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39 列傳第二十九

關燈
勉。

     建平王景素反,高帝總衆。

    悛初免喪,高帝召悛及弟愃入省,欲使領支軍。

    及見皆羸削改貌,乃止。

    霸業初建,悛先緻誠節,沈攸之事起,加輔國将軍。

    後爲廣州刺史,襲爵鄱一陽一縣侯。

    武帝自尋一陽一還,遇悛,歡宴敍舊,停十馀日乃下。

    遣文惠太子及竟陵王子良攝衣履,備父友之敬。

     齊受禅,國除,平西記室參軍夏侯恭叔上書,以柳元景中興功臣,劉勉殒身王事,宜存封爵。

    诏以與運隆替,不容複厝意也。

    初,蒼梧廢,高帝集議中華門,見悛謂曰:“君昨直邪?“悛曰:“仆昨正直,而之急在外。

    ”至是,上謂悛曰:“功名之際,人所不忘,卿昔在中華門答我,何其欲謝世事?”悛曰:“臣世受宋恩,門荷齊眷,非常之勳,非臣所及,敢不以實仰答。

    ” 遷太子中庶子,領越騎校尉。

    時武帝在東宮,每幸悛坊,閑言至夕,賜屏風帷帳。

    武帝即位,改領前軍将軍。

    後拜司州刺史。

    悛父勉讨殷琰,平壽一陽一,無所犯害,百姓德之,爲罍樽、銅豆、锺各二口獻之。

     遷長兼侍中。

    車駕數幸悛宅。

    宅盛修山池,造甕牖。

    武帝着鹿皮冠,披悛菟皮衾,于牖中宴樂。

    以冠賜悛,至夜乃去。

    後從駕登蔣山,上數歎曰:“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顧謂悛曰:“此況卿也。

    世言富貴好改其素情,吾雖有四海,今日與卿盡布衣之适。

    ”悛起拜謝。

    累遷始興王前軍長史、平蠻校尉、蜀郡太守,行益州府州事。

     初,高帝輔政,有意欲鑄錢,以禅讓之際,未及施行。

    建 元四年,奉朝請孔觊上鑄錢均貨議,辭證甚博,其略以爲:食貨相通,理勢自然。

    李悝曰:“籴甚貴傷人,甚賤傷農。

    人傷則離散,農傷則國貧。

    甚賤與甚貴,其傷一也。

    ”三吳國之關奧,比歲時被水潦,而籴不貴,是天下錢少,非谷穰賤,此不可不察也。

    鑄錢之弊,在輕重屢變。

    重錢患難用,而難用爲累輕;輕錢弊盜鑄,而盜鑄爲禍深。

    人所盜鑄,嚴法不禁者,由上鑄錢惜銅一愛一工也。

    惜銅一愛一工,謂錢無用之器,以通交易,務欲令輕而數多,使省堡而易成,不詳慮其爲患也。

     自漢鑄五铢至宋文帝,曆五百馀年,制度世有廢興,而不變五铢錢者,明其輕重可法,得貨之宜。

    以爲宜開置泉府,方牧貢金,大興鎔鑄。

    錢重五铢,一依漢法。

    若官鑄已布于人,便嚴斷翦鑿,輕小破缺無周郭者,悉不得行。

    官錢細小者,稱合铢兩,銷以爲大。

    利貧良之人,塞一奸一巧之路。

    錢貨既均,遠近若一,百姓樂業,市道無争,衣食滋殖矣。

    時議多以錢貨輕轉少,宜更廣鑄,重其铢兩,以防人一奸一。

    高帝使諸州郡大市銅炭,會晏駕事寝。

     永明八年,悛啓武帝曰:“南廣郡界蒙山下有城名蒙城,可二頃地,有燒爐四所,高一丈,廣一丈五尺。

    從蒙城度水南百許步,平地掘土深二尺,得銅。

    又有古掘銅坑深二丈,并居宅處猶存。

    鄧通南安人,漢文帝賜通嚴道縣銅山鑄錢。

    今蒙山近在青衣水南,青衣左側并是故秦之嚴道地。

    青衣縣,文帝改名漢嘉。

    且蒙山去南安二百裡,案此必是通所鑄處。

    近喚蒙山獠出,雲‘甚可經略’。

    此議若立,潤利無極。

    并獻蒙山銅一片,又銅石一片,平州鑄鐵刀一口。

    ”上從之。

    遣使入蜀鑄錢,得千餘萬,功費多乃止。

     悛仍代始興王鑒爲益州刺史、監益甯二州諸軍事。

    悛既藉舊恩,尤能承迎權貴,賓客閨房,供費奢廣。

    罷廣、司二州,傾資貢獻,家無留儲。

    在蜀作金浴盆,餘金物稱是。

    罷任以本号還都,欲獻之,而武帝晏駕。

    郁林新立,悛奉獻減少。

    郁林知之,諷有司收悛付廷尉,将加誅戮。

    明帝啓救之,見原,禁锢終身。

    雖見廢黜,而賓客日至。

     海陵即位,以白衣除兼左戶尚書,尋除正。

    明帝立,加領骁騎将軍,複故官驸馬都尉。

    悛曆朝見恩遇,高帝爲鄱一陽一王锵納悛妹爲妃。

    明帝又爲晉安王寶義納悛女爲妃。

    自此連姻帝室。

     王敬則反,悛出守琅邪城,轉五兵尚書。

    悛兄弟以父死朱雀航,終身不行此路。

    明帝崩,東昏即位,改授散騎常侍,領骁騎将軍,尚書如故。

    衛送山陵,路經朱雀航感恸,至曲阿而卒。

    贈太常,常侍、都尉如故。

    諡曰敬子。

     子孺字季幼,幼聰敏,七歲能屬文。

    年十四居喪,毀瘠骨立,宗一黨一鹹異之。

    叔父瑱爲義興郡,攜以之官,常置坐側,謂賓客曰:“此吾家明珠也。

    ”及長,美風采,一性一通和,雖家人不見其喜愠。

    本州召迎主簿。

    起家中軍法曹行參軍,時鎮軍沈約聞其名,引爲主簿,恒與遊宴賦詩,大爲約所嗟賞。

    累遷太子中舍人。

     孺少好文章,一性一又敏速,嘗在禦坐爲李賦,受诏便成,文不加點。

    梁武帝甚稱賞之。

    後侍宴壽光殿,诏群臣賦詩。

    時孺與張率并醉,未及成。

    帝取孺手闆題戲之曰:“張率東南美,劉孺洛一陽一才,攬筆便應就,何事久遲回。

    ”其見親一愛一如此。

     遷中書郎,兼中書通事舍人。

    曆太子中庶子,尚書吏部郎。

    累遷散騎常侍,左戶尚書。

    大同五年,守吏部尚書。

    出爲晉陵太守,在郡和理,爲吏人所稱。

    入爲侍中。

    後複爲吏部尚書。

    母憂