼,而意在青雲。
”珪大美之。
吳郡張融清抗絕俗,雖王公貴人,視之傲如也,唯雅重鈞,謂從兄緒曰:“衡一陽一王飄飄有淩雲氣,其風情素韻,彌足可懷,融與之遊,不知老之将至。
”見賞如此。
曆位秘書監。
延興元年,爲明帝所殺。
明帝立,以永一陽一王子瑉仍本國繼元王爲孫。
子瑉字雲璵,武帝第二十子也。
初封義安郡王,後改永一陽一。
永泰元年見害,複以武陵昭王晔子子坦奉元王後。
始安貞王道生字孝伯,高帝次兄也。
仕宋位奉朝請,卒。
高帝即位,追加封諡。
三子:長鳳;次鸾,是爲明帝;次沔,是爲安陸昭王。
鳳字景慈,仕宋位正員郎,卒,高帝即位,諡靖世子。
建武元年,明帝追尊道生爲景皇,妃江氏爲後,立寝廟于禦道西,陵曰修安。
追封鳳始安靖王,改華林鳳莊門爲望賢門,太極東堂畫鳳鳥,題爲神鳥,而改鸾鳥爲神雀。
子遙光嗣。
始安王遙光字元晖,生而躄疾,高帝謂不堪奉拜祭祀,欲封其弟,武帝谏,乃以遙光襲爵。
位中書郎。
明帝輔政,誅賞諸事,唯與遙光共謀議,勸明帝并殺高、武諸子弟,見從。
建武元年,爲揚州刺史。
三年,進号撫軍将軍。
好吏事,頗多慘害。
足疾不得同朝列,常乘輿自望賢門入。
每與明帝久清閑,言畢,帝索香火,明日必有所誅。
太子不悅學,唯曼遊是好,朝議令蔡仲熊爲太子講禮,未半,遙光從容曰:“文義之事,此是士大夫以爲伎藝欲求官耳。
皇太子何用講爲?”上以爲然,乃停講。
永泰元年,即本号爲大将軍,給油絡車。
帝不豫,遙光數入侍疾,帝疾漸甚,河東王铉等十王一夕見殺,遙光意也。
帝崩,遺诏加遙光侍中、中書令,給扶。
永元元年,給班劍二十人,即本号開府儀同三司。
遙光多忌,人有饷履者,以爲戲己,大被嫌責。
劉繪嘗爲箋雲:“智不及葵。
”亦以忤旨。
既輔東昏,潛結江祏兄弟,謀自樹立。
弟遙欣在荊楚,擁兵居上流,密相影響。
遙光當據東府号令,使遙欣急下,潛謀将發,而遙欣病死。
江祏被誅,東昏召遙光入殿,告以祏罪。
遙光懼,還省便一陽一狂号哭,自此稱疾不複入台。
先是遙光行還入城,風飄儀傘出城外。
遙光弟遙昌先卒壽春,豫州部曲,皆歸遙光。
及遙欣喪還,葬武進,停東府前渚,荊州衆力送者甚盛。
東昏誅江祏後,慮遙光不自安,欲轉爲司徒還第,召入喻旨。
遙光慮見殺,收集荊、豫二州部曲于東府門,衆頗怪其異,莫知其指趣也。
遙光召親人丹一陽一丞劉渢及城局參軍劉晏、中兵參軍曹樹生等,并諸伧楚,欲以讨劉暄爲名。
夜遣數百人破東冶出囚,尚方取仗。
又召骁騎将軍垣曆生。
曆生随信至,便勸遙光令率城内兵,夜攻台,辇荻燒城門,曰:“公但乘輿随後,反掌可得。
”遙光意疑不敢出。
天稍曉,遙光戎服至聽事,停輿處分,上仗登城行賞賜,曆生複勸出軍,遙光不肯,望台内自變。
及日出,台軍稍至,于是戒嚴,
始與高帝俱受學于雷次宗,宣帝問次宗二子學業,次宗答曰:“其兄外朗,其弟内潤,皆良璞也。
”仕宋位安定太守,卒。
齊建元元年,高帝追加封諡。
無子,高帝以第十一子鈞繼。
鈞字宣禮,年五歲,所生區貴人病,便加慘悴,左右依常以五色絆饴之,不肯食,曰:“須待姨差。
”年七歲,出繼衡一陽一元王,見高帝,未拜,便涕泗橫流。
高帝執其手曰:“伯叔父猶父,勿怨。
所以令汝出繼,以汝有意,堪奉蒸嘗故耳。
”即敕外如先給通幰車、雉尾扇等,事事依正王。
區貴人卒,居喪盡禮。
服阕,當問訊武帝,尪羸骨立,登車三上不能升,乃止。
典簽曹道人具以聞,武帝即幸鈞邸,見之怆然,還謂褚蓁曰:“昨見衡一陽一,猶奇毀損,卿可數相撫悅。
”先是貴人以華钗廚子并翦刻錦繡中倒炬鳳皇蓮芰星月之屬鈞,以爲玩一弄。
貴人亡後,每歲時及朔望,辄開視,再拜鲠咽,見者皆爲之悲。
一性一好學,善屬文,與琅邪王智深以文章相會,濟一陽一江淹亦遊焉。
武帝謂王儉曰:“衡一陽一王須文學,當使華實相稱,不得止取斌遊子弟而已。
”乃以太子舍人蕭敷爲文學。
鈞常手自細書寫五經,部爲一卷,置于巾箱中,以備遺忘。
侍讀賀玠問曰:“殿下家自有墳素,複何須蠅頭細書,别藏巾箱中?”答曰:“巾箱中有五經,于檢閱既易,且一更手寫,則永不忘。
”諸王聞而争效爲巾箱五經,巾箱五經自此始也。
居身清率,言未嘗及時事。
會稽孔珪家起園,列植桐柳,多構山泉,殆窮真趣,鈞往遊之。
珪曰:“殿下處朱門,遊紫闼,讵得與山人交邪?”答曰:“身處朱門,而情遊江海,形入紫闼,而意在青雲。
”珪大美之。
吳郡張融清抗絕俗,雖王公貴人,視之傲如也,唯雅重鈞,謂從兄緒曰:“衡一陽一王飄飄有淩雲氣,其風情素韻,彌足可懷,融與之遊,不知老之将至。
”見賞如此。
曆位秘書監。
延興元年,爲明帝所殺。
明帝立,以永一陽一王子瑉仍本國繼元王爲孫。
子瑉字雲璵,武帝第二十子也。
初封義安郡王,後改永一陽一。
永泰元年見害,複以武陵昭王晔子子坦奉元王後。
始安貞王道生字孝伯,高帝次兄也。
仕宋位奉朝請,卒。
高帝即位,追加封諡。
三子:長鳳;次鸾,是爲明帝;次沔,是爲安陸昭王。
鳳字景慈,仕宋位正員郎,卒,高帝即位,諡靖世子。
建武元年,明帝追尊道生爲景皇,妃江氏爲後,立寝廟于禦道西,陵曰修安。
追封鳳始安靖王,改華林鳳莊門爲望賢門,太極東堂畫鳳鳥,題爲神鳥,而改鸾鳥爲神雀。
子遙光嗣。
始安王遙光字元晖,生而躄疾,高帝謂不堪奉拜祭祀,欲封其弟,武帝谏,乃以遙光襲爵。
位中書郎。
明帝輔政,誅賞諸事,唯與遙光共謀議,勸明帝并殺高、武諸子弟,見從。
建武元年,爲揚州刺史。
三年,進号撫軍将軍。
好吏事,頗多慘害。
足疾不得同朝列,常乘輿自望賢門入。
每與明帝久清閑,言畢,帝索香火,明日必有所誅。
太子不悅學,唯曼遊是好,朝議令蔡仲熊爲太子講禮,未半,遙光從容曰:“文義之事,此是士大夫以爲伎藝欲求官耳。
皇太子何用講爲?”上以爲然,乃停講。
永泰元年,即本号爲大将軍,給油絡車。
帝不豫,遙光數入侍疾,帝疾漸甚,河東王铉等十王一夕見殺,遙光意也。
帝崩,遺诏加遙光侍中、中書令,給扶。
永元元年,給班劍二十人,即本号開府儀同三司。
遙光多忌,人有饷履者,以爲戲己,大被嫌責。
劉繪嘗爲箋雲:“智不及葵。
”亦以忤旨。
既輔東昏,潛結江祏兄弟,謀自樹立。
弟遙欣在荊楚,擁兵居上流,密相影響。
遙光當據東府号令,使遙欣急下,潛謀将發,而遙欣病死。
江祏被誅,東昏召遙光入殿,告以祏罪。
遙光懼,還省便一陽一狂号哭,自此稱疾不複入台。
先是遙光行還入城,風飄儀傘出城外。
遙光弟遙昌先卒壽春,豫州部曲,皆歸遙光。
及遙欣喪還,葬武進,停東府前渚,荊州衆力送者甚盛。
東昏誅江祏後,慮遙光不自安,欲轉爲司徒還第,召入喻旨。
遙光慮見殺,收集荊、豫二州部曲于東府門,衆頗怪其異,莫知其指趣也。
遙光召親人丹一陽一丞劉渢及城局參軍劉晏、中兵參軍曹樹生等,并諸伧楚,欲以讨劉暄爲名。
夜遣數百人破東冶出囚,尚方取仗。
又召骁騎将軍垣曆生。
曆生随信至,便勸遙光令率城内兵,夜攻台,辇荻燒城門,曰:“公但乘輿随後,反掌可得。
”遙光意疑不敢出。
天稍曉,遙光戎服至聽事,停輿處分,上仗登城行賞賜,曆生複勸出軍,遙光不肯,望台内自變。
及日出,台軍稍至,于是戒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